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3分)
(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共6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 “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4分)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共7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C.“不蔓不枝”中“蔓”“枝”活用,意思分别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D.“香远益清”与“老当益壮…开卷有益”中的“益”字,意思完全相同。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语气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分析:这句话用陈述的语气,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成为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的愿望。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分析:这句话用反诘语气,将作者因少有志同道合之人而遗憾的情感表达得很强烈。
【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分析:这句话用陈述句却表达出感叹之意,体现出作者对世人追逐功名富贵的不屑。
11.根据《爱莲说》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范云《咏寒松》)
材料二
值春凝寒,反能留花,过孟月始盛。名人才士,题咏层委①,亦可谓不负此花矣。但花艳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若三闾、首阳二子②,宁槁③山泽,终不肯頫首④屏气,受世俗湔沸⑤,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⑥者。
(取材于张镃《梅品》)
注:①[层委]接连不断。②[首阳二子]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最终饿死。③[槁]枯萎。这里是死的意思。④[頫(fǔ)首]低头。頫同“俯”。⑤[湔(jiān)拂]这里是任意摆布的意思。⑥[自揆(kuí)]自我反省,自我克制。
中国文人常常将自然美与人格美相联系,赋予了花草树木以人的品格,使二者具有了共通性。周敦颐以莲花“___①___”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范云笔下的寒松傲雪参无寄寓了诗人对___②___理想人格的赞美。张镃以三闾大夫屈原和首阳二子的美好人格来喻梅花“___③___”的品格,进而批评那些不得赏梅要领而污亵了梅花的庸俗之辈。
二、(2024北京西城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①___。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书中还讲到,汉代成立了乐府收集歌谣和乐谱,形成“乐歌”,后被称为“乐府诗”,同学们想到了《木兰诗》,其民歌特色明显,诗中有一些语句相互交错补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同学举出一例“___②___,___③___”。在“文第十三”一章中,朱先生还提到了《庄子》借神话寓言来抒论,同学们又想到了大鹏鸟“怒而飞,___④___”的句子。看来,将名著与所学联系起来,可以使复习事半功倍。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9-10题。(共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xiāo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无一“游”字,却处处紧切“游”字。首联中用“__①_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绘景中蕴含哲理——__②__;颈联描摹风俗之美,展现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临别相约,传达出__③__之情。(3分)
10.有同学在默写本诗时总将“萧”与“箫”混淆,请根据诗歌内容,给同学讲清楚这个字的正确写法。(2分)
(三)阅读《三峡》,完成11-13题。(共8分)
三峡
《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良多趣味”中的“良”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辰美景 B.用心良苦 C.金玉良言 D.除暴安良
12.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把乘奔马比作驾着风,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体现了三峡春水初涨水势浩大的特点。
C.这句话以行船朝发夕至、日行千里的迅疾,衬托出江流之急。
D.这句话写出上行的船只因水流迅猛加快了航速,惊险中又有气势。
13.根据《三峡》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迭崿①秀峰,奇构异形;林木箫森,离离②蔚蔚。流连信宿③,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取材于《水经注》)
材料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雰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①[崿(è)]山崖。②[离离]繁茂的样子。③[信宿]整夜。
我国古人很早就体悟到山水的审美趣味。《水经注》中,郦道元以“___①___”一句,精妙概括了三峡春冬趣景;描述西陵峡时,他记述自己看到奇峰迭起,林木蔚然而“___②___”,欣然之余,甚至把自己视为___③___《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与谢灵运共赏山川,为自己能欣赏如此“奇”最而深感___④___。
三(2024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1分)
9.峰回路转,_______,醉翁亭也。(《醉翁亭记》)(1分)
10.写出运用典故的两句古诗词:“①_______,②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11~12题。(共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本诗首联中的“①_______”和“足”二字突出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热情,颔联和颈联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和民风民俗的淳朴,尾联表达了②_______的情感。 (2 分)
1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诗句中的情景。(3 分)
(三)阅读《陋室铭》,完成13~15题。(共8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可以调素琴”中“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风调雨顺 B.调丝吹竹 C.步调一致 D.调节饮食
14.对“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认为,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和西蜀扬子云的屋舍,是非常富丽堂皇的居室。
B.孔子认为,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和西蜀扬子云的屋舍,因君子居住而不显简陋。
C.因为“我”的“陋室”、诸葛庐和子云亭都不简陋,所以“我”、诸葛亮和扬子云这些居者都是君子。
D.“我”的“陋室”、诸葛庐和子云亭之所以不简陋,是因为“我”、诸葛亮和扬子云这些居者都是君子。
15.根据《陋室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
(取材于《论语》)
材料二
挟太山以超③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④,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⑤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取材于《孟子》)
【注】①輗(ní):车辕与架辕的衡木相衔接的销子。②軏(yuè):插在车辕前端与车衡连接处的活销。③超:跳过,跃过。④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⑤王(wàng):这里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统治天下。
类比能使说理形象生动。《陋室铭》中用普通的山和水因仙和龙的存在而扬名显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道理;《论语》中用①_______,类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孟子》中用不为长者折枝是“不为”而非“不能”,类比“②_______”是“不为”而非“不能”的道理。
