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题速练】议论文(浙江专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1.(2024·浙江金华·一模)2024年3月8日,某小学举行了现场厨艺大赛,验收寒假实践作业效果,引发热议。该校还要求每位学生到毕业时都能做出美味的24道菜。
任选下面一项完成任务,要求150字左右。
(1)你最拿手的又是哪道菜呢? 请介绍一下做这道菜的步骤或做好它的诀窍。
(2)你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合适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2024·浙江金华·二模)快节奏的今天,阅读还有意义吗?第二小组打算做一个“阅读的意义”探讨活动,现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任务一:图文联读
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坚持阅读?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书。
②这本书可能是《小王子》,陪伴了你度过最孤独的时刻。也可能是《活着》,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这些书籍犹如璀璨的星辰,驱走了我们内心的幽暗,伴随我们度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书与人类,犹如鱼与水,相辅相成,共同演绎着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歌。一言以蔽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
③然而,如今有种论调甚嚣尘上——
④“当代人,不爱读书了。”
⑤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____________。
⑥即使是日常生活已经被工作填满的打工人,也并没有放弃阅读。根据《2023年全国职场人阅读报告》的统计,有超过75%的职场人日均阅读时长高于半小时,近34%的职场人日均阅读时长高于1小时。
⑦在追求快节奏的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坚持读书?
⑧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开拓视野,跨越眼前的苟且。书籍如同一扇扇通向无尽智慧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世间万象,领略千古风情。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滋养心灵。在字里行间,我们邂逅着伟大的思想,感悟着深沉的情感,从而让内心得以丰润。有人说,读书是对自我的找寻。在书的世界里,我们“以人为镜”,得以参透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进而找到真正的自我。
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为什么要读书”,有一点原因是毋庸置疑的——读书这件事,可以让人安心。“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毛姆的这句话,振聋发聩。
⑩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人文的修炼。它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宁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坚守一份纯真。
(节选自“之江文化中心”2024.04.18)
2.请你依据“2010—2022年中国人人均阅读量”统计图,补出文中画线处的信息。
3.小组同学计划把这幅漫画放入文中,请你判断应该放入哪一段?并说明理由。
A.第②段 B.第⑧段 C.第⑩段
任务二:勾联名著
4.组员们计划在学校布置“读书文化长廊”来推广阅读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展板一:读书典故 展板二:读书名言 展板三:读书策略
孙权劝学:①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英国·培根 【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内容,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时,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可以抓住主要线索,有所取舍,进行快速阅读。
宋濂嗜学:②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摘抄与笔记】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的内容,笔记可以是提要,也可以是心得。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以摘抄、笔记有关保尔面对磨难的句子和内心独白,更好地理解保尔坚韧不屈的钢铁意志。
韦编三绝:孔子对《易经》非常着迷,反复阅读并做了许多注释,由于频繁翻阅,使得用来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断了三次,孔子不得不多次更换新的牛皮带继续使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苏轼 A.精读与跳读 B.圈点与批注 ③
(1)仿照示例,请在①②处各补充一则“读书典故”。
(2)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名著,在③处选择一种读书策略简要概述。
5.组员们还拟举办“名著联读”活动,请你参考以下示例,帮助策划组拟定阅读主题,推荐阅读书目,并说明推荐理由。
等待与希望: 《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冒险与生存: 《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 ):
参考主题:【磨难与成长】【责任与担当】【讽刺与隐喻】……
任务三:迁移生活
6.小语同学不愿参加“名著联读”活动,他认为:临近中考,平时学习很忙,没有多余时间阅读;而且觉得书中的故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请你结合以上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劝说他。150字左右。
(2024·浙江温州·一模)班级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以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①你每天都会遇到诉诸各种类型的专家意见的论证,你别无选择,只有依赖他们,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们只能在某几个方面有所作为,要深入探究其他方面的信息,我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②你要记住,专家常常也会犯错误,并且他们内部也常常意见不统一。下面这些取材于《专家如是说》一书的例子就清楚地表明专家观点的不可靠。
