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题速练】记叙文(小说)(浙江专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2024·浙江杭州·一模)学校开展“情暖人间”主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①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划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②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③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④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
⑤趁着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
⑥于是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
⑦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
⑧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
⑨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A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⑩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
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个把月,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
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
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
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B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问:“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肩着背包,提着网兜,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前,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
“是根儿么?”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
“是我,是我,娘!”
C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抖抖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
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
“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
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恁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恁放心,恁该忙啥忙啥。”
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
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稿宣传宣传。面对这些好奇者,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
(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
【小说故事梳理】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他”与班长、“他”与“娘”之间的故事梳理完整。
【小说情感体验】
2.英格曼森在《如何写出一篇好小说》中提出“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好小说”的标准之一,文中A、B、C三处,哪一处给你带来的情感体验最为强烈,请作赏析。
【小说线索之争】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照片”,也有人说是“信封”,你认同哪一种观点,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小说现实意义】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和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现实意义的理解。
链接材料1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链接材料2 你是愿意花时间沉浸于电子产品带来的虚拟情感满足,还是愿意花时间陪伴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道看似简易的选择题,很多同学都做错了。 ——某初中生日记链接材料3 空军航空兵某部庞荣奇:“当时我就回头望向我这个机舱里边,我就想对这些烈士们说,前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看看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看看我们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辉煌。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运-20飞行员讲述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归家之路》
【小说名著联读】
5.刘兴根、刘敬根毫无疑问是彼此的“最佳战友”,像这样的最佳战友组合在名著中也能找到,请从下列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并从中选择一个人物,找出在该名著中他(她)的“最佳战友”,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红岩》 C.《红星照耀中国》
(2024·浙江温州·二模)班级同学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参与。
做一个穿皮鞋的人
鲍尔吉·原野
①我在麻黄堆上玩耍时,发现家属院走过来一个穿皮鞋的人。我放下钢叉,穿鞋,追随其人而去。
②麻黄即麻黄渣,如褐色的松针,气味绮靡腐败——家属院的人从制药厂买来,晒干作燃料用。我们在上面攀爬作耍,叉起散扬,一切做法都获主人满意,因为风干得快。而光脚在上面践踏,暖如酒糟。那时,哪一家卸下高如屋庐的麻黄,都让人雀跃而喜。
③穿皮鞋的人不理会麻黄,往小卖店走去。他难道不喜欢这么有趣的游戏吗?
④我尾随。以前见过穿皮鞋的人,但这人的皮鞋高级,黑而亮,走在小卖店的砖地上,“咔、咔”,步子很慢,声音沉着清晰。卖货的女人全都停止了谈话,从栏柜里探头看这双皮鞋。“咔、咔”,他停下来,把架上所有的货看了一遍,说:“请把茶缸给我看一下。”
⑤两个女人抢着把搪瓷缸子放在玻璃柜上,两个,上面画着鸳鸯。这缸子能盛一斤开水。
⑥“请把……一下”,这是多么好的句式。后来,我曾在军工厂的旧仓库里练过这句话,然后递上两个一模一样的缸子,只是脚下没皮鞋。我把两块扁平的鹅卵石绑在脚底下,在仓库的轧钢板上走,“咔、咔”,停下。“请放回去”,后一句也是穿皮鞋那人说的,售货员赶紧把大缸子放回去。
⑦“咔、咔”,我脚下的鹅卵石没走几步就脱落了,而且走起来不合脚。穿皮鞋的人看起来双脚非常舒服。他沿着昭鸟达路一直往北走,路过体育场和回民商店,步履始终“咔、咔”,比钟表还准。我对这种节奏心仪,踩着同样的点儿,当然是走在他后面。
⑧“请把……一下”,我边走边在心里背诵他说的话,这话很像后来演的罗马尼亚电影的台词。小卖店的女人哪听过这个,吓成那样。他的皮鞋边缘沿脚踝露出灰袜子,鞋带系成横式,而非交叉。
⑨力量传到前脚掌时,皮鞋很自然出现一些褶,随即消失。当皮鞋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楼房、马路牙子和桃花都显出意义。意义是它们和“咔、咔”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⑩突然,我想到了“理想”这个词。老师无数遍追问我们有没有理想,有,当然有,只是还没有遇上。当飞行员和农艺师都是当年骗老师的。今天我终于可以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穿皮鞋的人!这不是理想是什么?如果不是,我能够从高高的麻黄堆上跳下、追随他走到遥远的向秀丽商店吗?再往前,就是发电厂了。
皮鞋是什么?威严、沉着,当然还闪亮。主要的是其“咔、咔”和我内心的节奏形成一致。我一定要穿皮鞋。为此,我走遍了赤峰的所有商店,那些皮鞋都太大。后来在直家大院边上的商店发现一双为我而备的皮鞋,深褐色,14元。我向我妈痛陈必须穿皮鞋的理由,要来14元,飞跑到直家大院,交钱、试鞋(牲有一股陌生的气味,而系鞋带使我激动得手忙脚乱),走两步,小。再走,脚疼得不能忍受。
原来皮鞋不是人人都能穿的。没有皮鞋,那些高级的话都没地方用了:——请把茶缸给我看一下。——请放回。
我把皮鞋放在商店的栏柜上,回到家属院的麻黄堆前,继续跳踉作耍,心中怅然:我差点成了一个穿皮鞋的人
(选自《白银的水罐——鲍尔吉·原野散文》)
梳理探究任务单
【探究任务】如何理解从“做一个穿皮鞋的人”到“差点成了一个穿皮鞋的人”的心路历程。
梳理角度一:皮鞋的“咔、咔”声
④以前见过穿皮鞋的人,但这人的皮鞋高级,黑而亮,走在小卖店的砖地上,“咔、咔”,步子很慢,声音沉着清晰。
④“咔、咔”,他停下来,把架上所有的货看了一遍。
⑥我把两块扁平的鹅卵石绑在脚底下,在仓库的轧钢板上走,“咔、咔”,停下。⑦“咔、咔”,我脚下的鹅卵石没走几步就脱落了,而且走起来不合脚。
⑦他沿着昭乌达路一直往北走,路过体育场和回民商店,步履始终“咔、咔”,比钟表还准。
⑨当皮鞋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楼房、马路牙子和桃花都显出意义。意义是它们和“咔、咔”有一种神秘的系。
皮鞋是什么?威严、沉着,当然还闪亮。主要的是其“咔、咔”和我内心的节奏形成一致。
梳理角度二:A
梳理角度三:“我”对皮鞋心理认知的变化
⑩今天我终于可以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穿皮鞋的人!