四、(2024北京朝阳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完成第4~7题。(共5分)
4.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1分)
5.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1分)
6.关关雎鸠, 。 (《关睢》)(1 分)
7.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学弟学妹的勉励或劝诚,你会选用“①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二)阅读《春望》,完成第8~9题。(共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 分)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① ”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思,因忧思之深导致② 。
9.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精妙之处。 (3分)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0~12题。(共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峰回路转”中的“回”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迂回曲折 B.回归故里 C.一封回信 D.章回小说
11.本文多处提到“乐”。下列对“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山水之乐。太守陶醉于琅琊山气象万千的山水美景,借酒抒发内心快乐。
B.宴饮之乐。宴饮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太守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C.游人之乐。滁州人前呼后应,跟随太守欢乐游山,官民和谐,热闹祥和。
D.太守之乐。太守既为游人的离开而乐,也为酒醒后能以文记乐而自得。
12.根据《醉翁亭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材料一】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公④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⑤上遇人,一以自信⑥,不择利害为趋舍。
(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注】①雪官:齐宣王的离官。②非:诋毁。③非:错误。④公:这里指范仲淹。⑤事:侍奉。⑥一以自信: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
“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认为,为王者应该做到“① ”;作为太守,欧阳修做到了② ;范仲淹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为“③ ”,更具有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五、(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 ______ ,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分)
9.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分)
10.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激励自己保持乐观的态度,你会选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2分)
(二)阅读《木兰诗》,完成第11~12题。(共5 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本诗先详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以及奔赴战场时①_________的心理,接着一笔带过木兰在沙场的征战生活,最后详述木兰拒官还乡、②_________的喜悦心情,一个感人至深的女性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2.本诗最后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束与伙伴相见的场面,读来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种风趣幽默是怎么表现出来的。(3分)
答: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第13~15题。(共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太丘舍去”中的“舍”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舍本逐末 B.屋舍俨然 C.退避三舍 D.魂不守舍
14.下列对陈元方言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陈元方批评友人不能守时,不讲诚信。
B.陈元方指责友人恶语伤人,没有礼貌。
C.陈元方不理睬友人,表现了他的决绝。
D.陈元方的言行意在促使友人改正错误。
15.根据本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材料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曰:“小时了了①,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②。
(以上两则材料均取材于《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了了:聪明。②踧踖(cù jí)坐立不安的样子。
陈元方、杨氏子和孔文举三人年纪虽小,但都能在遭遇不敬时,以机智的语言维护尊严。陈元方听到父亲被辱骂时,批评友人“无信”“无礼”,使友人惭愧不已;杨氏子被调侃时,说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①_________”,有力地回怼了孔君平;孔文举受到嘲讽时,说陈韪小时“②_________”,讽刺他现在未必聪明。
六、(2024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完成第8~10题。(共4分)
8.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9.香远益清,__________,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1分)
10.古诗中富含正能量的诗句,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火热的六月就要到来,毕业后同学们都将进入人生的新赛道。你选择“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两句诗写在班级纪念册上,与大家共勉。(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
(二)阅读《卖炭翁》,完成第11~12题。(共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卖炭翁》的序“苦宫市也”,表明此诗是要代百姓诉疾苦。诗人善用对比手法,表达讽喻之意。如:“两鬓苍苍”与“十指黑”的颜色对比,将主人公①__________的形象直推到读者眼前;“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在数量和重量上的悬殊,揭示了百姓“苦宫市”是因为②__________。
12.诗中画线句与《望岳》中“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但表达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分别加以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共7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①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③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④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汤问》)
13.下列加点字与“寒暑易节”中“易”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移风易俗 B.易如反掌 C.平易近人 D.来之不易
14.对文中四个问句语气的揣摩,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愚公发问时态度明确,所以第①句应读出坚决的语气。
B.愚公的妻子信心不足,所以第②句应读出犹豫的语气。
C.智叟认为移山不可能,所以第③句应读出讥讽的语气。
D.愚公认为智叟太顽固,所以第④句应读出埋怨的语气。
15.立场坚定的人,会对他人产生巨大影响。请结合《愚公移山》和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愚公、荀巨伯和王猛对他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②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值:适逢。②败:毁坏。
