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七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四章第1-5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已知如图1,2中各有两个三角形,其边长和角的度数如图上
标注,则对图1,2中的两个三角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相似
B. 都不相似
C. 只有图1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D. 只有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1题图)
A
2. 如图,在△ ABC 中,点 D 在 AB 边上,点 E 在 AC 边上,且∠1
=∠2=∠3,则与△ ADE 相似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C )
A. 4 B. 3 C. 2 D. 1
(第2题图)
C
3. 在三角形纸片 ABC 中, AB =8, BC =4, AC =6,按下列方
法沿虚线剪下,能使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的是
( D )
A
B
C
D
D
4. 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上部(腰部以上)与下部(腰部
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可以增加视觉美
感.如图,按此比例设计一座高度为2 m的雷锋雕像,则该雕像
的下部设计高度约是(结果精确到0.01 m,参考数据:
≈1.414, ≈1.732, ≈2.236)( B )
A. 0.73 m B. 1.24 m
C. 1.37 m D. 1.42 m
B
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C )
A.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D. 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
6. 如图,点 D , E , F , G 在△ ABC 的边上,其中 DG 与 EF 交
于点 H . 若∠ ABC =∠ EFC =70°,∠ ACB =60°,∠ DGB =40°,则下列三角形相似的一组是( B )
A. △ BGD 和△ CEF
B. △ ABC 和△ CEF
C. △ ABC 和△ BGD
D. △ FGH 和△ ABC
(第6题图)
B
7. 如图,已知∠ DAB =∠ EAC ,补充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
△ ADE ∽△ ABC 的是( B )
A. =
B. =
C. ∠ AED =∠ C
D. ∠ BED =∠ CAE
(第7题图)
B
8.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点 E 为 BD 与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 ∠ DBC =30° B. △ ABC ≌△ CBD
C. CE = CD D. ∠ ABC =∠ CBD
(第8题图)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在△ ABC 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2,3,4,△A'B'C'的两边长
分别为1.5,1,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则△A'B'C'的第三条边
长应该是 .
10. 如图,线段 AD 与 BC 相交于点 E . 若 AE =3,
BE =4, DE =5,要使△ BDE ∽△ ACE ,则线
段 CE 的长为 .
2
(第10题图)
11. 如图,点 D 是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 AB 上的一点,且 AD =
1, BD =2.现将△ ABC 折叠,使点 C 与点 D 重合,折痕为 EF ,
点 E , F 分别在 AC 和 BC 上.若 BF = ,则 CE 的长为 .
(第11题图)
12. 如图,在△ ABC 中,点 D , E 分别在 BC , AC 上,且 AD 平
分∠ BAC . 若∠ C =∠ ABE , BE 与 AD 交于点 F ,则图中相似三
角形有 对.
(第12题图)
3
13. 采用如下方法可以得到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如图,设 AB 是已
知线段,经过点 B 作 BD ⊥ AB ,使 BD = AB ,连接 DA ,在 DA
上截取 DE = DB ,在 AB 上截取 AC = AE ,点 C 即为线段 AB 的
黄金分割点.若 BD =2,则 BC 的长为 .
(第13题图)
6-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如图,已知∠ ACB =∠ ADC =90°, AC = , AD =2,
当 AB 的长为多少时,△ ABC ∽△ CAD ?请说明理由.
解:当 AB =3 时,△ ABC ∽△ CAD . 理由如下:
在Rt△ ACD 中, AC = , AD =2,
∴ CD = = .
∵△ ABC ∽△ CAD ,
∴ = ,即 = .
解得 AB =3 .
∴当 AB =3 时,△ ABC ∽△ CAD .
(2)如图2,已知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点 E 在边 BC 上,
且∠ CDE =∠ ABD ,求证:△ ABD ∽△ DBE .
证明:∵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 ABD =∠ DBE .
∵∠ BDC 是△ ABD 的外角,
∴∠ BDC =∠ A +∠ ABD .
∵∠ CDE =∠ ABD ,∠ BDC =∠ BDE +∠ CDE ,
∴∠ A =∠ BDE .
又∵∠ ABD =∠ DBE ,∴△ ABD ∽△ DBE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高.
若 AD2= BD · CD ,求证:△ ABD ∽△ CBA .
证明:∵ AD 是 BC 边上的高.
∴∠ ADB =∠ CDA =90°.
又∵ AD2= BD · CD ,∴ = .
∴△ ABD ∽△ CAD .
∴∠ BAD =∠ ACD .
又∵∠ B =∠ B ,
∴△ ABD ∽△ CBA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CE ⊥ AB , BF
⊥ AC . 求证:△ AEF ∽△ ACB .
证明:∵ CE ⊥ AB , BF ⊥ AC ,
∴∠ BFA =∠ CEA =90°.
∵∠ A =∠ A ,∴△ AEC ∽△ AFB .
∴ = .∴ = .
又∵∠ EAF =∠ CAB ,
∴△ AEF ∽△ ACB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连
接 AC ,点 F , E 分别在线段 BC , AC 上,且∠ CAF =∠ ADE ,
AC = AD .
(1)求证: DE = AF ;
证明:(1)∵ AD ∥ BC ,
∴∠ DAE =∠ ACF .
在△ DAE 和△ ACF 中,
∴△ DAE ≌△ ACF . ∴ DE = AF .
(2)若∠ BAF =∠ DCE ,求证: AF2= BF · CE .
证明:(2)∵△ DAE ≌△ ACF ,∴∠ DEA =∠ AFC .
∴180°-∠ AFC =180°-∠ DEA ,
即∠ AFB =∠ CED .
在△ ABF 和△ CDE 中,
∴△ ABF ∽△ CDE . ∴ = .
由(1)知, DE = AF ,∴ = .∴ AF2= BF · CE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在△ ABC 中,∠ ACB =90°, CD 是中
线, AC = BC ,一个以点 D 为顶点的45°角绕点 D 旋转,使角的
两边分别与 AC , BC 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 E , F , DF
与 AE 交于点 M , DE 与 BC 交于点 N .
(1)如图1,若 CE = CF ,求证: DE = DF .
(1)证明:∵∠ ACB =90°, AC = BC , CD 是中线,
∴∠ BCD =∠ ACD =45°,∠ BCE =∠ ACF =90°.
∴∠ DCE =∠ DCF =135°.
在△ DCE 和△ DCF 中,
∴△ DCE ≌△ DCF . ∴ DE = DF .
(2)如图2,在∠ EDF 绕点 D 旋转的过程中.
①试证明: CD2= CE · CF 恒成立;
(2)①证明:∵∠ DCF =∠ DCE =135°,
∴∠ CDF +∠ F =180°-135°=45°.
∵∠ CDF +∠ CDE =45°,∴∠ F =∠ CDE .
∴△ CDF ∽△ CED .
∴ = .∴ CD2= CE · CF .
②若 CD =2, CF = ,求 DN 的长.
②解:如图,过点 D 作 DG ⊥ BC 于点 G ,
则∠ DGN =∠ ECN =90°,∴ CG = DG .
∵ CD =2, CF = ,且 CD2= CE · CF ,
∴ CE =2 .∵ CG = DG ,∠ DGC =90°,
∴ CG = DG = .
∵∠ ECN =∠ DGN =90°,∠ ENC =∠ DNG ,
∴△ CEN ∽△ GDN . ∴ = = =2.
∴ GN = CG = × = .
∴ DN = = =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在Rt△ ABC 中,∠ ACB =90°, AC =3, BC =1,将
△ ABC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连接BB',交
AC 于点 D ,则 CD 的长为 .
【解析】如图,作 B ' E ⊥ AC ,垂足为 E . 由旋
转的性质可知,∠ CAC '=90°, AC '= AC =3, B ' C = BC =1,则四边形 AC ' B ' E 为矩形,
∴ AE = B ' C '=1, B ' E = AC '=3,且 B ' E ∥ BC .
∴ = = .∴ CD = CE = ×(3-1)= .故答案为 .
答图
答图
20. 如图,在Rt△ ABC 和Rt△ BDE 中,∠ ABC =∠ BDE =90°,
点 A 在边 DE 的中点上.若 AB = BC , DB = DE =2,连接 CE ,
则 CE 的长为 .
【解析】如图,过点 E 作 EF ⊥ BC ,交 CB 延
长线于点 F ,过点 A 作 AG ⊥ BE 于点 G .
在Rt△ BDE 中,∠ BDE =90°, DB = DE =2,
∴ BE = =2 ,∠ BED =45°.
∵点 A 在边 DE 的中点上,∴ AD = AE =1.
∴ AB = = .∴ AB = BC = .
∵∠ BED =45°, AG ⊥ EG ,∴△ A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G = AG = AE = .∴ BG = BE - EG = .
∵∠ ABC =∠ F =90°,∴ EF ∥ AB .
∴∠ BEF =∠ ABG . ∴△ BEF ∽△ ABG .
∴ = = ,即 = = .
解得 BF = , EF = .
∴ CF = BC + BF = .
∴ CE = =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问题提出】
如图1,在△ ABC 和△ DEC 中,∠ ACB =∠ DCE =90°, BC = AC , EC = DC ,点 E 在△ ABC 内部,直线 AD 与 BE 交于点 F ,
连接 CF ,线段 AF , BF , CF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探究】
(1)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当点 D , F 重合时,求 AF ,
BF ,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1)∵∠ ACB =∠ DCE =90°,
∴∠ ACD +∠ ACE =90°,∠ ACE +∠ BCE =90°.
∴∠ BCE =∠ ACD .
∵ BC = AC , EC = DC ,
∴△ BCE ≌△ ACD (SAS).∴ BE = AD = AF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CEF 中, DE = EF = CF .
∴ BF = BE + EF = AF + CF ,即 BF - AF = CF .
(2)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当点 D , F 不重合时,(1)中
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
解:(2)(1)中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由(1)知,△ ACD ≌△ BCE ,
∴∠ CAF =∠ CBE , AD = BE .
如图1,过点 C 作 CG ⊥ CF 交 BF 于点 G .
∴∠ ACF +∠ ACG =90°.
又∵∠ ACG +∠ GCB =90°,
∴∠ ACF =∠ GCB .
在△ ACF 和△ BCG 中,
∴△ ACF ≌△ BCG (ASA).
∴ FC = GC , AF = BG .
∴△ G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GF = CF .
∴ BF = BG + GF = AF + CF ,
即 BF - AF = CF .
【问题拓展】
(3)如图3,在△ ABC 和△ DEC 中,∠ ACB =∠ DCE =90°,
BC = kAC , EC = kDC ( k 是常数),点 E 在△ ABC 内部,直线
AD 与 BE 交于点 F ,连接 CF ,求线段 AF , BF , CF 之间的数量
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3)由(2)知,∠ BCE =∠ ACD .
∵ BC = kAC , EC = kDC ,∴ = = k .
∴△ BCE ∽△ CAD . ∴∠ CBE =∠ CAD .
如图2,过点 C 作 CG ⊥ CF 交 BF 于点 G .
由(2)知,∠ BCG =∠ ACF ,
∴△ BGC ∽△ AFC . ∴ = = = k .
∴ BG = kAF , CG = kCF .
在Rt△ CG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GF = = =
· CF .
∴ BF = BG + GF = kAF + · CF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4张PPT)
第十三周自主评价练习
(月考三)
【第五、六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某城市市区人口 x 万人,市区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平均每人
拥有绿地 y 平方米,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C )
A. y = x +50 B. y =50 x
C. y = D. y =
C
2. 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 A )
(第2题图)
A
A
B
C
D
3.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过点 P ( a , b ),则代数式
ab 的值为( A )
A. -3 B. 3 C. - D.
4.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C.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D.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
A
D
5. 如图,正方体 ABCD - EFGH ,点 I , J , K , L 均为棱的中
点.若将正方体 ABCD - EFGH 沿平面 IJKL 切割,去掉一个三棱
柱后,形成一个新的几何体.则其左视图为( C )
(第5题图)
C
A
B
C
D
6. 函数 y = 和 y =- kx +2( k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D )
A
B
C
D
D
7. 已知点 A ( x1,-4), B ( x2,8), C ( x3,5)都在反比
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C )
A. x1< x3< x2 B. x1< x2< x3
C. x3< x2< x1 D. x2< x3< x1
C
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2,2)是一个光源,木
杆 AB 两端的坐标分别为(0,1),(3,1),则木杆 AB 在 x 轴
上的投影A'B'的长为( D )
A. 2 B. 3
C. 5 D. 6
(第8题图)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科技小组为了验证某电路的电压 U (V)、电流 I (A)、电
阻 R (Ω)三者之间的关系: I = ,测得数据如下:
R/Ω 100 200 220 400
I/A 2.2 1.1 1 0.55
那么,当电阻 R =55 Ω时,电流 I = A.
4
10. 如图是某数学兴趣小组设计用手电筒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
示意图,在点 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 A 出发经平面镜
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 CD 的顶端 C 处,已知 AB ⊥ BD , CD ⊥
BD ,且测得 AB =4 m, BP =6 m, PD =12 m,那么该古城墙
CD 的高度是 m.
(第10题图)
8
11.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 k ≠0)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y = ax
( a ≠0)的图象相交于 A , B 两点.若点 A 的坐标是(1,2),
则点 B 的坐标是 .
12.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点 A
( m ,3),则当 y >3时, x 的取值范围为
.
(-1,-2)
0< x <2
(第12题图)
13. 如图,双曲线分支①②③④分别是反比例函数 y1= , y2=
, y3= , y4= 图象的一部分,则反比例函数中的常数 a ,
b , c , d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第13题图)
a < b < c < 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别画出你
所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
解:如图所示:
(2)一次函数 y = kx + b 与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
图象交于 A ( a ,6), B (3, a +1)两点,求反比例函数
的表达式.
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交于 A , B 两点,
∴ m =6 a =3( a +1).
∴ a =1, m =6.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 x +3与反比例函数 y =- 交于 A , B 两点,与 y 轴交于
点 C ,连接 OA , OB ,求△ AOB 的面积.
解:联立
解得或
∴点 A 的坐标为(-2,6),点 B 的坐标为(4,-3).
令 y =- x +3中的 y =0,则 x =3,
∴点 C 的坐标为(0,3).
∴ OC =3.
∴ S=△ AOB 的面积为 OC ×[4-(-2)]=9.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路灯下,甲的身高如图中线段
AB 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 AC 所示,乙的身高如
图中线段 FG 所示,路灯 M 在线段 DE 上.
(1)请你确定路灯 M 所在的位置,并画出表示乙在灯光下形成
的影子线段;
解:(1)如图所示,路灯 M , FN 即为所求.
(2)如果灯距离地面12 m,乙的身高1.6 m,乙与灯杆的距离
为6.5 m,请求出乙影子的长度.
解:(2)由题意,得 MD =12 m, FG =1.6 m, DF =6.5 m.
∵ FG ∥ DE ,
∴△ NGF ∽△ NMD .
∴ = .∴ = .
∴ FN =1 m.
∴乙影子的长度为1 m.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直线 AC 与函数 y =- 的图象相
交于点 A (-1, m ),与 x 轴交于点 C ,点 C 的坐标为(5,
0),点 D 是线段 AC 上任意一点.
(1)求 m 的值及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
解:(1)∵直线 AC 与函数 y =- 的图象相
交于点 A (-1, m ),
∴ m =- =6.
∴ A (-1,6).
设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
把点 A (-1,6), C (5,0)代入,得
解得
∴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5.
(2)将 OD 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D',点D'恰好落
在函数 y =- 的图象上,求点 D 的坐标.
解:(2)∵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5,
∴可设 D ( x ,- x +5).
如图,过点 D 作 DM ⊥ x 轴,垂足为 M ,过 D '
作 D ' N ⊥ x 轴,垂足为 N .
易得△D'NO≌△ OMD ,
∴D'N= OM = x , NO = DM =- x +5.
∴D'( x -5, x ).
∵点D'恰好落在函数 y =- 的图象上,
∴ x ( x -5)=-6.
∴ x2-5 x +6=0.解得 x =2或 x =3.
∴点 D 的坐标为(2,3)或(3,2).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BCD 的顶
点坐标为 A (0,0), B (6,0), C (6,8), D (0,8),
AC , BD 交于点 E .
(1)如图1,双曲线 y = 过点 E ,直接写出点 E 的坐标和反比
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1)∵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DE = EB .
∵ B (6,0), D (0,8),∴ E (3,4).
∵双曲线 y = 过点 E ,∴ k1=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如图2,双曲线 y = 与 BC , CD 分别交于点 M , N ,点 C
关于 MN 的对称点C'在 y 轴上,求证△ CMN ∽△ CBD ,并求点
C'的坐标;
解:(2)∵点 M , N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 DN · AD = BM · AB .
∵ BC = AD , AB = CD ,∴ DN · BC = BM · CD .
∴ = .∴ MN ∥ BD .
∴△ CMN ∽△ CBD .
∵ B (6,0), D (0,8),
∴易得直线 B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8.
∵点 C , C '关于 MN 对称,∴ CC '⊥ BD .
∵ C (6,8).
∴直线CC'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C'(0, ).
(3)如图3,将矩形 ABCD 向右平移 m ( m >0)个单位长度,
使过点 E 的双曲线 y = 与 AD 交于点 P ,当△ AEP 为等腰三角
形时,求 m 的值.
解:(3)由题意,得 AB =6, BC =8,∴ AC =10.
①当 AP = AE =5时, P ( m ,5), E ( m +3,4).
∵点 P , E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5 m =4( m +3).
∴ m =12.
②当 EP = AE 时,点 P 与点 D 重合, P ( m ,8),
E ( m +3,4).∵点 P , E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8 m =4( m +3).∴ m =3.
③当 AP = EP 时,∴ P ( m , n ), E ( m +3,4),
A ( m ,0).∴ n = ,解得 n = .
∵点 P , E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 m =4( m +3),解得 m =- (舍去).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m 的值为3或12.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某圆柱体的实物图和它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若 AB =6, BC =
4,则该圆柱体的侧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第19题图)
24π
【解析】由主视图可知,圆柱体的高 AB =6,底面圆的直径 BC =4,∴该圆柱体的侧面积为4π×6=24π.故答案为24π.
20. 如图,已知点 A 是反比例函数 y =- ( x <0)图象上的一
个动点,连接 OA ,若将线段 OA 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
到线段 OB ,则过点 B 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第20题图)
y =
【解析】作 AC ⊥ x 轴,垂足为点 C ,作 BD ⊥ x 轴,垂足为 D ,则△ AOC ≌△ OBD ,
∴ AC = OD , OC = BD . ∵ AC · OC =2,
∴ OD · BD =2.∴过点 B 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故答案为 y = .
21. 如图,在斜坡的底部有一铁塔 AB ,点 B
是 CD 的中点, CD 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
射下,塔影 DE 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
宽 CD =12 m,塔影长 DE =24 m,小明和
小华的身高都是1.6 m,同一时刻,小明站
在点 E 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
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 m和1 m,则塔高 AB 为 m.
28.8
(第21题图)
【解析】如图,过点 D 作 DF ∥ AE 交
AB 于点 F . ∵点 B 是 CD 的中点, CD
=12 m,∴ BD =6 m.根据题意,得
= ,即 = .∴ BF =9.6 m.
∵ = ,即 = .∴ AF =19.2 m.
∴ AB = AF + BF =19.2+9.6=28.8(m).故答案为28.8.
22. 如图, ABCD 在第一象限内,点 A 是一次函数 y = x 图象上
一动点,点 B , C 的坐标分别是( b ,1),( b +1,2).若反
比例函数 y = 和 y =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分别经过点 A , D ,
则 - = .
1
(第22题图)
【解析】∵点 A 在一次函数 y = x 的图象上,∴设 A ( a ,
a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B ( b ,1), C ( b +1,
2),∴点 B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
到点 C ,∴ D ( a +1, a +1).∵点 A , D 分别在 y = , y =
的图象上,∴ a2= k1,( a +1)2= k2.∴ = a , = a
+1.∴ - =1.故答案为1.
23.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经过点 A (2,1),过点 A 作 AB ⊥ y 轴于点 B ,连接 OA ,直线 CD ⊥ OA ,交 x 轴于点 C ,交 y 轴于点 D . 若点 B 关于直线 CD 的对称点 B '恰好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点 D 的纵坐标为 .
(第23题图)
【解析】如图,设 BB '交直线 CD 于点 E ,过
点 E 作 EG ⊥ BD 于 G ,过 B '作 B ' F ⊥ BD 于
点 F . ∵点 B 与点 B '关于直线 CD 对称,
∴ CD 垂直平分 BB '.
即点 E 为 BB '的中点, EB = EB '.∵ EG ⊥ BD ,
B ' F ⊥ BD ,∴ EG ∥ B ' F .
∴ EG = B ' F . ∵ A (2,1),∴直线 OA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CD ⊥ OA , BB '⊥ CD ,∴ BB '∥ OA .
设直线BB'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b .∵ B (0,1),∴ b =1.
∴直线BB'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1.
∵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经过点 A (2,1),
∴ k =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联立解得
∵点B'在第一象限,∴B'( -1, ).∴B'F= -1,
∴ EG = . ∵ AB ⊥ BD ,∴∠ BAO =∠ BEG =∠ ODC .
∴△ ABO ∽△ EGB ∽△ DGE ,∴ = = = ,∴ BG =
EG = , DG =2 EG = -1.
∴ OD = OB + BG + DG = ,即点 D 的纵坐标为 .故
答案为 .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把边长为1 cm的10个相同正方体摆成如
图所示的几何体.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解:(1)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0 cm3,表面积为2×(6+6+6)×1+2=38(cm2).
(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上再添加 n 个相同的正方体,并保持这
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不变,求 n 的最大值.
解:(2)要保持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不
变,最多可以放4个正方体,故 n 的最大值为4.
25. (本小题满分10分)【操作与研究】如图1,△ ABC 被平行
于 CD 的光线照射, CD ⊥ AB 于点 D , AB 在投影面上.
(1)图中线段 AC 的投影是 ,线段 BC 的投影是 ;
AD
BD
(2)若∠ ACB =90°,求证: AC2= AD · AB (这个结论我们称
之为射影定理);
证明:(2)∵ CD ⊥ AB ,∠ ACB =90°,
∴∠ ADC =∠ ACB =90°.
∵∠ CAD =∠ BAC ,
∴△ ACD ∽△ ABC .
∴ = .
∴ AC2= AD · AB .
【验证与应用】
(3)如图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15,点 O 是对角线 AC ,
BD 的交点,点 E 在 CD 上,过点 C 作 CF ⊥ BE ,垂足为 F ,连接
OF ,请运用射影定理求证:△ BOF ∽△ BED .
证明:(3)∵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 OC ⊥ BO ,∠ BCD =90°.∴ BC2= BO · BD .
∵ CF ⊥ BE ,∴ BC2= BF · BE .
∴ BO · BD = BF · BE ,即 = .
又∵∠ OBF =∠ EBD ,∴△ BOF ∽△ BED .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与直线 y =- x
+8的交点为点 A , B ,且点 A 在点 B 的左侧.
(1)如图1,连接 OA , OB ,求点 A 的坐标和△ AOB 的面积;
解:(1)联立
解得或
∴ A (2,6), B (6,2).
设直线 AB 与 x 轴交于点 E ,则点 E (8,0).
∴ S△ AOB = S△ AOE - S△ BOE = OE · yA - OE · yB = OE ·
( yA - yB )= ×8×(6-2)=16.
(2)如图2,将线段 OA 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线
段 OP ,点 P 在反比例函数 y = ( k ≠0)的图象上,求 k 的值;
解:(2)如图1,过点 P 作 OP 的垂线,与 OA 的延长线交于 点 F ,过点 P 作 y 轴的平行线,与 x 轴的交点为点 G ,过点 F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 GP 的交点为点 H .
∵∠ AOP =45°,∠ OPF =90°,
∴△ PO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P = PF .
∵∠ GPO +∠ HPF =∠ HPF +∠ HFP =90°,
∴∠ GPO =∠ HFP .
在△ POG 和△ FPH 中,
∴△ POG ≌△ FPH (AAS).
∴ OG = HP , PG = HF .
设点 P 坐标为( a , b ),则 OG = HP =- a , PG = HF = b ,
∴ OP2= a2+ b2,点 F 的坐标为( a + b , b - a ),
由题意,得 OA2=40,直线 OA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3 x ,
∴解得
∴点 P 的坐标为(-2 ,4 ).
将点 P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y = ( k ≠0),得 k =-16.
(3)如图3,过点 A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反比例函数 y = ( m <
0, x <0)图象的交点为点 D ,过点 D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E ,连接 AE ,作点 O 关于直线 AE 的对称点O',若点O'到 AD 的
距离等于4,求 m 的值.
解:(3)过 O '作 AD 的垂线,垂足为 M ,连接 OO '交 AE 于点
N ,过点 N , A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Q , C . 由题知, O ' M
=4, O ' A = OA = =2 .∴ AM = =2 .
①如图2,若点O'在 AD 下方时,
点O'的坐标为(2-2 ,2).