6.细读“梳理角度一”内容,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实写与虚写角度来看,前几段都是真实的“咔、咔”声,而⑨⑩两段中“咔、咔”声是虚写。
B.皮鞋的“咔、咔”声在文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节奏,它与“我”的心理节奏形成了微妙的呼应。
C.皮鞋的“咔、咔”声贯穿全文,成为“我”和穿皮鞋的人之间直接沟通的纽带。
D.“我”试图用鹅卵石模仿皮鞋的“咔、咔”声,表达了“我”对穿皮鞋的向往。
7.“梳理角度二”从下面哪个角度梳理,能更好完成探究任务?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A.那人脚上皮鞋的样子 B.那人说话的句式
8.根据“梳理角度三”,联系全文,探究“我”回到家属院麻黄堆前跳踉作耍时心理“怅然”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9.文中“我”对皮鞋的心理认知发生了陡转,“陡转”是叙事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手法。结合备选名著中的“陡转”情节,赏析其表达效果。
[备选]A.《西游记》(如孙悟空被逐出师门) B.《简·爱》(如简·爱从桑菲尔德庄园出走) C.自选教材中涉及的名著
(2024·浙江台州·二模)北极村童话(节选)
迟子建
①秋风起了。嫩嫩的苞米粒变硬了,豆角叶变黄了,柿子晒红了脸,沉甸甸的倭瓜拽折了枝蔓。房盖上,红一块、绿一块的,晒满了胡萝卜和豆角丝。
②我帮姥姥把豆角子和豌豆子摘下来,穿上线,挂在房檐下。小燕子练习飞了。它们飞累了,就歇在电线上。燕妈妈来来去去地给它们啄食。练硬了翅膀,它们就要跟妈妈回南方去了。燕子要回家去了。北方太寒冷,留不住它。可是,冬天过去,雪一化,春天就来了。春天一到,燕子又飞回来了。
③我可不愿意走。我要走了,就难再回来了。我要在这,陪着老奶奶度过这个寒冷漫长的冬天。我将能学会好多字,学会乘除法,学会剪窗花、做面人。有了希望,心中就舒坦多了。我变勤快了,帮着姥姥洗碗、剁鸡食、采猪菜。在做所有这些活的时候,我都在想:干完活就去老奶奶那,快干、快干!
④秋天过得太快了。土豆起完了,苞米叶子黄了,干巴了。蚂蚱越来越少,就连鸡也不爱下蛋了。早晨起来,还能望见白花花的霜。
⑤姥姥到供销社买了每人两块的月饼,八月十五到了。家里提前圈鸡、喂猪、做饭。晚饭时,我只喝了小半碗粥。我要攒着肚子,吃月饼。整整一年没有见过它了。
⑥我坐在大门口,盼啊,盼啊,夜幕低垂了,月亮在山坳里不停地拱啊,终于拱出了一点,金黄色的、细长的、像是棵豆芽的月亮边。
⑦(1)___________,飞快地跑去告诉他们。
⑧姥姥麻利地搬出桌子,把它支在院子里,端上一盘月饼,一盘柿子。姥姥说这叫供月。秋天了,忙活了一年的人们都该歇歇了。收成了一年的东西,拿出来供供月,求得美满吉祥。我听完姥姥的话,不由得想起了在家过八月十五时,与小朋友一起看月亮,边嚼月饼边哼歌谣:“蛤蟆蛤蟆气鼓,气到八月十五。杀猪、宰羊,气得蛤蟆直哭。”
⑨我唱给姥姥听,她笑得直揉肚子。我想,别的地方过八月十五一定很热闹吧!杀猪、宰羊,搞得多隆重。我马上想到了老奶奶,谁陪她供月呢?
⑩趁姥姥不注意,我摸块月饼,偷偷跑出去。
月亮全升起来了。它圆圆的大盘上,像是涂满了鸡蛋黄。我踩着零乱凋落的叶子,穿过苞米地,撞进院子,打开屋门。
老奶奶正用胳膊拄着脑门,坐在桌子旁。她见了我,又像疯了一样把我抱起来,抢了一个圈,亲得我透不过气来。
她从厨房里给我端来了月饼。那月饼是她自己做的。小小的,圆圆的,馅是青萝卜丝和白糖。月饼印着鱼和花的花纹。
我们吃完月饼,就手拉手,唱起奶奶编的歌来:“月亮升上来哟,宝宝他睡着了。奶奶拿起绣花针,缝啊、缝啊,缝出个小鹿活鲜鲜蹦。太阳出来哟嗨,宝宝他醒来了。奶奶打着阿欠哪,给宝宝穿上带小鹿的新衣裳哟!”
我唱着,晃着脑袋,觉得自己就是那歌中的宝宝。“出去看月亮吧。”唱累了,也跳累了,我想出去玩。她答应着,戴上三角巾,扯着我的手,来到院里。
月亮升高了。它的左右飘着几朵灰蓝色的云。月亮里面绰绰约约的,好像有雾,有烟。
她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是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带着玉兔上月宫了。
我恨嫦娥。我想,她要是不偷吃那药,地上的人将会有许多长生不老的、包括奶奶。她的头发全白了,牙齿也脱落了。她老了。有一天她会死的。
(2)__________________
……
“听着大江的水声了么?”
“听到了。”
“跟奶奶去江边玩玩吧。”
“晚间去,不害怕?”
