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学-5.2 染色体变异(第2课时)(人教版2019必修2)
1.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可用新鲜的菠菜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解析:选A。低温处理材料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菠菜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不可用新鲜的菠菜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绝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只有极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2.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B.使用卡诺氏液浸泡,不让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C.经过低温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D.取根尖0.5~1 c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进行低温诱导
解析:选D。取根尖0.5~1 cm,放入卡诺氏液浸泡,D错误。
3.(2023·河北邢台期末)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只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D.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都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解析:选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C正确;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D错误。
4.(2023·山东济宁高一检测)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B.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出现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
C.若乙为精原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则该精原细胞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解析:选D。甲中染色体变异后出现了两个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中个别染色体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丙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丁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甲、乙、丁的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丙的变异类型(基因重组)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甲、乙、丁的变异类型既可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错误。若乙为精原细胞中发生的变异,该精原细胞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错误。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丙属于基因重组,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
5.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解析:选C。细胞在固定时被杀死,在显微镜下不可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C错误。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蒜的不定根置于4 ℃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48~72 h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能阻断蒜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甲紫溶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解析:选B。低温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能抑制蒜根尖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甲紫溶液是碱性染料,可使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B正确;细胞经卡诺氏液固定后死亡,C错误;低温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而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故视野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应最多,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D错误。
7.(2021·浙江1月选考改编)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棒眼和超棒眼的出现是该染色体上的b片段重复导致的,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B符合题意。
8.(2023·浙江湖州期末)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解析:选D。D图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符合题意。
9.某植物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不含pl、PL基因的植物株色表现为白色。该植物株色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异是由某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B.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
C.该变异在子二代中能够表现出新的株色表型
D.该变异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解析:选B。该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显性基因突变,A正确,B错误;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传递到子二代,若子一代中变异个体自交,后代中会出现不含pl、PL基因的个体,表现出新的株色表型(白色),C正确;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能看到,D正确。
10.如图为豌豆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 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①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最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如果在射线诱导下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C.②基因序列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替换,但未引起性状的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
D.如果③基因序列中缺失了20个碱基对,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C
解析 如果①基因序列整体缺失,最有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B错误;发生在基因内部的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都是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正确;基因内部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11.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符合题意。
12.(2023·江苏泰州高一校考)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子,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与正常植株相比,所有单倍体植株都有弱小且高度不育的特点
D.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
答案 B
解析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不一定是纯合子,如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形成Aa的单倍体,A错误;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植株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单倍体植株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可育,C错误;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都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13.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③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前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2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②过程为经减数分裂形成花药的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③过程为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分裂间期复制,结果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后期分离,故能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错误;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C错误;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植株B全部为纯合子,D错误。