∵ AE 垂直平分OO',
∴点 N 的坐标为(1- ,1).
∴ NQ =1, OQ = -1.
∵ NQ ∥ AC ,
∴△ ENQ ∽△ EAC .
∴ = = .∴ = .
∴ EQ = .∴ OE = ,
∴点 E 的坐标为( ,0).
∴点 D 的坐标为( ,6),
将点 D 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m = .
②如图3,若点O'在 AD 上方时,点O'的坐标为(2-2 ,10).
∵ AE 垂直平分OO',
∴点 N 的坐标为(1- ,5).
∴ NQ =5, OQ = -1.
∵ NQ ∥ AC ,∴△ ENQ ∽△ EAC .
∴ = = .
∴ = =5.
∴ EQ =5 +5.
∴ OE =6 +4,
∴点 E 的坐标为(-6 -4,0).
∴点 D 的坐标为(-6 -4,6),
将点 D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m =-36 -24.
综上, m 的值为-36 -24或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4张PPT)
第十二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六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函数中,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 )
A. y = B. y = C. y = D. y = x2
2. 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分别位于( D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四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A
D
3. 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过点(3,6),则它一定还经过的
点是( D )
A. (2,-9) B. (-4, )
C. (- ,5) D. (-3,-6)
D
4. 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 y = 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函数图象必过点(2,1)
B. 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C.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D.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
C
5. 若点 A (-3, y1), B (-1, y2), C (2, y3)都在反比
例函数 y = ( k <0)的图象上,则 y1, y2, y3的大小关系是
( A )
A. y3< y1< y2 B. y2< y1< y3
C. y1< y2< y3 D. y3< y2< y1
A
6. 如图是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1=2 x 和 y2= 的图象.观
察图象可得,不等式2 x > 的解集为( D )
A. -1< x <1
B. x <-1或 x >1
C. x <-1或0< x <1
D. -1< x <0或 x >1
(第6题图)
D
7.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B =90°, AC =6, AB ∥
CD , AC 平分∠ DAB . 设 AB = x , AD = y ,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关
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 D )
(第7题图)
D
A
B
C
D
8. 如图,直线 l 交 x 轴于点 C ,交反比例函数 y = ( a >1)的
图象于 A , B 两点,过点 B 作 BD ⊥ y 轴,垂足为 D . 若 S△ BCD =
5,则 a 的值为( D )
A. 8 B. 9 C. 10 D. 11
(第8题图)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kx ( k ≠0)对
称,则 k 的值为 .
10. 如图,已知点 A (3,3), B (3,1),且反
比例函数 y = ( k ≠0)图象的一支与线段 AB 有
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1
3≤ k ≤9
(第10题图)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y = x 与双曲线 y = 交于
A , B 两点.若点 A , B 的纵坐标分别为 y1, y2,则 y1+ y2的值
为 .
12.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
经过点 A ,过点 A 作 AB ⊥ x 轴于点 B ,且△ AOB
的面积为6,则 k 的值为 .
0
-12
(第12题图)
13. 如图,已知矩形 OABC 的顶点 B 和正方形 ADEF 的顶点 E 都
在反比例函数 y = ( k ≠0)的图象上,点 B 的坐标为(2,4),则点 E 的坐标为 .
(第13题图)
(4,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已知函数 y =( m +3)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求
m 的值;
解:由题意,得8- m2=-1, m +3≠0.解得 m =3.
(2)求一次函数 y1= x +2与反比例函数 y2= 图象的交
点坐标.
解:联立两个函数表达式,得 x +2= .解得 x1=3, x2=-6.
∴一次函数 y1= x +2与反比例函数 y2= 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3,4)和(-6,-2).
15. (本小题满分8分)将直线 y =- x +3向上平移 a ( a >0)
个单位长度后与反比例函数 y = 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 a
的值.
解:将直线 y =- x +3向上平移 a ( a >0)个单位长度后得
到 y =- x +3+ a .
联立得 x2-( a +3) x +4=0.
∵直线 y =- x +3+ a 与反比例函数 y = 图象有且只有一
个交点,∴Δ=0,即 -4×1×4=0.
解得 a =1或 a =-7(舍去).∴ a 的值为1.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正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象与反比
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交于点 A ( a ,4).点 B 为 x 轴正半
轴上一点,过 B 作 x 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C ,交正
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D ,连接 AC . 若 CD = ,求四边形 AOBC
的面积.
解:将点 A 的坐标代入 y = ( x >0),得4= ,解得 a =2.将点 A (2,4)代入 y = kx ,得4=2 k ,解得 k =2.
设点 B 的坐标为( b ,0)( b >0),则点 C 的坐标为( b , ),点 D 的坐标为( b ,2 b ).
由 CD = ,得 CD =2 b - = .解得 b =5或- (舍去).
故点 C 的坐标为(5, ),点 D 的坐标为(5,10).
∴四边形 AOBC 的面积= S△ OBD - S△ ACD = OB · BD - CD ·
(5-2)= ×5×10- × ×3=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初中生在数学课上
听课注意力指标随上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上课开始时,学生
兴趣激增,中间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平稳状态,随后开
始分散.学生注意力指标 y 随时间 x (分)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所
示,当0≤ x <10和10≤ x <20时,图象是
线段;当20≤ x ≤45时,图象是反比例函
数的一部分.
(1)求点 A 对应的指标值.
解:(1)设当20≤ x ≤45时,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将点 C (20,45)的坐标代入,得45= ,解得 k =900.
∴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当 x =45时, y = =20,∴ D (45,20).
∴ A (0,20),即点 A 对应的指标值为20.
(2)张老师在一节课上讲解一道数学综合题需要17分钟,他能
否经过适当的安排,使学生在听这道综合题的讲解时,注意力
指标都不低于36?请说明理由.
解:(2)设当0≤ x <10时,直线 AB 的函
数表达式为 y = mx + n .
将点 A (0,20), B (10,45)的坐标代
入,得解得
∴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0.
当 y ≥36时, x +20≥36,解得 x ≥ .
由(1)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当 y ≥36时, ≥36,解得 x ≤25.
∴当 ≤ x ≤25时,注意力指标都不低于36.
∵25- = (分)>17(分),
∴他能经过适当的安排,使学生在听这道
综合题的讲解时,注意力指标都不低于36.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
kx + b 与 x 轴交于点 A (4,0),与 y 轴交于点 B (0,2),与
反比例函数 y = 在第四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 C (6, a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1)把点 A (4,0), B (0,2)的坐
标分别代入 y = kx + b 中,
得解得
∴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
当 x =6时, y =- ×6+2=-1,
∴ C (6,-1).
把点 C (6,-1)的坐标代入 y = 中,
得-1= ,
解得 m =-6.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当 kx + b > 时,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解:(2)联立解得或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两个交点的坐标
分别为(6,-1),(-2,3).由函数图象
可知,当 x <-2或0< x <6时,一次函数图
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当 kx + b > 时, x <-2或0< x <6.
(3)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ABP 是
以点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
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3)如图,设直线 AP 交 y 轴于点 M
(0, m ).∵ A (4,0), B (0,2),
∴ BM2= m2-4 m +4, AB2=22+42=20, AM2=42+ m2= m2+16.
∵△ ABP 是以点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 BAM =90°.∴ BM2= AB2+ AM2.
∴ m2-4 m +4=20+ m2+16.解得 m =-8.
∴ M (0,-8).
设直线 AM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ax + n .
将点 A (4,0), M (0,-8)的坐标分别代入,
得解得
∴直线 AM 的表达式为 y =2 x -8.
联立解得或
∴点 P 的坐标为(3,-2)或(1,-6).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
形 ABC 的斜边 BC ⊥ x 轴于点 B ,直角顶点 A 在
y 轴上,双曲线 y = ( k ≠0)经过 AC 边的中
点 D . 若 BC =2 ,则 k = - .
-
(第19题图)
20.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 y = ( k1>
0)和 y = ( k2>0)第一象限的图象上.若 BD ∥ y 轴,点 D 的
横坐标为3,则 k1+ k2= .
18
(第20题图)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与直线 y = kx + b 的交点为 A
(-4,-3), B (2,6).
(1)如图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1)将点 A (-4,-3), B (2,6)的坐标分别代入 y = kx + b ,
得解得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3.
将点 A (-4,-3)的坐标代入 y = ,得-3= ,
解得 m =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如图2,点 C 是反比例函数 y = ( x >0)上一点,点 D 是
平面内一点,连接 BC , CD , DA ,若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求
点 D 的坐标;
解:(2)∵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B ⊥ BC .
设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t .
将点 B (2,6)的坐标代入,得 t = .
∴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设点 C ( x ,- x + ).∵点 C 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
∴ x ×(- x + )=12.解得 x =9或 x =2(舍去).
∴ C (9, ).设点 D ( x0, y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解得
∴点 D 的坐标为(3,- ).
(3)如图3,点 P 是 x 轴上一点,以 BP 为边向线段 BP 右侧作等
边三角形 BPE ,若点 E 在第四象限且到 x 轴的距离是 ,求点
P 的坐标.
解:(3)如图,过点 E 作 EM ⊥ BP 于点 M .
∵△ BPE 为等边三角形,
∴∠ PBE =60°.
∴ = .
过点 M 作 RQ ⊥ x 轴,过点 B 作 BR ⊥ RQ 于点 R ,过点 E 作 EQ ⊥
RQ 于点 Q .
易知,△ MQE ∽△ BRM ,∴ = = .
设 BR = a , MQ = a ,则 M (2- a , a - ).
设点 P ( xP ,0).∵点 M 为 BP 的中点,
∴解得
∴点 P 的坐标为(-2 ,0).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1张PPT)
第三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二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C )
A. ( x -1)( x +2)= x2 B. ax2+ bx + c =0
C. x2+1=0 D. x2-2 xy + y2=0
2. 一元二次方程 x2+( m +1) x - n =0有一个根为1,则 m - n
的值是( A )
A. -2 B. -1 C. 1 D. 2
C
A
3. 一元二次方程 x2-2 x =0的解是( D )
A. x =0 B. x =2
C. x1=0, x2=-2 D. x1=0, x2=2
4.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6 x - c =0配方后得到方程( x +
3)2=2 c ,则 c 的值为( D )
A. -3 B. 0 C. 3 D. 9
5.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4 x + k =0有两个实数根,则 k 的取值
范围是( C )
A. k <4 B. k >4 C. k ≤4 D. k ≥4
D
D
C
6.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x -2 024=0的两个实数根是 m , n ,
则代数式 m + n + mn 的值为( B )
A. -2 022 B. -2 023
C. -2 024 D. -2 025
7. 某学校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第一年共植树400
棵,第三年共植树625棵.设该校植树棵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x ,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B )
A. 400(1+2 x )=625 B. 400(1+ x )2=625
C. 625(1-2 x )=400 D. 625(1- x )2=400
B
B
8. 某中学有一块长30 m,宽20 m的矩形空地,计划在这块空地
上划出四分之一的区域种花,小宇同学设计方案如图所示,求
花带的宽度.设花带的宽度为 x m,则可列出方程为( D )
A. (30- x )(20- x )= ×20×30
B. (30-2 x )(20- x )= ×20×30
C. 30 x +2×20 x = ×20×30
D. (30-2 x )(20- x )= ×20×30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4=0的根的情况为 .
10.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 k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根,则 k = .
11.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2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无实数根
a >-1且 a ≠0
1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7,第三条边长是方程 x2
-8 x +12=0的解,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13.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 k =0的两个根是 x1, x2,且
x1=2 x2,则 k = .
17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0分,每题5分)解下列方程:
(1)3( x -1)2- =0; (2) x2-10 x =11.
解:(1)整理,得
3( x -1)2= ,
即( x -1)2= .
解得 x1= , x2= .
解: (2)整理,得
x2-10 x -11=0,
即( x -11)( x +1)=0.
解得 x1=11, x2=-1.
15. (本小题满分10分,每题5分)解下列方程:
(1)9 x2-6 x =-1; (2)3( x2-1)-5 x =0.
解:(1)整得,得9 x2-6 x +1=0,
即(3 x -1)2=0.
解得 x1= x2= .
解: (2)整理,得3 x2-5 x -3=0.
∵Δ=(-5)2-4×3×(-3)=61>0,
∴ x1= , x2=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5 x2- x -1=0,求代数式(3 x +2)(3 x -2)+ x ( x -2)的值.
解:原式=9 x2-4+ x2-2 x =10 x2-2 x -4.
∵5 x2- x -1=0,
∴5 x2- x =1.
∴原式=2(5 x2- x )-4=-2.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 k +1) x + k2=0有两个实数根 x1, x2.
(1)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1)∵一元二次方程 x2+(2 k +1) x + k2=0有两个实数
根,∴Δ=(2 k +1)2-4 k2=4 k +1≥0,解得 k ≥- .
(2)若 + +3=0,求 k 的值.
解:(2)∵ 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 x2+(2 k +1) x + k2=0的
两个实数根,
∴ x1+ x2=-2 k -1, x1 x2= k2.
∴ + = = .
∵ + +3=0,∴ =3,即3 k2-2 k -1=0.
解得 k1=1, k2=- .又∵ k ≥- ,∴ k =1.
18. (本小题满分10分)端午节期间,某水果超市调查某种水果
的销售情况,下面是市场调查员的对话.
小王:该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22元;
小李:当售价为38元/千克时,每天可售出160千克;
小张:若每千克降低3元,每天的销售量将增加120千克.
设售价每千克降低 x 元,根据对话,解决问题:
(1)该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该品种水果 千克
(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160+40 x )
(2)超市每天要获得销售利润3 640元,又要尽可能让顾客得
到实惠,该水果的售价应降为每千克多少元?
解:(2)由题意,得(38- x -22)(160+40 x )=3 640.
整理,得 x2-12 x +27=0,
解得 x =3或 x =9.
∵要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 x =9.
∴售价为38-9=29(元/千克).
故水果的销售价应降为每千克29元时,超市每天可获得销售利
润3 640元.
(3)求超市销售该品种水果所获利润的最大值.
解:(3)设超市销售该品种水果的利润为 W 元.
根据题意,得 W =(38- x -22)(160+40 x ).
整理,得40 x2-480 x + W -2 560=0.
配方,得( x -6)2= ≥0.
∴ W ≤4 000.
∴超市销售该品种水果所获利润的最大值为4 000元.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 c =0的解为 x1=-5, x2=
3,则关于 x 的方程 a ( x -2)2+ b ( x -2)+ c =0的解为
.
20. 若实数 a , b 分别满足 a2-4 a +2=0, b2-4 b +2=0,且 a
≠ b ,则 a2+ b2的值为 .
x1
=-3, x2=5
12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B =90°, AB =6 cm,
BC =8 cm.
(1)若点 P 从点 A 开始,沿边 AB 向点 B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点 Q 从点 B 开始,沿边 BC 向点 C 以
2 cm/s的速度运动.如果点 P , Q 分别从点 A , B 同时出发,线段 PQ 能否将△ 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设经过 x s,线段 PQ 能将△ ABC 分成面积
相等的两部分.
由题意知, AP = x cm, BQ =2 x cm,则 BP =
(6- x ) cm.
∴ (6- x )·2 x = × ×6×8.
整理,得 x2-6 x +12=0.
∵Δ= b2-4 ac =(-6)2-4×1×12=-12<0,
∴此方程无解.
故线段 PQ 不能将△ 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若点 P 沿射线 AB 方向从点 A 出发,以 1 cm/s的速度运动;
点 Q 沿射线 CB 方向从点 C 出发,以2 cm/s的速度运动,点 P , Q
同时出发.问:几秒后,△ PBQ 的面积为1 cm2?
解:(2)设 t s后,△ PBQ 的面积为1 cm2.①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点 Q 在线段 CB 上时,此时0< t ≤4.
根据题意,得 (6- t )(8-2 t )=1.
整理,得 t2-10 t +23=0.
解得 t1=5+ (不符合题意,舍去), t2=5- .
②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点 Q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
时,此时4< t ≤6.
根据题意,得 (6- t )(2 t -8)=1.
整理,得 t2-10 t +25=0.解得 t1= t2=5.
③当点 P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点 Q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 t >6.
根据题意,得 ( t -6)(2 t -8)=1.整理,得 t2-10 t +23=0.
解得 t1=5+ , t2=5-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5- )s,5 s或(5+ )s后,△ PBQ 的
面积为1 cm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2张PPT)
第四周自主评价练习(月考一)
【第一、二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已知 x =1是一元二次方程 x2-3 mx +4 m =0的一个根,则 m
的值为( B )
A. 1 B. -1 C. D. -
B
2.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C , BD 相交于点 O . 若△ AOB 的面
积为2,则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C )
A. 4 B. 6 C. 8 D. 10
(第2题图)
C
3.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为 AB 的中点.若菱形 ABCD 的周长为32,则 OE 的长为
( B )
A. 3 B. 4 C. 5 D. 6
(第3题图)
B
4. 关于 x 的方程 x2-2 x + 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m < B. m >3 C. m ≤3 D. m <3
5.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2-6 x +8=0,配方后得到的方程
是( D )
A. ( x +6)2=28 B. ( x -6)2=28
C. ( x +3)2=1 D. ( x -3)2=1
D
D
6. 如图,在△ ABC 中,点 E , D , F 分别在边 AB , BC , CA
上,且 DE ∥ CA , DF ∥ BA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
B. 若∠ BAC =90°,则四边形 AEDF 是矩形
C. 若 AD 平分∠ BAC ,则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D. 若 AD ⊥ BC 且 AB = AC ,则四边形 AEDF 是正方形
(第6题图)
D
7.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
E , F 分别为 AO , DO 上的一点,且 EF ∥ AD ,连接 AF , DE .
若∠ CED =75°,则∠ FAC 的度数为( A )
A. 15° B. 20° C. 25° D. 30°
(第7题图)
A
8. 关于 x 的方程( x -1)( x +2)= p2( p 为常数)的根的情
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 两个正根 B. 两个负根
C. 一个正根,一个负根 D. 无实数根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一元二次方程 x2=2 x 的解是 .
10. 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2 x2+2 x -1=0的两个根,则αβ
= .
11.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的对角线交点
为 O ,延长 AB 至点 E ,使得 BE = AB ,
连接 CE . 若∠ E =50°,则∠ BAD 的度数
是 .
x1=0, x2=2
-
80°
(第11题图)
12.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x2-4 x +
3=0的两个实数根,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13. 如图,边长为2和4的两个正方形 ABCD 和 CEFG 并排放在一
起,连接 BD 并延长交 EG 于点 T ,交 FG 于点 P ,则 ET 的长为
.
7
3
(第13题图)
三、计算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解下列方程:
(1) x ( x -3)=3 x -9;
解:整理,得 x ( x -3)-3( x -3)=0,
即( x -3)2=0.
∴ x1= x2=3.
(2)( x -2)(3 x -5)=1.
解:整理,得3 x2-11 x +9=0.
∴Δ=(-11)2-4×3×9=13>0.
∴ x1= , x2=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
已知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1=0的实数根,求代数式
÷( x +2- )的值.
解:原式= ÷
= ×
= = .
∵ x2+3 x -1=0,∴ x2+3 x =1.∴原式= =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过对角线 BD 的
中点 O 作 BD 的垂线 EF ,分别交 AD , BC 于点 E , F . 若 CD =
4, DF =6,求四边形 BEDF 的面积.
解:如答图,∵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 ∥ BC .
∴∠1=∠2,∠3=∠4.
∵点 O 是 BD 的中点,
∴ BO = DO .
在△ BOF 与△ DOE 中,
∴△ BOF ≌△ DOE (AAS).
答图
∴ ED = BF .
又∵ ED ∥ BF ,
∴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 EF ⊥ BD ,
∴四边形 EBFD 是菱形.
∴ BF = DF =6.
∵ CD ⊥ BC , CD =4,
∴菱形 EBFD 的面积为6×4=24.
答图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6 x +2 m
-1=0有 x1, x2两个实数根.
(1)若 x1=1,求 x2及 m 的值.
解:(1)∵一元二次方程 x2-6 x +2 m -1=0有 x1, x2两个实
数根,
∴ x1+ x2=6, x1 x2=2 m -1.
又∵ x1=1,
∴1+ x2=6, x2=2 m -1.
∴ x2=5, m =3.
(2)是否存在实数 m ,使得( x1-1)( x2-1)= 成立?
若存在,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2)存在.根据题意,得Δ=(-6)2-4(2 m -1)≥0.
解得 m ≤5.
又∵( x1-1)( x2-1)= ,
∴ x1 x2-( x1+ x2)+1= ,即2 m -1-6+1= .
∴ m2-8 m +12=0.解得 m1=2, m2=6.
∵ m ≤5且 m ≠5,∴ m =2.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已知 AD =2
AB ,点 E 是 AD 边上一点, DE = AD ( n 为大于2的整数),
连接 BE ,作 BE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D , BC 于点 F , G , FG
与 BE 的交点为点 O ,连接 BF 和 EG .
解:(1)四边形 FBGE 是菱形.理由如下:
在矩形 ABCD 中, AD ∥ BC ,
∴∠ EFO =∠ BGO .
∵ FG 为 BE 的垂直平分线,
∴ BO = OE .
(1)试判断四边形 FBG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在△ EFO 和△ BGO 中,
∴△ EFO ≌△ BGO (AAS).
∴ FO = GO .
又∵ EO = BO ,
∴四边形 FBGE 是平行四边形.
又∵ BE ⊥ FG ,
∴四边形 FBGE 为菱形.
(2)当 AB = a , n =3时,求 FG 的长;
解:(2)当 AB = a , n =3时,
AD =2 AB =2 a .
∴ DE = AD = a .
∴ AE = AD - DE = a .
在Rt△ 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E = = a .
由题易知, BF = EF ,
∴ AF = AE - EF = AE - BF . ①
在Rt△ AB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2+ AF2= BF2.②
联立①②,得 AF = a , EF = a .
∴ S菱形 BGEF = BE · FG = EF · AB .
∴ FG = a .
(3)设四边形 FBGE 的面积为 S1,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S2,当
= 时,求 n 的值.
解:(3)设 AB = x ( x >0),
则 AD = BC =2 x ,
∴ DE = , S1= BG · AB , S2= BC · AB .
当 = 时, = ,即 = .
∴ BG = BC = x .
在Rt△ AB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2+ AF2= BF2,
即 x2+ AF2=( x )2.
解得 AF = x (负值舍去).
∴ AE = AF + FE = AF + BG = x .
∴ DE = AD - AE = x .
∴ x = ,
解得 n =6.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x2-4 x + m - =0有实数根,则实
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2 x2-4 x + m - =0有实数根,∴Δ=
42-8×( m - )≥0,解得 m ≤ .故答案为 m ≤ .
m ≤
20. 若 m , n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2 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 m2
+4 m +2 n 的值是 .
【解析】由题意,得 m + n =-2, m2+2 m -1=0,∴ m2+2 m
=1.∴ m2+4 m +2 n = m2+2 m +2( m + n )=1+2×(-2)
=-3.故答案为-3.
-3
21.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 =2,∠ A =120°,过菱形
ABCD 的对称中心 O 分别作边 AB , BC 的垂线,分别交边 AB ,
BC , CD , DA 于点 E , F , G , H ,则四边形 EFGH 的周长
为 .
3+
22. 设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2-4) x2+(2 m -1) x +1=0
( m 为实数)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为 s ,则 s 的取值范围
是 .
s ≥- 且 s ≠-3,5
【解析】由题意,得Δ=(2 m -1)2-4( m2-4)=-4 m +
17≥0,解得 m ≤ ,且 m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x1,
x2,则 x1+ x2= , x1 x2= ,∴ s = + = =
=1-2 m .∵ m ≤ ,且 m ≠±2,∴ s ≥- 且 s ≠-3,5.
故答案为 s ≥- 且 s ≠-3,5.
23.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AB =2,点 E 为边 AB 上一点,点
F 为边 BC 上一点.连接 DE , AF 交于点 G ,连接 BG . 若 AE =
BF ,则 BG 的最小值为 .
-1
【解析】如答图,取 AD 的中点 T ,连接 BT , GT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AD = AB =2,∠ DAE =∠ ABF =90°.
在△ DAE 和△ ABF 中,
∴△ DAE ≌△ ABF (SAS).
∴∠ ADE =∠ BAF .
答图
∵∠ BAF +∠ DAF =90°,
∴∠ ADE +∠ DAF =90°.
∴∠ AGD =90°.∵ DT = AT ,
∴ GT = AD =1.
∵ BT = = = ,
∴ BG ≥ BT - GT = -1.
∴ BG 的最小值为 -1.故答案为 -1.
答图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每件成本为50
元,销售人员经调查发现,销售单价为100元时,每月的销售量
为50件,而销售单价每降低2元,则每月可多售出10件,且要求
销售单价不得低于成本.
(1)求该商品每月的销售量 y (件)与销售单价 x (元)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解:(1)由题意,得 y =50+(100- x )× ×10=-5 x +550.