“我想电脑在全球大概只卖得出去5台。”
——托马斯·沃森,IBM 董事长,1943年
“录像机占领任何市场不会超过6个月。人们很快就会厌倦每天晚上盯着个央板箱看。”
——达里尔F·扎努克,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总裁,1946年
③上述引用的话提醒我们,当立论者引述专家意见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些批判性问题。我们要问一问:“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 ”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应该对专家追问下面这些问题。
④对于所谈论的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 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主题 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⑤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使其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 比如说,对于他所断言的事,他是否涉足其中并拥有第一手资料 总体而言,比起通过第二手资料获得信息的专家,你应该对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专家更有信心。
⑥有没有较好的理由让人能够相信,相对而言,专家更难遭受各种歪曲的影响 可能影响证据呈现方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个人需求、先前的预期、一般看法、态度、价值观、相关理 论和意识形态,等等。例如,如果一所公立大学的校长被问及削减教育经费是否会对大学造成不利影响,他十有八九会回答“有影响”,并给出一大堆过硬的理由。也许他对现状的见解不偏不倚,但由于他所处的职位,我们需要考虑,有没有可能他找出这些理由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偏见。
⑦我们所说的抱有偏见或心存歧视,意思是我们在寻找证据之前,就先对事情的好坏有了强烈的个人感受,以致干扰了我们公正地评价证据的能力。因为几乎在我们所有的判断中都会有很多让我们产生偏差的因素,所以我们很难期望一个专家完全不带任何偏见。不过,我们从某些专家那里可以比从其他专家那里少得到一些偏见,并且尝试通过搜寻关于专家在这个主题 上个人利益的信息来确定这类偏见。例如,如果一个专家从他提倡的某些行动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时,我们就要特别当心。
⑧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怀疑专家的个人利益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公正性,就断然抛弃一个断言。我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步骤是检查一下,看看那些持不同观点、不同预期、不同价值观和有不同利益的各路专家是否同意他的断言。因此,问一问这个问题会有好处:“这个专家是不是因为经常做出可靠的断言而名声在外 ”
⑨当你在互联网上遇到事实断言时,你会特别关心专家的可靠程度。在网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变成潜在的“权威人士”,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断言满天飞。电脑并没有内置的处理器来评价这些断言。这显然是个“买方注意,上当自负”的情况!
⑩对书籍、家居产品、餐饮、度假胜地、酒店、公司和服务质量的评论日益给人们带来一种关于其可靠性的幻觉,尽管很多评论常常是通过伪造和买卖的手段得来的。研究发现,在很多网站,多达1/3的评论都是伪造的,换句话说,评论者对自己评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直接的知识,或者对它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图书的作者可以花钱购买好评。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评论的主要目的是推广产品,而不是客观告诉消费者具体的情况。因此,你需要寻找一些标志,证明那些证言和专家说法是值得相信的,而不是假冒的。
你应该努力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信誉以及相关的发帖者的经历,并了解他们提供的那些用来支持其结论的论证的质量。尤其要注意他们的论证结构。检查一下网站是不是与其他声誉较高的网站有关联或者有链接。
网站可能不可靠的线索还包括一概而论情绪化而非小心求证的断言,完全一边倒的观点,缺乏第一手证据,将道听途说的证据拿来就用,以及大量的论证谬误。最后,你应在不同网站搜寻有关同一主题的证据。
(选自《学会提问》,有删改)
7.本文选自《学会提问》一书,请推测本文可能出自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章节,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A.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B.证据的效力 C.正确提问的益处和方法
8.在书的第七版中本文只有前9段,后续版本增加了⑩至 段,联系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增加的原因。
9.下图是某同学在自媒体平台搜到的关于学习方法视频的截图。请运用本文所学,从不同角度追问两个问题,帮助他辨识该专家意见的可靠性。
10.读完本文,你有阅读全书的意愿吗?联系你阅读本文的体验与生活实际,写一段话阐述你的想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云用语言;③150字左右。
(23-24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训练语感(节选)
叶圣陶
