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20: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尊祖敬宗
忧国忧民
团圆和睦
和谐有序
文化认同
农本、民本观念
隐藏在身边的传统文化
黄帝陵
四合院
社稷坛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选择性必修三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阅读教材2—4页,自主梳理,将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填写在方框内。
远古
夏商西周
魏晋

隋唐
宋元


民国时期至今
多元起源中原核心
认同初建百家争鸣
文化奠基
推崇法家
儒、佛、道交汇融通,玄学盛行
佛学挑战儒学
推动儒学创新
理学形成科技繁荣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清代君主专制、文字狱,禁锢文化
心学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春秋战国
青铜文明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晚清 民国
思想
科技
文艺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晚清 民国
百家争鸣
提倡民主科学
儒佛道
交汇融通
提倡个性自由思想出现
推崇法家
尊崇儒术
思想
科技
文艺
青铜铸造
科技高度繁荣
铁器推广
汉字成熟
高度繁荣
文化辉煌
文字狱
理学形成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技术
马克思主义传播
并中国化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1)华夏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中原各国社会
发展比较先进
频繁往来
密切联系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各民族交融,华夏族更加稳定
分布更加广泛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2)百家争鸣:
影响: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德政、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王道、“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 逍遥自由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韩非 霸道、法治、中央集权
阴阳家 邹衍 五行说“相生相胜”
兵家 孙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形成
1、秦朝——推崇法家
2、汉朝——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主专制
三纲五常
维护统治秩序
董仲舒新儒学
“霸王道杂之”
(1)目的:
(2)表现:
为巩固大一统局面。
汉初奉行黄老无为之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外儒内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宋元时期——繁荣
1、宋朝——理学形成
(1)背景:
(2)内容: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理学基本流派
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宋元时期——繁荣
1、宋朝——理学形成
(2)内容:
(3)特点:
理在身外
理存心中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本原(客观唯心) 心是万物本原(主观唯心)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相同点 实质 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历史使命。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体系化。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传承转折
1、进步
2、禁锢
①明中期以后: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顾炎武
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世界是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批判:君为臣纲
批判:空谈
批判:唯心主义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②明清之际:
提倡个性自由思想出现,抨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冲击与复兴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鸦片战争后
阶级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 林则徐、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措施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辛亥革命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层面 器物 制度 20世纪初
兴起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与民主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地理:地理位置相对隔绝,拥有人口优势
文化: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包容性
远古
夏商西周
魏晋

隋唐
宋元


民国时期至今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白马驮经
玄奘西游
近代探索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连续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多样性
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一万多处,且分布广泛。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若把家庭作譬喻,埃及、印度、巴比伦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只备一个摇篮,只能长育一个孩子。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他能具备好几个摇篮,同时抚养好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其性情习惯自与小家庭中的独养子不同。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凝聚性
细看中国的历史,没有一个地方的人群是真正的安土重迁,一波又一波大小移民潮,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不断地彼此混合与彼此影响,终于融合成一个大同小异的中华文化。……在中国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各个角落的演员们以各自的声音唱出多变的旋律,有牧人的胡笳,猎夫的号角,……诸音杂陈,但最后却交织成为一个最复杂、最丰富的交响乐。
——许倬云《万古江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世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世界观: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世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社会观:以人为本 和谐仁爱
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泰誓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王制》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社会?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孔子: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上》
政治观(政治活动重心):顺应民意 以民为本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政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政治观(治理方略):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尚贤》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篇》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政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离骚》
人生观(人生态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人生?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观(人生价值):家国情怀 心系天下
中华文化如何看待人生?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语·郑语》
(注:不同事物彼此和谐才能产生、发展,所有事物都一致的话,世界就不再发展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处世观: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
中华文化提倡如何待人接物?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系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多元起源、源远流长
②儒家正统、创新发展
③近代救亡、马克思主义指路
①包容性
②多样性
③本土性
④凝聚性
⑤连续性
历程
内涵
特点
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③提倡爱国、家国情怀
④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⑥和而不同
①思想源泉、精神动力
②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③团结统一、治国理政
④道德建设、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继续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
并说明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么样的地位?
(2022·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当堂检测
A
(2023·浙江高考·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
当堂检测
C
当堂检测
(2021·辽宁·高考)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D
当堂检测
(2020·江苏·高考·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B
当堂检测
(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的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A
当堂检测
(2021·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B
(2022·辽宁·高考)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
A
当堂检测
(2022·北京·高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D
(2023·全国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
当堂检测
A
(2022·全国甲卷·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当堂检测
B
(2023·全国高考乙卷·30)
图3、图4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当堂检测
A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当堂检测
A
(2022·全国甲卷·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
当堂检测
A
(2022·全国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当堂检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