∴销售量 y (件)与销售单价 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5 x +550.
(2)若使该商品每月的销售利润为4 000元,并使顾客获得更
多实惠,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解:(2)由题意,得 y ( x -50)=4 000,
即(-5 x +550)( x -50)=4 000.
解得 x1=70, x2=90.
∵要使顾客获得更多实惠,
∴销售单价应定为70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 分
别交 x 轴, y 轴于 A , B 两点,点 A 的坐标为(1,0),∠ ABO
=30°,过点 B 的直线 y = x + m 与 x 轴交于点 C .
(1)求直线 l 的解析式及点 C 的坐标.
解:(1)∵ A (1,0),∴ OA =1.
∵∠ ABO =30°,∴ AB =2, OB = .
∴ B (0, ).
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 kx + .
将点 A (1,0)代入,得 k =- .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 x + .
将点 B (0, )代入 y = x + m ,得 m = .
令 x + =0,得 x =-3,∴ C (-3,0).
(2)若点 D 在 x 轴上从点 C 向点 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
度运动,运动时间为 t 秒(0< t <4),过点 D 分别作 DE ∥
AB , DF ∥ BC ,分别交 BC , AB 于点 E , F ,连接 EF ,点
G 为 EF 的中点.
①判断四边形 DEBF 的形状,并证明;
解:(2)①四边形 DEBF 是矩形.证明如下:
∵ DE ∥ AB , DF ∥ BC ,
∴四边形 DEBF 是平行四边形.
在Rt△ AOB 中, AB2= OA2+ OB2=4.
在Rt△ BOC 中, BC2= OC2+ OB2=12.
又∵ AC = AO + OC =4,
∴ AB2+ BC2= AC2.
∴∠ ABC =90°.
∴平行四边形 DEBF 是矩形.
②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DG 的长最短?
解:(2)②∵四边形 DEBF 是矩形,
点 G 为 EF 的中点,
∴ DG = DB .
由图可知,点 D 运动到点 O 时,
DB 最短,此时 DG 最短, CD = t =3.
∴当 t =3时,线段 DG 的长最短.
(3)点 P 是 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Q ,使以
A , B , P ,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 Q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3)设以点 A , B , P , Q 为顶点的
四边形是菱形,则以点 A , B , P 为顶点的
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设 P (0, p ),则 AB2=4, AP2=1+ p2,
BP2= p2-2 p +3.
①当 AB = AP 时, AB2= AP2,即4=1+ p2.
解得 p1= (与点 B 重合,舍去), p2=- .
当 P1(0,- )时,此时只能是四边形 ABQP 是菱形,
∴解得
∴ Q1(-1,0).
②当 BA = BP 时, BA2= BP2,即4= p2-2 p +3.
解得 p1= +2, p2= -2.
(Ⅰ)当 P2(0, +2)时,此时只能是四边形 BAQP 是菱形,
∴解得
∴ Q2(1,2);
(Ⅱ)当 P2(0, -2)时,此时只能是
四边形 BAQP 是菱形,
∴解得
∴ Q3(1,-2).
③当 PA = PB 时, PA2= PB2,即 p2-2 p
+3=1+ p2.解得 p = .
此时 P3(0, ),只能是四边形 BQAP 是菱形,
∴解得
∴ Q4(1, ).
综上所述,点 Q 的坐标为 Q1(-1,0),
Q2(1,2), Q3(1,-2), Q4(1, ).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O 为
对角线 AC 的中点.
(1)如图1,连接 BO ,分别取 CB , BO 的中点 P , Q ,连接 PQ ,则 PQ 与 BO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PQ = BO
PQ ⊥ BO
(2)如图2,△ AO ' E 是将图1中的△ AOB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45°得到的三角形,连接 CE ,点 P , Q 分别为 CE , BO '的
中点,连接 PQ , PB . 判断△ PQB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2)△ PQ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如图1,连接 O ' P 并延长交 BC 于点 F .
由正方形的性质及旋转的性质可得,
AB = BC ,∠ ABC =90°,
△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 BC ,O'E=O'A,
∴∠ O ' EP =∠ FCP ,∠ PO ' E =∠ PFC .
又∵点 P 是 CE 的中点,
∴ EP = CP . ∴△O'PE≌△ FPC (AAS).
∴ O ' E = FC = O ' A , O ' P = FP .
∴ AB - O ' A = CB - FC . ∴ BO '= BF .
∴△ O ' B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BP ⊥ O ' F , O ' P = BP . ∴△BPO'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点 Q 为O'B的中点,∴ PQ ⊥ O ' B ,且 PQ = BQ .
∴△ PQ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3,△ AO ' E 是将图1中的△ AOB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三角形,连接 BO ',点 P , Q 分别为 CE , BO '的中点,连接 PQ , PB . 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1,求△ PQB 的面积.
解:(3)如图2,延长 O ' E 交 BC 边于点 G ,
连接 PG , O ' P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ECG =45°.
由旋转的性质,得四边形O'ABG是矩形,
∴O'G= AB = BC ,∠ EGC =90°.
∴△ EG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 P 是 CE 的中点,
∴ PC = PG = PE ,∠ CPG =90°,∠ EGP =45°.
∴△O'GP≌△ BCP (SAS).
∴∠ O ' PG =∠ BPC , O ' P = BP .
∴∠O'PG-∠ GPB =∠ BPC -∠ GPB =90°.
∴∠O'PB=90°.∴△O'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 Q 是O'B的中点,
∴ PQ = O ' B = BQ , PQ ⊥ O ' B .
∵ AB =1,∴O'G=1,O'A= .
∴ BG =O'A= .
∴O'B= = = .
∴ BQ = PQ = O'B= .
∴ S△ PQB = BQ · PQ = × × =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42张PPT)
第八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四章第6-8节】
A卷(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5
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5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B )
A. 7.8米 B. 3.2米
C. 2.3米 D. 1.5米
(第1题图)
B
2. 如图, D , E 分别是△ ABC 边 AB , AC 上的点,∠ ADE =∠
ACB . 若 AD =2, AB =6, AC =4,则 AE 的长是( C )
A. 1 B. 2 C. 3 D. 4
(第2题图)
C
3. 如图,某零件的外径为10 cm,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
AC 和 BD 相等)可测量零件的内孔直径 AB . 若 OA ∶ OC = OB ∶
OD =3,且量得 CD =3 cm,则零件的厚度 x 为( B )
A. 0.3 cm B. 0.5 cm
C. 0.7 cm D. 1 cm
(第3题图)
B
4. 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A'B'C'D'是以点 O 为位似中
心的位似图形.若 OA ∶OA'=2∶3,则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B'C'D'的面积比为( C )
A. 2∶3 B. 4∶8
C. 4∶9 D. ∶
(第4题图)
C
5. △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另有一个与它相似的△
DEF ,其最长边为12,则△ DEF 的周长是( C )
A. 54 B. 36 C. 27 D. 21
C
6. 如图,数学活动课上,为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小菲同学在脚
下水平放置一平面镜,然后向后退(保持脚、镜和旗杆底端在
同一直线上),直到她刚好在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端.已知小菲
的眼睛离地面高度为1.6 m,同时量得小菲与镜子的水平距离为
2 m,小菲与旗杆的水平距离为12 m,则旗杆高度为( B )
A. 6.4 m B. 8 m
C. 9.6 m D. 12.5 m
(第6题图)
B
7. 如图,在△ ABC 中,点 D 是 AB 边上的点,∠ B =∠ ACD ,
AD ∶ DB =1∶3,则△ ADC 与△ ACB 的周长比是( B )
A. 1∶ B. 1∶2
C. 1∶3 D. 1∶4
(第7题图)
B
8. 在方格图中,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在如图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格点△ ABC ,△ DEF 成位似关系,
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 A )
A. (-1,0) B. (0,0)
C. (0,1) D. (1,0)
(第8题图)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已知 CA ⊥ AD , ED ⊥ AD ,点 B 是线段 AD 上的一点,
且 CB ⊥ BE . 若 AB =8, AC =6, DE =4,则 BD = .
(第9题图)
3
10. 如图,已知 AF 是△ ABC 的角平分线,点 D , E 分别是 AB 和
AC 上的点, DE ∥ BC , DE 与 AF 的交点为 G . 若 AD =2 BD ,则
= .
(第10题图)
11. 如图,为了测量山坡的护坡石坝高,把一根长为4.5 m的竹
竿 AC 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竹竿上 AD 长为1 m时,它离地面的高
度 DE 为0.6 m,则坝高 CF 是 m.
(第11题图)
2.7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AB 的顶点为 O (0,0),
A (4,3), B (3,0).以点 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内作
与△ OAB 的位似比为 的位似图形△ OCD ,则点 C 的坐标
为 .
(- ,-1)
(第12题图)
13.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13, BC =10,正方形
DEFG 的顶点 E , F 在△ ABC 内,顶点 D , G 分别在 AB , AC
上, AD = AG , DG =5,则点 F 到 BC 的距离为 .
(第13题图)
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1)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
眼睛 A 与标杆顶端 F 、电视塔顶端 E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
睛距地面1.6米,标杆高为3.2米,且 BC =1米, CD =5米,求电
视塔 ED 的高度;
解:如图,过点 A 作 AG ⊥ ED 交 CF 于点 H ,交 DE 于点 G ,则
△ AFH ∽△ AEG .
∴ = .
∵ FH =3.2-1.6=1.6(米), AH = BC =1米,
AG = BD = BC + CD =1+5=6(米),
∴ = .
∴ EG =9.6米.
∴ ED = EG + GD =9.6+1.6=11.2(米).
故电视塔 ED 的高度为11.2米.
(2)如图,在△ ABC 中, AC =30,在△ ABC 内部截取一个菱
形 ADEF ,点 D , E , F 分别在边 AB , BC , AC 上.若 BD ∶ AB
=2∶5,求截取的菱形 ADEF 的边长.
解:设 BD =2 x ,则 AB =5 x .
∵四边形 ADEF 为菱形,∴ DE = AD =3 x .
∵ DE ∥ AC ,∴ = = .∴ AC = .
∵ AC =30,∴ =30.解得 x =4.
∴ DE =3 x =12.∴菱形 ADEF 的边长为12.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过点 B 作 BE ⊥ AB 交 AC 于点 E . 若 AB =10,
AC =16,求 OE 的长.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OA = AC =8.
∵ AC ⊥ BD , BE ⊥ AB ,
∴∠ AOB =∠ BOE =∠ ABE =90°.
∴ OB = = =6.
∵∠ EBO +∠ BEO =90°,∠ ABO +∠ EBO =90°,
∴∠ BEO =∠ ABO . ∴△ EBO ∽△ BAO .
∴ = .∴ = .解得 OE =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为 AD 的
中点,连接 BE 交 AC 于点 F . 若 AB =6,求四边形 CDEF 的面积.
解:∵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 =6,
∴ AD = BC = AB =6, AD ∥ BC .
∴△ AEF ∽△ CBF . ∴ = .
∵点 E 为 AD 的中点,
∴ AE =3, = = .∴ = .
∵ S△ ABE = AE · AB = ×3×6=9,
∴ S△ AEF = S△ ABE =3.
∵ S△ ACD = AD · CD = ×6×6=18,
∴四边形 CDEF 的面积= S△ ACD - S△ AEF
=18-3=15.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 CD ,
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E ,点 F 在边 AB 上,连接 CF 交线段 BE
于点 G . 已知 CG2= GE · GD .
(1)求证:∠ ABD =∠ ACF ;
证明:(1)∵ CG2= GE · GD ,∴ = .
又∵∠ CGD =∠ EGC ,
∴△ GCD ∽△ GEC . ∴∠ GDC =∠ GCE .
∵ AB ∥ CD ,∴∠ ABD =∠ BDC .
∴∠ ABD =∠ GCE ,即∠ ABD =∠ ACF .
(2)连接 EF ,求证: EF · CG = EG · CB .
证明:(2)∵∠ FBG =∠ ECG ,∠ BGF =∠ CGE ,
∴△ BGF ∽△ CGE . ∴ = .∴ = .
又∵∠ FGE =∠ BGC ,
∴△ FGE ∽△ BGC . ∴ = .
∴ EF · CG = EG · CB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1)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已知
AD =7, CD =4,点 E 是 AD 上的一点,连接 CE , BD ,且 CE
⊥ BD ,则 = ;
(1)【解析】∵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BCD =∠ ADC =90°, AD = BC =7.
∴∠ CBD +∠ CDB =90°.
又∵ CE ⊥ BD ,∴∠ CDB +∠ DCE =90°.
∴∠ CBD =∠ DCE . ∴△ BCD ∽△ CDE .
∴ = = .∴ = .故答案为 .
(2)如图2,在四边形 ABCD 中,∠ A =∠ B =90°,点 E 为 AB
上一点,连接 DE ,过点 C 作 DE 的垂线交 ED 的延长线于点 G ,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DE · AB = CF · AD ;
(2)证明:如图1,过点 C 作 CH ⊥ AF 交 AF 的延长线于点 H .
∵ CG ⊥ EG ,∴∠ G =∠ H =∠ A =∠ B =90°.
∴四边形 ABCH 为矩形.
∴ AB = CH ,
∠ FCH +∠ CFH =
∠ DFG +∠ FDG =90°.
又∵∠ CFH =∠ DFG ,
∴∠ FCH =∠ FDG =∠ ADE .
又∵∠ A =∠ H =90°,
∴△ DEA ∽△ CFH . ∴ = .
∴ = .
∴ DE · AB = CF · AD .
(3)如图3,在Rt△ ABD 中,已知∠ BAD =90°, AD =3 AB =
9,将△ ABD 沿 BD 翻折,点 A 落在点 C 处,得到△ CBD ,点
E , F 分别在边 AB , AD 上,连接 DE , CF ,若 DE ⊥ CF ,
BF ,求 的值.
(3)解:如图2,过点 C 作 CG ⊥ AD 于点 G ,
交 DE 于点 O ,连接 AC 交 BD 于点 H .
∵△ CBD 由△ ABD 翻折得到,
∴ AH ⊥ BD , AC =2 AH .
∵ CF ⊥ DE , GC ⊥ AD ,
∴∠ FCG +∠ CFG =∠ CFG +∠ ADE =90°.
∴∠ FCG =∠ ADE .
又∵∠ DAE =∠ CGF =90°,
∴△ DEA ∽△ CFG . ∴ = .
在Rt△ ABD 中, AD =9, AB = AD =3,
∴ BD = = =3 .
∵ S△ ABD = BD · AH = AB · AD ,
∴ AH = = = .
∴ AC =2 AH = , DH = .
∵ S△ ADC = AC · DH = AD · CG ,
∴ CG = = = .
∴ = = =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在△ ABC 中,∠ A =30°,∠ B =90°,点 D 为 AB 的中
点,点 E 在线段 AC 上,且 = ,则 = 或 .
或
【解析】∵点 D 为 AB 中点,∴ = = ,即 DE
= BC . 如图,取 AC 中点 E1,连接 DE1,则 DE1是
△ ABC 的中位线,此时 DE1∥ BC , DE1= BC .
∴ = = .在 AC 上取一点 E2,使得 DE1= DE2,则 DE2=
BC . ∵∠ A =30°,∠ B =90°,∴∠ C =60°, BC = AC .
∵ DE1∥ BC ,∴∠ DE1 E2=60°.∴△ DE1 E2是等边三角形.
∴ DE1= DE2= E1 E2= BC . ∴ E1 E2= AC .
∵ AE1= AC ,∴ AE2= AC ,即 = .
综上所述, 的值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
20. 如图,在 ABCD 中,∠ ABC ,∠ BCD 的平分线 BE , CF 分
别与 AD 交于点 E , F , BE 与 CF 相交于点 G . 若 AB =6, BC =
10, CF =4,则 BE 的长为 .
8
【解析】∵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 CD . ∴∠ ABC +∠ BCD =180°.
∵∠ ABC ,∠ BCD 的平分线 BE , CF 分
别与 AD 相交于点 E , F ,∴∠ EBC +
∠ FCB = ∠ ABC + ∠ BCD =90°.
∴ EB ⊥ FC . ∴∠ FGB =90°.如图,过点 A 作 AM ∥ FC ,交 BC 于点 M ,交 BE 于点 O .
∵ AM ∥ FC ,∴∠ AOB =∠ FGB =90°.
∵ BE 平分∠ ABC ,∴∠ ABE =∠ EBC . ∵ AD ∥ BC ,∴∠ AEB
=∠ CBE . ∴∠ ABE =∠ AEB . ∴ AE = AB =6.∵ AO ⊥ BE ,
∴ BO = EO .
在△ AOE 和△ MOB 中,
∴△ AOE ≌△ MOB (ASA),∴ AO = MO .
∵ AF ∥ CM , AM ∥ FC ,∴四边形 AMCF 是平行四边形.∴ AM = FC =4.∴ AO =2.
∴ EO = = =4 .∴ BE =2 EO =8 .故答案为8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 BAC =90°, BC =14,过
点 A 作 AD ⊥ BC 于点 D ,点 E 为腰 AC 上一动点,连接 DE ,以
DE 为斜边向左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DEF ,连接 AF .
(1)如图1,当点 F 落在线段 AD 上时,求证: AF = EF .
(1)证明:∵ AB = AC ,∠ BAC =90°, AD ⊥ BC ,
∴∠ CAD =45°.∵△ E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FD =∠ AFE =90°.
∴∠ AEF =180°-∠ CAD -∠ AFE =45°.
∴∠ EAF =∠ AEF . ∴ AF = EF .
(2)如图2,当点 F 落在线段 AD 左侧时,(1)中结论是否仍
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解:当点 F 落在线段 AD 左侧时, AF = EF 仍然成立.理由
如下:如图1,取 AC 的中点 G ,连接 DG , FG .
∴在Rt△ ADC 中, DG = CG = AG .
∴∠ GDC =∠ C =45°.∴∠ DGC =90°.
∴△ D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FDG =∠ FDE +∠ EDG =45°+∠ EDG ,
∠ EDC =∠ GDC +∠ EDG =45°+∠ EDG ,
∴∠ FDG =∠ EDC . ∴△ FDG ∽△ EDC .
∴∠ FGD =∠ ECD =45°.∴∠ FGA =45°.
在△ FGA 和△ FGD 中,
∴△ FGA ≌△ FGD (SAS).∴ AF = DF .
∵ DF = EF ,∴ AF = EF .
(3)在点 E 的运动过程中,若 AF = ,求线段 CE 的长.
(3)解:在Rt△ ABC 中, BC =14,点 D 是 BC 中点,∴ AD =7.
取 AC 的中点 G ,连接 DG , FG ,设直线 FG 与直线 AD 相交于点 P .
由(2)可知,∠ FGD =45°=∠ GDC ,
∴ FG ∥ DC .
∴ GP ⊥ AD 且 AP = DP = PG = AD = .
在Rt△ APF 中, AP = , AF = ,
∴ PF = = = .
①如图2,当点 F 落在线段 AD 左侧时,
FG = PG + PF = + =4.
∵△ FDG ∽△ EDC ,
∴ = = .∴ EC = =4 ;
②如图3,当点 F 落在线段 AD 的右侧时,
FG = PG - PF = - =3.
易知△ FDG ∽△ EDC ,∴ = = .
∴ EC = =3 .
综上所述, EC 的长是4 或3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第五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三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 )
A. 检测载人飞船零件的质量
B. 检测一批LED灯的使用寿命
C. 检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的空气质量
D. 检测一批家用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A
2. 某体育用品专卖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20双学生运动鞋,各
种尺码运动鞋的销售量如下表.若计划下次采购同样的学生运动
鞋,则该店主在下列四个统计指标中最应该关注的是( C )
尺码/cm 24 24.5 25 25.5 26
销售量/双 1 3 10 4 2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C
3. 某校九(1)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
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
中任选一个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 “北斗卫星”;B. “5G时
代”;C. “智轨快运系统”;D. “东风快递”;E. “高铁”.
并根据统计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
图,则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B )
A. 0.25 B. 0.3 C. 25 D. 30
B
4. 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前10次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第11次抛
掷的结果是正面朝上的概率( B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能确定
5. 某班从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随机选取两人参加校乒乓
球比赛,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的概率是( C )
A. B. C. D.
B
C
6. 从1,2,2,4,5,5这六个数中随机选取一个数,这个数恰
为该组数据的众数的概率为( D )
A. B. C. D.
D
7. 某中学开展“读书节活动”,该中学某语文老师随机抽样调
查了本班10名学生平均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结果如下表: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时 2 4 6 8
学生数/人 2 3 4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众数是6时 B. 平均数是4.8时
C. 样本容量是10 D. 中位数是2.5时
D
8. 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黑球和4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
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意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
是( A )
A. 至少有1个白球 B. 至少有2个白球
C. 至少有1个黑球 D. 至少有2个黑球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转盘中6个小扇形的面积都相等,任意转动转盘1次,
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概率为 .
10. 成都市某个星期周一到周五的观测气温(单位:℃)数值
为:22,24,20,23,25,则这5个数的中位数是 .
23
11. 为了比较甲、乙两鱼池中的鱼苗数目,小明从两鱼池中各捞
出100条鱼苗,每条做好记号,然后放回原鱼池;一段时间后,
在同样的地方,小明再从甲、乙两鱼池中各捞出100条鱼苗,发
现其中有记号的鱼苗分别是5条、10条,则可以初步估计鱼苗数
目较少的是 鱼池.(填“甲”或“乙”)
乙
12. 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
击成绩的平均数 (单位:环)及方差 s2(单位:环2)如下表
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
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填“甲”“乙”“丙”或“丁”).
运动员 甲 乙 丙 丁
9 8 9 9
s2 1.2 0.4 1.8 0.4
丁
13. 连接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并将中间的正六边形涂成
黑色,制成如图所示的镖盘,将一枚飞镖任意投掷到镖盘上,
飞镖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
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黄球.若再放入 x 个红球后,随机摸
出一个小球,则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求 x 的值;
解:由题意,得 = .解得 x =2.
故 x 的值为2.
(2)某市垃圾试点区域的垃圾收集情况如扇形统计图所示,已
知可回收垃圾共收集60吨,估计该垃圾回收试点区域收集的垃
圾总量.
解:60÷(1-50%-1%-29%)=300(吨).
故估计该垃圾回收试点区域收集的垃圾总量为300吨.
15. (本小题满分8分)某校在各年级开展合唱比赛,规定每支
参赛队伍的最终成绩按歌曲内容占30%,演唱技巧占50%,精
神面貌占20%进行考评.某参赛队歌曲内容获得90分,演唱技巧
获得94分,精神面貌获得95分.求该参赛队的最终成绩.
解:90×30%+94×50%+95×20%=93(分).
故该参赛队的最终成绩是93分.
16. (本小题满分8分)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小球,分
别标有数字1,2,3,每个小球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小明
和小亮玩摸球游戏,两人各摸一个球,谁摸到小球的数字大谁
获胜,摸到小球的数字相同记为平局.小明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小
球记下数字后放回并搅匀,小亮再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球,用
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明获胜的概率.
由图可知,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小明获胜的结果有3
种,
∴小明获胜的概率为 = .
解:画树状图如图所示:
17. (本小题满分10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为了解
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调查了他
们平均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 t (单位:时).把调查结果分为四
档,A档: t <8;B档:8≤ t <9;C档:9≤ t <10;D档: t
≥10.根据调查情况,给出了部分数据信息:①A档和D档的所有
数据是:7,7,7.5,10,7,10,7,7.5,7,7,10.5,10.5;
②图1和图2是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
(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并将图2补充完整.
解:(1)由于A档和D档共有12个数据,而D档有4个,
∴A档共有12-4=8(人).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8÷20%=40.
∴C档有40-8-16-4=12(人).
补全统计图如右图.
(2)已知全校共1 2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中平均每周的
课外阅读时间为B档的人数.
解:(2)1 200× =480(人).故估计全校学生中平均每周的
课外阅读时间为B档的有480人.
(3)学校要从“D档”的4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作读书经验分
享.已知这4名学生中1名来自七年级,1名来自八年级,2名来自
九年级,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抽到的2名学生来自不
同年级的概率.
解:(3)用a表示七年级学生,
用b表示八年级学生,用c和d分
别表示九年级学生,画树状图
如下:
∴ P (2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 =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为促进消费,助力经济发展,某商场决
定“让利酬宾”,于“五一”期间举办了抽奖促销活动.活动规
定:凡在商场消费一定金额的顾客,均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抽
奖方案如下:从装有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1个红球及编号为①
②③的3个黄球的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若摸得红球,则中
奖,可获得奖品:若摸得黄球,则不中奖.同时,还允许未中奖
的顾客将其摸得的球放回袋中,并再往袋中加入1个红球或黄球
(它们的大小质地与袋中的4个球完全相同),然后从中随机摸
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不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1个球,若摸得
的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该顾客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现已知某
顾客获得抽奖机会.
(1)求该顾客首次摸球中奖的概率.