“怕啥,大月亮呢。”
我顺从地把她的胳膊拽在肩膀上,向大江走去。
哗哗的水声,又轻又急。晚秋的江面,冷清清的一片。月光泻在江面上,像播撒了许多金子,一跳一跳的。
她给我讲白夜。说是夏至时,在漠河,可以看到北极光。拿一片小玻璃碴,把它浸入水中,可以看到好多色彩。
她告诉我,她的家在江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绿草地,有很好看很好看的木刻楞房子。她说,她年轻时糊涂,跟着她爹糊里糊涂就走了,说着一个劲儿叹气。她还告诉我,她年轻时是一个很好看的人。还说,她有一个傻儿子,现在在山东,是她男人带走的。运动一到,那人胆小,扔下她一人,跑了。
她又唱歌了:又苦又涩的。唱得我听不懂。她说是他们家乡的歌。在这晚秋的江面上,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我打了个寒战。
她拾了好多石子,用裙子兜着。她说,她真的要给我做个漂亮的项圈。
望着大江,我忍不住淌泪了。我悄悄地淌,再偷偷地抹掉。我不愿意让奶奶看见。
(有删改)
10.【小说·故事】发生在北极村触动人心的故事有很多,请任选三个概括。
(1) (2) (3)
11.【小说·心理】北极村留下了我无数的欢笑和泪水,根据情境,在文章划线处进行相关(欢笑或泪水)的画面补写。
(1)
(2)
12.【小说·品味】按要求完成你的发现。
“我”眼中的大自然 你的发现
①土豆起完了,苞米叶子黄了,干了蚂蚱越来越少,就连鸡也不爱下蛋了。 ②月亮在山坳里不停地拱啊,终于拱出了一点,金黄色的、细长的、像是棵豆芽的月亮边。 ③月光泻在江面上,像播撒了许多金子,一跳一跳的。 (1)结合加点字,说说“我”眼中的大自然是怎样的? 。 (2)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13.【小说·主旨】结合文本,探究题目“北极村童话”中“童话”的内涵。
(2024·浙江金华·二模)第三小组同学在“好书·我来荐”读书会上向同学们隆重推出《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下面是其中的一篇,请你一起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万卡①
契诃夫
①万卡·茹科夫,一个九岁的男孩,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利亚辛的铺子里来当学徒。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等到老板夫妇和几个师傅外出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笔尖上了锈的蘸水笔,在自己面前摊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片,准备写信。
②“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马卡雷奇!”他写道,“我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快乐!我没有爹,也没有娘,只剩下您一个亲人了。”
③万卡的眼睛转向黑洞洞的窗户,窗玻璃上映出蜡烛的光影。于是他生动地想象出爷爷康斯坦丁·马卡雷奇的模样。爷爷在日瓦列夫老爷家当差,做个守夜人。别看他长得瘦小,动作却出奇地灵活。他大约六十五岁,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眼睛老是醉醺醺的样子。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要不就跟厨娘们开玩笑;到了夜晚,他就披上肥大的羊皮袄,围着庄园巡逻走动,手里还敲着梆子。
④……
⑤万卡叹了一口气,把笔在墨水瓶里蘸了蘸,接着往下写:
⑥“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抓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抽我。他们的娃娃睡在摇篮里,他们让我摇晃他,都怪我不小心睡着了。这个星期,老板娘吩咐我清洗一条鲱鱼,我先收拾鱼的尾巴,不料老板娘抄起那条鲱鱼,就用鱼头戳我的脸。师傅们取笑我,打发我到饭馆去买伏特加,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吃,老板抓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好爷爷,求您发发慈悲,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吧,我再也没有办法忍受啦……我跪下求您了,把我从这儿带走吧,再不走我就要死啦……”
⑦万卡的嘴角往下撇了撇,他用乌黑的小拳头擦了擦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⑧“我会替您揉碎烟叶,”万卡接着往下写,“要是我不听话,您就抽我,就像狠狠地抽打那只山羊一样。要是您嫌我没活儿干,我就去求管家让我擦皮鞋,要不就代替菲季卡去放羊。好爷爷,我再也受不了啦,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想过逃跑,跑回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靴子,我怕冷。等我长大了,一定报答您这份恩情,我会养活您,不许任何人欺负您。”
⑨万卡不安地叹了口气,目光又停在了窗户上。他想起爷爷每次去森林为老爷砍枞树,总是带着他。那时候多么快活呀!爷爷发出啊啊的叫声,万卡看着爷爷和树木,也放开嗓子啊啊地高声大叫。在砍倒一棵枞树之前,爷爷往往先抽一袋烟,然后闻很长时间鼻烟,笑眯眯地望着脸蛋冻得通红的万卡……不知从什么地方冷不防钻出一只兔子,沿着雪堆箭似的飞跑……爷爷忍不住大声喊叫:“抓住它,抓住……抓住!嘿,短尾巴鬼!”
⑩……
“好爷爷,快来吧!”万卡接着写,“求求您带我离开这里吧。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要不然,所有的人都打我,整天饿得要命。我难过得没法说,一天到晚总是哭。前几天,老板拿鞋楦子砸我的脑袋,砸得我晕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清醒过来。我的日子苦极了,连狗都不如……您的孙子万卡·茹科夫,好爷爷,快来呀。”
万卡把信纸叠成四折,放进一个信封,那是他昨天花一个戈比买来的……随后他又想了想,用笔蘸了点儿墨水,写下了地址:
寄到乡村 祖父收
他抓了抓后脑勺,想了想,又加上了几个字:
康斯坦丁·玛卡雷奇
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写信的时候,没有人来打扰。他戴上帽子,没顾得披上羊皮袄,只穿着一件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头天晚上,他问过肉铺的伙计,人家告诉他说,信件都得投进邮箱里去,再由喝得醉醺醺的马车夫从邮箱里取出来,送到各个地方去,一路上车铃铛叮当叮当响个不停。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箱,把那封珍贵的信从缝隙里塞了进去……
美好的希望使他感到满足,过了一小时,他安稳地睡着了……他梦见了炉灶,梦见爷爷坐在炉台上,垂着两只光脚丫,正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围着炉灶转来转去,不停地摇着尾巴……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释】①万卡:万卡是个孤儿,母亲死后,他就被送到下人的厨房里,跟爷爷一块儿住。往后,又从厨房里被送到莫斯科,送到鞋匠阿里亚辛那儿做学徒。
【小说·情节】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小说·语言】
15.阅读下面语句,联系选文内容,按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万卡的嘴角往下撇了撇,他用乌黑的小拳头擦了擦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他梦见了炉灶,梦见爷爷坐在炉台上,垂着两只光脚丫,正给厨娘们念信。(这句话连用两个“梦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说·视角】
16.选文与《我的叔叔于勒》都通过儿童视角来写,探究儿童视角看世界的妙处。
文本 叙述视角 探究妙处
《万卡》 从万卡这个童工的角度来写 (1)
《我的叔叔于勒》 通过若瑟夫这个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 (2)
