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三 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三 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1: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四川中考专题研究
第二部分
专题三 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周年热点:京师同文馆成立160周年、《申报》创办150周年、商务印书馆创办125周年、清朝灭亡110周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10周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05周年
时政热点: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
线索梳理
1
线索
政治民主化
2
线索
经济工业化
3
线索
思想文化科学化
4
线索
社会生活与教育近代化
社会生活 传媒 代表成就 (1)报刊、杂志:《申报》《时务报》《民报》《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等
(2)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中华书局、开明书
店、生活书店等
特点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与人民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影响 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新思想、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生活 交通 概况 19世纪70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特点 交通工具种类增多,交通方式多样化
影响 新的交通工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近代化进程等
社会生活 文学 艺术 概况 (1)文学:鲁迅《狂人日记》、茅盾《子夜》、巴金《家》等
(2)绘画:徐悲鸿《愚公移山》、齐白石《虾》等
(3)歌曲: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
(4)影视艺术: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其他优秀的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
影响 文学艺术创作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对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等起到了鼓舞作用
社会生活 社会 生活 与社 会理念 概况 (1)社会习俗:剪辫、劝禁缠足、革除旧礼仪、改称呼等
(2)饮食、服饰、娱乐方式等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特点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影响 (1)社会习俗的变化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2)饮食等方式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近代教育 概况 (1)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洋务派还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4)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影响 (1)有利于引进西学,传播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知识等,促使封建主义教育逐渐瓦解
(2)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所需的人才,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拓展设问
1.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中国的近代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3)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均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4)民族独立、政权稳固、社会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 近代中国未能实现近代化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上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且发展缓慢。
(2)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社会动荡不安。
(3)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主流价值观未形成。
(4)外部环境上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3. 结合我国近现代化的探索,谈谈我国应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
(2)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借鉴他国发展之路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探索出本国的发展之路。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国家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环境。
4. 请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其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