解:(1)顾客首次摸球的所有可能结果为红,黄1,黄2,黄3,
共4种等可能的结果.记“首次摸得红球”为事件 A ,则事件 A 发
生的结果只有1种,∴ P ( A )= .
∴该顾客首次摸球中奖的概率为 .
(2)假如该顾客首次摸球未中奖,为了有更大机会获得精美礼
品,他应往袋中加入哪种颜色的球?说明你的理由.
解:(2)他应往袋中加入黄球.理由如下:记往袋中加入的球
为“新”,摸得的两球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如下:
第二球 第一球 红 黄1 黄2 黄3 新
红 红,黄1 红,黄2 红,黄3 红,新
黄1 黄1,红 黄1,黄2 黄1,黄3 黄1,新
第二球 第一球 红 黄1 黄2 黄3 新
黄2 黄2,红 黄2,黄1 黄2,黄3 黄2,新
黄3 黄3,红 黄3,黄1 黄3,黄2 黄3,新
新 新,红 新,黄1 新,黄2 新,黄3
由表可知,共有20种等可能结果.
①若往袋中加入的是红球,两球颜色相同的结果共有8种,此时
该顾客获得精美礼品的概率 P1= = ;
②若往袋中加入的是黄球,两球颜色相同的结果共有12种,此
时该顾客获得精美礼品的概率 P2= = .
∵ < ,∴ P1< P2.
∴他应往袋中加入黄球.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我们对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和边都赋予一个特
征值,并定义:从任意顶点出发,沿顺时针或
逆时针方向依次将顶点和边的特征值相乘,再
把三个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称为此三角形的顺
序旋转和或逆序旋转和.如图1, ar + cq + bp 是
该三角形的顺序旋转和, ap + bq + cr 是该三角
形的逆序旋转和.已知某三角形的特征值如图2,
若从1,2,3中任取一个数作为 x ,从1,2,3,
4中任取一个数作为 y ,则对任意正整数 z ,该
三角形的顺序旋转和与逆序旋转和的差都小于4的概率是 .
20. 如图,正方形 EFGH 的顶点分别在正方形 ABCD 各边上,且
AE =2 ED ,沿正方形 EFGH 各边将其周围的直角三角形向内翻
折,得到四边形A'B'C'D'.现在正方形 ABCD 区域随机取一点,则
点落在正方形A'B'C'D'区域的概率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共12分)
2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某
校七、八年级开展了一次“包粽子”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活动
情况按10分制进行评分,成绩(单位:分)均为不低于6的整
数.为了解这次活动的效果,现从这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0名学
生的活动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并绘制统计图表,部分信息
如下:
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 6 7 8 9 10
人数 1 2 a b 2
(已知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样本中,七年级活动成绩为
7分的学生人数是 ,七年级
活动成绩的众数为 分;
1
8
(1)【解析】根据扇形统计
图,七年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
生人数的占比为1-50%-20%
-20%=10%,∴样本中,七年
级活动成绩为7分的学生人数是
10×10%=1.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七年级活动成绩的众数为8分.故答案为1,8.
(2)填空: a = , b = ;
(2)【解析】∵八年级10名学生活动成绩的中位数为8.5分,
∴第5名学生为8分,第6名学生为9分.∴ a =5-1-2=2,
b =10-1-2-2-2=3.故答案为2,3.
2
3
(3)解: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理由如下:七年级优秀率为20%+20%=40%,平均成绩为7×10%+8×50%+9×20%+10×20%=8.5(分),八年级优秀率为 ×100%=50%>40%,平均成绩为 ×(6+7×2+2×8+3×9+2×10)=8.3(分).∵8.3<8.5,∴优秀率高的年级为八年级,但平均成绩七年级更高.∴优秀率高的年级不是平均成绩也高.
(3)若认定活动成绩不低于9分为“优秀”,根据样本数
据,判断本次活动中优秀率高的年级是否平均成绩也高,并
说明理由.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0张PPT)
第十一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五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四个图形中,是圆柱体的俯视图的是( D )
(第1题图)
A
B
C
D
D
2. 如图所示的物体的左视图是( B )
(第2题图)
A
B
C
D
B
3. 一个圆锥如图所示放置,对于它的三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 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B. 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
C. 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D. 三个视图完全相同
(第3题图)
B
4.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C )
(第4题图)
C
A
B
C
D
5. 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两棵树在同一时刻太阳光下的影子的
图是( C )
A
B
C
D
C
6. 如图,一条线段 AB 在平面 Q 内的正投影为A'B'.若 AB =4,
A'B'=2 ,则 AB 与A'B'的夹角为( B )
A. 45° B. 30°
C. 60° D. 以上都不对
(第6题图)
B
7. 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它的俯视图如图所
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
该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A )
(第7题图)
A
A
B
C
D
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 该几何体是圆柱体,体积为2
B. 该几何体是圆锥体,高为2π
C. 该几何体是圆柱体,体积为2π
D. 该几何体是圆锥体,半径为2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某天的午后,小红先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100 m赛跑比赛,过
一段时间又参加了女子400 m赛跑比赛,下图是摄影师在同一位
置拍摄的两张照片,则 (填“甲”或“乙”)照片是参
加400 m赛跑比赛时照的.
(第9题图)
甲
10. 如图,一个圆柱体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它的正投影是边长
为4 cm的正方形,则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cm2.
(第10题图)
24π
11. 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在金字塔影子
的顶部直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测金字塔的高度.如图,已知
木杆 EF 长2米,它的影长 FD 是4米,同一时刻测得 OA 是268
米,则金字塔的高度 BO 是 米.
134
12. 如图,在 A 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4米, B 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
为9米,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 米.
(第12题图)
6
(第13题图)
13.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等边三角
形,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的面积为 cm2.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1)如图, AB 和 DE 是直立
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已知 AB =4 m,某一时刻 AB 在阳光下的投
影 BC =3 m.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 DE 在阳光下的投影.
解:如图,连接 AC ,过点 D 作 DF ∥ AC ,交直线 BC 于点 F ,
线段 EF 即为 DE 的投影.
(2)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请在下面方格中分别画出它的三种视图.
解:如图所示: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两座高楼 M , N 之间相距20
m,两座高楼 M , N 的高度分别为60 m和100 m,站在点
A 处观测,求观测点 A 与 M 楼相距多少米时,才能刚好看到
后面的 N 楼?
答图
解:如答图,连接点 A 与两座高楼的顶点 B , C ,当 A , B ,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CN 恰好被 BM 挡住.
∵ BM ∥ CN ,∴ = .
∴ = .∴ AM =30 m.
∴当观测点 A 与 M 楼的距离大于30 m时,才能看到后面
的 N 楼.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根据图中
数据,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空心 圆柱,底面内圆半径为3,外圆半径为4,高为10,
∴其体积为10×(42-32)π=70π.
17. (本小题满分10分)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
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
块的个数.
(1)请在下图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1)如图所示:
(2)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解:(2)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有5个面,左视图有4个
面,俯视图有3个面,且没有凹面,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5+4+3)=24.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小军、小丽之间的距离为2.7
m,他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长分别为1.8 m和1.5 m,已知小
军、小丽的身高分别为1.8 m和1.5 m.
(1)在图中作出路灯的位置;
解:(1)如答图,点 A 就是路灯的位置.
答图
(2)求路灯的高度.
解:(2)如答图,∵ CD ∥ AB ∥
MN ,
∴△ ABE ∽△ CDE ,△ ABF ∽△ MNF .
∴ = , = ,
即 = , = .
∴ AB =3.
故路灯的高度为3 m.
答图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有一个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拼成一个立体图
形,已知小立方块的棱长为1,则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为 .
(第19题图)
22
20. 已知图2是图1中的长方体的三视图,用 S主表示主视图的面
积,用 S左表示左视图的面积,用 S俯表示俯视图的面积,且 S主
= x2+2 x , S左= x2+ x ,则 S俯= .
(第20题图)
x2+3 x +2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用棱长为1 cm的若干小立方块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在地面上搭
建若个立体图形.图中每个立体图形自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
二层,…,第 n 层( n 为正整数).其中第一层摆放1个,第二层
摆放4个,第三层摆放9个……依次按规律摆放.(图片所示为前
三个立体图形)
(1)求搭建第4个立体图形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第 n 个立体图
形第 n 层的小立方块个数及总个数;
解:(1)搭建第4个立体图形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1+4+9+16
=30;第 n 个立体图形第 n 层的小立方块个数为 n2,其总个数为
1+22+32+42+…+ n2.
(2)画出第2,第3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求出这两个立体图
形所有露出部分(不含底面)的面积和;
解:(2)由图可知,第2个立体图形的主视图为 ,左视图
为 ,俯视图为 ;
第3个立体图形的主视图为 ,左视图为 ,俯视
图 .这两个立体图形所有露出部分(不含底面)的面积之
和为4×3+4+4×6+9=49(cm2).
(3)为了美观,若将立体图形的露出部分都涂上油漆(不含底
面),已知喷涂1 cm2需要油漆0.1 g,求喷涂第 n 个立体图形,
共需要多少克油漆?(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解:(3)由图可知,第
n 个立体图形所有露出部
分(不含底面)的面积
为4×(1+2+3+…+ n )
+ n2=4× + n2=3 n2+2 n ,
∴所需要的油漆量为(3 n2+2 n )×0.1=(0.3 n2+0.2 n )g.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1张PPT)
第十六周自主评价练习
(一诊模拟卷3)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B )
A. x +2 y =1 B. x2-2=0
C. 3 x + =4 D. 2 x ( x -1)=2 x2+3
B
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
A
B
C
D
A
3. 若△ ABC ∽△ DEF ,△ ABC 与△ DEF 的相似比为3∶2,则△
ABC 与△ DEF 的周长比为( D )
A. ∶ B. 4∶9 C. 2∶3 D. 3∶2
4. 在同一时刻,身高1.68 m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4 m,一
棵大树的影长为5 m,则树的高度为( D )
A. 4.8 m B. 6.4 m C. 9.6 m D. 10 m
D
D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C )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 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6. 如图,线段 AB 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A (8,8), B
(10,4),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 AB 缩
小为原来的 后得到线段 CD ,则端点 C 的坐标为( B )
A. (4,3) B. (4,4)
C. (3,1) D. (4,1)
B
7.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点(-3,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C.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D. 当 x <0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
D
8. 已知点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且 AC > BC , AB =200,
则 AC 的长度是( B )
A. 200( -1) B. 100( -1)
C. 100(3- ) D. 50( -1)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 = = ( b + d ≠0).则 = .
10. 已知2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kx -6=0的一个根,则
另一根是 .
11. 如图,在 ABCD 中,已知点 E 在 AD 上, CE 交 BD 于点 F ,
=3,则 BF ∶ DF = .
-3
4∶1
(第11题图)
12. 已知点 A 为直线 y =-2 x 上一点,过点 A 作 AB ∥ x 轴,交双
曲线 y = 于点 B . 若点 A 与点 B 关于 y 轴对称,则点 A 的坐标
为 .
13.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已知点 E , F 分别是边 BC , CD 的
中点,连接 AE , AF , EF . 若菱形 ABCD 的
面积为8,则△ AEF 的面积为 .
( ,-2 )或(- ,2 )
3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解方程: x2+5 x -6=0;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x +6)( x -1)=0.
∴ x +6=0,或 x -1=0.
∴ x1=-6, x2=1.
(2)解不等式组:
解:解不等式①,得 x ≤3.
解不等式②,得 x >-2.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 x ≤3.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点 D 是 AB 的中点,
DE ∥ BC , DC , BE 相交于点 G .
(1)求 的值;
解:(1)∵ DE ∥ BC ,点 D 是 AB 的中点,
∴点 E 是 AC 的中点.
∴ DE 是△ ABC 中位线.
∴ = .
(2)求△ GED 与△ GBC 的面积之比.
解:(2)∵ DE ∥ BC ,
∴△ GDE ∽△ GCB .
∴ =( )2= .
16. (本小题满分8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某校学生会为了解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知识
的普及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分为“非常了
解”“了解”“了解较少”“不了解”四类,并将检查结果绘
制成下面两个统计图.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估计该校1 200名学生中
“不了解”的有 人;
(1)【解析】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4÷8%=50(人),估计该
校1 200名学生中“不了解”的有1 200×(1-40%-22%-8
%)=360(人).故答案为50,360.
50
360
(2)“非常了解”的4人中有A1,A2两名男生,B1,B2两名女
生,若从中随机抽取两人向全校做环保交流,请用画树状图或
列表的方法,求恰好抽到一男一女的概率.
(2)解:画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恰好抽到一男一
女的结果有8种,
∴ P (恰好抽到一男一女)
= =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ABC 中,∠ ACB =2∠ ABC ,
AD 为∠ BAC 的平分线,点 E 为线段 AC 上一点,
过点 E 作 AD 的垂线交直线 AB 于点 F .
(1)如图1,求证: AD 垂直平分 EF ;
(1)证明:如图1,设 AD 与 EF 相交与点 G .
∵ AD 为∠ BAC 的平分线,∴∠ FAG =∠ EAG .
又∵∠ AGF =∠ AGE =90°, AG = AG ,
∴△ AGF ≌△ AGE . ∴ EG = FG .
∴ AD 垂直平分 EF .
(2)如图2,当点 E 与点 C 重合时,求证: BF = DE ;
(2)证明:如图2,连接 DF .
由(1)知, AD 垂直平分 EF ,
∴ DF = DE .
易知∠ DFA =∠ DCA =2∠ ABC .
∴∠ ABC =∠ BDF .
∴ BF = DF = DE .
(3)如图3,点 M 是 BF 的中点,连接 DM . 若 DM ⊥ BF , DC =
4, AE =3, BD ∶ DC =3∶2,求 EC 的长.
(3)解:如图3,过点 C 作 CN ∥ EF 交 BF 于点 N ,连接 DN .
由(2)知, BN = DN = DC =4.设 EC = x .
∵ AD 平分∠ BAC , AD 垂直平分 EF , CN ∥ EF ,
∴ FN = EC = x .
∴ AB =3+ x +4=7+ x .
易得 = .解得 x =5.
故 EC 的长为5.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3 x -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相交于 A ( a ,-
6), B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1)将 A ( a ,-6)代入一次函数 y =3 x -2,得3 a -2=-6,
∴ a =- .∴ k =-6 a =8.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点 C 是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图象上一点,且在直线 AB 的
上方,若△ ABC 的面积与△ AOB 的面积相等,求点 C 的坐标.
解:(2)∵ S△ AOB = S△ ABC ,点 C 在第三象限,∴ AB ∥ OC .
∴直线 O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3 x .
联立解得 x =- (正值已舍去).
∴ C (- ,-2 ).
(3)对平面内任意一点 P ( a , b ),定义 K 变换:若 a ≥ b ,
则 P 变为P'(- b ,- a );若 a < b ,则点 P 变为P'( a ,-
b ),若线段 AB 经过 K 变换后的图形与另一个反比例函数 y =
( m <0)的图象没有交点,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3)联立解得
∴直线 y =3 x -2与 y = x 的交点为点 E (1,1).
联立解得或
∴ A (- ,-6), B (2,4).
如图,将线段 AB 进行 K 变换后,得到线段
E1 B1与线段 E2 A2,
∴ E1(1,-1), B1(2,-4), E2(1,-1), A2(6, ).
∴易得直线 E2 A2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联立得 x2- x - m =0,
则Δ<0,解得 m <- .
当双曲线 y = 过点 E1时, m =-1.
∴当-1< m <0时,双曲线 y = 与线段 E1 B1无交点.
当双曲线 y = 过点 B1时, m =-8.
∴当 m <-8时,双曲线 y = 与线段 E1 B1无交点.
综上所述, m <-8或-1< m <- .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比较大小: .(填“>”“<”或“=”)
20. 若 a +3 b =5,则 a2-9 b2+30 b +5的值是 .
【解析】由题意,得 a =5-3 b .∴ a2-9 b2+30 b +5=(5-
3 b )2-9 b2+30 b +5=25-30 b +9 b2-9 b2+30 b +5=30.故答
案为30.
>
30
21.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E , AC =
8, BD =6,以点 E 为圆心作圆 E ,圆 E 与菱形的四条边相切,
现随机向菱形 ABCD 内掷一枚小针,则针尖落在圆 E 内的概率
为 .
π
(第21题图)
【解析】由题意,得 AD = =5,圆 E 的半径为 = ,则圆 E 的面积为 π.
∵菱形 ABCD 的面积为 ×8×6=24,
∴所求概率 P = = π.故答案为 π.
22. 如图,点 B 在反比例函数 y = ( k >0, x >0)的图象上,
点 A 在 x 轴上, OB = AB ,过点 A 作 AD ∥ OB 交 y 轴负半轴于点
D ,连接 BD . 当△ OCD 的面积为3时,则 k 的值为 .
(第22题图)
【解析】如图,延长 AB 交 y 轴于点 E ,过点 B 作 BF ⊥ x 轴于点 F . ∵ OB = AB ,∴∠ AOB =
∠ BAO , AO =2 FO . ∵ AD ∥ OB ,∴∠ AOB =∠ OAD . ∴∠ BAO =∠ OAD . 又∵ AO = AO ,
∠ AOE =∠ AOD =90°,∴△ AOE ≌△ AOD .
∴ OE = OD . ∵ AD ∥ OB ,∴ = =1.∴ BE = AB ,∴ BO =
AD . ∵ AD ∥ OB ,∴△ BOC ∽△ DAC . ∴ = = = .
∴ S△ DOC = S△ ACD . S△ BOC = S△ ABC .
∵△ OCD 的面积为3,∴ S△ BOC = , S△ ABC =3.∴ S△ ABO = .
∵ AO =2 FO ,∴ S△ BFO = S△ ABO = .又∵ S△ BFO = ,
∴ k = (负数舍去).故答案为 .
23. 在Rt△ ABC 中,∠ ACB =90°, AB =5, AC =3.点 D 在 BC
边上, DE ⊥ AB ,垂足为点 E , CD = DE ,如图所示,将Rt△
BDE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连接 CE ,在 CE 上方作∠ FCE =∠
ABC ,∠ FCE 的边与 AB 的交点为点 F ,连接 AD ,延长 CF 交
AD 于点 M ,如图2,在Rt△ BDE 旋转的过程中,线段 AM 的最
小值是 .
【解析】如图1,在Rt△ ABC 中,易得 BC =4.
连接 AD ,易得△ ADE ≌△ ADC ,
∴ AE = AC =3.∴ BE =2, BD =2.5, DE =1.5.
如图,过点 E 作 CE 的垂线,与 CM 的延长线交
于点 N ,连接 ND , NA , CD .
∵∠ FCE =∠ DBE ,
∠ CEN =∠ BED =90°,
∴△ CEN ∽△ BED .
∴ = .
∵∠ DEN =∠ CEB ,∴△ DEN ∽△ BEC . ∴∠ DNE =∠ BCE ,
= .
∵ NE ⊥ CE ,∴ ND ⊥ BC . ∵ AC ⊥ BC ,∴ ND ∥ AC . 又∵ =
,∴ = ,即 ND = AC .
由 ND ∥ AC 且 ND = AC ,可知四边形 ACDN 为平行四边形,
∴ MA = MD .
∴在旋转过程中,点 M 为 AD 的中点.取 AB 的中点为 O ,连接
MO ,则 MO = BD = , OA = AB = .
∴点 M 是在以点 O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线段 AM 的最小值是 OA - OM = - =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所率
领的科研团队在增产攻坚第一阶段实现水稻亩产量700 kg的目
标,第三阶段实现水稻亩产量1 008 kg的目标.
(1)如果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亩产量的增长率相同,求亩产量
的平均增长率;
解:(1)设亩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 x .
根据题意,得700(1+ x )2=1 008.
解得 x1=0.2=20%, x2=-2.2(不合题意,舍去).
∴亩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0%.
(2)按照(1)中亩产量增长率,科研团队期望第四阶段水稻
亩产量达到1 200 kg,请通过计算说明他们的目标能否实现.
解:(2)1 008×(1+20%)=1 209.6(kg).
∵1 209.6>1 200,
∴他们的目标能实现.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y = x + b 与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交于点 A (3,
n ),与 y 轴交于点 B (0,-2),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上一动点,过点 P 作直线 PQ ∥ y 轴,交直线 y = x
+ b 于点 Q ,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t ,且0< t <3,连接 AP , BP .
(1)求 k , b 的值;
解:(1)∵直线 y = x + b 过点 B (0,-2),
∴0+ b =-2.∴ b =-2.
∴ y = x -2.
∵直线 y = x -2过点 A (3, n ),
∴ n =3-2=1.∴ A (3,1).
∵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过点 A (3,1),
∴ k = xy =3×1=3.
(2)当△ ABP 的面积为3时,求点 P 的坐标;
解:(2)设 P ( a , ), Q ( a , a -2),
A (3,1), B (0,-2).
∴ PQ = -( a -2).
∵ S△ ABP = S△ APQ + S△ BPQ = PQ ( xA - xP )+ PQ ( xP - xB )
= PQ ( xA - xB ),其中 xA , xB , xP 分别表示 A , B , P 三点
的横坐标.
∴ × ×3=3.
解得 a = (负值已舍去).
经检验, a = 是原方程的解.
∴ P ( , ).
(3)设 PQ 的中点为点 C ,点 D 为 x 轴上一点,点 E 为坐标平面
内一点,当以点 B , C , D ,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时,求
点 P 的坐标.
解:(3)设 P ( t , ), Q ( t , t -2),
∴ PQ 的中点 C 的坐标为 .
分类讨论:
①当 BC 为边且点 D 在 x 轴正半轴上时,作 CF ⊥ OB 于点 F ,作 DG ⊥ CF 于点 G ,如图1所示.
∴∠ BFC =∠ G =90°.
∴∠ FBC +∠ FCB =90°.
∵∠ BCD =90°,
∴∠ DCG +∠ FCB =90°.
∴∠ FBC =∠ DCG .
∵ BC = CD ,
∴△ BFC ≌△ CGD (AAS).
∴ CF = DG .
∵ OF = DG ,
∴ OF = CF .
即 = t ,解得 t1=1, t2=-3(舍去).
∴点 P 的坐标为(1,3).
②当 BC 为边且点 D 在 x 轴负半轴上时,过点 B 作 FG ⊥ y 轴于点 B ,作 DF ⊥ GF 于点 F ,作 CG ⊥ GF 于点 G ,如图2所示.
同理可证得△ DFB ≌△ BGC (AAS),
∴ BG = DF =2.∴ t =2.
∴点 P 的坐标为(2, ).
③当 BC 为对角线且点 D 在 x 轴负半轴上时,过点 D 作 FG ⊥ x
轴,过点 C 作 CF ⊥ FG 于点 F ,过点 B 作 BG ⊥ FG 于点 G ,设
PQ 交 x 轴于点 N ,如图3所示.
同理可证得△ CFD ≌△ DGB (AAS),
∴ CF = DG = OB = DN =2,
BG = DF = DO = CN = .
又∵ ON = DN - DO ,∴ t =2- .
解得 t1= t2=1.∴点 P 的坐标为(1,3).
④当 BC 为对角线且点 D 在 x 轴正半轴上时,作 GF ⊥ x 轴于点
D ,作 CG ⊥ GF 于点 G ,作 BF ⊥ GF 于点 F ,如图4所示.
同理可证得△ CGD ≌△ DFB (AAS).
∴ CG = DF =2, DG = BF ,
∴ = t +2.
解得 t1=2 -3, t2=-2 -3(舍去).
∴点 P 的坐标为(2 -3,2 +3).
综上所述,点 P 的坐标为(1,3)或(2, )
或(2 -3,2 +3).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C =∠ BCD ,点 E 在边 BC 上,且 AE ∥ CD , DE ∥ AB ,作
CF ∥ AD 交线段 AE 于点 F ,连接 BF .
(1)求证:△ ABF ≌△ EAD ;
(1)证明:∵ AE ∥ CD ,∴∠ AEB =∠ DCE .
∵ DE ∥ AB ,∴∠ ABE =∠ DEC ,∠ BAE =∠ AED .
∵∠ ABC =∠ BCD ,
∴∠ ABE =∠ AEB ,∠ DCE =∠ DEC .
∴ AB = AE , DE = DC .
∵ AF ∥ CD , AD ∥ CF ,
∴四边形 AFCD 是平行四边形.
∴ AF = CD . ∴ AF = DE .
在△ ABF 与△ EAD 中,
∴△ ABF ≌△ EAD (SAS).
(2)如图2.若 AB =9, CD =5,∠ ECF =∠ AED ,求 BE
的长;
(2)解:∵△ ABF ≌△ EAD ,∴ BF = AD .
在 AFCD 中, AD = CF ,
∴ BF = CF . ∴∠ FBC =∠ FCB .
又∵∠ FCB =∠ AED ,∠ AED =∠ BAE ,
∴∠ FBC =∠ BAE .
又∵∠ BEF =∠ AEB ,
∴△ EBF ∽△ EAB . ∴ = .
∵ AB =9,∴ AE =9.