【小说·主题】
17.小明同学读了选文后认为,题目“万卡”改为“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件”更好,请你结合文本,帮他阐明理由。
18.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说:“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请你联系选文与《简·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浙江金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人
王庆才
①匠人善泥塑,手艺没的说,捏啥是啥,一团泥,在手里揉揉捏捏,竹签戳戳点点,手掌交替着抛几个来回,那泥团便生发出一些情绪来,骨刀灵巧地在手中跳跃着,削挑按压间,衣服的褶皱和纹饰便有了水一般流畅的动感,最后施以调和的色彩,整个人便鲜活灵动起来。
②匠人最擅长的是塑关公,塑关公要细心,不可拖泥带水,要虔诚,不可有烦躁的厌恶情绪。挥笔刃刀要一丝不苟,塑造中,自身也要有侠肝义胆,要刀刀凌厉,特别是在把握神情的时候,要赋予塑像超凡的气魄,如此塑造出来的关公才极富神韵……很快,那个面如重枣、凤目长髯、英姿飒爽的关公便有了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很多店铺里摆放的关公就是匠人塑造的。
③匠人的绝活是可以现场发挥,过路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少,让他捏,立等片刻就好。
④一次匠人将一个杀猪匠捏得极其威武,除了相貌没变,身材造型刚毅挺拔,立在那里虎虎生威。杀猪匠五短身躯,原本很自卑,可看了匠人为他捏的塑像,自信满满……那一次匠人落得一副猪大肠。
⑤匠人给烧饼店的掌柜也捏过像,掌柜的有些吝啬,不想付钱,便嘲讽说,你捏的是武大郎,哪是我?话语刁钻刻薄……面对这种人,匠人自有对付的方法。第二天,匠人专门捏了个武大郎卖烧饼的泥人,摆在了摊位上。还没有板凳高的武大郎担着一副装有烧饼的担子,高声吆喝着,样子极其滑稽。路过的人都说武大郎像烧饼店的掌柜的。那个泥像在街上摆了很多天,引得很多人驻足观望。烧饼店掌柜的担心自己店铺的生意受损,最后将那个泥人高价买走了。
⑥匠人给马府的四小姐也捏过像。塑像一副学生装扮,很清纯,含蓄地微笑着,特别是那双眼睛,含情脉脉,四小姐喜欢得不得了,捧在手里不肯放下。匠人嘱咐四小姐,泥人不能暴晒只能选择阴干。
⑦四小姐没事的时候就跑到街上来看匠人捏泥像,有时会带一些糖果糕点什么的送给匠人。匠人教她捏泥狗狗,四小姐捏的泥狗狗还真能吹响,四小姐乐得什么似的。②四小姐对匠人是有好感的,但四小姐就是四小姐,后来四小姐嫁给了外地的一个客商。
⑧匠人捏泥人是为了糊口,他和那些扛活的、卖唱的、修鞋的、打把式卖艺的、拉黄包车的没什么区别,有时忙了一天也未必换来一餐饭。
⑨那天,一个日本人来到摊前,日本人叫藤野,藤野是师团长,是禹城鬼子的最高指挥官,他让匠人捏个泥像,不是他本人。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戴头冠,穿和服的日本男人。看藤野凶神恶煞的样子匠人没敢拒绝。
⑩一番捶打之后,泥块渐渐成了形,再经过一番刻意的蹂躏,人像就捏了出来。捏得太像了,藤野一边竖大拇指,一边冲那尊泥像恭敬施礼,称那个泥像为天皇圣上。匠人这时候才知道他捏的这个泥人是日本裕仁天皇,日本鬼子的头。
匠人说,泥人还没有最后完工,还有一道工序。匠人在泥像的衣领和袖口上用骨针刻画了一些纹饰,然后才交给藤野。
藤野将那尊泥像摆放在居室中,每日朝拜。
秋后的蚂蚱能蹦跶几天呢?被鬼子欺压了多年的禹城百姓终于要见到曙光了。
八路军围禹城的时候,藤野惶惶不可终日。面对那个泥像,藤野拜得更勤了。那天,正朝拜时,一发炮弹落在了院子里,泥像从神龛上掉落下来,摔成了几瓣。
藤野一脸沮丧地捧着泥像,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泥像断裂的袖口中隐藏着几个汉字,字体细如发丝,犹如錾刻的纹饰,肉眼很难识别,仔细辨认,藤野认出了那几个汉字:倭寇必败!
那天刚好是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匠人专门捏了个武大郎卖烧饼的泥人来嘲讽烧饼店的掌柜,看出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B.小说选取匠人捏泥人的几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平白晓畅,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
C.作者既没有交代匠人姓名,也没有描绘其相貌,是为了突出他只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由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
2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通过“削挑按压”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匠人捏泥塑的过程,突出匠人技艺的高超。
B.句子②中“但四小姐就是四小姐”可看出四小姐是一个敢作敢当,很有个性的勇敢女性。
C.句子③综合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藤野面对八路军的围攻无计可施的处境。
D.句子④交代了日本人投降的具体日子,既回应了上文的“倭寇必败”,也彰显了文章主旨。
21.泥像的袖口中隐藏着“倭寇必败”几个汉字,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文章有哪些伏笔?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2.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3.读了这篇小说,我们发现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民众也可拥有大情怀。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他的经历作具体分析。150字以内。
A.《水浒》鲁智深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C.《红岩》小萝卜头 D.《创业史》梁生宝
(2024·浙江金华·一模)班级开展小说阅读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学习任务单。
礼 节
[以色列]以法莲·基雄
①现在,让我讲讲我访问英国时——更确切地说是离开英国时——所发生的事情,这足以证明不列颠人的传统礼节如何(1)(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我去一个叫作文化关系委员会的政府部门办事,部门主任麦克法伦很热情地接(dài)(2)了我,又是拥抱,又是沏(3)(A.qī B.qì C.qiē)茶,事毕又亲自送我到办公室门口。门道富丽堂皇,镶嵌着铁钉的橡木天花板,得抬起头才能看个清楚,据说是1703年的装潢。
②就在门口,我们两个人都停下了脚步。
③“请,”麦克法伦先生说,“先生,您先请。”
④我在不列颠的国土上已经熏陶整整两天了,自然知道做个文明人应该如何处世。
⑤“不不,麦克法伦先生,”我一动不动,说道,“您先请。”
⑥“您先请,先生,”麦克法伦说,“这是我自己的办公室,我不是外人。”
⑦“年纪优先,才貌次之。”我开了个玩笑,“您先请,麦克法伦先生。”
⑧我们两个就站在那里,争论着谁应该第一个跨出门槛。说真话,我当时还有急事,可我不愿意因为失礼而让麦克法伦先生心生怨愤。他的确要比我年长许多,而且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不列颠人。
⑨“不不,麦克法伦先生,”我一边说,一边伸手将他推了一把,“您先请。”
⑩“您先请,先生!”麦克法伦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推到了门槛上,说道,“在这儿,我是主人。”
“您比我年长,”我一边说,一边紧紧抓住他的肩膀,把他推到门槛上,“您先请,麦克法伦先生。”
“我……我……不是……外人。”麦克法伦先生被我抓着肩膀,衣服勒住了脖子,有些喘不上气来。突然,他伸出一只脚,朝我的脚后跟踢去,我险些跌个趔趄。紧急关头,我一把抓住门口的桌子腿,这才不至于被他推出门外。
“不行!不行!”我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不行,麦克法伦先生。您先请!”