【材料二】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②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③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④,疾恶纠案⑤,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⑥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②太后:符坚的伯母。③收:拘捕。④同志:志趣相同。⑤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⑥刑免:判罪免官。
七、(2024北京昌平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4分)
8.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9.山水之乐,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10.在主题为“诗梦江南,入画寻踪”研学相册的扉页上,你选用“ ① , ② ”两句古诗文来描绘江南之景。(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11-12题。(共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送别前,来自南方的诗人用一个“ ① ”字,写出了见到北地雪景时的惊奇之情;饯别时,他面对“纷纷暮雪”,感受到了北地 ② 的特点;临别时,诗人用一个“ ③ ”字,表现了冰天雪地、路途艰难;送别后,他又借雪景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1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本诗“山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都写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仿照示例,从李白诗句中选择一个意象,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3分)
示例:岑参诗句中写到“马行处”,指的是马走过的痕迹。此时的马蹄印由近及远,逐渐消失在诗人的视野中。看到马蹄印就像看到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诗人借助“马行处”传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意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3-15题。(共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词语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斟酌损益 B.精益求精 C.延年益寿 D.有所广益
14.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中“足乐者”的理解,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指读书学习。心中有“足乐者”,道出了作者精神生活上的富足。
B.指口体之奉。心中有“足乐者”,透露出衣食的充足让作者快乐。
C.指缊袍敝衣。心中有“足乐者”,反映作者不觉得物质生活清苦。
D.指众人羡慕。心中有“足乐者”,表现了受人崇拜后心灵的满足。
15.根据《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愿①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②;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③,刀锯④不加,理乱⑤不知,黜陟⑥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昌黎闻其言而为之歌曰:“膏⑦吾车兮秣⑧吾马,从子于盘⑨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有删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愿]李愿,唐时隐士。 ②[茹]吃。 ③[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④[刀锯]代指刑罚。 ⑤[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 ⑥[黜陟]官职的升降。 ⑦[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脂润滑。 ⑧[秣]喂养。⑨盘:盘谷,李愿隐居之地。
赠序大多属于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这类文章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选段中,宋濂向马生讲述自己幼时求书,成年后 ① 的经历,来劝勉他要刻苦学习。韩愈则是借李愿对 ② 生活的描述,表达自己“ ③ ”的愿望。
八、(2024北京顺义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4分)
8.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1分)
10.某同学在写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时,需要引用两句古诗文来激励初三学子迎战中考,你建议选取的诗句是 , 。(2分)(本试卷中已出现的句子除外)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1—12题。(共6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人物前行的情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之情,与尾联的
“ ”“ ”两个词语遥相照应。(3分)
中国明清时期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此诗的“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
神”。请结合诗歌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展示了怎样的小景,又
体现出怎样的大景。(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13—15题。(共8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引自南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五色交辉”中“交”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疏条交映 B.莫逆之交 C.失之交臂 D.交口称赞
14. 下列说法对“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敬与追慕。
B.作者能够继康乐之后,从山水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超越谢公之意溢于言表。
C.作者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
D.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 “与其奇”,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15.根据【甲】文及下面【乙】文,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乙】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⑧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⑨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
(取材于张岱《天镜园》)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顶:最。⑨枻:船桨。
陶弘景和张岱都擅长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甲】文中用“ (1) ”句子写出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下的清新境界;【乙】文中“ (2) ”句子用衬托手法写出一湖明净。【甲】文传达了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的志趣;【乙】文围绕天镜园从自然与人文生活角度写出了天境园的 (3) 和 (4) 。
答案解析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5.答案:岸芷汀兰(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6. 答案: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③青衫湿
(共3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共6分)
7.答案:D(2分)
8.答案示例:“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
情形;“塞”字是塞满、充塞之意,写出了终南山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景象。两个字都表现出山的雄伟高俊,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4分。两字的分析各1分,特点1分,情感1分)