①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②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③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④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⑤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现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国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内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需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产生这个错误不是没有缘由的。其一,除了国文教师以外,所有辅导少年的人都不曾督促少年去利用字典辞典。其二,现在还没有一种适于少年用的比较完善的字典和辞典。虽然有这些缘由,但是从原则上说,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典辞典即使还不完善,能利用总比不利用好。
⑥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作“踌躇”,什么叫作“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⑦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
⑧夏丐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⑨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⑩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在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消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作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有删改)
11.完成下面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引入讨论的话题:鉴赏文艺要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 ① 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两途径。 ② ③
12.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文章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4.文文不理解《十五从军征》中“中庭生旅谷①,井②上生旅葵③”两句为何写出了荒凉之感、悲伤之情。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向他做出解释。
【注释】①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②井:这里指井台。③旅葵:野生的葵菜。
(2024·山东烟台·一模)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骨”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来,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的帮助办法。
16.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作者的观点是:即便是极少数的,也应该耐心的有所区别的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认真坐下来读书。
B.“梦笔生花”“绣囊”的故事背后,是李白、马融的勤学苦读。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读,梦中的笔才能生花。
C.持有“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观点的人,作者认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D.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
(2024·广东汕头·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邹 翔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8月30日第05版,有删改)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青年人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B.第②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观点“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志向”,接着用周恩来和钱学森的例子来论证立志的重要性,最后呼吁青年人要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奋斗。
C.第③段通过列举缪峰和王阳明的事例,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青年人要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
D.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第④段论述青年人要怀有远大抱负,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第⑤段论述要为了美好梦想而不断奋斗,才能抵达梦想彼岸,两层具有递进关系。
19.下列材料是否可以成为第⑤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古时候,一位下棋高手收有两个立志想下好棋的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认真学习弈棋之道;另一个却是左顾右盼,“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时间久了,自然是前者的下棋水平远高于后者。
20.本文的副标题为“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气神”,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新时代的青年如何涵养精气神,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答案:
1.①我最拿手的菜是番茄炒蛋。首先,将番茄切块备用,打散鸡蛋并加入少许盐。热锅凉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至凝固后盛出。接着,用剩余的油煸炒番茄至软烂,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倒入锅中,与番茄翻炒均匀即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要保持番茄的鲜味,又要让鸡蛋口感鲜嫩。
