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09 17:27: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认知目标:①感受绘画中的借景抒情和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②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新设计
(一)欣赏导入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二)讨论探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的不同
对比《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
焦点透视(看画面)
崇高气韵生动
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实
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教师总结:
1中国山水画讲究人在画中游。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可以行走,可以居住,可以浏览,可以仰望的多种时间和空间。中国山水画有多个视点,即散点透视;而西洋油画则是焦点透视。对比分析黄宾虹的《山水》与油画《雅典学院》。
2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干草车》
3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的趣味性。(可提问学生:你感受到画面表现一种什么怎样的趣味性?)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用一块块浓墨、淡墨表示树木植被,体会一种墨的趣味。西方风景画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三)学会欣赏
A、多媒体画面出现《渔庄秋霁图》
(1)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墨色。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倪瓒:江苏无锡人,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三段式”平远构图法显露个人特色。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段为近景,坡上几棵稀疏的枯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构图:“三段式”平远构图法。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临孤寂之情。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B、多媒体画面出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气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四)实践表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图猜诗句(运用国画来表达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
(1)横看成岭侧成峰……(2)独钓寒江雪……(3)枯藤老树昏鸭……(4)小桥流水人家……(5)空山新雨后……(6))孤帆远影碧空尽
播放《琵琶语》音乐,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每小组同学完成一幅。
课堂展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说出是谁的诗的内容,表达的意境。并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其它同学来评价。
(五)交流评价
一幅山水画的评价标准:
1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是否完美;
2能否表现一定的意境。
3是否以诗入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艺术来源与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平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
3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由鉴赏课转向绘画课的过渡性课程,所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普通班学生。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且有一定的绘画动手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难点: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