我上衣左边袖子已被撕裂,主任的裤裆也开了一道口子。我们两个人就这么对视着,喘着粗气。突然,麦克法伦先生向我扑来,我身体一闪,他一头撞到一个文件柜上。
“您先请,先生!”麦克法伦先生从地上爬了起来,嘴角吐着白沫,抡起一把椅子,朝我甩了过来。
“不行!不行!麦克法伦先生,您先请。”我大张着嘴,顺手抄起一根拨火棍。
椅子越过我的头顶,打在丘吉尔的画像上,画框玻璃哗啦啦地掉落在墙角。我将拨火棍扔了过去,用力太猛,棍子打中了天花板上的吊灯,屋内顿时一片漆黑。
“我不是外人,先生!”麦克法伦先生在黑暗中喘着粗气,狠命地说。
“可您比我年长。”我在黑暗中大声喊了一声,抓起桌子朝他发声的方向掷了过去。麦克法伦先生轰然倒地,呻吟了一声,晕了过去。我摸索着找到他,一把拎起他的身体,把他扔到了门外的过道上。
当然,我得把他先扔出去:“您先请!”我怎么能失礼呢!
(选自《青年文摘》2024年04期)
任务一:积累字词
24.读第①段,根据意思写出成语,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足以证明不列颠人的传统礼节如何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我去一个叫作文化关系委员会的政府部门办事,部门主任麦克法伦很热情地接(dài) 了我,又是拥抱,又是沏 (A.qī B.qì C.qiē)茶,事毕又亲自送我到办公室门口。
任务二:梳理情节
25.梳理小说情节,补全上图。
前往办事热情接待
门口争执互让先行
(1)
(2)
互相扔掷疯狂礼让
任务三:赏读环境
26.小说开头第①段为什么要对门道作具体的描述呢?
门道富丽堂皇,镶嵌着铁钉的橡木天花板,得抬起头才能看个清楚,据说是1703年的装潢。
任务四:品析写法
27.这篇小说读来令人捧腹,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这是如何达到的呢?请从以上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进行比较,结合文意分析它们的一个相同写作技法。
A《儒林外史》 B.《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C.《格列佛游记》D.《镜花缘》 E.《聊斋志异》
任务五:理解主题
28.小说主题往往折射人性或反映社会生活,请结合这篇小说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4·浙江杭州·一模)阅读文学作品,完成任务。
三爷与鹰
关仁山
①三爷老了,不愿意种地了,于是守着河滩,窝在泥铺子里熬鹰。他熬鹰的时候狠歹歹的,对鹰没有一丝的感情。三爷常常拿两根红布条子,分别将自己新增的两只雏鹰(一只灰鹰和一只白鹰)的脖子扎起来,不给鹰东西吃,等鹰饿得嗷嗷叫唤了,三爷才变戏法似的,从床铺底下端出一个盛满鲜鱼的盘子。
②鹰扑过去,吞了鱼,喉咙处就鼓出一个疙瘩结。鹰叼了鱼吞不进肚里,又舍不得吐出,憋得咕咕叫着。少顷,三爷慢慢走过来,攥着鹰的脖子将它拎起来,另一只手紧捏鹰的双腿,鹰头朝下,一抖,用巴掌狠拍鹰的后背,鹰嘴里的鱼就吐出来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熬着,三爷累得喘喘的,眼睛里充满莫名的兴奋,笑着说:“都是块儿逮鱼的好料子。”
③后来听说三爷熬鹰的时候,对灰鹰和白鹰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变化源于一场龙卷风。
④三爷住的泥铺子被龙卷风摇塌了,等三爷明白过来的时候,泥铺子已经哗啦一声倒塌了,他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好在没被砸坏筋骨。灰鹰和白鹰抖落掉身上的泥土,钻出废墟,惊惶地鸣叫着。灰鹰如得了大赦似的,不顾老人就飞到一棵大树上躲避风雨。可白鹰没走,它知道主人还压在废墟里,围着废墟转了好几圈。
⑤狂风里,白鹰的叫声是凄凉的,三爷被压在泥铺子里面,喉咙口塞着一块儿泥团子,喊不出话来,只能用身子拱。白鹰终于瞧见老人的动静了,一个俯冲飞落下来,立在破席片上,呼扇着湿漉漉的翅膀,刮着浮土。
⑥天快亮了,三爷渐渐看到了外面铜钱大的光亮。他借由白鹰刮出的小洞,呼吸到了河滩上打鼻子的鲜气。
⑦灰鹰还在树上待着。还是白鹰把起早种地的村人吸引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三爷救了出来。三爷将白鹰拢在怀里,瘦脸上泛着明亮的泪光,感激地说:“白鹰,我的心肝宝贝儿哩!”
⑧过了好半天,灰鹰见老人活了,才慢慢飞回来。
⑨三爷的泥铺子重新搭了起来。三爷再次板起脸来熬鹰。三爷本来还要依照过去的熬法,不知怎的他对白鹰就下不去手了。白鹰救过他的命啊。他看见白鹰饿得不行了,心就软了,心疼地抚摸着白鹰,故意让白鹰把喉咙里的小鱼咽进去。
⑩灰鹰也想吞吃一条小鱼,被三爷看见了。A.三爷狠狠地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惨叫,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从它嘴里吐了出来,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
半年过去,鹰熬成了。
一天,三爷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到了老河口,白鹰孤傲地跳到最高的木撑上,灰鹰也跟着跳上去,却被白鹰挤了下来。白鹰还用嘴巴啄灰鹰的脑袋,灰鹰反抗,竟然被三爷打了一下。
可是到了真正逮鱼的时刻,灰鹰眼睛毒绿,它按照三爷呼的哨,勇敢地扎进水里,很快就叼上鱼来。白鹰蔫儿了,只是围绕三爷扑脸地抓挠,自己的饭食也靠灰鹰挣得。三爷挥手将白鹰拨到一边去,慢慢地对白鹰淡了。
不久,白鹰实在受不住了,在三爷脸色十分难看的时候,独自飞离了泥铺子。白鹰要自己生存。三爷惊讶了,发动几个孩子帮助他寻找白鹰。B.三爷的胸膛里像是塞了一块东西堵得慌,他说:“这个冤家,它不会打野食儿啊。”
一天黄昏,还是灰鹰帮助三爷找到了白鹰的尸体,白鹰饿死在一片苇帐子里。三爷捧起白鹰的骨架,默默地很伤感,抖抖地落下老泪。
此时,灰鹰正雄壮地飞在我们的头顶。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9.根据小说内容,完善下图(1)—(5)空白处。
30.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体现出三爷对灰鹰和白鹰怎样的情感?请任选……句简要赏析。
31.有同学说,文中的龙卷风情节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多重作用,你是否认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2.班级将进行“优秀小说推介会”。请你以“小说丰富的主题思想”为话题向同学们推介这篇小说。(提示:可从三爷、白鹰、灰鹰等不同角度阐述。)
(2024·浙江宁波·二模)阅读小说《筷子》,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
[新加坡]艾禺
①妻子在桌边把叉和长匙摆开的同时,放了两双筷子。
②“为什么不全都放筷子?”他走过去看着,大声嘀咕了起来。
③妻子吓了一跳,看了看他,睬也不睬地走向厨房。
④“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孙子不会用筷子,说那么多废话!”带水的菜下镬的炸开声淹没了妻子的回应。
⑤华人不会用筷子几时成为名正言顺的道理他不明白,为什么阿全不教他儿子呢?以前自己做人儿子的时候,筷子拿错了姿势,爸爸手上的筷子就成了打人的戒尺往头上敲了过来,让他永远都记得筷子是怎么拿才是正确的。
⑥轮到自己教阿全,是十几年前的事。他没有父亲的严厉,因为儿子只有一个,老婆说的,一个打坏了就没了。再说,时代也不兴,他手中的筷子就没有成为过戒尺。
⑦或许就是因为自己不够严厉,使阿全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去把这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遗忘了筷子
⑧“拿筷子不是我们华人每个都要会的吗?”