②我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通过厨艺大赛和毕业时故出24道菜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团结协作、创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学生可任选一项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作答时,首先确定拿手菜的菜名,然后介绍一下做这道菜的步骤或做好它的诀窍。
示例:我最拿手的是红烧肉。首先,将五花肉切块,用料酒、生姜腌制去腥。接着,热锅凉油,放入冰糖炒至融化,再将五花肉块煎至两面微黄。然后,加入生抽、老抽、料酒、姜片、葱段和八角,小火慢炖40分钟。最后,大火收汁,撒上葱花即可。诀窍在于火候的掌握和调料的比例,这样炖出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2)作答时,可从五育并举的角度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当然也可以发表其他看法,言之有理。
示例:我认为这所小学的要求是合适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做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另一方面,烹饪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耐心。此外,学会做饭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来源和营养,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2.例:2010年,我国人均阅读总量仅有4.98本,而到了2022年,人均阅读总数已经高达8.11本。 3.示例:应该放入B(第⑧段)。这一段强调“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可以滋养心灵,可以对自我的找寻。”图片中站在书本上的人就可以比不读书的人看得更远,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让自己有了更好的生命的意义。所以合适。 4. 孙权劝吕蒙要多读书,不是要求他治经为博士,只希望能够多多涉猎,了解历史,增长才能。 宋濂家贫,无法读书,所以他借书抄录,为了请教问题不顾寒冷的冬天跋山涉水去寻师,并且态度恭敬有礼,所以虽愚,但卒获有所闻。 精读是细读,如“三调芭蕉扇”展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正义勇敢的形象,可精读。跳读是主动地舍弃以求更高的效率,如《西游记》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跳过。/圈点与批注是一种精读方法,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祥子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在旁批注祥子人物形象,由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祥子形象的变化。 5. 示例一:[磨难与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瘫痪、失明,选择勇敢面对一切,并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苦难磨砺了保尔的意志,让他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生活窘迫,疾病缠身,还失去了听力,但苦难让贝多芬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两部作品主人公都在磨难中成就了自我,符合主题。
示例二:[责任与担当]《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人肩负历史使命,带领红军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暴躁顽劣、缺乏耐心变为有责任心、有担当,在取经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两本书的主人公都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符合主题。
示例三:[讽刺与隐喻]《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而疯,匡超人日渐堕落,周进撞贡门而哭,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聊斋志异》中马骥游历罗刹国,讽刺隐喻了现实世界黑白不分,善恶颠倒。两本书都借讽刺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符合主题。 6.小语,虽然临近中考,学习比较紧张,但是参加“名著联读”活动对我们意义重大。首先,这个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复习语文名著知识,巩固已学内容;其次,我们还能通过阅读开拓视野,滋养心灵,劳逸结合,让自己安心宁静,更好地投入中考复习;最后,当在学习中面对挫折时,我往往会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例如我会学习唐僧西天取经的精神,还会从保尔身上获取力量。书中的内容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书中传递的道理却让我们受益终身!一起来参加活动吧,相信你会收获满满!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 “2010—2022年中国人人均阅读量”统计图可知,2010年人均阅读总量是4.98本,2022年人均阅读总量是8.11本;结合第④段“‘当代人,不爱读书了’”,第⑤段“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 ”可知,补写的句子应是回应“‘当代人,不爱读书了’”的事实,即当代人并非不爱读书,据此补写为“2010年人均阅读总量只为4.98本,2022年人均阅读总量已达8.11本”或“2010—2022年中国人人均阅读总量在逐年增加”。
3.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材料。
结合漫画可知,图中有两个人,左边的人站在名为“读书”的箱子上,并且极目远眺,心想“看得更远了!”右边的人站在地上向上看。据此可知,漫画是要说明读书帮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即说明读书对人的积极作用;
结合第②段“这本书可能是《小王子》,陪伴了你度过最孤独的时刻。也可能是《活着》,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可知,本段在阐述书让你审视自己的人生;
结合第⑧段“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开拓视野,跨越眼前的苟且。书籍如同一扇扇通向无尽智慧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世间万象,领略千古风情。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滋养心灵。在字里行间,我们邂逅着伟大的思想,感悟着深沉的情感,从而让内心得以丰润”可知,本段在阐述读书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