14.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形成特殊的“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白色染色体为正常染
色体,字母表示基因)。“染色体桥”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机断裂,其后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桥”结构中存在染色体同源区段
B.形成该精原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含正常染色体的精子约为1/4
D.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答案 D
解析 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形成特殊的“染色体桥”结构,联会是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行为,故图中的“染色体桥”结构中存在染色体同源区段,A正确;图示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机断裂,丢失一部分染色体片段,该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倒位和片段缺失,B正确;由于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变异后,相连的片段随机断裂,因此该精原细胞产生含有正常染色体的配子比例为1/4,异常染色体的精子占3/4,C正确。
15.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因X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而导致雌株叶片异形,异形叶雌株与正常叶雄株杂交,F1雌雄比为2∶1,F1雌雄株杂交得F2,F2雌株中正常叶与异形叶之比为3∶1,雄株全部为正常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植物异形叶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变异类型),异形叶雌株与正常叶雄株杂交,F1中雌雄比不是1∶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考虑叶形,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F2的雌雄比为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花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相关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各种性状的雌株和雄株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某异形叶红花雌株(不含黄花基因)的缺失片段中有无控制花色的基因,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而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假设缺失某一片段的X染色体用XO表示,则异形叶雌株(XXO)与正常叶雄株(XY)杂交得F1,F1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XXO∶XX∶XOY∶XY=1∶1∶1∶1,而F1雌雄比为2∶1,说明性染色体组成为XOY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含有X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的雄株致死,则F1的表型及比例为异形叶∶
正常叶=1∶2。F1雌雄株杂交得F2,F1雌株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X∶XO=3∶1,F1雄株产生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X∶Y=1∶1,则F2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XXO∶XX∶XOY∶XY=1∶3∶1∶3,其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OY的个体不能存活,则F2的雌雄比为4∶3。(2)要探究某异形叶红花雌株(不含黄花基因)的缺失片段中有无控制花色的基因,可让该异形叶红花雌株与黄花雄株杂交,统计子代中雌株的花色及比例。若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中无控制花色的基因,则杂交组合为XAXAO×XaY,子代雌株均开红花;若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中有控制花色的基因,则杂交组合为XAXO×XaY,子代中雌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变异) 含有X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的雄株致死 异形叶∶正常叶=1∶2 4∶3 (2)让该异形叶红花雌株与黄花雄株杂交,统计子代中雌株的花色及比例。若子代中雌株全开红花,则说明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中无控制花色的基因;若子代中雌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则说明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中有控制花色的基因
16.(2023·广东汕头一模)中国是用桑蚕丝织绸最早的国家,自古即以“丝国”闻名于世。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雌蚕相比,雄蚕产丝多且质量高。科学家利用诱变技术,使其孵出来的都是雄蚕部分育种过程如下:①应用电离辐射,得到两种Z染色体上具有显性基因(A、B)的雄蚕品系P1和P2,如图1所示。②利用γ射线诱变得到雌蚕品系P3,使Z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该片段上带有a和b基因,如图2所示。③选择合适的亲本杂交。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育种过程涉及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________________关系,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为红体色基因,a为体色正常基因,B为痕迹翅基因,b为正常翅基因。A或B在雄蚕受精卵中有2个会使胚胎致死,而在雌蚕受精卵有1个显性基因且没有其等位基因就会使胚胎致死,其他情况均正常。
①P1和P3杂交后代中红体色的概率为__________,P2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为________。
②为了选育出雄蚕,选择P2和P3杂交得F1,从F1中筛选出体色正常、痕迹翅的雌蚕与P1
杂交得F2,从F2中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得F3,F3全为雄蚕,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在大量的实验中,F3中有少数雌蚕存活下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P1和P2涉及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P3涉及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3)①P1和P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bWab∶ZAbZ∶ZabWab∶ZabZ=1∶1∶1∶1,其中红体色的概率为1/2。P2与野生型雌蚕(ZabW)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ZaBZab∶ZabZab∶ZaBW∶ZabW=1∶1∶1∶1,其中ZaBW致死,因此后代的雌雄比为雌∶雄=1∶2。②P2和P3杂交得F1,基因型及比例为ZaBZ∶ZabZ∶ZaBWab∶ZabWab=1∶1∶1∶1,其中体色正常、痕迹翅的雌蚕的基因型为ZaBWab,与 P1(ZAbZa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ZaBZAb∶ZaBZab∶ZAbWab∶ZabWab=1∶1∶1∶1,筛选出基因型为ZaBZAb(红体色痕迹翅)的雄蚕,与野生型雌蚕(Zab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BZab∶ZAbZab∶ZaBW∶ZAbW=1∶1∶1∶1,其中ZaBW和ZAbW 全部致死,后代只有雄蚕。在大量的实验中,F3中有少数雌蚕存活下来,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1)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明显的平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①1/2 雌∶雄=1∶2
②ZaBZAb 发生了基因突变
实验情境
17.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及处理时间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组1 0 ℃ 36 h 0
组2 72 h 0
组3 96 h 0
组4 2 ℃ 36 h 5
组5 72 h 20
组6 96 h 24
组7 4 ℃ 36 h 12
组8 72 h 30
组9 96 h 43
组10 6 ℃ 36 h 0
组11 72 h 0
组12 96 h 0
探究
(1)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哪部分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 为什么
提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分裂较为旺盛。