⑨“你少罗嗦,他们两个星期才来这里吃一次饭,你不要把他们吓跑了!”妻子把炒得油绿的菜端了出来,对他板着脸。
⑩想想也是,儿子一家人肯回来已经很好了。他的咖啡友里面十个中有一半儿女已经失踪了,他可不想登寻人启事。
可是餐桌上铁汤匙和叉子碰撞发出来的刺耳声,实在让人难受。眼看手中的一双筷子,轻巧地夹起盘中的菜肉是如此轻盈优雅,带入口里的除了菜香还有筷子的细致精巧,不使原汁原味有一丝流失,
“用筷子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汤匙和叉?”他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妻子向他抛来了一个白眼,旋即又半带惊恐地向儿子媳妇望去。
“爸,我们在家里用惯了汤匙和叉!”媳妇回应着。
“筷子也可以用惯的嘛!”
“我们家……好像都没有买过筷子?”媳妇一副狐疑的表情望向自己的丈夫,小声地探问着:“家里真的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对吗?”
“这怎么可能,家里连筷子也没有?”他难以置信地瞪住了儿子。
“没有用就没有买喽!”儿子简单答着,继续吃自己的饭。
“你以前不是也用筷子的吗?”
“以前是以前。”儿子又简单答着。
“就算不天天用筷子,有空的时候也可以教教明明和棠棠……我们是华人,华人一定要会用筷子!”
儿子静默了下来,没有说话。
“汤匙和叉还不是一样可以拿来吃东西,为什么一定要用筷子,你不要老古董了!”妻
儿子看饭桌上一时大家都静了,怕场面会僵下去,一边拼命向他打着眼色,示意不要再说,一边打着圆场。
桌面的空气真的凝住了,连明明和棠棠也乖乖地低头用叉插着带粘的饭粒,小声数着送入口中。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望着手中的筷子。
“五千年的文化,难道真的一点也没有用?”
“爸,你不知道吗,华文都B①了!”儿子淡淡地说,用叉叉起了一块卤三层肉放入他碗中。
他用筷子一接,两种用具碰撞在一起发出一种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回头继续吃着饭,而他却感受到声音是如此清晰响亮,一直撼到他的心里……
【注释】①新加坡教育近年来实行华文B制度,让学生在修华文科目时,也可以选B华文。所谓B华文,是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些的华文。
(本文选自钦鸿主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33.下列哪一项中加点的“旋”字与“妻子向他抛来了一个白眼,旋即又半带惊恐地向儿子媳妇望去”的“旋”字意思相同?( )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刘成章《安塞腰鼓》)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沈括《活版》)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阿城《溜索》)
D.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鲁迅《故乡》)
34.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你觉得这篇小说的高潮出现在何处?请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结合小说的文体知识说明判断依据。
3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的咖啡友里面十个中有一半儿女已经失踪了,他可不想登寻人启事。(“咖啡友”改成“茶友”会不会更好?说说你的理解。)
(2)眼看手中的一双筷子,轻巧地夹起盘中的菜肉是如此轻盈优雅,带入口里的除了菜香还有筷子的细致精巧,不使原汁原味有一丝流失。(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感觉?)
(3)他用筷子一接,两种用具碰撞在一起发出一种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回头继续吃着饭,而他却感受到声音是如此清晰响亮,一直撼到他的心里……(是什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父亲却撼到了心里?)
36.你觉得明明和棠棠会学用筷子吗?说明你的推测理由。
37.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而《筷子》主要用了对话描写。细读文中的对话描写,结合“小贴士”分析这些描写对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小贴士 分析对话描写的方法主要有:①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等;②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③推敲说话方式,如发问、接话、插话、打断对话、转换话题等。
(2024·浙江绍兴·一模)阅读《保险演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保险演习
〔美国〕詹姆斯·霍尔丁
①那天下午,当三个蒙面劫匪手持霰弹枪闯进银行,开始洗劫柜台内的现金时,我一点都不紧张。我十分确定他们一出银行,就会面对五名荷枪实弹的警察。
②若不是因为柯依小姐——罗布斯维尔市的顶尖女帽设计师,事情就应该是这样。
③柯依小姐的店位于街道拐角,离银行不远。她是个一流设计师,设计的帽子美观时尚,极大地满足了女人们对美的追求。柯依小姐30多岁,恬静漂亮,办事极为可靠。当地女人对她的溢美之词中,少不了提及她靠得住的优秀品质。“你绝对可以信任柯依小姐,如果她说周二上午11点能把你的帽子做好,那肯定能做好。在你踏进店门的那一刻,她会缝好最后一针。”我甚至在自家餐桌上都听过此类评价,因为我妻子也是柯依小姐的老主顾。
④几年前,有几家保险公司推出一项业务,只要银行同意一些安保措施条款,保费就可以降低。要求并不复杂,只要银行在外部某个地方设置抢劫报警系统,就可少交保费。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抢劫案,银行之外的报警铃或者蜂鸣器必须及时拉响,警察局随即接到报警,立马派遣警员到达出事现场。在布线相当原始的年代,保险公司并不要求外部报警系统必须装在警察局里。只要警铃能够及时启动,其它地方也行。如果采用这个系统,省下的保费非常可观,于是我们银行决定利用这项优惠政策。作为出纳员,我被委派选择一个合适的外部报警地点,最好就在银行附近。
⑤外部报警地点选在哪儿呢?我不禁想起妻子最近一次对柯依小姐的夸赞。于是一天午休时间,我去拜访了这位女帽设计师。
⑥自我介绍之后,我说明了来意,告诉她银行打算在附近安装一个报警器,“柯依小姐,我认识的女士个个对你赞不绝口,夸你办事绝对可靠。”
⑦“谢谢!”她显然很高兴,“我确实凡事都尽力做到精细和有序。”
⑧“是的,所以我才想请你允许我们把报警器安装在你的店里。在银行营业时间内你都会在店里吧?”
