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活版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程序说明。
3、掌握本文说明方法,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程序说明。
2.掌握本文说明方法,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程序说明。掌握本文说明方法,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知识储备
多音字 冯瀛王( ) 毕昇( ) 薄如钱唇( ) 和纸灰( )持就火炀之( ) 字平如砥( ) 更互用之( ) 以纸帖之( ) 木格贮之( ) 沾水( ) 与药相粘( ) 不若燔土( ) 用讫( ) 以手拂之( ) 群从( )
通假字 活板(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药稍镕( )
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昇(古义: 。今义: 。)薄如钱唇(古义: 。今义: 。)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 。今义: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 。今义: 。)一板已自布字(古义: 。今义: 。)殊不沾污(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 )火烧令坚( )木格贮之( )则以纸帖之( )
文言句式 被动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省略句:火烧令坚[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 ,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笔记体综合著作《梦溪笔谈》。
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笔记体裁著作,全书26卷,另《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等17类,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该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背景链接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当时未受重视。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翻译课文
【原文】宋代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 。
【考点】
〔板印〕指雕版印刷。即在木板上雕刻好文字、图案,再用木版进行印刷。一般认为这种方法起源于隋代。板:同“版”,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雕版”。印:动词,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件事。唐朝已用雕版刻印历书、农书、佛经,但是还没有普遍刻印各种书籍。盛:大规模,大量。为:做。之:代词,代“板印书籍”这件事。
【原文】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译文】 。
【考点】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创者。
〔已后〕以后。已:同“以”。
〔典籍皆为板本〕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译为“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皆为:都是。板本:用雕版印刷的书籍,以区别于手抄的“写本”。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译文】 ,
。
【考点】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平民不能穿锦绣,多穿麻布衣服,故称“布衣”。“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以外貌特征指代人,这是借代手法。
〔为活板〕发明了活字版。为:做,这里译为“发明”。活板:即活字版,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火烧令坚〕省略句,“令”后面省略“之”,理解为“火烧令之坚”,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译文】 。
【考点】
〔设〕设置。
〔和〕读作huò,混合。
〔冒〕覆盖。
【原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文】 ,
,
。
【考点】
〔范〕模子。
〔置铁板上〕省略句,“置”后面省略介词“于”,理解为“置铁板上”,译为“放在铁板上面”。
〔密布字印〕密密地排上字模。布:动词,陈列,排列。字印:字模。
〔满铁范为一板〕排满铁模就成为一块印版。满:排满。为:成为。
〔持就火炀之〕省略句,“持”后面省略宾语“之”,理解为“持之就火炀之”,译为“拿它靠近火烘烤它”。就:靠近。炀:读作yáng,烘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字平如砥〕(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读作dǐ,磨刀石。
【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文】 。
〔若止印〕如果只是印刷。若:如果。止:只,只是。印:印刷。
〔未为简易〕判断句,“为”表示判断,译为“不算是简易的事”。简易:形容词作名词,简易的事情。
【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文】 ,
。
【考点】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互〕交替,轮流。更:读作gēng,更换,更替。
〔就〕完成。
【原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文】 ,
,
。
〔重复者〕“者”字结构,意思是“重复的字”。
〔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帖:读作tiè,标签,前一个用作动词。意思是“标记”。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文】 。
【考点】
〔奇字素无备者〕定语后置句,定语“素无备”被放到了中心词“奇字”的后面,助词“者”字起到后置作用,翻译时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的前面,译为“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奇字:生僻字。素:平素,平常。
〔旋〕旋即,随即。
〔以草火烧〕用草烧火烘烤。火:名词作动词,烧火。烧:烧烤,烘烤。
【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译文】 ,
,
。
【考点】
〔木理〕木头的纹理。
〔兼与药相粘〕加上与混合物互相粘在一起。兼:副词,加上,同时,又。
〔燔(fán)〕烧。
〔用讫再火〕印完后再用火烤。讫:读作qì,完毕。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其印自落〕这些字模就会自行脱落。其:指示代词,这些。印:字模。自:自行。
〔殊〕根本。
【原文】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译文】 。
【考点】
〔为余群从所得〕被动句,以“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宝藏〕珍藏。宝:名词作状语,像宝物一样。藏:读作cáng,收藏,珍藏。
任务二 了解印刷程序
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学习任务单
材料 步骤(方法)
制字(略) ①__________ 胶泥刻字(每个字刻一个字模,字薄如铜钱的边缘)→烧制字模
②__________(详) 铁板松脂蜡纸灰铁模平板 ③___________→药物覆盖→放置铁模→④___________→烘烤铁板→按平字面
⑤__________(详) 两块铁板标签木格柴草刻刀 印两三本(不算简便):排一次版只印两三次,需反复排版。
印制多本(极为快速):1.两块铁板,提前布字,交替使用;2.一个字(特别是常用字)有多印,以备重复使用;3.不用时,以韵做标记,放在木格中;4.生僻字随用随刻,用草火烧,很快成型。
拆版(略) 柴草 印完后再用火烤铁板,药物熔化后,用手一擦,字模会自然脱落。
任务三 细节探究,品析活版之“活”
1.雕版是活版的基础,与雕版相比,活版有哪些优势呢?
雕 版 活 版
每部书需要许多块木版。
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
发现错误不好改正。
按刻好的木版逐块印刷,速度慢。
使用频率高的字,如“之”“也”,需要一个就要刻一个。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 容 “活”的体现 简要说明
每字为一印 字印“活” 取用灵活
密布字印 排版“活”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 印刷“活”
每一字皆有数印 字印数目“活”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选用“活”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做法“活”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拆版“活”
任务四 问题释疑
1.本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
2.活板排版六个步骤
3.用文中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
4.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5.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6.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以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公亦以此自矜( )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 《卖油翁》
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未为简易( )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印
板印书籍( )
每字为一印( )
已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一板已自布字( )
自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
一板已自布字( )
其印自落( )
就
持就火炀之( )
瞬息可就( )
蒙乃始就学( ) 《孙权劝学》
若
若止印三二本( )
不若燔土( )
若屈伸呼吸( ) 《杞人忧天》
帖
则以纸帖之( )
每韵为一帖( )
对镜帖花黄( ) 《木兰诗》
更
更互用之( )
即更刮目相待( ) 《孙权劝学》
火
火烧令坚( )
用讫再火令药镕( )
素
有奇字素无备者( )
可以调素琴( ) 《陋室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