(2)由实验结果可知,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为明显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温度为4 ℃的条件下处理96 h,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最高,因此4 ℃、96 h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生物学-5.2 染色体变异(第2课时)(人教版2019必修2)
1.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可用新鲜的菠菜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2.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B.使用卡诺氏液浸泡,不让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C.经过低温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D.取根尖0.5~1 c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进行低温诱导
3.(2023·河北邢台期末)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只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D.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都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4.(2023·山东济宁高一检测)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B.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出现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
C.若乙为精原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则该精原细胞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5.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蒜的不定根置于4 ℃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48~72 h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能阻断蒜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甲紫溶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7.(2021·浙江1月选考改编)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8.(2023·浙江湖州期末)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9.某植物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不含pl、PL基因的植物株色表现为白色。该植物株色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异是由某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B.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
C.该变异在子二代中能够表现出新的株色表型
D.该变异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10.如图为豌豆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 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①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最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如果在射线诱导下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C.②基因序列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替换,但未引起性状的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
D.如果③基因序列中缺失了20个碱基对,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1.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12.(2023·江苏泰州高一校考)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子,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与正常植株相比,所有单倍体植株都有弱小且高度不育的特点
D.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
13.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③过程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前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2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14.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形成特殊的“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白色染色体为正常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染色体桥”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机断裂,其后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桥”结构中存在染色体同源区段
B.形成该精原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含正常染色体的精子约为1/4
D.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15.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因X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而导致雌株叶片异形,异形叶雌株与正常叶雄株杂交,F1雌雄比为2∶1,F1雌雄株杂交得F2,F2雌株中正常叶与异形叶之比为3∶1,雄株全部为正常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植物异形叶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变异类型),异形叶雌株与正常叶雄株杂交,F1中雌雄比不是1∶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考虑叶形,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F2的雌雄比为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花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相关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各种性状的雌株和雄株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某异形叶红花雌株(不含黄花基因)的缺失片段中有无控制花色的基因,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3·广东汕头一模)中国是用桑蚕丝织绸最早的国家,自古即以“丝国”闻名于世。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雌蚕相比,雄蚕产丝多且质量高。科学家利用诱变技术,使其孵出来的都是雄蚕部分育种过程如下:①应用电离辐射,得到两种Z染色体上具有显性基因(A、B)的雄蚕品系P1和P2,如图1所示。②利用γ射线诱变得到雌蚕品系P3,使Z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该片段上带有a和b基因,如图2所示。③选择合适的亲本杂交。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育种过程涉及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________________关系,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为红体色基因,a为体色正常基因,B为痕迹翅基因,b为正常翅基因。A或B在雄蚕受精卵中有2个会使胚胎致死,而在雌蚕受精卵有1个显性基因且没有其等位基因就会使胚胎致死,其他情况均正常。
①P1和P3杂交后代中红体色的概率为__________,P2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为________。
②为了选育出雄蚕,选择P2和P3杂交得F1,从F1中筛选出体色正常、痕迹翅的雌蚕与P1杂交得F2,从F2中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得F3,F3全为雄蚕,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在大量的实验中,F3中有少数雌蚕存活下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情境
17.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及处理时间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组1 0 ℃ 36 h 0
组2 72 h 0
组3 96 h 0
组4 2 ℃ 36 h 5
组5 72 h 20
组6 96 h 24
组7 4 ℃ 36 h 12
组8 72 h 30
组9 96 h 43
组10 6 ℃ 36 h 0
组11 72 h 0
组12 96 h 0
探究
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哪部分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 为什么
(2)由实验结果可知,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为明显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