⑨“当然,我自带午饭,哪里也不去。”
⑩“很好。你为人持重谨慎,我们看好你。相信我们的报警器虽然给你增添了新的责任,但绝不会给你带来不便——毕竟银行抢劫案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此外,银行还会给你一些小额补助。”
她很高兴,“需要我做些什么?”
“一旦报警器响了,你只需给警察局打个紧急电话,”我指了指柜台上的电话,“发出我们预先安排好的信号。”
“我肯定能做到。”柯依小姐边说边愧疚地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似乎承诺给某位顾客做的帽子会因我们的谈话而晚交货一分钟,“而且说实话,多一点外快谁会不乐意呢?”
两天之后我们就在她的女帽店装好了报警器,并进行了全面测试。首次演习中,警察在接到柯依小姐的报警电话后四分钟内就赶到了银行。保险公司对系统性能和柯依小姐非常满意,立刻同意给我们降低保费。
我们的保险协议中规定,需要对线路进行日常测试,以确保其运行正常。于是我与柯依小姐约好,每天下午3点整,我会按下银行桌下的按钮,启动她店里的报警器。一旦柯依小姐店里的电话出现故障,或者报警器响的时候电话占线,柯依小姐只需跑到隔壁商店,用那里的电话报警就行。
两年以来,我们银行从未发生过抢劫案。但我依旧每天下午3点整测试报警器。每个月我给她邮寄一张小额支票,作为酬劳。
我知道我们的外部报警系统运转良好,我也确信柯依小姐一定在女帽店里,时刻准备着。所以那天下午,我抬头看到三个蒙面持枪劫匪时,不仅没有一丝害怕,反而有些兴奋。在劫匪的喝令下,我慢慢将双手举过头顶,但同时趁人不注意,悄悄用膝盖抵住了桌下的报警器按钮。
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我的动作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柯依小姐店里的报警器响了,震惊之下,她可能会在工作台前愣神片刻,然后扔下手中的帽子,快步来到电话前。她会镇静地拨打警局的紧急报警电话,最后信心满满地等待我的好消息。
不幸的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事柯依小姐一件也没做。
店里的报警器响起时,柯依小姐望了一下墙上的挂钟,疑惑地皱了下眉。她不耐烦地从缝纫机前站起身来,走过去,把挂钟的分针往前拨了10分钟,将时间调到3点整。
38.请从科伊小姐的视角简要概括小说情节。
39.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揣摩下列句子,思考:相似内容多次出现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③段:柯依小姐30多岁,恬静漂亮,办事极为可靠。
第⑥段:“柯依小姐,我认识的女士个个对你赞不绝口,夸你办事绝对可靠。”
(2)阅读第 段,思考: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描写“我”的想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0.《保险演习》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提炼你的观点,结合小说内容和生活观察简要阐述。
关键词参考:思维 习惯 变化 责任……
(2024·浙江·二模)班级开展以“看戏”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甲】
社戏 (节选)
鲁迅
①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
②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乙】
门缝里看戏
卞毓方
①五岁半那年,祖父带我到剧场看了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我才知道,这出戏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 讲话为啥是那个腔调 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 难道他们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②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仙境,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
③不多时,里头的声响又起来了。这回是淮剧《秦香莲》,我试探着再从门眼往里瞧——呀,终于能瞧见了!不料,中途有一位观众,又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 ”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④《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奇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太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真是大快人心!
⑤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⑥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⑦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
(“学习强国”平台2023年3月14日有删改)
【丙】
旧戏台
胡容儿
①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②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 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③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④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节选自《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4》)
【理·内容】
41.请根据文意,梳理并补全下表内容。
剧名 社戏(戏名不详) 《失空斩》 《秦香莲》 (1)
剧种 绍剧 (2) 淮剧 京剧
看戏地点 船上 剧场 剧场 村里庙会
心情 (3) 稀里糊涂、玄妙、神秘 (4) 喜悦、感慨
【赏·画面】
42.结合文意,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1)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仙境,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
(2)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句中加点字可否改为“长、步、咿呀、幽咽”?请阐述理由)
【品·剧情】
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戏让“我”昏昏欲睡,但作者说“好戏”其实在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B.【乙】文中写“我”五岁半那年看京戏《失空斩》,虽稀里糊涂,但埋下向往戏剧世界的种子。
C.画波浪线的句子描述《秦香莲》的剧情内容,蕴含善恶有报的价值观,体现戏曲的教化作用。
D.【丙】文中作者感慨自己辜负眼前的戏台,只因为自己不知台下的演员每天过着怎样的人生。
【悟·主旨】
4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探究作者为何会如此难忘看戏生活。
(2024·浙江宁波·一模)琢磨
揭方晓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锔、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a“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李八爷直接拒绝:b“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5月)
【小说·梳理情节】
45.请从李八爷的角度概括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说·赏读语句】
4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句。
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
【小说·把握形象】
47.班级同学想将本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请从下列李八爷的台词(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重音、停连、语气等角度进行朗读设计,并阐释设计理由。
【示例】“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朗读设计:“怎就”重读,“怎就没出息”连读,并且语调上扬,读出强烈反问的语气。
设计理由:这样设计,更能展现家旺对师父李八爷固守金银手工艺而轻蔑买卖人行为的不满,也更能体现家旺作为新一代金银匠在时代洪流中顺天应时,敢于闯荡,敢于转变思想、寻找新出路的形象。
a.“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b.“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我选( )句,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小说·分析手法】
48.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往往别具匠心,试分析徒弟家旺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探究主题】
49.如果用下列AB两句话中的一句来概括小说的主旨,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结合小说题目和故事情节说明理由。
A.择一事,终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匠心。
B.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50.读了本文后,研学小组成员评价道:李八爷个性奇,才能奇,真乃“俗世奇人”!在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也有不少奇人,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奇”处。
A.《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B.《红星照耀中国》贺龙 C.《儒林外史》王冕
我选择( ),
(2024·浙江衢州·一模)做起来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有这样一个镇子,做什么事都被禁止了。
②现在,因为唯一未被禁止的就是尖脚猫游戏,所以镇上的臣民就经常聚在镇后边的草坪上,成天地玩尖脚猫游戏。
③因为禁令被制订的时候总有恰当的原因,所以没有任何人觉得有理由抱怨,也没人觉得受不了。
④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官员们觉得再没有任何理由禁止臣民做这些事了,他们就派了传令官四处通知人们一切都开禁了。
⑤传令官来到老百姓喜欢聚集的那些地方。
⑥“听好了,听好了,”他们宣布, “所有的都开禁了。”
⑦但人们还是玩尖脚猫游戏。
⑧“明白吗?”传令官重申, “你们现在可以任意做想做的事了。”
⑨“好的, ”臣民们回答。 “我们玩尖脚猫。”
⑩那些传令官一再地提醒他们的臣民,他们又可以回到他们从前曾经从事的那些高尚而有用的职业中去了。但是老百姓都不愿听,他们继续玩尖脚猫,一圈又一圈,甚至都不停下来喘口气。
看到他们是白费劲了,那些传令官就回去禀报上面。
“这很容易,”那些官员们说, “现在我们下令禁止尖脚猫。”
人民就是在那时开始反抗的,杀了很多官员。
然后人民分秒必争地又回去玩尖脚猫了。
(选自《杂文选刊》2005年第5期)
51.小说中有哪些不合常理的情节引发了你的思考?请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52.从小镇官员或小镇民众的哪些言行中,你读出了讽刺意味?