(三)(共8分)
9.答案:D(2分)
10.答案:甲(2分)
11.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坚贞不屈 ③标韵孤特
(3分。每空1分)
二、(2024北京西城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共4分)
8.①答案:琴瑟友之 ②③示例: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④答案:其翼若垂天之云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②③两空需对举,有错不得分。
(二)(共5分)
9.①答案:足 ②示例: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在困境中坚持就能看到希望
③示例:(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留恋等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②③空意思对即可。
10.示例:“箫” “箫”是竹制的管乐器,诗中这句写社日将近,村人吹箫打鼓,热烈庆贺的情景,因此用“箫”字。
评分标准:共2分。选择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三)(共8分)
11.答案:B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2.答案: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3.示例:①清荣峻茂 ②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③山水的知己 ④自得/骄傲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③④空意思对即可。
三、(2024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 (共17分)
(一) (共4分)
8.答案:黄发垂髫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9.答案: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10.答案示例一: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案示例二:
①持节云中 ②何日遣冯唐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使用试卷中出现的句子不得分)
(二)(共5分)
11.答案示例:
①留 ②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2.答案示例:
诗人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眺望前方,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艰难地寻找着去山西村的道路;又走过一排排浓密的柳树,望见一丛丛明艳的鲜花,眼前猝不及防地出现了一个小山村,于是脚步变得轻快,笑意也在脸上洋溢起来。
(共3分。内容,1分;想象,1分;表达,1分)
(三)(共8分)
13.答案:B
(2分)
14.答案:D
(2分)
15.答案示例:
①车如果没有车辕和车衡衔接处的销子就不能行走 ②王之不王(4分)
四、(2024北京朝阳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5分)
4.答案:悠然见南山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答案:苔痕上阶绿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6.答案:在河之洲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7. 答案示例:
①会当凌绝顶 ②一览众山小
(共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共5分)
8.答案示例:
①草木深 ②发白而稀疏
(共2分。每空1分)
答案示例:
“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连绵之久,以及战争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共3分。对应正确,1分;具体分析,2分)
(三)(共7分)
10.答案:A
(2分)
11. 答案:D
(2分)
答案示例:
①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②与民同乐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共3分。每空1分)
五、(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共4 分)
8.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1 分)
9.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分)
10.答案示例: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共 2 分。每空1 分)
(二)(共5 分)
11.答案: ①思念父母 ②回归女儿身/与家人团聚(共2 分。每空 1 分)
12. 答案示例:当伙伴发现木兰是女儿身时,都极为惊讶,感叹同行十二年,竟都没有发觉,具有很强的喜剧色彩;诗歌最后以双兔傍地,雌雄莫辨 的妙喻,解释木兰女儿身不被发现的原因,借以表现木兰的机智和 自得,读来让人会心一笑。(3 分)
(三)(共8 分)
13.答案:A(2 分)
14.答案:D(2 分)
15.答案示例: ①家禽 ②必当了了
(共4 分。每空2 分)
六、(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 (4分)
8. (1分)枯藤老树昏鸦
9.(1分)亭亭净植
10. (2分)答案示例: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增字该空均不得分。)
(二) (6分)
11. (2分)答案示例:①年老、劳苦 ②受剥削之深重
(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2. (4分)答案示例:“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问答强调老翁卖炭的微薄收入,只用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表达出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望岳》的开篇问句“岱宗夫如何 ”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答句“齐鲁青未了”则以泰山横跨齐鲁、青翠绵延的雄伟景象承接这一崇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壮美山河的无限赞美。(评分说明:表达的内容各1分,抒发的情感各1分。)
(三) (7分)
13.(2分) A
14.(2分)D
15. (3分)答案示例:愚公:带动子孙、邻里积极移山,令智叟惭愧;荀巨伯:感动敌军,使其退兵;王猛:震动朝廷上下,使奸猾之辈屏声敛气,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评分说明:每人1分,概括出主要影响即可。)
七、(2024北京昌平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答案:海日生残夜(1分)
9.答案: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分)
10.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
(二)(共6分)
11.答案:① 忽 /即 ②奇寒 ③满(3分)
12.答案示例:李白诗句中写到“长江”,江水滔滔不绝,流向天际,如绵长的情感。友人乘船已经远去,诗人凭栏目送,将依依惜别友人的不舍之情寄托在滔滔的江水之中。(3分。选择意象1分,意象特点1分,写出意象与情感的关联1分)
(三)(共7分)
13.答案:B(2分)
14.答案:A(2分)
15.答案示例:①求学、从师 ②隐居生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 ③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3分。每空1分)
八(2024北京顺义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8分)
8.(1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1分)择其善者而从之
10.(2分)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3分)
答案示例: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照应。
12.(3分)
答案示例:小景:江上和风吹拂,一叶小舟端直地高悬白帆沿江前行。
大景:诗句写的是一只帆船,也从侧面表现出江水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3.(2分)A
14.(2分)B
15.(4分)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鱼鸟藻荇,类若乘空(3)盎然生机
(4)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