结合第⑩段“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人文的修炼。它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宁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坚守一份纯真”可知,本段在总结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人文的修炼。
综上分析可知,漫画的寓意与第⑧段的观点“读书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更为契合,故选B。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概括内容。
第一空:结合题干“孙权劝学”提示和读书策略“快速阅读”的提示可知,孙权劝告他的大将吕蒙去学习,目的不是让他成为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只是应当泛览一下,了解历史,增长他的才干;
第二空:结合题干“宋濂嗜学”和读书策略“摘抄与笔记”的提示可知,宋濂少时家贫,无法读书,所以他借书抄录。后来年长,为了请教问题不顾寒冷的冬天跋山涉水去寻师,并且态度恭敬有礼,靠着勤奋与刻苦,最终有所收获;
第三空:结合读书策略“A.精读与跳读 B.圈点与批注”可知,我们要先介绍这种读书策略,再结合相关名著加以阐述如何运用这种策略进行阅读。示例:精读就是精细深入的阅读,把字字句句读明白;跳读就是指不依次序,跳越章节读书。如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作者用了三个章回的篇幅来讲述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西游记》诸多故事中很具代表性。《西游记》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就可以略而不读,采用跳读。书中少数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圈点是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批注是读者用简洁的语言对所读文章进行的评论和注释。如我们阅读《骆驼祥子》时,可以用圈点描写祥子的字、词、句段,运用批注法,用简洁的语言对圈点的句段进行祥子人物形象特征的评论,从中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探究祥子的人生悲剧和社会意义。
5.本题考查推荐词。首先要确定书目,然后确定主题,最后写出推荐理由。
示例:【坚持与成功】,《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
推荐理由:《西游记》是一部融合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古典文学作品。讲述了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去西天取经,一路坚持不懈,历经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充满神奇浪漫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人斯诺的经典之作,他真实记录了在中国期间的所见所闻,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在困境中的勃兴,从中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感受那种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这两本书的主人公,都具备逆境中不消沉、不气馁,坚持不懈的品质,最终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符合“坚持与成功”的主题。
6.本题考查劝说词。针对小语“临近中考,学习本来就很忙,没有多时间看名著;名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的抱怨,可以跟他讲讲读名著的好处,对成绩提升的帮助,对思想品德养成的意义。可根据材料中介绍的阅读方法对他进行劝说,尤其是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速读的方法等内容,以消除其“时间不够”的担忧。
示例:小语,虽然临近中考,学习紧张,但是读名著对我们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啊。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名著来调剂一下紧张的神经,也算劳逸结合了。另外,名著中的故事虽然离我们远,但名著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精神品质却是历久弥新的;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我们坚强、独立、拼搏的精神;再者,读书时,我们可以选择精读加跳读的方式,有些“游离”的情节和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情节可以跳过,这样阅读时间也能减少。
7.示例:我选B。本文标题是“以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全文围绕如何辨析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展开论述,作者提供了多种辨析角度,帮助读者论证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有效性,与B项证据的效力相符。
示例:我选C。全文主要阐述如何针对专家提出批判性问题,从而提升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作者提供了一些提问路径,遵循这些路径可以提高我们辨析专家意见的能力,与正确提问的方法与益处相符。
示例:我选A。文章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辨析专家意见可靠性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是针对专家论证的谬误,如大学校长“找出这些理由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偏见”。因此,本文与“论证中有没有谬误”这一章节内容相符。 8.增加的段落论述互联网时代网络专家证言不可靠的情况,还提供辨别网站可靠性的一些标志。这既是第9段内容的延伸,也是“专家意见”类型的一种补充,使文章论述更全面,帮助读者更有针对性地辨识各种类型的专家意见。 9.示例1:这个人具备专业的语文知识吗?
示例2:这个人是一线教师吗?
示例3:他推出这个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卖课吗?
