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社会行为课件(共21张PPT)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3 社会行为课件(共21张PPT)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1、知道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重点)。
2、知道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重点)。
3、“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一、社会行为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为了生存
组织分工
团队精神
雄蚁
工蚁
兵蚁
蚁后
工蚁
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
等级次序的划分依据
形成一定的组织
明确的分工
形成等级(有的)
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个体大小
力量强弱
健康状况
凶猛程度
工蜂与工蜂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
(1)动物传递信息有哪些方式?
声音
动作
气味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2)只有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信息交流吗?
青蛙用叫声求偶
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的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
海豚发出不同的声音和同伴交流
雄鹰呼叫同伴
不是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交流就无法联系。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蚂蚁的通讯
提问: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假设:
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A
C
B
盘中有水,C岛有糖
A
C
B
BA、BC木棒互换
实验结论
结论:
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讨论:
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依靠触角?还是两者都有?
正常的行走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信息激素
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能准确告知食物的位置、大小、多少、种类等。
动物的交流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诱 杀
农业害虫
干 扰
雌雄虫之间通讯
性外激素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许多动物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
雌 蛾
雄 蛾
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生物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
四、总结
五、课堂反馈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D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C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C
6.我国古籍《草木书》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说明动物能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 )
A.分泌物 B.声音 C.气味 D.视觉
5.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交配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