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09: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到1952年底,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占0.7%,私人资本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这种现状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 B.多种经济成分阻碍经济恢复
C.经济恢复取得卓越成效 D.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改造
2.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包产到户”的实行 B.“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3.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的基本目的是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
C.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4.“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重庆谈判
5.观察下表,它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川沙地区私营工业简表
年份 户数 占工业总产值(%)
1953 211 71.31
1955 118 49.64
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很多私营工业转为军需生产 B.土地改革深入发展,很多私营业主回家分田务农
C.实施“一五”计划,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6.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7.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
8.“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9.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D.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10.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三大改造开始
B.实行公私合营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进行
D.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1.“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过渡时期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成就或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 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2.经过“一五”计划建设,全国工业产值中内地比例由27%提升到32%。在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出现了一批重工业城市,克拉玛依等一批新兴工矿城市也开始建设。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 )
A.落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变 B.国民经济比例总体平衡
C.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得到加强 D.工业空间布局得到改善
13.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标志着
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②社会主义立法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确立 ④法治建设进入重建与完善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致使很多国家对我国存在误解和猜疑。为此,中国政府当时
A.进一步发展了和平外交方针 B.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C.努力实现与西欧国家的建交 D.积极地发起不结盟运动
15.1958年,中国驻挪威大使徐以新的夫人陆红抵达奥斯陆后,从9月12日到10月20日,通过家庭拜访、私人宴会等方式与30多位挪威政要、社会名流以及驻挪威的外国使团成员建立联系。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外交工作
A.具有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B.凸显革命外交的特点
C.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 D.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
16.某一历史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任,并向党内外人士广泛地征询了意见、最终确定的土地政策是:“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财产,进行复查和动员生产等步骤”。该时期最可能是(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7.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我国在西南、西北三线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中大型项目300多个,同时这一时期由一线迁三线的第一批工厂有49个。这说明,三线建设( )
A.改变了中国经济重心 B.完善了中国工业体系
C.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 D.落实了西部开发战略
18.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这次会议是( )
A.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据此推断此时期(  )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C.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D.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
20.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该对话通道后来维持了15年之久,便利了中美进行必要的外交沟通。日内瓦会议后,英国也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方和半官方渠道,中英贸易额迅速提升。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 )
A.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僵局 B.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C.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 D.促进了新中国经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即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世纪上半期为止,英国完成政治民主化有哪些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建国之初设计了什么民主制度?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表
时间 主要成就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名称)发射成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83年 中国“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3年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②(人物)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材料三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邓小平文选》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
⑵填写材料二中空格部分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3.中国近现代法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华民国的国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摘编自郭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的主要原则,并指出“五四宪法”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C
6.A
7.A
8.A
9.B
10.D
11.C
12.D
13.A
14.A
15.A
16.D
17.C
18.A
19.A
20.B
21.(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民主法治(议会权利凌驾于君主权利之上)。
(2)历程: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美国:以联邦制为框架,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新中国:人民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⑴变化:从领先到落后。
⑵①“东方红一号”、②杨利伟
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维护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富强(或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3.(1)表现:是国家根本大法,建立宪法理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人民主权理念。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作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或“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保证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胜利;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