示例4:网友对这个视频号评价高吗? 10.示例1:我有意愿阅读全书。在读之前我只知道要辩证地接受专家的意见,具体应该怎么做还不是很清晰。此文具体指导我该如何针对专家提出批判性问题,审辨地采纳权威意见,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指导是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我期待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更多的帮助,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因此想看全书。
示例2:我有意愿阅读全书。这篇的论述语言比较通俗,作者对我们读者非常友好,读起来像在聊天,比如常用“我们”“你”等代入感极强的言语,将读者与作者联系在一起。生活中,我也读过一些专业性书籍,有些作者的论述语言比较专业,让人难以亲近。从这篇文章来看,本书的论述语言是我能接受的,因此,我有意愿看这本书。
示例3:我没有意愿阅读全书。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确给出了如何鉴别专家意见可靠的标准,但是这些判别的标准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完全做到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别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实际操作比较难。所以,我并不想去阅读这本书。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示例:我选A。由文章第②段“你要记住,专家常常也会犯错误,并且他们内部也常常意见不统一”,第④段“对于所谈论的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主题?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第⑤段“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使其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等内容可知,文章告诉我们专家常常也会犯错误,并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辨析专家意见可靠性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是针对专家论证的谬误,如第⑥段说大学校长“也许他对现状的见解不偏不倚,但由于他所处的职位,我们需要考虑,有没有可能他找出这些理由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偏见”。因此,本文与“论证中有没有谬误”这一章节内容相符。
示例:我选B。本文标题是“以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由第⑦段“我们从某些专家那里可以比从其他专家那里少得到一些偏见,并且尝试通过搜寻关于专家在这个主题上个人利益的信息来确定这类偏见”,第⑧段“我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步骤是检查一下,看看那些持不同观点、不同预期、不同价值观和有不同利益的各路专家是否同意他的断言”,第⑩段“你需要寻找一些标志,证明那些证言和专家说法是值得相信的,而不是假冒的”,第 段“你应该努力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信誉以及相关的发帖者的经历,并了解他们提供的那些用来支持其结论的论证的质量。尤其要注意他们的论证结构”可知,全文围绕如何辨析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展开论述,作者提供了多种辨析角度,帮助读者论证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有效性,与B项证据的效力相符。
示例:我选C。第③段“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第④段“对于所谈论的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主题?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第⑤段“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使其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第⑧段“这个专家是不是因为经常做出可靠的断言而名声在外”等内容可知,全文主要阐述如何针对专家提出批判性问题,从而提升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作者提供了一些提问路径,遵循这些路径可以提高我们辨析专家意见的能力,与正确提问的方法与益处相符。
8.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增加的段落第⑩段“研究发现,在很多网站,多达1/3的评论都是伪造的,换句话说,评论者对自己评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直接的知识,或者对它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图书的作者可以花钱购买好评……你需要寻找一些标志,证明那些证言和专家说法是值得相信的,而不是假冒的”,第 段“你应该努力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信誉以及相关的发帖者的经历……尤其要注意他们的论证结构。检查一下网站是不是与其他声誉较高的网站有关联或者有链接”,第 段“你应在不同网站搜寻有关同一主题的证据”等内容论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专家证言不可靠的情况,还提供辨别网站可靠性标志的方法。这既是第⑨段内容的延伸,也是“专家意见”类型的一种补充,使文章论述更全面,帮助读者更有针对性地辨识各种类型的专家意见。
9.本题考查提问题。
由第④段“对于所谈论的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主题?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可以提问:这个人具备专业的语文知识吗?这个人是一线教师吗?这个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吗?
由第⑦段“如果一个专家从他提倡的某些行动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时,我们就要特别当心”可以提问:他推出这个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卖课吗?他要从中获利吗?
由第⑩段“研究发现,在很多网站,多达1/3的评论都是伪造的,换句话说,评论者对自己评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直接的知识,或者对它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图书的作者可以花钱购买好评。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评论的主要目的是推广产品,而不是客观告诉消费者具体的情况”可以提问:网友对这个视频号评价高吗?评论是不是伪造的?
