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作业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 B.战争加速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发明
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D.现代科技进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天演论 C.加速度定律 D.相对论
4.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
欧洲 美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
1995年 22% 61% 12% 0% 5% 3500万(0.6%)
2014年 19% 10% 28% 23% 21% 2800百万(39%)
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5.二战后,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
6.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7.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 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 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9.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列各项对(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科技成就 研究年代① 应用年代② 生产年代③ ①—②年差 ②—③年差 ①—③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为科技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从发明到生产的间隔年限越长科技成就就越先进
C.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10.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下表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11.如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C.美国经济以外向经济为主 D.高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12.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13.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14.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纪念日,国家公祭网为此举行了第四次网络公祭仪式,千万人在此祭奠遇难者,祈愿和平。该网站设七种语言,能帮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这表明互联网( )
A.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B.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广度
C.改变历史研究方式 D.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5.1994~1999年,美国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总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6%。从1995年起,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上升到1/3左右。材料现象表明美国
A.重视发展信息技术 B.调整科技发展战略
C.重视政策导向作用 D.经济持续他康发展
16.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17.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 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拔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1860—1914年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支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建立。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9.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宗教神学的冲击。
(2)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详解】材料列举了三个事例,共同点在于新科技出现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重点并没有体现“双刃剑”的意思,故A项错误;科技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故C项错误;现代科学技术开始于二战期间,故D项错误。
2.A
【详解】通过农业领域的一系列革命,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交易平台”“种植技术”等,体现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A项正确;农业向商品化发展没有概括出印度农业的三大革命和“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等内容,B项错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只是印度实现粮食自给的部分原因,C项错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概括,不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D项错误。
3.D
【详解】自由落体定律是指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与题干无关,故A错误。 天演论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加速度定律是指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 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所以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故D正确。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的比重不断增多,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不断提高,这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C项正确;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新兴智能产业不断涌现,使得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趋于衰退,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故D项错误。
6.D
【详解】试题分析: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7.D
【详解】材料“三次科技革命……塑造、更替着……国际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响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D项正确;国际格局受国家实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科技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经济多极化的说法错误,B项排除;两极格局解体不是科技革命导致的,C项错误。
8.B
【详解】根据材料所述,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在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科技成就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培养,表明了我国科教兴国成效显著,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我国人工智能是否应用广泛,排除A项;我国高等教育不是世界一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对外开放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科技成就的研究年代和应用年代的时间间隔差越来越短,说明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正确;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当时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其生产应用更多的是实践的结果,排除A;计算机从应用到生产时间是同一年,其科技含量远远超过蒸汽机,排除B;通过表格信息无法判断所列科技成果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程度,排除C。
10.D
【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进行新科技革命,尤其是推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美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的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故C项错误。
11.D
【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因此D正确;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D。
12.C
【详解】根据“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可知,互联网功能强大,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B项排除;D项未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
13.C
【详解】材料反映了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地域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减小,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而不是完全不受制约,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关系,并未突出通讯和传媒的发达,故排除D。
14.B
【详解】根据材料“该网站设七种语言,能帮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可知,互联网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广度,故B正确;材料内容是从互联网传播,让更多国家、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并没有关于价值观、历史研究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描述,故ACD都与材料主旨无关,都排除。
15.A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力度,这表明美国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视,A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排除B、C;信息产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就是持续健康发展的,两者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D。
16.A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片形式切入,考查四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对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
17.B
【详解】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科学技术增加物质财富同时也使得人被异化,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B正确;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排除A;人类的异化是科学技术导致的,而非自身发生,排除C;D与题干主旨脱节,排除。
18.(1)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答出3个方面即可)
(2)美苏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对斯大林模式改革的需要。(答出3个方面即可)
(3)政府应为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队伍建设;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等。(答出2个方面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中从杰弗逊到罗斯福总统的对科学的态度,概括出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根据材料“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概括出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根据材料“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可以概括出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根据材料“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得出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
(2)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原因有美苏争霸的需要、二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根据材料“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等信息,可知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出于改革斯大林模式的需要。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验、教训和努力的方向等角度来谈基本的启示。可以从政府的支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结合、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重视发展科技等角度回答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9.(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①科学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牛顿力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革命推动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主流;政治革命推动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科学革命推动政治革命: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回答法国大革命亦可);政治革命推动科学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详解】(1)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论证:根据材料“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分别论证:科学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许多新的发明创造。工业革命推动政治革命:根据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主流;政治革命推动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推动政治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回答法国大革命亦可);政治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