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1.了解线索的相关知识;
2.掌握记叙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练习巩固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线索的概念和种类
线索的判断和作用 常考题型
练习巩固
目 录
线索的概念和种类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将
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统一整体的主线, 一篇文章可以有
一条或者多条线索,线索有明暗线之分。
特点:贯穿全文和标志性文字反复出现。
线索的概念
例: 《少年闰土》
明线:写闰土的特点(朴实、活泼、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等);
暗线:写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了"我"与闰土短暂而真诚的友谊及
对他的怀念之情。)。
明线: 物品、事件、人物、时间、地点;
暗线: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明线和暗线
多选题 文章的线索中明线可以分为哪几类
A 时间 B 地点
C 人物 D 物品
E 事件 F 感情
C
F
答案: A、B、C、D、E
分析: 感情是暗线
事物线索
具体实物贯穿全文
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地点线索
地点转换或者作者的行踪等。
时间线索
故事的发展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
情感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线索的种类
如:《腊八粥》这篇课文,先写人们爱腊八粥,再写八儿
等腊八粥,最后写一家人喝腊八粥。所以说,这篇课文是 以事物(腊八粥) 为线索的。
在叙事过程中,以某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
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事物线索
阅读理解。
珍珠项链
①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父亲在森林
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母亲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
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②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
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我和姐姐都以为那 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③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④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
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
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
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
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⑤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
正确也没用。
⑥“姑娘。” “干什么 ”那女孩一惊。母亲说:“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
⑦“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
买的。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 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小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 一家
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
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展
现出一然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 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⑧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
⑨“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⑩“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贴保家那我们两个 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项链的。
~~~~~~~~~~~~~~~~~~~~~~~~~~~~~~~~~~~~~~~~~~~~~~~~~~~~~~~~~~~~~
~~~~~~~~~~~~~~~
填空题 本文以“珍珠项链”为线索,请细读全文,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受赠珍珠项链 → → → 感叹珍珠项链
复得珍珠项链
丢失珍珠项链
如:《我们家的男子汉》,通过写人物的不同事例,来组织文章材料,表达作者对小男子汉的赞美之情
在叙事过程中,某个人物反复出现,并通过他的见闻事例
来组织文章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线索
单选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作者马克·吐温以“汤姆·索亚”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对美国虚伪
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
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A时间 B地点 C感情 D人物
答案: D、
分析: 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于1876年,是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
亚是个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 一天他约伙伴哈克夜间去坟场玩耍,目睹伊江杀人的经
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索亚揭发了伊江的罪恶行径。伊江企图杀害汤姆,结果失足坠入深谷而
死。汤姆和哈克发现了伊江埋的一箱金子,两人平分,都成了富翁。
如:《田忌赛马》先写田忌第一次和齐威王赛马,三场三
输;再写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第二次和齐威王赛马,赢得
了比赛。所以,文章是以事件(赛马)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文章以中心事件贯穿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等全过程,这个事件就是文章的线索。
事件线索
单选题 《草船借箭》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借箭的起因,然后写借箭的经过,最
后写借箭的结果。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A 时间 B 地点 C 物品 D 事情
答案:D
分析:略
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叙述顺序,依次是:路上一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因此,课文是
以地点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地点线索
单选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
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
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
蜕 ……
阅读语段,指出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A 时间 B 地点 C 物品 D 事情
答案: B
分析: 略
如: 《北京的春节》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 “腊月的初
旬”、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 ” 等,这篇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课文的。
故事的发展以时间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是贯穿全
文的线索。
时间线索
东半岛。
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
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
雪。
阅读语段,指出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
A 时间 B 地点 C 物品 D 事情
单选题
答案:A
分析:略
如: 《母鸡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文章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为主线来组织材料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文章的线索。
情感线索
单选题 《珍珠鸟》这一课中,主要写“珍珠鸟”对人态度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怕人——轻松自在
———点点熟悉——胆子渐大——信赖。随着文章的展开,小鸟与人也走得越来越近,当信赖产生
后,动物与人、自然与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融合到一起,构成了一幅感人的图画。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A 时间 B 地点 C 感情 D 人物
)
答案:C
分析:略
记叙文线索的判定和作用
①看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②看是否有景、物、人、事贯穿全文;
③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④作者的感情变化;
⑤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线索的判定
羚羊木雕
①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②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③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的桌子角上。
④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⑤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我小声地说。
⑥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
那么简单。
⑦ “我把它收起来了。”
⑧ “放在哪儿了 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
不敢看她。
⑨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⑩“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 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
和你 一 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
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 作主张呢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帶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门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
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
解答题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你发现了吗
答案: 全文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分析: 通观全文我们发现本文最适宜用寻找线索方法中的第①种方法: 标 题
首先文章的标题是《羚羊木雕》,接着全文围绕“羚羊木雕”来展开故事情节,它在文章结构、实现主
题、塑造人物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全文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
① (结构)贯穿全文,内容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②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③ (主题)有利于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创意公式: 线索作用=找出线索+作用
线索的作用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我”从中得到怎样的启迪
4. “××”一词在全文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常考题型
练习巩固
判断题 下面关于文章线索的描述是否正确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
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A 是
B 否
答案:A
分析:略
多选题 文章的线索可以分为哪两类
A 明线 B 暗线 C 虚线 D 实线
答案:A、B
分析:略
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
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
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
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 “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
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
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
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 “妈 ……
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 “为什么 ”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
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
单选题
小巷深处 (节选)
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 “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
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
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
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
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
去, 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 “莉,你妈对你多好,
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⑨“哦……这 ”我迟疑了瞬间, “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
帮忙,哪有时间呢 ”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子。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 “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 ”我突然有点紧张。
④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
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
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 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
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 ”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
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
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 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
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
巷。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
A 时间 B 地点 C 感情 D 人物
答案: C、
分析: 摘取文中的词语,我们可以梳理出“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沉默(回避)——厌恶(隔绝)——
回来。 《小巷深处》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抒发了养母对“我”的深切无私
的爱和“我”对养母的真挚感情。
看山老爹
①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②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
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
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③同一万个昨天一样, 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
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④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⑤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
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⑥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
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 没
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
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
⑦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⑧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 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
掩不住贫瘠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
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⑨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
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
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⑩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
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
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 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
冀与喜悦。
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
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裁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
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 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 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
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 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 绿色王国。
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
填空题 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 暗 线 索 是 。
答案:老爹一天的活动
老爹对山林的爱
分析: 略
①事物线索、②人物线索 线索的种类 ③事件线索、④时间线索
⑤地点线索、⑥情感线索
①贯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等;
线索的作用 ②形象鲜明突出;
③主题充分集中;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