10.本题考查谈看法。
这篇文章文章告诉我们专家常常也会犯错误,并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辨析专家意见可靠性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是针对专家论证的谬误,具体指导我该如何针对专家提出批判性问题,审辨地采纳权威意见,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还阐述了如何针对专家提出批判性问题,从而提升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作者提供了一些提问路径,遵循这些路径可以提高我们辨析专家意见的能力;全文还围绕如何辨析专家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靠性展开论述,作者提供了多种辨析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且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从这些角度来讲,可以回答有阅读全书的意愿。
不过,本文所提出的如何鉴别专家意见可靠的标准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完全领会和做到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专家意见的正确性,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谈,可以回答没有意愿阅读全书。据此回答即可。
11. 阐述文艺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的原因。 要了解语言文字意义,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 要感受语言文字的情味,须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 12.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了“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14.通过阅读诗歌注释我们知道旅谷和旅葵都是野生的,而非人工种植的;这些野生的植物已经长到了庭院和常用的井台边;再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这房子已经长久地没有人居住了,可见家中无人已经很久了,这种荒凉与悲伤的感情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解析】11.本题考查梳理论证思路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第①段直接引入讨论的话题“鉴赏文艺要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第②③④段论述了阐述文艺鉴赏要从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的原因。第⑤⑥段论述了要了解语言文字意义,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第⑦— 段论述了要感受语言文字的情味,须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最后一段得出结论“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总结全文。据此梳理概括即可。
1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本文议论的话题是“语感”,作者开篇两段通过分析翻查字典辞典的方法的弊端,在第⑦段自然地指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分析什么是“语感”;接着举例子,最后一段以对例子内容的总结,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即“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3.本题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阅读全段内容,根据对内容的理解以及段首的“譬如”一词,可判断出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语感不同的人对“健康的疲倦”一词的不同理解,其中两种人因为语感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所以这里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以此来论证第⑨段中提出的观点“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拓展延伸的能力。文章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要想读出“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两句诗歌的荒凉之感、悲伤之情,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诗歌注释或者是查阅工具书来理解“旅谷”“旅葵”的意思。“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的植物,并且诗句中说这些野生的植物都生长到了庭院和常用的井台边。再联系生活经验可知,庭院应该是好久没有人打理了,房子很久没有人居住了,这种荒凉之感、悲伤之情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
15.对第一种人帮助办法:下决心坐下来,养成读书习惯。对第二种人的帮助办法:明确读书的目的。对第三种人的帮助办法:促使他们痛下决心,勤学苦读。 16.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17.D
【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第②段列举了三种“空喊读书的人”,第③段至 段针对这三种人提出了帮助的办法。
根据第②段中“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和第 段“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可概括为:对第一种人帮助办法:下决心坐下来,老老实实认真读书;
根据第②段中“第二种人因为有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和第⑨段“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可概括为:对第二种人的帮助办法:明确读书的目的;
根据第②段中“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第④段中“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可概括为:对第三种人的帮助办法:促使他们痛下决心,勤学苦读。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马融做梦,吃到锦绣之花,醒来天下文词无所不知的故事,结合第④段“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第⑤段“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可知,具体证明了只有勤学苦读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的观点。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本文第②段列举了“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第③段至结尾对这三种人分别给出的帮助方法,顺序是从第三种、第二种到第一种;本项中“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表述错误;
故选D。
18.C 19.可以成为第⑤段的论据,这一论据通过下棋高手两个徒弟的表现,突出想要实现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去奋斗,这与第⑤段论述的观点是一致的: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20.①青年人要明白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性。②青年人要尽早立志,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③青年人还要怀有远大的抱负,志存高远,要有家国情怀。④青年人为了美好梦想要脚踏实地,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进行奋斗。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C.“第③段通过列举缪峰和王阳明的事例,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青年人要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表述错误。缪峰的是举例论证,王阳明的是道理论证,用王阳明曾的名言“夫志,气之帅也”来证明青年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
故选C。
19.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
材料中,两个徒弟,一个专心致志,认真学习弈棋之道;另一个却是左顾右盼。最后,自然是前者的下棋水平远高于后者。这件事充分证明了“想要实现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去奋斗,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而第⑤段从“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可知,这一段阐述的中心也是做事需要奋斗,要脚踏实地,要专注。
所以,材料的事实能证明第⑤段的论点,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使用。
20.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从第②段“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的内容,可提出:青年人要明白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从第③段“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的内容,可提出:青年人要尽早立志,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
从第④段“早立志,还要立大志。”的内容,可提出:青年人还要怀有远大的抱负,志存高远,要有家国情怀。
从第⑤段“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的内容,可提出:青年人为了美好梦想要脚踏实地,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进行奋斗。
当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其他方面有道理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