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课件(共49张PPT)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课件(共49张PPT)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生物和生物圈
常见题型
一.选择题
考察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解题方法
1.直选法 2.排除法 3.推理法 4.对比法
注意:选择题 不要空着
二.识图题
以生物结构图,生理过程图,实验流程图等为素材,将一系列知识串联起来。
解题方法
(1)结构模式图:判断题目中的图像来自教材中的何种模式图,识别各部分名称,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2)过程图:从图形入手,注意理解图中的箭头指向,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对未知内容进行分析。
(3)坐标曲线图:理解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真正含义,明确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对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段分析,得出结论。
(1)表格题解题技巧:
①先读题,找出表格标题;
②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比较,顺序可以是先行(列)后列(行),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在整合;
③结合问题,根据数据等异同,分析引起数据差异的原因,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图表题解题技巧:
(2)坐标曲线解题技巧:
①识标:理解坐标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明点: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③折线: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提示其含义。
(3)柱形直方图解题技巧:
①看清横、纵坐标,理解柱形直方图所代表的量的大小及含义。
②找到柱状图中的最值。
③分析图示各数量不同的可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4)流程图解题技巧:
①结合体干的文字叙述,把握流程图中流程的核心变化或重要过程,以此为主线完成图文的转换。
②按图中箭头走向,依次获取相应步骤的信息。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联想、类比和迁移,明确事件的主旨,结合问题分析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通过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考察知识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解题方法:仔细阅读材料,表格以及题干的信息(标注有效信息)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有时候,需要先从题干入手,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直接提取有效信息。
四.实验探究题
科学探究方法
解题方法:从题干中提取重点,明确实验目的和探究方向,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在实验中要体现单一变量原则,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专题一
生物和生物圈
目录
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
知识点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点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点四: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
种动物的影响
知识点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点六: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七:食物链
知识点八:食物网
知识点九:有毒物质的积累
知识点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知识点十一:生物圈
知识点十二:常见的生态系统的特点
知识点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绿色植物能通过    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通过捕食其他动植物获取有机物——异养,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呼出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营养
光合
呼吸
氧气
二氧化碳
【思维警示】
并不是所有生物呼吸时都需要吸入氧气,少数生物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排出废物的方式多样,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呼出气体和排汗等方式排出体内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和通过气孔排出二氧化碳等途径排出体内废物。
4.生物能对      作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猎豹追捕羚羊。反射只有高等动物和人类才具有,因为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例如,望梅止渴、马戏团的猴子做算术等。
5.生物能    和
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的繁殖是指生物体能产生新的个体,繁殖后代的行为,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废物
外界刺激
生长
繁殖
【思维警示】
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如钟乳石可以“生长”,汽车、机器人可以运动。
6.生物都有    和    的特性
遗传指生物体    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指生物体亲子间和       间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遗传
变异
亲子
子代个体
细胞
细胞
①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
②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 (  )
③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
④生物都能繁殖。 (  )
⑤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 (  )
甄别判断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知识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2.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
一部分
抽样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
②按生活环境分:
③按用途分: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六大基本环节:
    →     →     →     →_______   _→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点拨】 科学探究方法的选择
认知生物的形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认知生物的结构、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认知生物的种类、生存环境等主要采用调查法;认知未知且周围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法。
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即      ,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空气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导致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海拔。 (  )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导致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  )
【答案】 ①× ②√
甄别判断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
 
   、    、    、    和    等。
合作与共生的区别:
共生是指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呈“同生共死”变化。
合作关系中,双方只是通过合作谋取最大利益,不会“同生共死”
捕食
竞争
合作
寄生
共生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曲线图:
图甲表示捕食关系,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
图乙表示竞争关系,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图丙表示寄生关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物有利。
图丁表示共生关系,呈现“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曲线呈“同升同降”特点。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草盛豆苗稀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
例2.稻田里的青蛙和害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A
C
知识点四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订计划
(1)设计思路: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    实验。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①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
②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③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的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对照
相同
实验
对照
变量

(2)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
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点拨】 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将实验材料平均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材料的数量不能太少,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第二步:确定并描述控制变量的方法,必须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变量的确定可以从探究的目的、问题、假设中分析。
第三步: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为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减小实验误差,要考虑设置重复实验。对其结果分析应计算平均值。
方法步骤:(15页)
4.实施计划: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点拨】 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探究的问题或作出假设,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列步骤得出结论:第一步:找变量;第二步:找实验现象;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促进、抑制、有影响、有关等)。
知识点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判断方法:强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举例: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 断,强调生物的活动。
举例:“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地衣促使岩石不 断地风化;植树造林 可以防风固沙等。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的生活是否会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进行 判断,当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 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举例:“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雨露滋 润禾苗壮”等。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举例:沙漠中的植物通常叶都退化成针状,根往往扎得很深,能 够防风固沙;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 同时水分蒸发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六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例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
C、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D、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环境
D
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蚯蚓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D.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不属于分解者,是消费者
D
知识点七 食物链
1.概念:
2.表示方法: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草鹰蛇鼠”如何写成一条食物链
一条食物链中,那种生物数量最多,那种最少?
生产者最多,最高消费者最少。
3.食物链的书写:
①食物链中只表示 与 ,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和 。
②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③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 ,终止于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最高消费者
4.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
为例




①短时间内:如果鼠的数量减少,则草的数量 ,蛇的数量 ;如果鼠的数量增加,则草的数量 ,蛇的数量 。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②长时间内:如果鼠的数量减少,则草的数量 ,蛇的数量 ;
如果鼠的数量增加,则草的数量 ,
蛇的数量 。
先增加后减少
先减少后增加
先减少后增加
先增加后减少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A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
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 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 若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
乙的数量会下降
D. 若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乙、丁的数量会增加,
甲的数量会下降
C




知识点八 食物网
1.概念:
2.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计算
知识点九 有毒物质的积累(生物富集)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含量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的积累含量最高。
2.举例:





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知识点十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1.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10%-20%)
物质循环:物质是可以循环的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生物有机物的总量会越来越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注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部分。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_和能量流动。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_______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_____________能力 。

生物
5
草→鼠 →蛇→鹰

物质循环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
(4)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_________。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较长一段时间后兔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6)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消费者
捕食
捕食、竞争
先增加后减少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知识点十一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的范围:
知识点十二 几种常见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