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据统计,元朝时全国的驿站总数超过了 1500个,分布于汉地、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青藏高原、西域等地。陆地有陆站,河边有水站、海边有海站,在黑龙江一带冰冻地区还有狗拉车为工具的“狗站”, “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可知,驿站的设立( )
A.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B.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D.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2.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 )
A.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 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 D.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
3.如图中的E应为
A.理藩院辖区 B.宣政院辖区 C.驻藏大臣辖区 D.察合台汗国
4.辽宋夏金元统治者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A.尊崇程朱理学 B.编撰了本民族历史
C.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D.在科举制中分卷考试
5.辽宋夏金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②西夏的中央机构有两套官称③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④金灭北宋,两年后又灭辽,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⑤12世纪后期,金朝出现“大定之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6.元朝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和统治,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7.蒙古统治者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中央政权只是掌握在几十家蒙古贵族手里,广大蒙古人民仍然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中央还设有宗仁卫,专门赎买沦为奴隶的蒙古人子女。这充分反映了( )
A.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元朝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
C.广大蒙古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 D.元朝民族矛盾减弱贫富差距大
8.元朝突破了以前按照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人为地将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这一变化
A.激化了国内民族矛盾 B.削弱了中央集权
C.顺应了现实政治需要 D.导致了冗官现象
9.元朝所设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元还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这表明元朝的边疆治理
A.促进了民族交流 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C.扩大了管辖范围 D.沿袭唐宋民族政策的传统
10.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1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表所列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信息,按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朝代 中央官僚机构 地方行政区划
① 三省六部 道、州、县
② 三公九卿 郡、县
③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行省、路、府、州、县
④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路、州、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2.读下图,其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宫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有这样习俗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突厥族
1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15.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
史料 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 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 西夏 金
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康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日三司,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宫职。 人庆 (四年) 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勃堇,行兵则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 金承辽后,进士科目 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据《辽史》《宋史、夏国转》《金史》制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制度建设的影响。
17.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元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产生的影响。并总结从西周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发展趋势。
18.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元朝时期,在全国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道路和众多驿站,方便了使驿往来,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并非缓和民族间矛盾的措施和表现,排除A项;驿站和“使驿”主要服务于政令畅通,并非为了发展长途贩运贸易,排除B项;国内交通和驿站发达并不能直接促进元朝与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各行省的军政大事需要呈报中央,同时各行省又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重性,D项正确;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而行省的军政大事需要呈报中央,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A项仅仅强调扩大地方职权的方面,未能完整准确概括材料内容,排除A项;“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元朝的行省制兼顾集权与分权,有其积极意义,认为这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是不恰当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图,本题地图中“湖广行省”等对应的是元代地方管理制度,E处为西藏地区,元代归宣政院管辖,B项正确;理藩院、驻藏大臣是清代机构,AC两项错误;察合台汗国辖区在西北地区,D项错误。
4.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统治者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故选C;尊崇程朱理学的主要是宋,排除A;辽宋金等国的历史是元朝编撰的,排除B;在科举制中分卷考试是在明代,排除D。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②③⑤表述正确,D项正确;①④表述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故选C项。A项是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制度;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D项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制度。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材料“中央政权只是掌握在几十家蒙古贵族手里,广大蒙古人民仍然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中央还设有宗仁卫,专门赎买沦为奴隶的蒙古人子女。”可知,元朝时期,被统治的蒙古下层民众仍然受严重的剥削及压迫,C项正确;蒙元王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其中色目人指的是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的是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民族矛盾减弱与贫富差距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由题干中的信息“将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削弱地方传统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排除B项;A项与四等人制度的推行有关,排除;D项与宋朝的分化事权有关,排除。故选C项。
9.B
【详解】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行省、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这表明元朝的边疆治理实现了与内地的一体化,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族交流和管辖范围,故AC错误;显然,元朝没有沿袭唐宋民族政策,故D错误。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有弱有强,但总体上是中央权力在加强,地方权力在削弱,故A正确;B项(地方权力渐强)和C项(地方权力无变化)较易排除;D项地方权力有强弱变化但最终渐强,不符合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规律,故D不正确。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所处的朝代是唐朝;②所处的朝代是秦朝;③所处的朝代是元朝;④所处的朝代是宋朝,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B。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定都大都,设立中书省,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还管辖河北、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区,在全国推行行省制,D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元朝开创行省制,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3.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实行四时捺钵制,其内容是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宫成为国家政治中心,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契丹族建立的四时捺钵制的内容,女真族、党项族以及突厥族均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D
【详解】试题分析:中央集权是指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A体现的是分封制,B体现的是宗法制,都没有强化中央集权;C体现的是强调发挥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属于中央官制,也与题意无关;D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民族的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的文化认同;根据材料“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可知,对华夏既有文化认同又有制度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未体现边疆治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未涉及因俗而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吸收汉人王朝先进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
(2)辽、西夏、金崛起之后与宋朝之间发生了战争或冲突,不利于全国统一;辽、西夏、金又积极吸收汉人先进文化, 并同宋朝通过议和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局面,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详解】(1)依据材料中“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日中书,日枢密,日三,司,日御史台"金承辽后,进士科日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可见辽、西夏、金都有吸收汉人王朝的科举制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辽代因俗而治""西夏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可知辽、西夏、金又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由此得出三者制度的相同之处是吸收汉人王朝先进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的角度来看,辽、西夏、金崛起之后与宋朝之间发生了战争或冲突,不利于全国统一;从民族交融的角度来看,辽、西夏、金又积极吸收汉人先进文化,并同宋朝通过议和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局面,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点睛】
17.(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宋朝: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解】(1)演变:据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据材料“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可知,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同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据材料“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知,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原因:据材料“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可知,南北朝以来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据材料“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可知,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宋朝:据材料“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可知,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据材料“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可知,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据所学可知,宋代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据材料“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可知,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规律: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等角度回答。趋势: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等角度回答。
18.(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
(3)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解】(1)做法:依据材料一“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划”,可以得出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依据材料一“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历代所遵奉”,可概括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依据所学,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即实行郡国并行制。
(2)关系: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分析得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优在何处: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可分析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最大创举: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结合分析可知是元朝开创省制。
(3)从材料一的郡县制到材料二的行省制可以总结出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