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
陵城区实验中学
苗蒙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说教材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第二单元
心灵之声第六单元
写景记游第四单元
民俗第三单元
保护自然第五单元
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28、醉翁亭记
欧阳修29、满井游记
袁宏道第六单元27、岳阳楼记
范仲淹30、诗五首
文章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及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抒情的名篇 《小石潭记》是本单元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说目标小石潭记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四、说模式文言文新授课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初读课文,释疑巩固
3、分析课文,重点解析
4、难点提升,课堂小结
5、巩固练习,当堂达标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五、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质疑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为多媒体 六、说设计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3'
2、预习检测,释疑巩固 10'
3、分析课文,重点解析 17'
4、难点提升,课堂小结 8'
5、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7'时间预设26、小石潭记
柳宗元28、醉翁亭记
欧阳修29、满井游记
袁宏道第六单元?27、岳阳楼记
范仲淹30、诗五首
????设计意图:以单元为整体导入新课,便于学生了解本课特点,并形成结构化知识进而记忆。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设计意图:走进作者,为学生了解课文做铺垫学习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赏析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
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的放失预习检测:一:字音
二:释义
课标:“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预习检测,释疑巩固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下面有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郁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找一找:下面翻译的不当之处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分析课文,重点解析自学指导: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景物进行赏析,并体会景物描写背后作者的心情,要求结合课文具体的句子,阐述理由
2、时间3分钟赏析:
四周的竹子和树木密密环抱着,非常寂静,见不到来往的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作者突出地写了小石潭的“幽静”,并把环境中的幽静深入到人心灵中去,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课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既赏析出优美景色,突破教学的重点,又对作者感情有了初步体会,为理解难点做了铺垫。4、难点提升,课堂小结链接材料:
他,少年成才,从此步步青云。803年,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官场黑暗腐败,壮年的他,一腔热血投身改革,希望还百姓一片清明。无奈,顺宗病情加重,宪宗即位,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病故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只得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再也无法实现。
课标:“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自学指导:带着对柳宗元的理解,静静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寓情于景,突破文章难点。再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应读得欢快些.2.第三、四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低沉些,慢些.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清新 清凉 清秀 清越 清澄 清脆 清亮 清澈 清幽 清冷 清寒 清寂 清静 清冽 清凄 清丽 清晰 清纯当堂达标:
独立完成,根据文章内容选取尽量多含“清”的词造句
时间3分钟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5、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小石潭记》趣味欣赏 我隔着竹林,“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声叮咚,清越动人。耐不住好奇,便砍倒竹子,寻幽探胜,果不其然“下见小潭”,“尤”有清凉之感。潭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景物多么清秀。潭中鱼儿“往来翕忽”,嬉戏在清澄的水中。阳光明媚,鱼儿们“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动人。向西南方望去,小溪源头不可见,想来也一定是水声清脆,水色清亮。“坐潭上”,忽觉“凄神寒骨”,是坐在石上的清冷?是“其境过清”,环境太清静了,太清幽了,这让我更感到心境的清凄。
全文段落小巧,景物清新,画面清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设计意图:既回顾本节课学习要点,又锻炼学生写的能力七、说板书26、小石潭记
柳宗元乐凄树水石鱼溪情景交融设计意图: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八、说得失 我认为在一个课堂中,教师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适合我们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就我这次课,从准备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结束,我不敢置学生实际而不顾。选什么内容来教,预期达到什么效果,怎样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这没有一个问题是不要考虑学生实际的。其实最难的也是这一点。在有限的45分钟里,不求面面俱到,只希望学生能在已知水平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新知识,而有所发展并保持或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