∵ CD =5,∴ AF =5.∴ EF =4.
∴ = .∴ BE =6或-6(舍去).
∴ BE 的长为6.
(3)如图3,若 BF 的延长线经过 AD 的中点 M ,求 的值.
(3)解:如图,延长 BM , ED 交于点 G .
由(1)(2)知,△ ABE 与△ 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 ABC =∠ DCE ,
∴△ ABE ∽△ DCE . ∴ = = .
设 CE =1, BE = x , DC = DE = a ,
则 AB = AE = ax , AF = CD = a ,
∴ EF = a ( x -1),
∵ AB ∥ DG ,∴∠ ABM =∠ G .
在△ MAB 与△ MDG 中,
∴△ MAB ≌△ MDG (AAS).∴ DG = AB = ax ,
∴ EG = a ( x +1).
∵ AB ∥ EG ,∴△ FAB ∽△ FEG . ∴ = .
∴ = .∴ x2-2 x -1=0.
解得 x1=1- (舍去), x2=1+ .∴ =1+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3张PPT)
第九周自主评价练习(月考二)
【第三、四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已知直线 l1∥ l2∥ l3,直线 AC 和 DF 被 l1, l2, l3所截,
且 AB =4, BC =6, EF =5,则 DE 的长为( D )
A. 2 B. 3 C. 4 D.
(第1题图)
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甲、乙两人10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4, =14,则
乙的成绩更稳定
B. 某奖券的中奖率为 ,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1次
C. 要了解神舟飞船零件质量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D. x =3是不等式2( x -1)>3的解,这是一个必然事件
D
3. 如图,已知△ ABC ∽△ EDC ,且 AC ∶ EC =2∶3.若 BD 的长
为10,则 DC 的长为( C )
A. 4 B. C. 6 D. 15
(第3题图)
C
4. 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9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它们除颜
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
率是 ,则黑球的个数为( C )
A. 3 B. 12 C. 18 D. 27
C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ABC 的 三 个 顶 点 分 别 为
A (1,2), B (2,1), C (3,2).现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
在第一象限内作与△ ABC 的位似比为2的位似图形△A'B'C',则
顶点C'的坐标是( C )
A. (2,4) B. (4,2)
C. (6,4) D. (5,4)
(第5题图)
C
6. 为了解某地区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地区100
名九年级男生,他们的身高 x (cm)统计如下:
身高x/cm x <160 160≤ x <170 170≤ x <180 x ≥180
人数 5 38 42 15
根据以上结果,抽查该地区一名九年级男生,估计他的身高不
低于170 cm的概率是( B )
A. 0.85 B. 0.57 C. 0.42 D. 0.15
B
7. 从1,2,3,4这四个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记为
a , c ,则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4 x + c =0有实数根的概
率为( C )
A. B. C. D.
C
8. 如图,已知点 E 在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上, EF ⊥ AB 于
点 F ,连接 DE 并延长,交边 BC 于点 M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G .
若 AF =2, FB =1,则 MG =( B )
A. 2 B.
C. +1 D.
(第8题图)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 ABC 和△A'B'C'是以点 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点
A 在线段OA'上.若 OA ∶AA'=1∶2,则△ ABC 和△A'B'C'的周长
之比为 .
(第9题图)
1∶3
1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是边 AB 的中点,连接 DE 交对
角线 AC 于点 F . 若 AB =4, AD =3,则 CF 的长为 .
(第10题图)
11.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我们当今社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图是一个二维码的示意图,显示在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区域
内,为了估计图中黑色部分的面积,利用程序在该区域内随机
掷点,经过大量重复试验,发现点落入黑色部分的频率稳定在
0.6左右,据此可以估计黑色部分的总面积约为 cm2.
(第11题图)
2.4
12. 如图,在△ ABC 中,点 D 为 BC 上一点, BC = AB =3
BD ,则 AD ∶ AC 的值为 .
(第12题图)
13. 如图,在△ ABC 中,点 D 是边 AB 上一点.按
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A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
半径作弧,分别交 AB , AC 于点 M , N ;②以
点 D 为圆心,以 AM 长为半径作弧,交 DB 于
点 M ';③以点 M '为圆心,以 MN 长为半径作
弧,在∠ BAC 内部交前面的弧于点 N ';④过点 N '作射线 DN '交 BC 于点 E . 若△ BDE 与四边形 ACED 的面积比为4∶21,则 的值为 .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已知 a , b , c 是△ 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 = =
, a + b + c =24,试判断△ ABC 的形状;
解:∵ = = , a + b + c =24,
∴ = = = = =4.
∴ a =10, b =6, c =8.∴△ ABC 为直角三角形.
(2)如图,点 E 是矩形 ABCD 的边 CB 上的一点, AF ⊥ DE 于
点 F , DE =5, AD =2, CE =1,求 DF 的长.
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C =∠ C =90°.
∵ AF ⊥ DE ,∴∠ ADF +∠ DAF =90°.
∵∠ ADF +∠ EDC =90°,
∴∠ EDC =∠ DAF . ∴△ EDC ∽△ DAF .
∴ = ,即 = .解得 DF =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以点 O 为位似中心,在位似中心同侧,将△ ABC 各边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
△ DEF (其中点 A 的对应点为点 D ,
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E ,点 C 的对应点为点 F ),请在这个网格中画出△ DEF .
解:如答图所示.
答图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 AB =8, BC =4,
CA =6, CD ∥ AB , BD 是∠ ABC 的平分线, BD 交 AC 于点 E ,
求 AE 的长.
解:∵ BD 为∠ ABC 的平分线,∴∠ ABD =∠ CBD .
∵ AB ∥ CD ,∴∠ D =∠ ABD . ∴∠ D =∠ CBD .
∴ BC = CD . ∵ BC =4,∴ CD =4.
∵ AB ∥ CD ,∴△ ABE ∽△ CDE .
∴ = .∴ = =2.∴ AE =2 CE .
∵ AC =6,∴ AE =6× =4.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中学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对三大球类运
动的喜爱情况,从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通过整理分析绘制了如下两幅统计图.请根据两幅统计图中
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排球运动的学生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解:(1)12÷20%=60(人),
60×35%=21(人),所以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排球运动的学生有21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2)若该中学七年级共有4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中学七年级
学生中最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人数;
解:(2)400×(1-35%-20%)=180(人).
故估计该中学七年级学生中最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有180人.
(3)若从最喜爱足球运动的2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名
学生,确定为该校足球社团的运动员,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
方法求抽取的两名学生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
解:(3)画树状图(略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即(男1,男2)、
(男1,女1)、(男1,女2)、(男2,男1)、(男2,女1)、(男2,女2)、(女1,男1)、(女1,男2)、(女1,女2)、(女2,男1)、(女2,男2)、(女2,女1),其中,1名男生和1名女生有8种结果.
所以抽到1名男生和1名女生的概率为 =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 BD 相
交于点 O ,且 OA = OC , OB = OD + CD .
(1)如图1,过点 A 作 AE ∥ DC 交 BD 于点 E ,求证: AE = BE .
证明:(1)如图1,连接 CE .
∵ AE ∥ DC ,∴∠ OAE =∠ OCD .
又∵ OA = OC ,∠ AOE =∠ COD ,
∴△ OAE ≌△ OCD (ASA).
∴ AE = CD , OE = OD .
∵ OB = OD + CD = OE + BE ,∴ CD = BE . ∴ AE = BE .
(2)如图2,将△ ABD 沿 AB 翻折得到△ABD'.
①求证:BD'∥ CD ;
证明:(2)①如图2,过点 A 作 AE ∥ CD 交 BD 于点 E ,交 BC 于点 F ,连接 CE .
由(1),得 AE = BE . ∴∠ ABE =∠ BAE .
由翻折的性质,得∠D'BA=∠ ABE ,
∴∠ D ' BA =∠ BAE .
∴ BD '∥ AF .
∴ BD '∥ CD .
②若 AD '∥ BC ,求证: CD2=2 OD · BD .
证明:(2)②∵AD'∥ BC ,BD'∥ AF ,
∴四边形AD'BF为平行四边形.
∴∠ D '=∠ AFB , BD '= AF . ∴ AF = BD .
∵ AE = BE ,∴ EF = DE .
∵ AF ∥ CD ,∴∠ BEF =∠ CDE ,∠ BFE =∠ BCD .
由(1)知, CD = BE .
又∵ EF = DE ,∴△ BEF ≌△ CDE (SAS).
∴∠ BFE =∠ CED .
∵∠ BFE =∠ BCD ,∴∠ CED =∠ BCD .
又∵∠ BDC =∠ CDE ,
∴△ BCD ∽△ CED .
∴ = ,即 CD2= BD · DE .
∵ DE =2 OD . ∴ CD2=2 OD · BD .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 AB =80 cm,两个端点 A , B 固定在
乐器板面上,支撑点 C 是靠近点 B 的黄金分割点,支撑点 D 是
靠近点 A 的黄金分割点,则点 C , D 之间的距离为
cm.
(80 -
160)
【解析】设 BC = x cm,则 AC =(80- x )cm.∵弦 AB =80
cm,点 C 是靠近点 B 的黄金分割点,∴ = .解得 x =120
-40 .∵点 D 是靠近点 A 的黄金分割点,∴设 AD = y cm,则
BD =80- y cm,∴ = .解得 y =120-40 .∴点 C , D
之间的距离为80- x - y =80-120+40 -120+40 =(80
-160)cm.故答案为(80 -160).
20. 端午节早上,小颖为全家人蒸了2个蛋黄粽,3个鲜肉粽,她
从中随机挑选了两个孝敬爷爷奶奶,则爷爷奶奶吃到同类粽子
的概率为 .
【解析】设蛋黄粽为 A1, A2,鲜肉粽为 B1, B2, B3,画树状图
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爷爷奶奶
吃到同类粽子有8种等可能的结果,∴爷爷奶奶吃到同类粽子的
概率为 = .故答案为 .
21. 如图,在△ ABC 中, AD ⊥ BC ,垂足为 D , AD =5, BC =
10,四边形 EFGH 和四边形 HGNM 均为正方形,且点 E , F ,
G , N , M 都在△ ABC 的边上,则△ AEM 与四边形 BCME 的面
积比为 .
1∶3
【解析】∵四边形 EFGH 和四边形 HGNM 均为正方形,∴ EF =
EH = HM , EM ∥ BC . ∴△ AEM ∽△ ABC . ∴ = .∴
= .∴ EF = .∴ EM =5.∵△ AEM ∽△ ABC . ∴ =
( )2= .∴ S四边形 BCME = S△ ABC - S△ AEM =3 S△ AEM . ∴△ AEM
与四边形 BCME 的面积比为1∶3,故答案为1∶3.
22. 若正整数 n 使得在计算 n +( n +1)+( n +2)的过程中,
各数位上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 n 为“本位数”,例如2和30
是“本位数”,而5和91不是“本位数”.现从所有大于0且小于
100的“本位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抽到奇数的概率
为 .
【解析】所有大于0且小于100的“本位数”有:1,2,10,
11,12,20,21,22,30,31,32,共有11个,其中7个偶数,
4个奇数,所以 P (抽到奇数)= .故答案为 .
23. 如图,在△ ABC 中,点 D 是 AB 边上的一点,且 AD =3 BD ,
连接 CD 并取 CD 的中点 E ,连接 BE . 若∠ ACD =∠ BED =
45°,且 CD =6 ,则 AB 的长为 4 .
【解析】如图,取 AD 中点 F ,连接 EF ,过点 D 作 DG ⊥ EF 于点 G , DH ⊥ BE 于点 H .
设 BD = a ,则 AD =3 BD =3 a ,∴ AB =4 a .
∵点 E 为 CD 中点,点 F 为 AD 中点, CD =6 ,∴ DF = a , EF ∥ AC , DE =3 .
4
∴∠ FED =∠ ACD =45°.∵∠ BED =45°,∴∠ FED =∠
BED ,∠ FEB =90°.∵ DG ⊥ EF , DH ⊥ BE ,∴四边形 EGDH
是矩形.∵∠ HED =45°,∠ EHD =90°,∴∠ EDH =∠ HED .
∴ EH = DH ,∴四边形 EGDH 是正方形,∴ DE = EH =
3 , DH ∥ EF ,∴ EH = DH =3.∵ DH ∥ EF ,∴△ BDH ∽
△ BFE . ∴ = .∴ = .∴ BH =2.∴ BD = =
= .∴ AB =4 BD =4 .故答案为4 .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为测量学校围
墙外直立电线杆 AB 的高度,小亮在操场上
点 C 处直立高3 m的竹竿 CD ,然后退到点 E
处,此时恰好看到竹竿顶端 D 与电线杆顶端
B 重合;小亮又在点 C1处直立高3 m的竹竿 C1 D1,然后退到点 E1处,此时恰好看到竹竿顶端 D1与电线杆顶端 B 重合.小亮的眼睛离地面高度 EF =1.5 m,量得 CE =2 m, EC1=6 m, C1 E1=3 m.
(1)填空:△ FDM ∽△ ;△ F1 D1 N ∽△ ;
FBG
F1BG
(2)求电线杆 AB 的高度.
(2)解:由题意,得 MF = CE =2 m, F1 N = C1 E1=3 m, FN
= EC1=6 m, DM = D1 N =3-1.5=1.5(m).
∵△ FDM ∽△ FBG ,∴ = .
∵△ F1 D1 N ∽△ F1 BG ,∴ = .
又∵ D1 N = DM ,
∴ = ,即 = .
∴ GM =16 m.
∵ = ,∴ = .∴ BG =13.5 m.
∴ AB = AG + BG =13.5+1.5=15(m).
故电线杆 AB 的高度为15 m.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AB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A , B ,直线 CD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点 C , D , AB 与 CD 相交于点 E ,线段 OA , OC 的长是一元二
次方程 x2-18 x +72=0的两根( OA > OC ), BE =5, OB =
OA .
(1)求点 A 和点 C 的坐标.
解:(1)解 x2-18 x +72=0,得 x =12或 x =6.
∵ OA > OC ,∴ OA =12, OC =6.∴点 A 的坐标是(12,0),点 C 的坐标是(-6,0).
(2)求直线 CD 的解析式.
解:(2)∵ OB = OA = ×12=16,∴点 B 的
坐标是(0,16).
∴ AB = = =20.
∵ BE =5,∴ AE = AB - BE =20-5=15.
如图,作 EF ⊥ x 轴于点 F ,则△ AEF ∽△ ABO ,
∴ = = = .∴ = = .
∴ AF =9, EF =12,则 OF = OA - AF =3.
∴点 E 的坐标是(3,12).
设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 = kx + b ,则
解得
故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 = x +8.
(3)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PCE 与△ DCO 相似?若存
在,请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3)由(2),得点 E (3,12), D (0,8).
又∵ C (-6,0),∴ CD =10, CE =15.
设点 P 的坐标是( p ,0),则 PC = p +6.
当△ COD ∽△ CEP 时, = ,
即 = .解得 p =19.
则点 P 的坐标是(19,0);
当△ COD ∽△ CPE 时, = ,
即 = .解得 p =3.
则点 P 的坐标是(3,0).
综上所述,点 P 的坐标是(19,0)或(3,0).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 AB =8, AD
=10,点 E 是 CD 边上一点,连接 AE ,将矩形 ABCD 沿 AE 折
叠,顶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点 F 处,延长 AE 交 BC 的延长线于
点 G .
(1)求线段 CE 的长.
解:(1)∵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 = BC =10, AB = CD =8,
∠ B =∠ BCD =90°.
由翻折可知, AF = AD =10, EF = DE .
设 EC = x ,则 DE = EF =8- x .
在Rt△ ABF 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 BF = =6,
∴ CF = BC - BF =10-6=4.
在Rt△ EF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EF2= EC2+ CF2,
即(8- x )2= x2+42.∴ x =3.
∴ EC =3.
(2)如图2,点 M , N 分别是线段 AG , DG 上的动点(与端点
不重合),连接 DM , MN ,且∠ DMN =∠ DAM ,设 AM =
x , DN = y .
①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解:(2)①∵ AD ∥ CG ,
∴ = .∴ = .
∴ CG =6.∴ BG = BC + CG =16.
在Rt△ ABG 中, AG = =8 .
在Rt△ DCG 中, DG = =10.
∵ AD = DG =10,∴∠ DAG =∠ AGD .
∵∠ DMG =∠ DMN +∠ NMG =∠ DAM +∠ ADM ,
∠ DMN =∠ DAM ,
∴∠ ADM =∠ NMG .
∴△ ADM ∽△ GMN .
∴ = .∴ = .
∴ y = x2- x +10.
②是否存在点 M ,使△ DMN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2)②存在.有两种情形:
如图1,当 MN = MD 时,∵ AD = DG ,∴∠ DAM =∠ DGM .
又∵∠ DMN =∠ DAM ,∴∠ DGM =∠ DMN .
∵∠ MDN =∠ GDM ,
∴△ DMN ∽△ DGM .
∴ = .
∵ MN = DM ,∴ DG = GM =10.
∴ x = AM =8 -10.
如图2,当 MN = DN 时,作 MH ⊥ DG 于点 H .
∵ MN = DN ,∴∠ MDN =∠ DMN .
∵∠ DMN =∠ DGM ,∴∠ MDG =∠ MGD .
∴ MD = MG .
∵ MH ⊥ DG ,∴ DH = GH =5.
∵ AD ∥ BG . ∴∠ DAG =∠ HGM =∠ AGB .
∵∠ GHM =∠ ABG =90°,
∴△ GHM ∽△ GBA .
∴ = .∴ = .∴ MG = .
∴ x = AM = AG - MG =8 - =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x 的值为8 -10或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60张PPT)
第十五周自主评价练习
(一诊模拟卷2)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0.3,0,- ,-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D )
A. 0.3 B. 0 C. - D. -2
2.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B )
A. 三棱锥 B. 圆锥 C. 三棱柱 D. 圆柱
D
B
3. 已知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16 000 000 km2,将数据316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C )
A. 3.16×109 B. 3.16×107
C. 3.16×108 D. 3.16×106
4.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 A )
A. 1∶9 B. 1∶3 C. 2∶1 D. 9∶1
C
A
5. 如图,已知 l1∥ l2∥ l3,且 = ,则( D )
A. = B. =
C. = D. =
D
6. 在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16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每个球除颜
色外都相同.摇匀后每次从袋子里摸出5个球记录下颜色后再放
回,再搅匀,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发现摸到白球的频率稳定在
0.6,从而可以估计袋中白球的个数为( D )
A. 40 B. 38 C. 26 D. 24
D
7. 一个施工队挖一条长960 m的隧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
2 m,结果提前40天完成任务,设开工后每天挖 x m.根据题意,
可列出方程为( A )
A. -40= B. -40=
C. -40= D. -40=
A
8. 如图,函数 y = ax -2与 y = ( a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B )
A
B
C
D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若 = ,则 = .
10.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x2+ kx -4=0的一个根是 x =2,则 k
= .
-2
11.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高楼 MN 的高度,在离点 N 18 m的点 A
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 NA 方向后退1.5 m到点 C ,此时从镜
子中恰好看到楼顶的点 M . 已知小明的眼睛(点 B )到地面的高
度是1.6 m,则高楼 MN 的高度是 m.
19.2
(第11题图)
12. 如图,正比例函数 y1= k1 x ( k1≠0)与反比例函数 y2=
( k2≠0)的图象相交于 A , B 两点,其中点 A 的横坐标为1.当 k1
x < 时, x 的取值范围是 .
(第12题图)
0< x <1或 x <-1
【解析】由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得点 B 的横坐标为-1,由图象可得,当 k1 x < 时, x 的取值范围是0< x <1或 x <-1.故答案为 0< x <1或 x <-1.
13. 如图,在△ 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A 和点 C
为圆心,大于 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 M , N 两点;
②作直线 MN 交 BC 于点 D ,连接 AD . 若 AB = BD , AB =6,
∠ C =30°,则 AC 的长为 .
(第13题图)
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解方程:2(2 x -3)=3 x (2 x -3);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2-3 x )(2 x -3)=0.
∴2-3 x =0,或2 x -3=0.
∴ x1= , x2= .
(2)先化简,再求值:( - x -1)÷ ,其中 x
=-2.
解:原式=[ -( x +1)]· = · -( x +1)·
=1-( x -1)=1- x +1=2- x .
当 x =-2时,原式=2-(-2)=4.
15. (本小题满分8分)现我省中考中,体育是必考科目,各校
都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
校学生喜爱运动的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经过统计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注:每一
名学生在任何一种分类统计中只有一种选择)
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扇形统计图中,“很喜欢”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为 °,条形统计图中,喜欢篮球的人数为 ;
(1)【解析】在扇形统计图中,“很喜欢”所对应的圆心角度
数为360°×(1-35%-25%)=144°.在条形统计图中,喜欢篮
球的人数为50-7-3-5=35.故答案为144,35.
144
35
(2)该校初中学生有1 600人,请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估计该
初中校学生中“很喜欢”和“比较喜欢”运动的人数总和;
(2)解:1 600×(1-25%)=1 200(人),故估计我校学生
中“很喜欢”和“比较喜欢”运动的人数总和为1 200.
(3)小雷喜欢篮球,小正喜欢羽毛球,现有写着篮球、足球、
排球、羽毛球的四张卡片,让两人各抽取一张,请用画树状图
或列表的方法,求小雷和小正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人选中自己喜
欢的项目的概率.
(3)画树状图(略图)如下:(用A,B,C,D分别表示篮
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的四张卡片)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小雷和小正两人
中有且只有一人选中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结果有4种,
∴小雷和小正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人选中自己喜欢的项目的概率
为 =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偃矩以望高”
的方法.“矩”在古代指两条边呈直角的曲尺(即图中的
ABC ),“偃矩以望高”的意思是把“矩”仰立放,可测量物
体的高度.如图,点 A , B , Q 在同一水平线上,∠ ABC 和∠
AQP 均为直角, AP 与 BC 相交于点 D . 测得 AB =40 cm, BD =
20 cm, AQ =12 m,求树 PQ 的高度.
解:∵∠ ABC 和∠ AQP 均为直角,
∴ BD ∥ PQ ,∴△ ABD ∽△ AQP .
∴ = .
∵ AB =40 cm=0.4 m, BD =20 cm=0.2 m, AQ =12 m,
∴ PQ = = =6(m).
即树 PQ 的高度为6 m.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在Rt△ ABC 中,∠ ACB =90°,
∠ A =60°, 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点 E 为射线 BC 上一点,将△ BDE 沿 DE 折叠,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F .
(1)若 AB = a ,直接写出 CD 的长(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解:(1)∵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 AB 上的
中线, AB = a ,
∴ CD = AB = a .
(2)若 DF ⊥ BC ,垂足为 G ,点 F 与点 D 在直线 CE 的异侧,
连接 CF ,如图2,判断四边形 AD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2)四边形 ADFC 是菱形.理由如下:
∵ DF ⊥ BC 于点 G ,
∴∠ DGB =∠ ACB =90°.∴ DF ∥ AC .
由折叠,得 DF = DB .
∵ DB = AB ,∴ DF = AB .
∵∠ ACB =90°,∠ A =60°,
∴∠ B =90°-60°=30°.
∴ AC = AB . ∴ DF = AC .
∴四边形 ADFC 是平行四边形.
∵ AD = AB ,∴ AD = DF ,
∴四边形 ADFC 是菱形.
(3)若 DF ⊥ AB ,直接写出∠ BDE 的度数.
解:(3)如图1,若点 F 与
点 D 在直线 CE 异侧,
∵ DF ⊥ AB ,
∴∠ BDF =90°.
由折叠,得∠ BDE =∠ FDE .
∴∠ BDE =∠ FDE = ∠ BDF = ×90°=45°.
如图2,若点 F 与点 D 在直线 CE 同侧,
∵ DF ⊥ AB ,∴∠ BDF =90°.
∴∠ BDE +∠ FDE =360°-90°=270°.
由折叠,得∠ BDE =∠ FDE .
∴∠ BDE =135°.
综上所述,∠ BDE =45°或∠ BDE =135°.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直线 y =2 x 与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交于点 A ( m ,6),以 OA 为边作Rt△
ABO ,使点 B 在第二象限,∠ AOB =90°, AO =2 BO .
(1)求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表达式;
解:(1)把 A ( m ,6)代入 y =2 x ,得6=2 m ,∴ m =3.∴ A (3,6).
把点 A (3,6)代入反比例函数 y = ,
得6= ,∴ k =18.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点 C 为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上一点,若 S△ AOB
= S△ ABC ,求点 C 的坐标;
解:(2)如图1,过点 A 作 AD ⊥ x 轴,垂足
为 D ,过点 B 作 BE ⊥ x 轴,垂足为 E ,则
∠ BEO =∠ ADO =90°.∴∠ AOD +∠ OAD =90°.
∵∠ AOB =90°,
∴∠ BOE +∠ AOD =90°.
∴∠ BOE =∠ OAD . ∴△ BOE ∽△ OAD .
