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音乐人生
之“聆听”
音乐的定义
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一种时间的艺术,
一种听觉的艺术,
一种情感的艺术。
“初” 生
《摇篮曲》代表着人一生的开始。
闭上眼睛,听着恬静、柔和的曲调,可以感受到婴儿初到人世的不安,同时又惊奇。伟大的母亲、可爱孩子,世间最美好最纯洁的字眼,充满了希望与祝福。
结 婚
庄严辉煌的《婚礼进行曲》响起,一对新人在父母、亲朋的陪伴下缓缓迈上红地毯,彼此手牵手一同迈向人生旅途中又一个新的起点,与终生伴侣相随到老…...
“终” 点
随着时间的飞逝,人总会变老,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像面对生命一样坦然。人的自然生命不可能不朽,永恒的只能是精神。当亲朋好友去世,用《葬礼进行曲》寄托我们的哀思。庄严肃穆、悲痛深沉的乐曲让我们回忆和缅怀逝者的一生…
音乐的基本要素
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
由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
如:节奏、旋律、和声、 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节奏
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
节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规整的节奏给人一种庄重、平稳的
感觉。
自由的节奏却是舒展开阔。
是音乐的骨架。
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有秩序的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也称曲调)
旋律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上行旋律常表现喜悦、积极向上、光明、胜利等情绪。
下行旋律常带有忧伤、哀愁、苦闷、失望等情绪。
波形旋律带有迂回、婉转、含蓄。
是音乐的灵魂。
力度
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包括音乐运
行中的各种强弱变化。
力度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强多用于表现激动、热闹、宽广。
弱多用于表现细腻、亲和、安静。
速度
速度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而决定
的,大致可分为:慢速、中速、快速。
速度是如何表达情绪的?
欢快、激动地情绪用快速
平和、抒情地情绪用中速
挽歌、沉重地情绪用慢速
《婚礼进行曲》--瓦格纳
人们熟知的《婚礼进行曲》共有两首,分别为门德尔松和瓦
格纳的作品。
在非教堂婚礼中,更为普遍使用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这是瓦格纳所作歌剧《罗恩格林》的第三幕中贵妇们引导新人
入新房的混声合唱,改编成管弦乐就成了现在的《婚礼进行曲》。这首乐曲曲调优美,速度徐缓,庄重中不失抒情,是
新人入场的绝配。
对两首乐曲都割舍不下的新人,常常会用瓦格纳的为进场
曲,门德尔松的为退场曲。
《婚礼进行曲》—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莎士比亚戏剧《仲
夏夜之梦》所作的配乐。乐曲以响亮的小号声始,
接着进入到一段庄严的列队进行音乐,接下来是较
轻松活泼的进行曲,重复两次后与木管乐器的优雅
声混为一片,逐渐淡去。新人入场时只是播放开头
部分,曲调庄严雄伟,气势昂扬。
一般常被教堂婚礼选用为新郎、新娘进场时的曲目。
“终” 点
李桐树,作曲家 。管乐合奏《葬礼进行曲》,
自1947年创作以来至今一直被国家定为国家正式仪
式用曲。
当年的葬礼上,由于没有专用的哀乐,只能播
放或演奏肖邦版的《葬礼进行曲》。这让李桐树
感觉到很不安心,毕竟中国人总要用自己的礼仪
用曲。至今这首曲子仍然与哀乐一起,在各种葬
礼场合播放。
《婚礼》 《葬礼》
节奏 旋律 力度 速度 音色 音乐语言特征
平稳 上行居多
渐强
中速 管
弦乐 欢乐、幸福
节奏 旋律 力度 速度 音色 音乐语言特征
缓慢 下行居多 渐弱
渐强
慢速 管
弦乐 哀伤、
缅怀
《草原放牧》两个主题,音乐要素发挥的作用
节奏
旋律
速度
力度
音色 音乐语言特征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紧凑
舒展
悠长
适中
起伏
较大
稍快
缓慢
渐强
渐弱
渐强
渐弱
(柔)
较单一
琵琶
稍丰富
琵琶
单簧管
欢快、活泼
富有朝气
宽广
优美
抒情
音乐与人生
人生如歌,何其凄美!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断地演绎着或平方或动人或悲壮或低沉的生命之歌。
人生如音乐,有高低起伏。
音乐如人生,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