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3节 人体免疫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
例1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指导下,我国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而制成的新冠疫苗已为数十个国家的人民生命护航。下列有关新冠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疫苗是抗原,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 新冠疫苗刺激下产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
C. 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保护新冠病毒易感人群
D. 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抵御所有外来病毒入侵
【解析】 新冠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将新冠病毒灭活,制成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新冠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新冠疫苗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这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发挥作用,即在疫苗刺激下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新冠疫苗能够使人产生抵御新冠病毒的抗体,从传染角度分析,其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能够产生抵御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抵御新冠病毒,无法抵御所有外来病毒入侵。
答案:D
例2 下列说法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的保护作用
B.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 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D. 接种疫苗产生相应的抗体
【解析】 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都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
1.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细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唾液的杀菌作用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提示】病菌、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细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
2. 免疫是人体的一项基本功能,下列描述属于免疫的是( )
A. 扁桃体发炎 B. 胃肠蠕动
C. 跑步喘气 D. 天热时皮肤出汗
A
3. 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母乳内有多种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B. 母乳内有多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C. 母乳内有多种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母乳内有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
4. 下列各项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 皮肤和黏膜
C. 吞噬细胞和免疫器官
D.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A
5. 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的是( )
A. B 型血的红细胞在 A 型血中凝集
B. 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
C. 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
D. 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
【提示】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和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属于人体的代谢,不属于免疫。
答案:D
6. 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舐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的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 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 注射乙肝疫苗
【提示】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和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舐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7. 预防接种的普及使我国的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了。下列措施,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 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C. 医生为肝炎病人注射胎盘球蛋白
D. 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提示】胎盘球蛋白是抗体,将其为肝炎患者注射是为了治疗,而不是预防接种。
C
8.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体液大量损失
C.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D. 排汗过程出现异常
【提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A
9. 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 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 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 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C
10. 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 抗体、特异性免疫
D.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11.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 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 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提示】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仍存在;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但人体的免疫能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免疫力过强会产生过敏反应;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来预防传染病,这样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B
12.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有极强传染性的病毒,传播途径是水和空气。目前,埃博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接受疫苗注射的志愿者体内均产生了抗体,且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 埃博拉疫苗相当于抗原
C. 注射疫苗是利用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建立起的非特异性免疫
D. 注射疫苗是利用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建立起的特异性免疫
【提示】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作抗原,注射的某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体内产生的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作抗体,因此埃博拉疫苗相当于抗原;这种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