∴ = = ,即 = = .
∴ BE = , EO =3. ∴ B (-3, ).
设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mx + n .
把点 A (3,6), B (-3, )代入,得
解得
∴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①当点 C 在点 A 右侧时,
∵ S△ AOB = S△ ABC ,∴ OC ∥ AB .
∴直线 O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联立解得
∴ C (2 , ).
②当点 C 在点 A 左侧时,
根据对称性,得过点 C 与直线 AB 平行的直
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联立解得
∴ C (2,9).
综上所述,点 C 的坐标为(2 , )或(2,9).
(3)将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45°,记旋转后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P ,若点 Q 为 y = ( x
>0)的图象一动点,直线 PQ 交 x 轴正半轴于点 M ,求△ POM
面积的最小值.
解:(3)如图2,将点 P 绕点 O 按顺时针方
向旋转45°得到点P',过点P'作 PH ⊥ y 轴于
点 H ,则点P'在 y = ( x >0)的图象上,
△P'O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P'( a , a ),( a >0),则 P (0, a ).
∴ a2=18.∴ a =3 .
∴ P (0,6).
设 Q ( m , )( m >0),直线 PQ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tx +6,
则 tq +6= ,∴ t = - .
∴直线 PQ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 ) x +6.
当 y =0时, x = ,即 M ( ,0).
∴ S△ POM = ×6× = = .
∴当 q =6时, S△ POM 的最小值为36.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若3 a2- a -1=0,则3+2 a -6 a2= .
20.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4 x + m =0的两个实数根 x1,
x2满足5 x1+2 x2=2,则实数 m 的值为 .
1
-12
21. 从-1,0,1,2,3这五个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
a ,那么使关于 x 的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
限,且使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 a =0有两个不相等的
实数根的概率为 .
22.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4, AD =5,
点 E , F 分别是边 AB , BC 上的动点,点 E 不
与点 A , B 重合,且 EF = AB ,点 G 是五边形
AEFCD 内满足 GE = GF 且∠ EGF =90°的点.
现给出以下结论:①∠ GEB 与∠ GFB 一定互
补;②点 G 到边 AB , BC 的距离一定相等;③点 G 到边 AD , DC 的距离可能相等;④点 G 到边 AB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②④
(第22题图)
【解析】∵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 =
90°.又∵∠ EGF =90°,四边形 BEGF 的内角
和是360°,∴∠ GEB +∠ GFB =180°,故①
正确.过点 G 作 GM ⊥ AB , GN ⊥ BC ,分别
交 AB 于点 M ,交 BC 于点 N .
∵ GE = GF 且∠ EGF =90°,∴∠ GEF =∠ GFE =45°.
又∵∠ B =90°,∴∠ BEF +∠ EFB =90°,
即∠ BEF =90°-∠ EFB .
∵∠ GEM =180°-∠ BEF -∠ GEF =180°-45°-(90°-∠
EFB )=45°+∠ EFB ,∠ GFN =∠ EFB +∠ GFE =∠ EFB +
45°,∴∠ GEM =∠ GFN .
在△ GEM 和△ GFN 中,
∴△ GEM ≌△ GFN (AAS).∴ GM = GN ,故②正确.
∵ AB =4, AD =5,由②知,点 G 到边 AD , DC 的距离不相
等,故③错误.
当四边形 BFGE 是正方形时,点 G 到 AB 的距离最大.
∵ EF = AB =4,∴ GE = EB = BF = FG =4× =2 ,故④
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
23. 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 的两个顶
点 A (-1,-4), B (-4,-1)在反
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上, AC
= BC . 过点 C 作边 AB 的垂线交反比例函
数 y = ( x <0)的图象于点 D ,动点 P
从点 D 出发,沿射线 CD 方向运动3 个单位长度,到达反比例
函数 y = ( x >0)图象上一点,则 k2= .
1
(第23题图)
【解析】∵ AC = BC , CD ⊥ AB ,∴ CD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 A (-1,-4), B (-4,-1).∴易得直线 CD 的函数表达
式是 y = x .将点 A (-1,-4).代入反比例函数 y = ,
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y = .联立
得点 D 的坐标为(-2,-2),
则 OD =2 .根据点 P 从点 D 出发,沿射线 CD 方向运动3 个
单位长度,到达反比例函数 y = 图象上,得到 OP = ,
则点 P 的坐标是(1,1).将 P (1,1)代入反比例函数 y = ,
得 k2=1.故答案为1.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水果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原价每
千克50元,连续两次降价后每千克32元,若每次下降的百分率
相同
(1)求每次下降的百分率;
解:(1)设每次下降的百分率为 a .
根据题意,得50(1- a )2=32.
解得 a =1.8(舍)或 a =0.2=20%.
∴每次下降的百分率为20%.
(2)若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经市场调查
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涨价措
施,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千克,现该商场
要保证每天盈利6 000元,且要尽快减少库存,那么每千克应
涨价多少元?
解:(2)设每千克应涨价 x 元.
根据题意,得(10+ x )(500-20 x )=6 000.
整理,得 x2-15 x +50=0.
解得 x1=5, x2=10.
∵要尽快减少库存,∴ x =5符合题意.
∴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6 000元,那么每千克应涨价5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是边 AB 上
一点, BE = BC , EF ⊥ CD ,垂足为 F . 将四边形 CBEF 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得到四边形 CB ' E ' F ', B '
E '所在的直线分别交直线 BC 于点 G ,交直线 AD 于点 P ,交 CD
于点 K . E ' F '所在的直线分别交直线 BC 于点 H ,
交直线 AD 于点 Q ,连接 B ' F ',交 CD 于点 O .
(1)如图1,求证:四边形 BEFC 是正方形.
(1)证明:在矩形 ABCD 中,∠ B =∠ BCD =90°.
∵ EF ⊥ CD ,∴∠ EFC =90°.
∴四边形 BEFC 是矩形.
∵ BE = BC ,∴矩形 BEFC 是正方形.
(2)如图2,当点 Q 和点 D 重合时.
①求证: CG = CD ;
(2)①证明:∵∠ GCK =∠ DCH =90°,
∴∠CDF'+∠ H =90°,∠ KGC +∠ H =90°.
∴∠ KGC =∠CDF'.
又∵∠GB'C=∠CF'D,B'C=CF',
∴△ CGB '≌△ CDF '(AAS).∴ CG = CD .
②若 OK =1, CO =2,求线段 GP 的长.
(2)②解:设正方形B'CF'E'的边长为 a .
∵ KB '∥ CF ',∴△ B ' KO ∽△ F ' CO .
∴ = = .∴B'K= B'C=KE'= a .
在Rt△B'KC中,B'K2+B'C2= CK2,
∴( a )2+ a2=32.
∴ a = (舍去负值).
∵KE'∥CF',∴△DKE'∽△DCF'.
∴ = = = .∴DE'=E'F'= a .
易得△DKE'∽△PDE',
∴DE'2=KE'·PE',即 a2= a ·PE'.
∴PE'=2 a .∴ PK =PE'+KE'= a .
易得△ PKD ≌△ GKC (AAS).
∴ GK = PK . ∴ PG =2 PK =5 a .∴ PG =5 a =6 .
(3)如图3,若 BM ∥F'B'交 GP 于点 M , = ,求
的值.
(3)解:如图,
延长 B ' F '交 CH
的延长线于点 R .
∵ = ,
∴可设F'H= x ,CF'=2 x ,则 CH = x .
∴CB'=CF'=E'F'= BC =2 x .
∵ CB '∥ HE ',∴△ RF ' H ∽△ RB ' C .
∴ = = = .
∴ CH = RH ,B'F'=RF'.
∴ CR =2 CH =2 x ,E'H=3 x .
∴ S△ CF' R =2 S△ CF' H .
∵ CB '∥ HE ',∴△ GB ' C ∽△ GE ' H .
∴ = = = .
∴ = = .
∴ GB =2( -1) x .
∵ CF '∥ GP , RB '∥ BM ,∴∠ G =∠ F ' CR ,∠ MBG =∠ R .
∴△ GBM ∽△CRF'.
∴ =( )2=[ ]2= .
∵ S△CRF'=2 S△CHF',
∴ = .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 OACD 的顶点
O 与原点重合,点 D , A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分别交 AC , CD 于点 B , E ,连接 OB , OE ,
BE ,且 S△ OBE =4.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1)解:∵四边形 OACD 是正方形,且边长为3,
∴点 B 的纵坐标为3,点 E 的横坐标为3.
∵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分别交 AC ,
CD 于点 B , E ,
∴ B ( ,3), E (3, ).
∵ S△ OBE =4,∴9- - - (3- )2=4.
解得 k =3或-3(舍去).∴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
(2)过点 B 作 y 轴的平行线 m ,点 P 在直线 m 上运动,点 Q 在 x
轴上运动.
①若△ CPQ 是以点 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 CPQ
的面积;
(2)①解:如图1,令直线 m 交
OD 于点 M . 由(1)可知 B (1,3),
∴ AB =1, BC =2.
由题意,得 PC = PQ ,∠ CPQ =90°.
∵∠ CBP =∠ PMQ =∠ CPQ =90°,
∴∠ CPB +∠ BCP =90°,∠ CPB +∠ MPQ =90°.
∴∠ PCB =∠ MPQ .
又∵ PC = PQ .
∴△ CBP ≌△ PMQ (AAS).
∴ BC = PM =2, PB = MQ =1.
∴ PC = PQ = = .
∴ S△ PCQ = PC · PQ = .
如图2,同理可得,△ CBP ≌△ PMQ (AAS).
∴ PM = BC =2, QM = PB =5.
∴ PC = PQ = = .
∴ S△ PCQ = PC · PQ = .
综上所述,△ CPQ 的面积为 或 .
②将①中的“以点 P 为直角顶点的”去掉,将问题改为“若△
C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PQ 的面积除了①中求得的结果
外,还可以是 .(直接写答案,不用写步骤)
5或17
②【解析】当点 Q 是直角顶点时,同理可
得 CQ = PQ = ,此时 S△ CPQ =5.
或CQ'=P'Q'= = ,此时
S△CP'Q'=17.不存在点 C 为直角顶点.
综上所述,△ CPQ 的面积除了①中求得
的结果外,还可以是5或17.答案为5或17.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2张PPT)
第一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一章 第1-2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若菱形 ABCD 的边 AB =2,则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C )
A. 4 B. 4 C. 8 D. 16
C
2.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是边 AB , CD 上一点,
DF = BE , BF =5, AE =3,则 BC =( B )
A. 3 B. 4 C. 5 D. 6
(第2题图)
B
3.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已知 AB =2,∠ ABC =120°,则对
角线 BD =( A )
A. 2 B. 4 C. 6 D. 8
(第3题图)
4. 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C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互补
A
C
5. 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 , AD = BC ,下列条件能使四
边形 ABCD 为矩形的是( C )
A. AB ∥ CD B. AB = CD
C. ∠ A =∠ B D. ∠ A =∠ C
C
6.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是 AB , BC 的中点,
EF =2, BD =8,则菱形 ABCD 的面积为( B )
A. 12 B. 16 C. 20 D. 32
(第6题图)
B
7.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的垂直平分线 EF 分别交
BC , AD 于点 E , F . 若 BE =3, AF =5,则 AC 的长为( A )
A. 4 B. 4 C. 10 D. 8
(第7题图)
A
8.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 AB , CD 上,且 BE
= DF ,连接 EF 交 BD 于点 O ,连接 AO . 若∠ DBC =25°,则
∠ OAD 的度数为( C )
A. 50° B. 55° C. 65° D. 75°
(第8题图)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 已知
∠ BOC =120°, DC =3 cm,则 AC 的长为 cm.
(第9题图)
6
10.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B =50°,点 E 在 CD 上.若 AE =
AC ,则∠ BAE = °.
(第10题图)
115
11. 如图,现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 ABCD 变形为平行四边
形木框 A ' BCD ',且 A ' D '与 CD 相交于 CD 边的中点 E . 若 AB =
4,则△ ECD '的面积是 .
(第11题图)
2
12.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点 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
点 O 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若 AC =24,
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60,则 AB = .
(第12题图)
13
13. 如在,在矩形 ABCD 中,已知点 E 是 AD 边的中点.若 BE =5, BD =2 ,则 AB = .
(第13题图)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 = BD =5,求∠ BAC 的度数
和 AC 的长;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 = AD , BD =2 OB ,∠ BAD =2∠ BAC . ∵ AB = BD =5,∴ AB = AD = BD , OB = .∴△ABD 是等边三角形.∴∠ BAD =60°.∴∠ BAC =30°.在Rt△ ABO 中, OA = = ,∴ AC =2 OA =5 .
(2)如图,在△ ABC 中,∠ ACB =90°,点 D , E 分别是 AB ,
AC 边上的中点,连接 CD , DE . 若 AB =5, BC =3,求 CD +
DE 的长.
解:∵点 D , E 分别是 AB , AC 边上的中点,
∴ DE = BC = .∵∠ ACB =90°,点 D 是 AB 的中点,
∴ DC = AB = .∴ CD + DE = + =4.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在 BC
边上,连接 AE , DE , AD = AE . 若 DE = , CE =1,
求 AD 的长.
解:由矩形的性质可知,∠ B =∠ C =90°,
AB = CD , AD = BC . 在Rt△ DCE 中,
CD = =3,∴ AB = CD =3.
设 AD = x ,则 AE = x , BE = x -1.在Rt△ ABE 中, AB2+ BE2= AE2,即32+( x -1)2= x2,解得 x =5.故 AD =5.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E ⊥ BC 于点
E , AF ⊥ CD 点 F ,连接 EF . 若∠ B =70°,求∠ CEF 的度数.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 = AD = CD = BC ,∠ B =
∠ D . ∵ AE ⊥ BC , AF ⊥ CD ,∴∠ AEB =∠ AFD =90°.
在△ ABE 和△ ADF 中,
∴△ ABE ≌△ ADF (AAS).∴ BE = DF .
又∵ BC = CD ,∴ CE = CF . ∴∠ CEF =∠ CFE .
在菱形 ABCD 中,∵∠ B +∠ C =180°,
∴∠ C =180°-∠ B =110°.∴∠ CEF = =35°.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矩形 EFGH 的顶点 E , G 分
别在菱形 ABCD 的边 AD , BC 上,顶点 F , H 在菱形 ABCD 的对
角线 BD 上.
(1)求证: BG = DE ;
(1)证明:∵四边形 EFGH 是矩形,
∴ EH = FG , EH ∥ FG . ∴∠ GFH =∠ EHF .
∵∠ BFG =180°-∠ GFH ,
∠ DHE =180°-∠ EHF ,∴∠ BFG =∠ DHE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D ∥ BC . ∴∠ GBF =∠ EDH .
∴△ BGF ≌△ DEH(AAS).∴ BG = DE .
(2)若点 E 为 AD 中点, FH =2,求菱形 ABCD 的周长.
(2)解:如图,连接 EG . ∵四边形 ABCD 是菱
形,∴ AD = BC , AD ∥ BC . ∵点 E 为 AD 中点,
∴ AE = ED . ∵ BG = DE ,∴ AE = BG ,又∵ AE
∥ BG ,∴四边形 ABGE 是平行四边形.∴ AB =
EG . ∵ EG = FH =2,∴ AB =2.∴菱形 ABCD 的周长为4×2=8.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C =
60°, AB =2 cm,过点 D 作 BC 的垂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H . 连接 AC , BD ,交于点 O ,点 F 从点 B 出发沿 BD 方向以2
cm/s向点 D 匀速运动,同时,点 E 从点 H 出发沿 HD 方向以1
cm/s向点 D 匀速运动.设点 E , F 的运动时间为 t s,且0< t <3,
过点 F 作 FG ⊥ BC 于点 G ,连接 EF .
(1)证明:根据题意,得 BF =2 t cm, EH =
t cm.在菱形 ABCD 中, AB = BC . ∵∠ ABC =60°,∴∠ CBD =30°.∴ FG = BF = t cm.∴ FG
= EH . ∵ FG ⊥ BC , DH ⊥ BH ,∴ FG ∥ EH .
∴四边形 FGHE 是平行四边形.又∵∠ H =90°,
∴四边形 FGHE 是矩形.
(1)求证:四边形 FGHE 是矩形.
(2)解:△ BFC 与△ DCE 能全等.理由如下:
∵ AB ∥ CD ,∠ ABC =60°,∴∠ DCH =
60°.∵∠ H =90°,∴∠ CDE =30°.∴∠ CBF =
∠ CDE . ∵ BC = DC ,∴当 BF = DE 时,
△ BFC ≌△ DEC . 在Rt△ DCH 中, DC = AB =2 cm,
∠ CDH =30°,∴ CH = cm, DH =3 cm.
∴ DE = DH - EH =(3- t )cm.∴2 t =3- t ,解得 t =1.
(2)连接 FC , EC ,点 F , E 在运动过程中,△ BFC 与△ DCE
是否能够全等?若能,求出此时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AD ⊥ BC ,
点 E 为 AB 的中点.以点 D 为圆心,适当长为
半径画弧,交 DE 于点 M ,交 DB 于点 N ,分
别以点 M , N 为圆心,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P ,作射线 DP 交 AB 于点 G . 过点 E 作 EF ∥ BC 交射线 DP 于点 F ,连接 BF , AF . 若 AC =4,则四边形 BDEF 的面积为 .
2
(第19题图)
【解析】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AB = BC = AC =4, AD ⊥
BC ,∴点 D 是 BC 中点,∠ ABC =∠ C =60°.在Rt△ ADB 中,
∵∠ BAD =90°-∠ ABC =30°,∴ BD = AB =2.根据勾股定
理,得 AD = =2 .∵点 E 是 AB 中点,∴ BE =
DE . ∴△ BDE 是等边三角形.∴ BE = BD = DE . 由尺规作图可
知, DF 平分∠ EDB ,∴∠ EDF =∠ FDB . ∵ EF ∥ BC , ∴∠
EFD =∠ FDB . ∴∠ EFD =∠ EDF . ∴ EF = ED = BD . ∵ EF ∥
BC ,∴四边形 BDEF 是平行四边形.
又∵ ED = BD ,∴四边形 BDEF 是菱形.∵点 E 是 AB 的中点,∴
S△ BDE = S△ ABD = · BC · AD = × ×4×2 =
,∴ S四边形形 BDEF =2 2 .故答案为2 .
2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5, AD =12,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O ,点 E 为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 EF ⊥ AC , EG ⊥
BD ,垂足分别为 F , G ,则 EG + EF = .
(第20题图)
【解析】如图,连接 OE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C =
90°, BC = AD =12, AO = CO = BO = DO . ∵ AB =5, BC =
12,∴ AC = =13.∴ OB = OC = .∴ S△ BOC = S△
BOE + S△ COE = OB · EG + OC · EF = S△ ABC = × ×5×12=
15.∴ × EG + × EF = × ( EG + EF )=15.∴ EG +
EF =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在矩形 ABCD 中, BC = CD ,点 E , F 分别是边 AD , BC
上的动点,且 AE = CF ,连接 EF ,将矩形 ABCD 沿 EF 折叠,
点 C 落在点 G 处,点 D 落在点 H 处.
(1)如图1,当 EH 与线段 BC 交于点 P 时,
求证: PE = PF ;
(1)证明:∵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D ∥ BC . ∴∠ DEF =∠ EFB . 由翻折变换可知,
∠ DEF =∠ PEF . ∴∠ PEF =∠ PFE . ∴ PE = PF .
(2)如图2,当点 P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时, GH 交 AB 于点
M ,求证:点 M 在线段 EF 的垂直平分线上;
(2)证明:如图1,连 接 AC 交 EF 于点 O ,连 接 PM , PO . ∵ AE ∥ CF ,∴∠ EAO =∠ FCO .
又∵ AE = CF ,∠ AOE =∠ COF ,∴△ AEO ≌△ CFO (AAS).
∴ OE = OF . 易得 PE = PF ,∴ PO 平分
∠ EPF , PO ⊥ EF . ∵ AD = BC , AE = FC ,∴ ED = BF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ED = EH .
∴ BF = EH ,即 PE - EH = PF - BF ,
∴ PB = PH . 又∵∠ PHM =∠ PBM =90°, PM = PM ,∴Rt△ PMH ≌Rt△ PMB (HL).
∴ PM 平分∠ EPF . ∴点 P , M , O 共线.
∵ PO ⊥ EF , OE = OF ,∴点 M 在线段 EF 的垂直平分线上.
(3)当 AB =5时,在点 E 由点 A 移动到 AD 中点的过程中,计
算出点 G 运动的路径长.
(3)解:如图2,由题意知,点 E 由点 A 移动到
AD 中点的过程中,点 G 运动的路径是图中弧 BC .
在Rt△ BCD 中, = ,∴ BD =2 CD .
∴∠ CBD =30°,∴∠ ABO =∠ OAB =60°.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OA = OD = OB = OC = AB =5,
∠ BOC =120°.∴点 G 运动的路径长为 = π.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7张PPT)
第十周自主评价练习
(期中测评卷)
【第一章至第四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将矩形 ABCD 对折,使边 AB 与 DC , BC 与 AD 分别重
合,展开后得到四边形 EFGH . 若 AB =2, BC =4,则四边形
EFGH 的面积为( B )
A. 2 B. 4 C. 5 D. 6
(第1题图)
B
2. 一元二次方程 x2-3 x +1=0的根的情况( B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3. 随机抛掷一枚瓶盖5 000次,经过统计得到“正面朝上”的次
数为2 100次,则可以由此估计抛掷这枚瓶盖出现“正面朝上”
的概率为( B )
A. 0.22 B. 0.42 C. 0.50 D. 0.58
B
B
4. 如图,点 D , E , F 分别是△ ABC 各边中点,则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C )
A. △ BDE 和△ DCF 的面积相等
B. 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
C. 若 AB = BC ,则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D. 若∠ A =90°,则四边形 AEDF 是矩形
(第4题图)
C
5. 如图,已知∠ DAB =∠ CAE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
无法判定△ ABC ∽△ ADE 的是( A )
A. = B. =
C. ∠ B =∠ D D. ∠ C =∠ AED
(第5题图)
A
6.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 =5, AC =6,过点 D 作 DE ⊥
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E ,则线段 DE 的长为( D )
A. B. C. 4 D.
(第6题图)
D
7.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有题译文如下:今有
门,不知其高宽;有竿,不知其长短.横放,竿比门宽长出4
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2尺;斜放,竿与门对角线长恰好相
等.则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各是多少?设门对角线的长为 x
尺,下列方程符合题意的是( B )
A. ( x +2)2+( x -4)2= x2
B. ( x -2)2+( x -4)2= x2
C. x2+( x -2)2=( x -4)2
D. ( x -2)2+ x2=( x +4)2
B
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是△ ABO 关于点 A 的位
似图形,点 B ,B'的坐标分别为(2,-3),(1,- ),且
点O'的坐标为(-2,0),则点 A 的坐标为( C )
A. (0,0) B. (3,0)
C. (4,0) D. (5,0)
(第8题图)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 ABC ∽△ DEF , = .若△ ABC 的面积为2,则△
DEF 的面积为 .
10. 一个口袋中有红球和白球共2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
相同.将口袋中的球搅拌均匀,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
颜色后再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共摸了100次球,发
现有60次摸到红球,估计这个口袋中红球有 个.
8
12
11. 如图,在△ ABC 中,点 P 为边 AB 上一点,且∠ ACP =∠ B .
若 AP =6, BP =4,则 AC 的长为 .
2
12.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 -1) x2-2 x + a2-1=0有一
个根为 x =0,则 a 的值为 .
13.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连接 BD ,分别以
点 B , D 为圆心,大于 BD 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 P , Q 两点,作直线 PQ ,分别与 AD ,
BC 交于点 M , N ,连接 BM , DN . 若 AD =4,
AB =2,则四边形 MBND 的周长为 .
-1
1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解下列方程:
(1) x2-2 x -3=0;
解:(1)因式分解,得( x -3)( x +1)=0,
∴ x -3=0或 x +1=0.
∴ x1=3, x2=-1.
解: (2)∵ a =2, b =-3, c =-1,
∴Δ= b2-4 ac =17>0.
由公式法,得 x = .
∴ x1= , x2= .
(2)2 x2-3 x -1=0.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 F 在对
角线 BD 上, AE ∥ CF ,连接 AF , CE ,试判断四边形 AECF 的
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四边形 AECF 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答图,连接 AC ,交 BD 交于点 O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AC ⊥ EF , AO = CO .
∵ AE ∥ CF ,∴∠ AEF =∠ CFE .
答图
又∵ AC ⊥ EF ,
∴平行四边形 AECF 是菱形.
∵∠ AOE =∠ COF ,
∴△ AOE ≌△ COF (AAS).
∴ OE = OF .
∵ OA = OC ,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答图
16. (本小题满分8分)某中学为进一步提高研学质量,着力培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选取了A. “青少年科技馆”;B. “黄河入
海口湿地公园”;C. “孙子文化园”;D. “白鹭湖营地”四个
研学基地进行研学.为了解学生对以上研学基地的喜欢情况,随
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每名学生必须且只能选择一个
研学基地),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
图所示).
