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习作八《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习作目标:通过观看漫画,引导学生表达自身想法和体会。这一目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理解:把"做什么"明确为目标,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凝练,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达成。良好的教学目标应当着眼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
【学生困难】
1.理解障碍。漫画画面内容有限,学生可能难以领会其深层内涵和寓意。
2.表达障碍。学生容易将漫画情节简单复述,难以深入挖掘并表达个人真知灼见。
【搭建支架辅助】
1.活化画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静止画面想象为动画情节,运用动作、对话和心理活动等元素,使平面画作变得生动立体。
2.深化想法。漫画启示往往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学生应当超越对画面的简单评论,提炼出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
【如何活化画面 】
以"乘凉"为例:
人在做——描写动作(找动词):"他伸了个懒腰,慢悠悠地走到树荫下"。
人会说——设想对话(丰富语言):"'太阳晒的人浑身难受。'他自言自语道"。
人能想——体察心理(代入感受):"一阵微风拂过,他顿感清凉惬意"。
【如何深化想法 】
(必须要扩大思路)
1.找同类事件:
不仅是乘凉,还有避雨、防暑等类似行为,都体现了人性中追求安逸舒适的一面。
2.展望发展
找到这一事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人们过于追求安逸,将会陷入惰性和无所作为,这与社会进步的大趋势相悖。
3.描绘理想
找到理想的结局,可以去描绘:理想状态是,人们在舒适环境中能够劳逸结合,勤劳并不与安逸对立,二者相得益彰。总之,通过师生互动、分析引把单一事件变成通用,(通用即生活,对生活有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指导学生【活化】漫画画面
1.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
①前情提要:比如在植树节当天,林志厚和张超前一起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他们亲手栽下了一棵小树苗。
②增加细节:十年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林志厚路过校园,看到当年栽下的那棵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树荫凉爽宜人。
③补全事件:林志厚顿时感到十分高兴,他决定在树荫下歇息片刻。就在这时,他的老友张超前也路过这里,两人相视一笑,张超前随即加入,在树荫下与林志厚有说有笑,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午后。直至夕阳西下,二人才依依离去。
2.挖掘画面动词,使人物"活"起来:
①林志厚的动作动词:靠在树干上、坐在树荫里、等待着什么。
②张超前的动作动词:丢下手中的东西、提着包袱、弯下腰来。
3.设想人物对话,增添情景张力:
林:"啊,真是老友重逢,让我好生怀念往日时光啊!"
张:"是啊,那时候我们可是费尽心机,才把这棵树苗种下。"
林:"现在看来,当年的努力可真是值得了!"
张:"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付出终将开花结果。"
评析:通过对事件的细致还原、动词的生动使用,以及人物对话的精心设计,学生们就能将平面的漫画画面
【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场景,为之后的想法表达奠定基础。
【老师示范】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来临,社区积极号召居民参与其中,林志厚和张超前两位好友也加入了这场绿化运动。当天,二人分工合作,张超前负责浇水,林志厚负责栽种。小树苗刚入土壤,张超前便迅速取来水桶准备浇灌。然而,林志厚却靠在树旁坐了下来,将铲子随手一丢,竟然开始游手好闲。张超前提着满桶清水走来,见状不禁疑惑:这家伙是身体不适还是累坏了 他关切地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 "林志厚心中颇有不快,冷冷回应:"我在这儿等着乘凉啊!"张超前无语片刻,忍不住数落:"才种下的小树,树叶还没几片呢,你就急着要乘凉,这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 "林志厚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地说:"那正合我意,你就是前人,我是后人嘛!"张超前见他竟如此不可理喻,只能摇摇头扭头离开。林志厚却执拗地坐在树荫下,直到夕阳西下、汗流浃背才恹恹离去。
评析:非常好的示范,老师通过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添加细节、挖掘动词、设计对话等多种手法,将平面的漫画画面
【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场景。
环节二:写出漫画启示
1.范文赏析对于普通班级的学生,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寓言故事,如《书戴嵩画牛》《自相矛盾》《鹿腿与鹿角》等,分析其内在寓意和启示,引导学生直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采用标签式写法即可。
2.关联式写作
(1)启示关联"大家"的生活
漫画中林志厚的做法虽然个人行为,但却折射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联系起来,从"个人"到"群体",拓展思路。比如:林志厚种下树苗就等着乘凉,这反映了人们刚做一点事情,就期望获利、享受成果的心理。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列举出生活中的类似情况,如:刚上学就想放假、刚工作就想加薪、刚谈恋爱就想结婚等等。(2)形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写作
关联写作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形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因此,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举例子,把想法写实写透。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提示词,激发学生的联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启发。2.写启示三招:
①批评(简单层面):直接批评林志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棵树刚种下就想着乘凉,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②提示(过程层面):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林志厚错在哪里 万事万物都有其生长规律,他忽视了这一点而急于求成。就如同做人一样,我们要付出勤劳的汗水,才能乘凉享受成果。
③指导(重点层面):
第一步:明确林志厚的做法是不对的,单单种下树苗而不加以精心呵护是行不通的。
第二步:分析此类事物的发展规律——培植之初需要精心呵护,待其成长壮大后方能反哺我们。
第三步:反证假设,用"假如……那么……"的方式加以引申。假如我们都不顾生长规律而坐享其成,那么社会上就会到处都是游手好闲的懒汉。
第四步:总结启示,我们应当遵循万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付出勤劳的汗水,静候事物成熟时开花结果。
评析:通过这三招的循序渐进,学生们可以由浅入深地领会漫画寓意,并运用批评、分析、反证、总结等多种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体会。
【彩蛋】
1.写漫画启示的"三句话"法则:
(1)化静为动。漫画画面本身是静止的,要引导学生将其活化,运用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元素,使画面生动立体。
(2)把个人写成大家。漫画情节往往只反映个人的特定经历,要求学生上升到更高的哲理层面,把个人行为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联系起来。
(3)把当下写成永恒。漫画只呈现了一个当下的特定情景,学生应当把握其中蕴含的永恒真理和客观规律,提炼出更有内涵的启示。
2.教师在指导写作时,需"给"予以下三样:
(1)方法。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要给予清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三招""三句话"等。
(2)步骤。写作过程需要有条不紊的步骤指导,避免学生思路混乱。
(3)示范。教师可以大胆示范,现场展示写作过程,使学生有据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