(共33张PPT)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 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 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哟 热腾腾的油糕哎咳哎咳哟
摆上桌哎咳哎咳哟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咿儿呀儿来吧哟
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 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来吧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 风吹散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呀天 千里的那个雷声噢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
冼星海名言: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民歌的特点: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
2、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3、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
4、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5、民歌具有即兴性。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西北民歌的主要体裁是:
花儿
信天游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
“花儿”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是由不得本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上去高山望平川
自由、深沉地
1=bB 4/4
青海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一段: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第二段:
看去——容易——摘去难(上句),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下句)。
特点:
歌词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句结构
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
《上去高山望平川》
旋律的特点
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
旋律高亢悠长,自由舒缓,高低起伏较大
演唱的特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隐含的哲理:
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的去追求,去实现。
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
它常常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因此在民间就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信天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另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起伏较大的。
《脚夫调》
什么是脚夫?
“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脚夫”的生活很困苦,他们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
因此,他们在路途上总是靠着唱歌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忧愁。
欣赏《脚夫调》
陕北民歌《赶牲灵》.flv
欣赏《脚夫调》
脚夫调(信天游).flv
回答:
歌曲中表达了脚夫怎样的一种心情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欣赏《刨洋芋》
回答:
歌曲表现了农民怎么样的心情?
歌曲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土溜溜的蚂蚱,
满呀么满地爬,
举起(那个)镢头,
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下去,
翻过来瞧一瞧,
哟!这么大的个儿,
(哎哟)你说妙不妙?
《刨洋芋》山西民歌
思考
歌曲的演唱风格?
轻松活泼,风趣幽默
演唱者心情如何?
喜悦,乐观
刨洋芋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
小结: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
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平民生活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的性格等与民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课后作业
民歌的特点
民歌的体裁
“花儿”的基本特点
“信天游“旋律的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