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7: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六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该军种有“大国重器”的美誉,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该军种”是(  )                  
A.陆军 B.火箭军 C.空军 D.海军
2.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3.下面图片展示的是不同时期我国人民军队的装备情况,这些图片反映出人民军队(  )
A.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组织架构实现革命性重塑
C.实战化演习再创新高 D.服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
4.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据此可知,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
5.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下面的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力争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D.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7.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他(  )
A.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B.以敌视态度对待中国
C.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放弃美国的国家利益
9.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A.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高潮
10.“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美国人的评价针对的是(  )
11.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太空驻留六个月后成功着陆。我国实现载人航天的标志是(  )
A.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12.袁隆平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91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三亚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据此可知,他(  )
A.致力创新、崇尚劳动 B.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C.艰苦朴素、乐观自信 D.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13.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了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  )
A.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B.“一五”计划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双百”方针的提出
14.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金” 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5.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
A.经济建设谱华章 B.外交事业结硕果
C.国防战略促崛起 D.传统文化焕新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8分,17题19分,18题18分,共55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大国利器·为中华奠基】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成就?图三中受检阅的核导弹方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8分)
【十年磨剑·铸就军事奇谈】
材料二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防建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原因。(6分)
(3)【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的第24届冬季奥运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中国代表团的参会如何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开展外交工作?(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怎样的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外交发展的认识。(9分)
18.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调查】材料:采访实录
采访者:方方(化名,某校八年级学生);
口述者:妈妈;
采访时间:2023年5月1日
方方:我们历史课有一个口述历史的作业,您能给我讲讲您小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妈妈:小时候我随着父母住在陕西山沟沟的工厂里。我爸爸为了给我和弟弟增加营养,想买些鸡蛋。可是那个时候是不允许随便做小买卖的。一般一家最多也就能存十来个鸡蛋,要买一篮子鸡蛋,要跑好多家,用掉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后来虽然说比之前物质稍微丰富了一点,但是买很多东西都得要票。我记得那时候住在北京的爷爷家里,还有副食本。副食本就是每家按人口定量的,买个芝麻酱呀,花生瓜子啊这些的,那都得要凭本去买的。
方方:是吗,那多麻烦呀!
妈妈:这不是麻烦的问题,关键是物质匮乏,你要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有人可能就买不到了。所以呢,就是在有限的这些资源里,要让大家都能有,那就只能靠这个定量供应了。你想想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你看看现在,物质多丰富呀!从你小时候你就知道,你想吃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什么。
方方:对呀。
(1)从采访实录妈妈的叙述中能看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
变化 变化原因
改革开放前农民不能随便做小买卖,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2)如果你要向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你会选择什么主题(领域),设计什么问题?(要求:问题具体,指向明确)(10分)
答案
一、1.B 2.D 3.A 4.B 5.B 6.C 7.C 8.C 9.B 10.A 11.C 12.A 13.D 14.B 15.B
二、16.(1)图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2)党和国家的重视;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我们为国家取得的辉煌国防建设成就而感到自豪;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要继续沿着科技强军之路走下去,由强军到强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至少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7.(1)外交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如何: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既拓展了我国的外交资源,又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引发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等。(举两例即可)
(3)形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或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形象。)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家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8.(1)变化:改革开放前买很多东西都得要票,改革开放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改革开放前定量供应,改革开放后想吃什么就能买什么。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丰富起来,购物的各种凭证也相继取消,成为往事了。
(2)示例:主题(领域):改革开放前后服饰的变迁;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服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题(领域):改革开放前后饮食的变化;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饮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题(领域):改革开放前后住房的变化;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住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题(领域):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迁;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交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