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9 21: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而张岱心中只有天地苍茫的一片寂,一片白,一片无,一片寒冷……
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 (zhēn)更( gēng )定
余挐 ( ráo )一小舟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g )
沆砀( hàng )( dàng )
余舟一芥( jiè )
铺毡(zhān?)对坐
强( qiǎng )饮
集体朗读全文,思考两个问题:
1、都说这篇短文中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
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
痴独往湖心亭看雪VS舟中人两三粒痴chī ①(形)傻;愚笨。 ②(形)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 ③(形)〈方〉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试论“痴” 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 咬文嚼字论“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这三句你看出张岱有什么异常的行为? 咬文嚼字论“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 咬文嚼字析“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景大有怪异之处!!!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
天、云、山、水,
上下一白。
怪异1:“与”字太多了,重复,不符合惜墨如金的原则
“与”将天、云、山、水全部融合,给人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感觉。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条、
湖心亭一座、
与余舟一艘、
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怪异2:量词有问题?帮忙解决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突出其小,
与“上下一白”之大形成对比 痕:①物体留下的印儿②残存的迹象
芥:①<名>小草 ②<名>比喻微小的东西 ③<形>微小的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怪异3:顺序有问题~湖上影子,
惟舟中人两三个,
余舟一艘,
湖心亭一座
长堤一条而已。白描手法,融进苍茫宇宙,
天人合一之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独VS两三 独往湖心亭看雪,因其希望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故人不孤,心却独。 痴人赏痴景行痴事
居然还遇 两痴人!痴人遇痴人,相逢恨晚?满心欢喜? 湖心亭上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很是激动,请用激动的语气读出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在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用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人!” 闲情雅趣、雅兴、豪情、志同道合、超凡脱俗…… 他们是同样类型的痴人么?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作者简介一个冬夜看雪景
一个痴字看张岱张岱的痴是?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趣; 痴迷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痴=疒+知张岱的痴里有什么心事? 清高孤傲的个性;
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忧郁、孤独、逃避……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