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本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 人进行调查,在扇
形统计图中“A”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 ,并补全条
形统计图;
24
30°
解:(1)由统计图可知,本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12÷50%=
24(人).则选择研学基地“C”的学生人数为24×25%=6,选择研学基地“D”的学生人数24-2-12-6=4.故在扇形统计图中“A”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360°× =3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2)若该校共有480名学生,请你估计选择研学基地C的学
生人数;
解:(2)480×25%=120(人).∴估计该校选择研学基地C的
学生有120人.
(3)学校想从选择研学基地D的学生中选取两名学生了解他们
对研学活动的看法,已知选择研学基地D的学生中恰有两名女
生,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两人都是男生的概率.
解:(3)画树状图(略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所选两人都是男
生的结果有2种,∴ P (所选两人都是男生)= =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 k +
1) x + k2-2=0.
(1)证明:Δ=(2 k +1)2-4×( k2-2)=2 k2+4 k +9=2
( k +1)2+7.
∵无论 k 为何实数,2( k +1)2≥0,
∴Δ=2( k +1)2+7>0恒成立.
∴无论 k 为何实数,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证:无论 k 为何实数,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x1, x2满足 x1- x2=3,求 k 的值.
(2)解:∵ x1- x2=3,
∴( x1- x2)2=9.
∵ x1+ x2=2 k +1, x1 x2= k2-2,
∴( x1- x2)2=( x1+ x2)2-4 x1 x2=9.
∴(2 k +1)2-4×( k2-2)=9.
解得 k =0或 k =-2.故 k 的值为0或-2.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C =
120°, AB =4 ,点 E 为对角线 AC 上的一动点(点 E 不与点
A , C 重合),连接 BE ,将射线 EB 绕点 E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20°后交射线 AD 于点 F .
(1)如图1,当 AE = AF 时,求∠ AEB 的度数.
解:(1)∵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BC ∥ AD ,∠ BAC =∠ DAC .
∴∠ ABC +∠ BAD =180°.
∵∠ ABC =120°,
∴∠ BAD =60°.
∴∠ EAF =30°.
∵ AE = AF ,
∴∠ AEF =∠ AFE =75°.
由旋转可知,∠ BEF =120°,
∴∠ AEB =120°-75°=45°.
(2)如图2,分别过点 B , F 作 EF , BE 的平行线,且两直线相
交于点 G .
①试探究四边形 BGFE 的形状,并求出四边形 BGFE 周长的
最小值;
解:(2)①如图1,连接 DE .
∵ AB = AD ,∠ BAE =∠ DAE ,
AE = AE ,
∴△ BAE ≌△ DAE (SAS).
∴ BE = DE ,∠ ABE =∠ ADE .
由旋转可知,∠ BEF =120°,
∴∠ BAF +∠ BEF =60°+120°=180°.
∴∠ ABE +∠ AFE =180°.
∵∠ AFE +∠ EFD =180°,
∴∠ EFD =∠ ABE .
∴∠ EFD =∠ ADE .
∴ EF = ED .
∴ EF = BE .
∵ BE ∥ FG , BG ∥ EF ,
∴四边形 BGFE 是平行四边形.
又∵ EB = EF ,∴平行四边形 BGFE 是菱形.
由图可知,当 BE ⊥ AC 时, BE 最短,
此时菱形 BGFE 的周长最小,
此时 BE = AB =2 ,
∴四边形 BGFE 周长的最小值为8 .
②如图2,连接 BD , DE ,过点 E 作 EH ⊥ CD 于点 H .
∵ AB = AD ,∠ BAD =60°,
∴△ ABD 是等边三角形.
∴ BD = AB ,∠ ABD =60°.
∵ BG ∥ EF ,∴∠ EBG =180°-∠ BEF =60°.
∴∠ ABD =∠ GBE . ∴∠ ABG =∠ DBE .
又∵ BG = BE ,∴△ ABG ≌△ DBE (SAS).
∴ AG = DE = y .
②连接 AG ,设 CE = x , AG = y ,写出 y 与 x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在Rt△ CEH 中, EH = CE = x , CH = x ,
∴ DH = .
在Rt△ DEH 中,∵ DE2= EH2+ DH2,
∴ y2= x2+(4 - x )2,
∴ y2= x2-12 x +48.
∴ y = (0< x <12).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 = = (其中 b ≠ d ),则 的值为 .
20. 若 m , n 为一元二次方程 x2+2 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
( m +3)( n +3)的值为 .
2
21. 班长邀请 A , B , C , D 四位同学参加圆桌会议.如图,班长
坐在⑤号座位,四位同学随机坐在①②③④四个座位,则 A , B
两位同学座位相邻的概率是 .
22.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6, AD =12 .将矩形 ABCD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 E 分别是边 AD 和 BC 的中
点,点 P 为线段 OE 上一点,且 OP =4,点 Q 从原点 O 出发,以
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O → A → B → E 方向运动(运动到点
E 时停止),连接 PQ ,将△ OPQ 沿 PQ 翻折,当点 O 的对应点
O'恰好落在边 BC 上时,点 Q 的运动时间为 s.
2 或5 +3
【解析】设运动时间为 t s .(1)如图1,
点 Q 在 OA 上时,将△ OPQ 沿 PQ 翻折,
点 O 的对应点O'落在边 BC 上,则 OQ =
2 t .∵ AB =6, AD =12 .点 O , E 分别
是边 AD 和 BC 的中点,∴ OE =6, OA =6 .由翻折可知,
O'P= OP =4,O'Q= OQ =2 t ,∴ PE =2.∴O'E=
= =2 .过点O'作O'H⊥ OA ,则O'H= OE =6, OH =O'E=2 .在Rt△QO'H中,由勾股定理,得O'H2+ HQ2=O'Q2,∴62+(2 t -2 )2=(2 t )2.解得 t =2 .
②如图2,点 Q 在 BC 上时,将△ OPQ 沿
PQ 翻折,点 O 的对应点O'落在边 BC 上,
EQ =12 +6-2 t .由翻折,得O'Q=
OQ ,O'P= OP =4,∴ PE =2.∴O'E=
= =2 .∴ OQ =O'Q=12 +6-2 t +
2 =14 +6-2 t .在Rt△ OEQ 中,由勾股定理,得 EQ2+
OE2= OQ2,∴(12 +6-2 t )2+62=(14 +6-2 t )2.
解得 t =5 +3.综上所述,点 Q 的运动时间为2 s或
(5 +3)s.故答案为2 或5 +3.
23.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BCD =90°,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 若 AB = AC =5, BC =6,∠ ADB =2∠ CBD ,则
AD 的长为 .
【解析】如图,过点 A 作 AH ⊥ BC 于点 H ,延长 AD , BC 交于点 E .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 质得出 BH = HC = BC =3.在Rt△ AH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H = =4.
∵∠ ADB =∠ CBD +∠ CED =2∠ CBD . ∴∠ CBD =∠ CED .
∴ DB = DE . ∴ CD ⊥ BE ,∴ CE = BC =6.∵∠ AHB =∠ BCO
=90°,∴ CD ∥ AH . ∴ = ,即 = .∴ CD = .在Rt△
DC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DE = =
= .∵ CD ∥ AH ,∴ = ,即 = .∴ AD = .故答
案为 .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电商在网络平台上对一款成本价为40
元的小商品进行直播销售,若按每件60元销售,每天可卖出20
件.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每件小商品售价每降低2元,日销售量
增加4件.
(1)当每件小商品售价降为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量为36件?
并求出此时的利润.
解:(1)由题意,得60-(36-20)÷4×2=52(元),
此时的利润为(52-40)×36=432(元).
故当每件小商品售价降为52元时,每天的销售量为36件,此时
的利润为432元.
(2)若降价后每天的利润不变,则每件小商品售价应定为
多少元?
解:(2)设每件小商品售价应定为 x 元,则每件利润为
( x -40)元,日销售量为(140-2 x )件.
由题意,得( x -40)(140-2 x )=(60-40)×20,
解得 x1=50, x2=60(舍去).
∴每件小商品售价应定为50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 ,0),点 B 在直线 l : y = x 上,连接 AB ,过点 B 作
AB 的垂线,过原点 O 作直线 l 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 C .
(1)如图,点 B , C 分别在第三、二象限内, BC 与 AO 相交于
点 D .
①若 CD = CO ,求点 B 的坐标;
解:(1)①∵ CD = CO ,∴∠ COD =∠ CDO .
∵∠ ADB =∠ CDO ,∴∠ ADB =∠ COD .
∵ BC ⊥ AB , CO ⊥ BO ,∴∠ ABC =∠ BOC =90°.
∴∠ BAD =∠ DOB . ∴ AB = OB .
∴点 B 的横坐标为- .
将点 B 的横坐标代入 y = x ,得 y =- .
∴点 B 的坐标为(- ,- ).
②若∠ CBO =45°,求△ BOC 的面积.
②如图1,过 A 作 AM ⊥ OB 于点 M ,
过点 M 作 MN ⊥ y 轴于点 N .
∵点 M 在直线 l : y = x 上,∴ = .
∵ OA ∥ MN ,∴∠ AOM =∠ OMN .
∴△ AOM ∽△ OMN .
∴ = .∴ = = .
设 AM =3 n ,则 OM =8 n .
在Rt△ AOM 中,由勾股定理,得 AM2+ OM2= OA2.
∵点 A 的坐标为(- ,0),∴ OA = .
∴(3 n )2+(8 n )2=( )2,解得 n =1(舍去负值).
∴ AM =3, OM =8.
∵∠ CBO =45°, CO ⊥ BO ,∠ ABC =90°,
∴ BO = CO ,∠ ABM =45°.又∵∠ AMB =90°,
∴ BM = AM =3.∴ OB = OM - BM =5.
∴ S△ BOC = BO · CO = ×5×5= .
(2)是否存在点 B ,使得以点 A , B ,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O 相似?若存在,求 BO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2)存在点 B ,使得以点 A , B ,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O 相似.过点 A 作 AM ⊥ OB 于点 M .
由(1)②可知, AM =3, OM =8.
当点 B 在线段 OM 或 OM 延长线上时,如图2,3所示.
设 BO = x ,则 BM =|8- x |, AB = .
∵ CO ⊥ BO , AM ⊥ BO , AB ⊥ BC ,∴∠ BOC =∠ AMB =90°,∠ BCO =90°-∠ OBC =∠ ABM . ∴△ BOC ∽△ AMB .
∴ = ,
即 = .
∴ CO = ·|8- x |.
在Rt△ BOC 中, BC = = .
∵∠ ABC =∠ BOC =90°,∴以点 A , B ,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 BCO 相似,分两种情况:
①若 = ,则 = .
解得 x =4.∴ BO =4.
②若 = ,则 = .
解得 x1=4+ , x2=4- , x3=9, x4=-1(舍去).
∴ BO =4+ 或 BO =4- 或 BO =9.
当点 B 在线段 MO 延长线上时,如图4所示.
由(1)②可知, AM =3, OM =8.
设 BO = x ,则 BM =8+ x , AB = .
∵ CO ⊥ BO , AM ⊥ BO , AB ⊥ BC ,
∴∠ BOC =∠ AMB =90°,
∠ BCO =90°-∠ OBC =∠ ABM .
∴△ BOC ∽△ AMB . ∴ = ,即 = .
∴ CO = (8+ x ).
在Rt△ BOC 中, BC = = .
∵∠ ABC =∠ BOC =90°,
∴以点 A , B ,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O 相似,
需满足 = ,即 = .
解得 x1=-9(舍去), x2=1,∴ BO =1.
综上所述,以点 A , B ,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O 相似,则
BO 的长度为4或4+ 或4- 或9或1.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M 为 CD
边上一点,过点 M 作 MN ⊥ CD 且 DM = MN ,连接 DN , BM ,
CN ,点 P , Q 分别为 BM , CN 的中点,连接 PQ .
(1)求证: CM =2 PQ .
(1)证明:如图1,连接 BD ,
取 MN 的中点 E ,连接 EP , EQ .
∵ MN ⊥ CD 且 DM = MN ,
∴△ D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MDN =45°.
则 CM =1- a , DN = a , BD = .
∴ BN = (1- a ).
∵点 E , P 分别为 MN , BM 的中点,
∴ EP = BN = (1- a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MDB =45°.
∴ D , N , B 三点共线.
设 DC =1, DM = a ,
∴ EF = EQ = (1- a )= EP .
∴ QF 垂直平分 EP . ∴ EQ = PQ .
∵ EQ = CM ,∴ CM =2 PQ .
∵点 E , Q 分别为 MN , CN 的中点,
∴ EQ = CM = (1- a ), EQ ∥ DC .
过点 Q 作 QF ⊥ EP ,则△ Q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将图1中的△ DMN 绕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D 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
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结合图2写出证明过
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解:①如图2,连接 BD ,取
MN 的中点 E ,连接 EP , EQ , BN .
∵∠ CDB =∠ MDN =45°,∠ CDM
+∠ MDB =∠ BDN +∠ MDB ,
∴∠ CDM =∠ BDN .
∵ = = ,∴△ CDM ∽△ BDN .
∴ = = ,∠ DMC =∠ DNB .
∵点 E , P 分别为 MN , BM 的中点,∴ EP = BN , EP ∥ BN .
∴∠ PEM =∠ BNM ,∠ PEN =180°-∠ BNM =180°-(∠
BND -45°)=225°-∠ BND .
∵点 E , Q 分别为 MN , NC 的中点,∴ EQ = CM , EQ ∥ CM .
∴∠ NEQ =∠ NMC ,∠ MEQ =180°-∠ EMC =180°-(360°
-90°-∠ DMC )=∠ DMC -90°.
∴ = = .∴∠ PEQ =180°-∠ PEN -∠ MEQ =180°-(225°-∠ BND )-∠ DMC +90°=45°.
过点 Q 作 QK ⊥ EP 于点 K ,则△ EK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K = EQ .
∵ = .∴ EP = EQ .
∴ EK = KP = EQ . ∴ EQ = PQ .
∵2 EQ = CM ,∴ CM =2 PQ .
②若 AB =10, DM =2 ,在△ DMN 绕点 D 旋转的过程中,当
点 B , M , N 三点共线时,求出线段 PQ 的长.
②如图3,连接 BD ,当点 B , M , N 共线,
点 M 在 DC 的上方时.
∵ DB = AB =10 ,
∴ BM = =
=6 .
∵ DM = MN =2 ,∴ BN = BM - MN =4 .
同(2)①易证△ CDM ∽△ BDN ,
∴ = = . ∴ CM = ×4 =2 .
∴ PQ = CM = .
如图4,当点 B , M , N 共线,点 M 在 DC 的下方时.
在Rt△ DBM 中, BM = =6 , BN = BM + MN
=8 . ∴ CM = BN =4 . ∴ PQ = CM =2 .
综上所述, PQ 的长为 或2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6张PPT)
第二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一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已知一个矩形的一边长为6 cm,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0 cm,则
该矩形的面积为( A )
A. 48 cm2 B. 60 cm2
C. 80 cm2 D. 96 cm2
A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 OBCD 是正方形,
点 O , D 的坐标分别是(0,0),(0,6),点 C 在第一象
限,则点 C 的坐标是( D )
A. (6,3) B. (3,6)
C. (0,6) D. (6,6)
(第2题图)
D
3.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已知∠ D =150°,则∠1=( D )
A. 30° B. 25° C. 20° D. 15°
(第3题图)
D
4. 如图,点 E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 DC 上一点,把△ ADE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 ABF 的位置.若四边形 AFCE 的面积为
20, DE =2,则 AE 的长为( B )
A. 4 B. 2 C. 6 D. 2
(第4题图)
B
5. 下列命题:①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②对
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
形;④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B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6.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已知∠ ABC =60°,连接 AC , BD 交
于点 O ,则 =( D )
A. B. C. D.
(第6题图)
D
7. 如图,已知∠ BOD =45°, BO = DO ,点 A 在 OB 上,四边形
ABCD 是矩形,连接 AC , BD 交于点 E ,连接 OE 交 AD 于点 F ,
则∠ DAE 的度数为( B )
A. 22° B. 22.5° C. 25° D. 30°
(第7题图)
B
8.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边 CD , AD 上,
BE 与 CF 交于点 G . 若 BC =4, DE = AF =1,则 GF 的长为
( A )
A. B. C. D.
(第8题图)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连接 AC , BD 交于点 O . 若∠2=55°,则∠1的度数为 .
(第9题图)
35°
1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 F , G , H 分别为 AB , BC , CD , DA 的中点,顺次连接,所得四边形 EFGH 的面积为9,则
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
(第10题图)
18
11.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对角线 BD 上一点.若
∠ AEC =156°,则∠ BCE = .
(第11题图)
57°
12. 如图, AC , BD 是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E ⊥ BD . 若 AC =
2 AB =4,则 AE = .
(第12题图)
13.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已知 AE 平分∠ BAC 交 BC 于
点 E ,点 F 是边 AB 上一点,连接 DF . 若 DF = AE ,则∠ CDF
= .
(第13题图)
67.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如图,将矩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叠,点 B 的对应点为
点 E , AE 与 CD 交于点 F . 若∠ FCE =40°,求∠ CAB 的度数;
解:设∠ CAB = x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 =90°.∴∠ ACB =90°- x °.由折叠可知,∠ ACB =∠ ACE ,∴∠ BCE =180°-2 x °.∵∠ BCD =90°,∠ FCE =40°,∴∠ BCE =∠ BCD +∠ FCE =130°.∴130=180-2 x ,解得 x =25.∴∠ CAB =25°.
(2)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O ,点
E , F 分别为 AD , AO 的中点,连接 EF . 若 EF = , AO =2,
求菱形 ABCD 的周长.
解:∵点 E , F 分别为 AD , AO 的中点,
∴ EF 是△ AOD 的中位线.∴ EF = OD .
∵ EF = ,∴ OD =3.∵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 ⊥ BD .
在Rt△ AOD 中, AO =2, OD =3,∴ AD = = = .∴菱形 ABCD 的周长为4 AD =4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4, AD =
6.点 E 在边 AD 上,使 BE = BC ,过点 C 作 CF ⊥ BE ,垂足为
F ,求 BF 的长.
解:在矩形 ABCD 中, AB =4, AD =6,
∴ BC = AD =6,∠ A =∠ ABC =90°.∵ BE = BC ,
∴ BE =6.∴ AE = =2 .∵ CF ⊥ BE ,
∠ ABC =90°,∴∠ BFC =90°,∠ ABE =90°-
∠ EBC =∠ FCB . ∴∠ A =∠ BFC . 在△ ABE 和△ FCB 中,∴△ ABE ≌△ FCB (AAS).∴ BF = AE =2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 = AD ,连接 AC , BD 交于点 O ,点 P 是对角线 AC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 P 分别作 AD , DC 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 , F . 若
∠ PCF =30°, AD =2,求 PE - PF 的值.
解:∵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 = AD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 ⊥ BD .
∵∠ PCF =30°,∴∠ DAC =∠ DCA =30°.
∵ AD =2, AC ⊥ BD ,∴ OD = AD =1.
在Rt△ AOD 中, OA = = ,∴ AC =2 OA =2 .在Rt△ APE 中,∠ DAC =30°,∴ PE = AP . 在Rt△ CPF 中,∠ PCF =30°,∴ PF = CP . ∴ PE - PF = AP -
CP = ( AP - CP )= AC = OA =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 F 分
别是 AB , BC 边上的点,且∠ EDF =45°,延长 BC 到点 M ,使
CM = AE ,连接 DM .
(1)求证: DE = DM ;
(1)证明:∵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 =
∠ BCD = DCM =90°, AD = CD . 又∵ AE =
CM ,∴△ ADE ≌△ CDM (SAS).∴ DE = DM .
(2)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3, AE =1,求 EF 的长.
(2)解:由(1)知,△ ADE ≌△ CDM ,
∴∠ ADE =∠ CDM . ∴∠ ADC =∠ EDM =90°.
又∵∠ EDF =45°,∴∠ FDM =∠ EDF =45°.
在△ DEF 和△ DMF 中,
∴△ DEF ≌△ DMF (SAS).
∴ EF = MF . 设 EF = MF = x .∵ AE = CM =1, BC =3,∴ BM = BC + CM =3+1=4.
∴ BF = BM - MF =4- x .
在Rt△ EBF 中, EB = AB - AE =3-1=2,
由勾股定理,得 EB2+ BF2= EF2,
即22+(4- x )2= x2,解得 x = .∴ EF =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在矩形 ABCD 中,点 E 是 AD 的中点,
以点 E 为直角顶点的Rt△ EFG 的两边 EF , EG 始终与 AB , BC
两边相交.
(1)如图1,当 EF , EG 分别过点 B , C 时,求∠ EBC 的度数.
解:(1)∵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B = DC ,∠ A =∠ D =90°.
∵点 E 是 AD 中点,∴ AE = DE .
∴△ BAE ≌△ CDE . ∴ BE = CE .
∴∠ EBC =∠ ECB . ∵∠ BEC =90°,∴∠ EBC =45°.
(2)将△ EFG 绕点 E 旋转, EF , EG 分别与边 AB , BC 的交点
为 M , N . 已知 AB =2, FG =8.
①如图2,在△ EFG 旋转过程中,四边形 MBNE 的面积是否发生
变化?若不变,求四边形 MBNE 的面积;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2)①四边形 MBNE 的面积不变.
理由如下:由(1)可知, EB = EC ,
∠ ABE =∠ ECN =45°.
∵∠ MEN =∠ BEC =90°,
∴∠ MEB =∠ NEC . ∴△ MEB ≌△ NEC (ASA).
∴ S四边形 MBNE = S△ MEB + S△ BEN = S△ NEC + S△ BEN = S△ BEC .
∵∠ ABE =45°,∠ A =90°,∴ AB = AE =2.
∴ BC = AD =2 AE =4.
∴ S△ BEC = BC · AB =4.∴四边形 MBNE 的面积为4.
②如图3,若∠ F =30°,点 O 为 FG 的中点,连接 OB , BG ,当
OB 的长度最小时,求△ OBG 的面积.
解:(2)②如图,连接 OE .
∵△ EFG 为直角三角形,
点 O 为斜边 FG 的中点, FG =8,
∴ OE =4.∵ AB =2,∴ BE =2 .
在△ OBE 中, OB > EO - EB ,
∴当点 B 在 OE 上时, OB 的长度最小,
此时 OB = OE - BE =4-2 .
作 GH ⊥ OE 于点 H . ∵∠ F =30°,∴∠ FGE =60°.
又∵ OE = OG ,∴△ EOG 为等边三角形.
∴点 H 为 OE 的中点.∴ OH = OE =2.
∵ OG = OE =4,
∴ GH = =2 .
∴△ OBG 的面积等于 OB · GH =4 -2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5, AD =12,点 P 在对角线
BD 上,且 BP = BA ,连接 AP 并延长,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Q ,
连接 BQ ,则 BQ 的长为 .
(第19题图)
3
20.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O 是对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
点 M 是 BC 边上的动点(点 M 不与点 B , C 重合), CN ⊥ DM , CN 与 AB 交于点 N ,连接 OM , ON , MN . 下列结论:①△ CNB ≌△ DMC ;②△ CON ≌△ DOM ;③ AN2+ CM2=2 MO2;④四边形 ONBM 的面积随点 M 的移动而变化;
⑤若 AB =2,则 S△ OMN 的最小值是 .其中
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②③⑤
(第20题图)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如图1,已知菱形 ABCD 的边长为5,其顶点都在坐标轴上,
且点 A 的坐标为(0,-3).
(1)求点 B 的坐标及菱形 ABCD 的面积.
解:(1)∵四边形 ABCD 是菱形,且边长为5,
∴ AB = BC = CD = AD =5, OA = OC ,
OB = OD . ∵ A (0,-3),∴ OA =3.∴ AC =6.
在Rt△ AOB 中, OB = = =4,
∴点 B 的坐标为(4,0), BD =8.∴ S菱形 ABCD = BD · AC =24.
(2)若点 P 是菱形边上一动点,且沿 A → B → C → D 运动(到
达点 D 时停止).
①当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Q 恰好落在直线 y = x -3上时,求
点 P 的坐标.
解:(2)①如图1,由题意可知, B (4,0), C (0,3),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 x +3.
联立解得
∴ Q ( , ).
∴当点 P 的坐标为( ,- )时,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Q 恰好落在直线 y = x -3上;当点P'与点 C 重合时,点P'关于 x 轴对称的点Q'恰好落在直线 y = x -3上,此时P'(0,3).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 ,- )或(0,3).
②如图2,当点 P 运动到 BC , CD 边时,作△ ABP 关于直线 AP
的对称图形为△AB'P,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 ,使点B'正好在直
线 y = x -3上?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 P 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2,当 AP 平分∠ BAQ 时,满足条件.
