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看那些大科学家、文学家、天文家、政治家、思想家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真是令人羡慕啊!
咦!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啊!………..那,我要怎么做才能 成功呐?……..哈哈,这个问题嘛,中国古代有位叫孟子的思想家早就解决了!孟 子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春秋 时期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孔子 并称为 孔孟,被称为“亚圣”, 。孟子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 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的书,现存 七 篇,是 孟子和弟子万章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四书 ”之一。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二、了解作者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1、读准下列加点字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行拂 乱其所为
百里奚 法家拂 士(shùn) (xī) (gé) (fú) (yuè ) (quǎn ) 三、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节奏划分(bì).......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言词语------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衡于虑
(同“横”指不顺)
法家拂士
(同“弼”辅弼)?词类活用。 ?1、 劳( )其筋骨
2、?饿( ) 其体肤
3、?空乏( )???
4、? 所以动( )心
5、? 忍( )性??????
6、 ?行拂乱( )其所为
7、 人恒过( )
8、入则、出则 ( )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使......饥饿 使....???穷困缺乏 使......惊动 使.......坚韧 使......颠倒错乱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置疑、释疑: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征于色,发于声 ( )
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征于色,发于声 ( )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
管夷吾举于士 ( )
拂:行拂乱其所为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举,被任用表现由于,在在给从 阻挠,违反辅佐,同“弼”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兴起,被任用
---(花)开放
---表露,表现
---征发
发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险而民附
----国家
----国都
----国防
----地势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内,国外,经常)(举用、任用)(古:狱官 今:士兵)
(使…受苦,使…劳累)(奋起,表现,明白)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
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通
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
备的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
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
萎靡死亡。文章评价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2、从哪两个方面来
论证论点?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困
境
造
就
人
才安
乐
毁
灭
国
家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客、主观)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反面正面 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逆境出英才。让我们看一下历史上逆境中成才的有哪些人物?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六、拓展延伸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5、所以我们说: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答: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所以说“多难兴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
谁经历的忧患多,谁懂得东西多。七嘴八舌正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反方:顺境也能成就人才 (引导: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程度,环境只是起辅助作用。)总结升华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
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困苦。
要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困难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最好的老师。
成功之后还要不断的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永远要记住所有的成功都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