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配套教学设计(80)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配套教学设计(8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09 16:12:4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互动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掌握音乐要素,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鉴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以前音乐知识的积累,,并根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采用游戏法、问题法、挖掘发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将音乐要素运用到鉴赏音乐作品中。
2、体会乐曲意境,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会聆听
(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环境。)师:各位同学好。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谢谢各位同学。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1、平常都听歌吗? 2、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 3、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互动:通过音乐互动游戏,感受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调式、和声、音色等。
活动2【讲授】音乐语言,如何鉴赏
1、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⑴ 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⑵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⑶ 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活动3【活动】鉴赏《草原放牧》
1、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① 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 ② 联想、想象到了什么? ③ 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2、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3、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
活动4【练习】拓展与探究:蒙古族两种民歌体裁:“短调”、“长调”。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字少腔长,旋律悠长舒缓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等特点。内容多为赞美草原、歌颂故乡、夸奖坐骑、表达爱情等题材。
短调民歌:结构短小规整、音调简洁、节奏明了、欢快,活泼,字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
活动5【作业】总结
1、音乐鉴赏课秩序的养成。2、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和巩固。3、布置作业及搜集下节课资料。
测评练习
练习:课后每位同学寻找和运用两种以上的生活用品来创造音乐。
测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分工合作演奏一曲音乐作品,下次课各小组展示评比。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