∵ A (0,-3), B (4,0), Q ( , ),
∴ AQ = , BQ = .∵ = (角平分线性
质定理,可以用面积法证明),∴ = .
∴ PB = × = .∴可得 P ( , ).
当AP'⊥ AP 时,点 B ″在直线 AQ 上,
此时直线AP'的解析式为 y =- x -3,
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 = x +3.
联立解得∴P'(- ,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 , )或(- ,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1张PPT)
第十四周自主评价练习
(一诊模拟卷1)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2 024的绝对值是( A )
A. 2 024 B. -2 024
C. D. -
2. 某城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该市常住人口为2 126.8万人,
将数据2 126.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
A. 2 126.8×104 B. 2.126 8×107
C. 2.126 8×108 D. 0.212 68×108
A
B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4 ab )2=8 a2 b2 B. a2+ a2= a4
C. a6÷ a3= a3 D. ( a - b )2= a2- b2
4. 学校举办跳绳比赛,九(1)班参加比赛的6名同学每分钟跳
绳次数分别是172,169,180,182,175,176,这6个数据的中
位数是( D )
A. 181 B. 175 C. 176 D. 175.5
C
D
5. 如图, ABCD 的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O ,下列结论一定
成立的是( C )
A. OA = OB B. OA ⊥ OB
C. OA = OC D. ∠ OBA =∠ OBC
(第5题图)
6. 从5,6,5,9,8,7六个数中随机选取一个数,这个数恰为
该组数据的众数的概率为( B )
A. B. C. D.
C
B
7. 《算学启蒙》是我国较早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记载一道问
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
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题意是:快马每天走240里,
慢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试问快马几天可以追上慢
马?若设快马 x 天可以追上慢马,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D )
A. 240 x +150 x =150×12 B. 240 x -150 x =240×12
C. 240 x +150 x =240×12 D. 240 x -150 x =150×12
D
8. 如图,把一块长为40 cm,宽为30 cm的矩形硬纸板的四角剪
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纸板的四边沿虚线折起,并用
胶带粘好,即可做成一个无盖纸盒.若该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
600 cm2,设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则可列方程为( )
A. (30-2 x )(40- x )=600
B. (30- x )(40- x )=600
C. (30- x )(40-2 x )=600
D. (30-2 x )(40-2 x )=600
(第8题图)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点 A 是反比例函数 y = 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 A 分别
作 x 轴, y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 B , C ,则四边形 OBAC 的面积
为 .
(第9题图)
3
10. 若 m 是方程 x2+2 x -1=0的一个根,则 m2+2 m -4= .
11.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 BE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已知标杆 BE 高1.5 m,测得 AB =1.2 m, BC =12.8 m,则建筑
物 CD 的高是 m.
-3
17.5
(第11题图)
12. 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是边
AB 的中点.若 OE =6,则 BC 的长为 .
(第12题图)
12
13.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6, AD =8.连接 AC ,在 AC 和
AD 上分别截取 AE , AF ,使 AE = AF ,分别以点 E 和点 F 为圆
心,以大于 EF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G ,作射线 AG 交 CD 于点 H ,则线段 DH 的长是 .
【解析】设 DH = x .如图,过点 H 作 HQ ⊥ AC
于点 Q . 在矩形 ABCD 中,∠ B =∠ D =90°,
AB =6, BC = AD =8,∴ AC =10.由作图,
得 AG 平分∠ CAD ,∴∠ CAG =∠ DAG .
又∵∠ AQH =∠ D =90°, AH = AH ,∴△ AQH ≌△ ADH(AAS).∴ QH = DH = x , AQ = AD =8.∴ CQ = AC - AQ =2.在Rt△ CHQ 中,由勾股定理,得 CQ2+ QH2= CH2,即22+ x2=(6- x )2.解得 x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解方程: x2-5 x +4=0;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x -1)( x -4)=0,
∴ x -1=0,或 x -4=0.
∴ x1=1, x2=4.
(2)解不等式组:
解:解不等式①,得 x <1.
解不等式②,得 x ≥-3.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 x <1.
15. (本小题满分8分)某学校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在
初中三个年级都开设了运动类兴趣课.其中七年级就开设了篮
球、足球、羽毛球、排球四类球类运动.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对
A(篮球),B(足球),C(羽毛球),D(排球)四种球类
运动的喜爱情况,学校对七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
必选只能选一个项目),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
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在扇形统计图
中,A(篮球)类所占圆心角为 °;
(1)【解析】20÷40%=50(人),故参加此项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50人.360°× =72°,故扇形统计图中,A(蓝球)类所占圆心角为72°.故答案为50,72.
50
72
(2)通过计算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解:喜欢B(足球)类的有50-10-20-4=16(人).补
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3)若该校七年级有1 200名学生,请估计喜爱A(篮球)的学
生人数.
(3)解:1 200× =240(人),∴估计喜爱A(篮球)的学
生有240人.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位同学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
设法使三角板 DEF 的斜边 DF 保持水平,并且边 DE 与点 B 在同
一直线上,已知两条边 DE =0.4 m, EF =0.2 m,测得边 DF 离
地面的高度 AC =1.5 m, CD =8 m.求树 AB 的高度.
解:易知△ DEF ∽△ DCB ,
∴ = .∴ BC = = =4(m).
∴ AB = AC + BC =1.5+4=5.5(m).
即树 AB 的高度为5.5m.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CD
上一动点,将正方形沿着 BE 折叠,点 C 落在点 F 处,连接 BE ,
CF ,延长 CF 交 AD 于点 G .
(1)求证:△ BCE ≌△ CDG ;
(1)证明:∵△ BFE 是由△ BCE 折叠得到,
∴ BE ⊥ CF ,∴∠ ECF +∠ BEC =90°.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D =∠ BCE =90°, BC = CD .
∴∠ ECF +∠ CGD =90°.∴∠ BEC =∠ CGD .
又∵ BC = CD ,∴△ BCE ≌△ CDG (AAS).
(2)如图2,延长 BF 交 AD 于点 H ,若 = , CE =9,求线
段 DE 的长.
(2)解:如图,连接 EH .
∵△ BCE ≌△ CDG ,∴ CE = DG =9.
由折叠可知, BC = BF , CE = FE =9,
∴∠ BCF =∠ BFC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AD ∥ BC ,∴∠ BCG =∠ HGF .
∴ HF = HG .
∵ = , DG =9,∴ HD =4, HF = HG =5.
∵∠ D =∠ HFE =90°,
∴ HF2+ FE2= DH2+ DE2,即52+92=42+ DE2.
∴ DE =3 或-3 (舍去).
∴ DE 的长为3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一次函数 y = x -1的图象与反
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交于点 A ( a ,2),与 y 轴交于
点 B .
(1)求 a , k 的值.
解:(1)把 x = a , y =2代入 y = x -1,得
a -1=2.∴ a =6.
把 x =6, y =2代入 y = ,得2= .∴ k =12.
(2)点 C 为反比例函数 y = ( x >0)图象上一点(位于点 A
的左侧),连接 CA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D ,若 AC =2 AD ,连
接 CB .
①求△ ABC 的面积;
解:(2)∵ AC =2 AD ,∴ CD =3 AD .
∴ yC =3 yA =6.
将 y =6代入 y = ,得 x =2.∴ C (2,6).
①如图1,作 CE ∥ y 轴交 AB 于点 E .
当 x =2时, y = ×2-1=0,∴ E (2,0).
∵ C (2,6),∴ CE =6-0=6.
∴ S△ ABC = CE · xA = ×6×6=18.
②点 P 在反比例函数 y = ( x >0)的图象上,点 Q 是反比例函
数 y =- ( x >0)的图象上一点,若以点 A , B , P , Q 为顶
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坐标.
②如图2,当 AB 是对角线时, AB , PQ 交于点 M ,四边形 APBQ 是平行四边形.设 P ( m , ).
∵ AM = BM ,∴ M (3, ).
又∵ MP = MQ ,∴ Q (6- m ,1- ).
∵点 Q (6- m ,1- )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
∴(6- m )(1- )=-20.
整理,得 m2-38 m +72=0.
解得 m1=2, m2=36(不符合题意,舍去).
∴点 P 的坐标为(2,6).
如图3,当 AB 为边时,四边形 ABQP 是平行四
边形,则 AB ∥ QP 且 AB = QP .
设点 P ( m , ),则点 Q ( m -6, -3).
∵点 Q ( m -6, -3)在反比例 y =- 的图象上,
∴( m -6)( -3)=-20.整理,得3 m2-50 m +72=0.
解得 m1= , m2= (不符合题意,舍去).
∴点 P 的坐标为( ,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2,6)或
( , ).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若 a2-2 a -15=0,则代数式( a - )· 的值
是 .
【解析】∵ a2-2 a -15=0,∴ a2-2 a =15.∴( a - )·
= · = · = a2-2 a =15.故答案为15.
15
20. 如图是由若干个小立方块组合而成的一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和
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至少有 个.
6
【解析】如答图,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此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至少有6个.故答案为6.
21. 从-1,2,-3,4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作为
a , b 的值,得到反比例函数 y = ,则这些反比例函数中,其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概率是 .
【解析】画树状图(略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要使 y = 在第二、四
象限,则 ab <0,其中积为负值的共有8种,∴所求概率为 =
.故答案为 .
22. 如图,已知 DE 是△ ABC 的中位线,点 F 为 DE 的中点,连接
AF 并延长交 BC 于点 G . 若 S△ EFG =1,则 S△ ABC = .
24
【解析】∵ DE 是△ ABC 的中位线,∴点 D ,
E 分别为 AB , BC 的中点.如图,过点 D 作
DM ∥ BC 交 AG 于点 M ,∴∠ DMF =∠ EGF .
∵点 F 为 DE 的中点,∴ DF = EF . 在△ DMF
和△ EGF 中,
∴△ DMF ≌△ EGF (AAS).
∴ S△ DMF = S△ EGF =1, GF = FM . ∵点 D 为 AB 的中点,且 DM ∥ BC ,∴ AM = MG . ∴ FM = AM . ∴ S△ ADM =2 S△ DMF =2.
∵ DM 为△ ABG 的中位线,∴ = .∴ S△ ABG =4 S△ ADM =4×2=8.∴ S梯形 DMGB = S△ ABG - S△ ADM =8-2=6.∴ S△ BDE =
S梯形 DMGB =6.∵ DE 是△ ABC 的中位线,∴ S△ ABC =4 S△ BDE =4×6=24.故答案为24.
23. 如图,在 ABCD 中,已知∠ B =60°, AB =10, BC =8,
点 E 为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ED 并延长至点 F ,使得 DF =
DE ,以 EC , EF 为邻边构造 EFGC ,连接 EG ,则 EG 的最
小值为 .
9
【解析】如图,连接 FC ,交 EG 于点 O ,
过点 D 作 DM ∥ FC ,交 EG 于点 M ,令
CD 与 EG 交于点 N . ∵ DF = DE ,
∴ DE = EF . ∵ DM ∥ FC ,
∴△ DEM ∽△ FEO . ∴ = = = .
∵ DM ∥ FC ,∴△ DMN ∽△ CON . ∴ = .
∵四边形 ECGF 是平行四边形,∴ CO = FO .
答图
∴ = = ,∴ = = .
∴ EO = EN . 过点 C 作 CH ⊥ AB 于点 H .
在Rt△ CBH 中,∠ B =60°, BC =8,∴ CH =4 .
当 EN ⊥ CD 时, EG 最小,此时四边形 EHCN 是矩形,
∴ EN = CH =4 .∴ EO = ×4 = .
∴ EG =2 EO =9 .故答案为9 .
答图
二、解答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经市场调查发
现,该产品每月的销售量 y (件)与每件售价 x (万元)之间满
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表:
每件售价x/万元 … 24 26 28 30 32 …
月销售量y/件 … 52 48 44 40 36 …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1)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k ≠0).
把(30,40),(32,36)代入,
得解得
∴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2 x +100.
(2)该产品今年三月份的售价为35万元/件,利润为450万元,
则三月份每件产品的成本是多少万元?
解:(2)当 x =35时, y =-2 x +100=30.
设三月份每件的成本是 m 万元.
由题意,得450=30(35- m ).解得 m =20.
∴三月份每件产品的成本是20万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是反比
例函数 y = ( x >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O , AO 的延长
线交反比例函数 y = ( k >0, x <0)的图象于点 B ,过点 A 作
AE ⊥ y 轴于点 E .
(1)如图1,过点 B 作 BF ⊥ x 轴于点 F ,连接 EF .
①若 k =1,求证:四边形 AEFO 是平行四边形;
(1)①证明:设点 A 的坐标为( a , ),则当 k =1时,点 B 的坐标为(- a ,- ),
∴ AE = OF = a .
∵ AE ⊥ y 轴,∴ AE ∥ OF ,
∴四边形 AEFO 是平行四边形.
②连接 BE ,若 k =4,求△ BOE 的面积.
(1)②解:如图1,过点 B 作 BD ⊥ y 轴于点 D .
∵ AE ⊥ y 轴,∴ AE ∥ BD .
∴△ AEO ∽△ BDO . ∴ =( )2.
当 k =4时, =( )2,即 = ,
∴ S△ BOE =2 S△ AOE =1.
(2)如图2,过点 E 作 EP ∥ AB ,交反比例函数 y = ( k
>0, x <0)的图象于点 P ,连接 OP . 试探究:对于确定的
实数 k ,动点 A 在运动过程中,△ POE 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
化?请说明理由.
(2)解:不会发生变化.
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 P 作 PH ⊥
x 轴于点 H , PE 与 x 轴交
于点 G .
设点 A 的坐标为( a , ),点 P 的坐标为( b , ),
则 AE = a , OE = , PH =- .
易知四边形 AEGO 是平行四边形,
∴∠ EAO =∠ EGO , AE = OG .
∵∠ EGO =∠ PGH ,∴∠ EAO =∠ PGH .
又∵∠ AEO =∠ PHG =90°,
∴△ AEO ∽△ GHP . ∴ = .
∵ GH = OH - OG =- b - a ,
∴ = .∴( )2+ - k =0.解得 = .
∵ a , b 异号, k >0,∴ = .
∴ S△ POE = OE ·(- b )= × ×(- b )=- × = .
∴对于确定的实数 k ,动点 A 在运动过程中,△ POE 的面积不会
发生变化.
26. (本小题满分12分)【问题呈现】如图1,在△ ABC 的边 AB
上取一点 D ,过点 D 作 DE ∥ BC ,交 AC 于点 E ,现将△ ADE 绕
点 A 旋转一定角度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点 D 在△ ABC 的内
部),求证: = .
【问题呈现】证明:∵图1中 ED ∥ BC ,
∴△ ADE ∽△ ABC (图2中也成立).
∴ = ,∠ EAD =∠ CAB .
∴ = ,∠ EAC =∠ DAB .
∴△ EAC ∽△ DAB . ∴ = .
【类比探究】如图3,点 D 是△ ABC 内一点,连接 DA , DB ,
DC . 若∠ ACD =∠ BAD =30°,∠ ADB =90°, AC =8, CD =
3,求 BC 的长.
【类比探究】解:如图1,以 AC 为斜边在 AC 的左侧作Rt△AEC ,使得∠ AEC =90°,∠ EAC =30°,连接 ED .
∵ AC =8,∴ EC =4, AE =4 .
∵∠ ACD =30°,
∠ ECA =90°-∠ EAC =60°,
∴∠ ECD =90°.
在Rt△ ECD 中, ED = =5.
∵∠ AEC =∠ ADB =90°,∠ EAC =∠ DAB =30°,
∴△ EAC ∽△ DAB .
∴ = . ∴ = .
又∵∠ EAD =30°+∠ CAD =∠ CAB ,
∴△ EAD ∽△ CAB .
∴ = = . ∴ BC = ED = .
【拓展延伸】如图4,若∠ ACD =∠ ABD =45°, CD ∶ AD ∶
BD = ∶ ∶ ,设 AB = m , BC = n , AC = p ,试探究
m , n , p 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
【拓展延伸】解:如图2,以 AC 为边作
△ AEC 使得△ AEC ∽△ ADB ,
∠ ECA =∠ ABD . 连接 ED .
∵∠ ACD =∠ ABD =45°,
∴∠ ECD =90°,即△ ECD 是直角三角形.
设 CD , AD , BD 分别为 k , k , k .
∵△ AEC ∽△ ADB ,∴ = ,即 = ,∴ EC = .
∵△ AEC ∽△ ADB ,∴易证△ EAD ∽△ CAB .
∴ = ,即 = . ∴ ED = .
在Rt△ ECD 中,( )2+( k )2=( )2.
整理,得2 p2+5 m2=7 n2.
故 m , n , p 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为2 p2+5 m2=7 n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1张PPT)
第六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四章第1-第3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已知△ ABC ∽△A'B'C', AB =8,A'B'=6,则 =( B )
A. 2 B. C. D.
B
2. 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如图,同
一直线上的 A , B , C 三个点都在横线上,若线段 AB =5,则线
段 BC 的长是( B )
A. 2 B. 2.5 C. 3 D. 3.5
(第2题图)
B
3. 在比例尺为1∶5 000 000的交通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
2.7 cm,则它们的实际距离约为( A )
A. 135 km B. 13.5 km
C. 54 km D. 5.4 km
4. 若 = ,则 的值为( D )
A. B. C. D.
A
D
5. 选项中,线段 a , b , c , d 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C )
A. a =6, b =4, c =10, d =5
B. a =3, b =7, c =2, d =9
C. a =2, b =4, c =3, d =6
D. a =4, b =11, c =3, d =2
C
6. 如图,在△ ABC 中,点 M , N 分别在 AB , BC 上, MN ∥ AC .
若 MN =4, AC =6, AB =9,则 AM 的长是( B )
A. 2 B. 3 C. D.
(第6题图)
B
7. 已知 b 是 a , c 的比例中项, c 是 b , d 的比例中项,下列式子
不一定成立的是( C )
A. = B. = C. = D. =
C
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点 F 是 AD 上的点, AD =3
DF ,直线 BF 交 AC 于点 E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G ,则 的值
为( A )
A. B. C. D.
(第8题图)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若2 024 a =2 023 b ,则 = .
10. 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四边形A'B'C'D',则∠α= .
(第10题图)
83°
11. 在△ ABC 和△ DEF 中,已知 = = = ,则△ ABC 和
△ DEF 的周长之比为 .
12. 如图,已知 BE 和 CD 是△ ABC 的中线,连接 DE ,则 的值
是 .
(第12题图)
13. 已知点 P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 BP 是 AB 和 AP 的比例中项.若
AB =2 cm,则线段 AP = cm.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已知 = = ,求 的值;
解:设 = = = k ( k ≠0),则 x =2 k , y =3 k , z =4 k .
∴ = = .
(2)如图,已知直线 l1∥ l2∥ l3, AB =3, BC =5, DF =12,
求 DE 和 EF 的长.
解:∵ l1∥ l2∥ l3,∴ AB ∶ BC = DE ∶ EF .
又∵ AB =3, BC =5, DF =12,
∴3∶5= DE ∶(12- DE ).
∴ DE =4.5.
∴ EF = DF - DE =12-4.5=7.5.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点 P 在线段 AB 上,点 Q 在线
段 AB 的延长线上, AB =10, = = ,求线段 PQ 的长.
解:设 AP =3 x , BP =2 x .
∵ AB =10,∴ AB = AP + BP =3 x +2 x =5 x .
∴5 x =10.解得 x =2.∴ AP =6, BP =4.
设 BQ = y ,则 AQ = AB + BQ =10+ y .
∵ = ,∴ = .解得 y =20.
∴ PQ = PB + BQ =4+20=24.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 AD ∥ BE ∥ CF ,它们依次与
直线 l1, l2分别相交于点 A , B , C 和点 D , E , F . 若 = ,
AD =7, CF =12,求 BE 的长.
答图
解:如答图,过点 A 作 AG ∥ DF
交 BE 于点 H ,交 CF 于点 G .
∵ AD ∥ BE ∥ CF , AD =7,
∴四边形 AHED 和四边形 AGFD
是平行四边形.
∴ AD = HE = GF =7, AH = DE , AG = DF .
∵ CF =12,∴ CG = CF - GF =12-7=5.
∵ BE ∥ CF ,∴ = .
又∵ = ,∴ = .解得 BH =2.
∴ BE =2+7=9.
答图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为美化校园环境,某校计划
在一块长为60米,宽为40米的长方形空地上修建一个长方形
花圃,并将花圃四周余下的空地修建成同样宽的通道,设通
道宽为 a 米.
(1)用含 a 的式子表示花圃的面积.
解:(1)由图可知,花圃的面积为(40-2 a )(60-2 a )平方米.
(2)若通道所占面积是整个长方形空地面积的 ,求出此时通
道的宽.
解:(2)由题意,得(40-2 a )(60-2 a )=(1- )×60×40,
解得 a1=5, a2=45(舍去).
∴通道的宽为5米.
(3)若按上述要求施工,同时希望长方形花圃的形状与原长方
形空地的形状相似,想一想能不能满足要求,若能,求出此时
通道的宽;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解:(3)假设能满足要求,则 = ,
解得 a =0,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能满足要求.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 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
边 AD , BC 上,且∠ ABE =∠ CDF .
(1)探究四边形 BF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四边形 BFDE 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 ABC =∠ ADC .
又∵∠ ABE =∠ CDF ,
∴∠ EBF =∠ EDF .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 AD ∥ BC .
∴∠ EDF =∠ DFC =∠ EBF .
∴ BE ∥ DF .
∴四边形 BFDE 为平行四边形.
(2)连接 AC ,分别交 BE , DF 于点 G , H ,连接 BD 交 AC 于
点 O . 若 = , AE =4,求 BC 的长.
解:(2)设 AG =2 a .
∵ = ,∴ = .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 AO = CO . ∴ = = .
∵ AD ∥ BC ,∴ = = .
又∵ AE =4,∴ BC =16.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 如图,已知点 D , F 是△ ABC 的 AB 边上的两点,连接 CD ,
过点 F 作 FE ∥ DC ,交 AC 于点 E . 若 AB =6, AF =2,当 AD
= 时, DE ∥ BC .
2
【解析】∵ FE ∥ DC ,∴ = .当 = 时, DE ∥ BC . ∴ = ,即 AD2= AF · AB .
又∵ AB =6, AF =2,∴ AD =2 (负值舍去).故答案为2 .
2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5, BC =4,点 E 是 AB 边上一
点, AE =3,连接 DE ,点 F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AF . 若
∠ EDC =2∠ F ,则 CF = .
6
【解析】如图,连接 EC ,过点 D 作 DH ⊥
EC 于点 H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BAD =∠ BCD =90°, AD = BC =4,
AB = CD =5.
∵ AE =3,∴ DE = = =5.∴ DE = DC .
∵ DH ⊥ EC ,∴∠ CDH =∠ EDH = ∠ EDC .
∵∠ EDC =2∠ F ,∴∠ F = ∠ EDC .
∴∠ CDH =∠ F . ∵∠ BCE +∠ DCH =
90°,∠ DCH +∠ CDH =90°,
∴∠ BCE =∠ CDH . ∴∠ DCH =∠ BCE .
∴∠ BCE =∠ F . ∴ EC ∥ AF .
∴ = .又∵ AB =5, AE =3, BC =4,
∴ = .∴ CF =6.故答案为6.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12分)
21. 如图,在Rt△ ABC 中,∠ C =90°, AC =
4, BC =5,点 D 在 BC 上,且 CD =3,连接
AD . 现有两个动点 P , Q 分别从点 A 和点 B 同
时出发,其中点 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沿 AC 向点 C 运动;点 Q 以每秒1.25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沿 BC 向点 C 运动,过点 P 作 PE ∥ BC 交 AD 于点 E ,连接 EQ ,设运动时间为 t s( t >0).
解:(1)由题意可知, AP = t .
∵ AC =4, CD =3,∠ C =90°,∴ AD =5.
∵ PE ∥ BC ,∴ = .
∵ AP = t ,∴ = .∴ AE = t .
(1)求 AE 的长(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连接 PQ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 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 PQ
与线段 AB 平行,为什么?
解:(2)∵ CP =4- t ,∴ = .
∵ CQ =5-1.25 t ,∴ = = .
∴ = .∴ PQ ∥ AB .
(3)当 t 为何值时,△ EDQ 为直角三角形?
解:(3)点 D 不能作直角顶点,故分两种情
况讨论:
①如图1,点 Q 为直角顶点,则 EQ ∥ AC ,
∴ = .
∵ DE = AD - AE =5- t , DQ = DC - CQ
=1.25 t -2,∴ = ,解得 t =2.5.
②如图2,点 E 为直角顶点,过点 C 作 CN ⊥ AD 于点 N .
∵ S△ ACD = AC · CD = AD · CN ,且 AC =4,
CD =3, AD =5,∴ CN = = .
∴ DN = = .易得 CN ∥ EQ ,
∴ = ,即 = .解得 t =3.1.
综上所述,当 t =2.5或 t =3.1时,
△ EDQ 为直角三角形.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