53.正如“丑小鸭”可以指代历经磨炼而蜕变的人, “尖脚猫游戏”可以指代什么?
54.阅读这篇小说你会想到下列哪部名著?仿照示例,写出你发现的相似之处。
A.《儒林外史》 B.《西游记》 C.《聊斋志异》 D.《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示例:阅读《皇帝的新装》,皇帝赤身裸体地游行,民众毫无底线地说谎,让我想起《格列佛游记》里国家根据鞋跟高低区分政党,用绳技比赛选拔官员……两个作品都通过夸张,嘲讽了现实中执政者的昏庸暴戾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2024·浙江·一模)【甲】
围城(节选)
钱锺书
那天的路程是从宁波到溪口,先坐船,然后换坐洋车。他们上了船,天就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睛细看,又没有了。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鸿渐等都挤在船头上看守行李,纷纷拿出雨衣来穿,除掉李先生,他说这雨下不大,不值得打开箱子取雨衣。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癞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李先生爱惜新买的雨衣,舍不得在旅行中穿,便自怨糊涂,说不该把雨衣搁在箱底,这时候开箱,衣服全会淋湿的。孙小姐知趣得很,说自己有雨帽,把手里的绿绸小伞借给他。这原是把有天没日头的伞,孙小姐用来遮太阳的,怕打在行李里压断了骨子,所以手里常提着。上了岸,李先生进茶馆,把伞收起,大家吓了一跳,又忍不住笑。这绿绸给雨淋得脱色,李先生的脸也回黄转绿,胸口白衬衫上一摊绿渍,仿佛水彩画的残稿。孙小姐红了脸,慌忙道歉。李先生勉强说没有关系,顾先生一连声叫跑堂打洗脸水。辛楣跟洋车夫讲价钱,鸿渐替孙小姐爱惜这顶伞,吩咐茶房拿去挤了水,放在茶炉前面烘。李先生望着灰色的天,说雨停了,路上不用撑伞了。
吃完点心,大家上车。茶房把伞交还孙小姐,湿漉漉加了热气腾腾。这时候已经下午两点钟,一行人催洋车夫赶路。走不上半点钟,有一个很陡的石子坡,拉李先生那只大铁箱的车夫,载重路滑,下坡收脚不住,摔了一跤,车子翻了。李先生急得跳下自己坐的车,嚷:“箱子给你摔坏了。”又骂那车夫是饭桶。车夫指着血淋淋的膝盖请他看,他才不说话。
【乙】
装在套子里的人(节选)
(俄) 契诃夫
他姓别里科夫,希腊语教员,我的同事。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麂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别里科夫把自己的思想也竭力藏进套子里。对他来说,只有那些刊登各种禁令的官方文告和报纸文章才是明白无误的。
【丙】
警察与赞美诗(节选)
(美) 欧·亨利
苏比嘟嘟哝哝咒骂起那些头戴钢盔、手拿警棍的家伙来。因为他想落入法网,而他们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自己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抗争。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你在这儿干什么? ”那警察问。“没干什么。”苏比回答。“那你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55.请仿照表格中【甲】文示例,分析【乙】【丙】两文中的反常之处和表达效果。
选文 概括反常之处 分析讽刺的表达效果
【甲】 雨越下越大,别人纷纷拿出雨衣来穿,李先生却把雨衣压箱底,不舍得用。 写李先生与众不同的行为,讽刺他的吝啬、自私和虚伪。
【乙】 (1) (2)
【丙】 (3) (4)
56.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对讽刺小说人物的刻画上,或展现于变形夸张中,或凸显于鲜明对比中,或昭示在细节描写中……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简论该作品的讽刺艺术。
A.《儒林外史》 B.《镜花缘》 C.《格列佛游记》
57.若【甲】文后面的旅程中,孙小姐发现那把伞丢了,李先生会有怎样的反应?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后面的故事。
要求:①至少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中的一种;②符合人物形象特点;③不少于100字。
(2024·浙江金华·一模)学校话剧社准备排演《骆驼祥子》第三幕,请你参加。
①(老马掀开门帘走进来。他是个老拉车的,七十岁左右,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莲篷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都已露出了棉花。脸上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毡帽下髭髭着,眉上、鬓上都挂着些冰珠儿。他掀开门帘慢吞吞地往里走。)
②虎 妞:你找谁?
③老 马:这不是刘四爷的人和车厂吗?
④虎 妞:是啊,有什么事儿?
⑤老 马:没什么事儿,来望望老掌柜的。真冷,这个天儿……我……
⑥(说着说着,老马身体支持不住摇摆欲倒。祥子一步过去扶住他,扶他到火炉边的板凳边。)
⑦祥 子:老爷子,这儿坐,暖和暖和!
⑧老 马:啊,谢谢……(还不等坐稳就晕过去了,顺势一溜,瘫在地上。)
⑨(小六子赶忙端过碗热茶来,放到老马唇边。)
⑩祥 子:(扶起他)您坐稳了说话!
虎 妞:可吓死我了!差点儿出人命!
老 马:不碍事。我是又冷又饿,这屋里热,我一阵头晕,不要紧。惊动了众位,对不起。
虎 妞:你找刘四爷有什么事儿啊?
老 马:啊……我是拉着车,打这门口儿路过,刘四爷是老掌柜的,从前我也赁刘四爷的车,哦,这不是大姑娘吗?不认识我了?
虎 妞:你是老马……大叔!
老 马:嘿嘿,对了。
虎 妞:几年不见可改了模样儿了。刘四爷不在家。
老 马:我也没事儿。……我拉着辆破车整整转悠了一天,可没揽上什么座儿,哼,人家看我这个岁数,想坐车的主儿也害怕。天又冷,风又大,我是又冷又饿,我怕一下子倒卧在雪地上就算完了。……我一抬头看见这儿是老人和车厂,我……勉强爬进来,想暖和暖和,缓口气! 我实在撑不住了……要不,我也不进来添麻烦。
祥 子:您好点儿了?再来一碗!
老 马:成婆!我是肚子里没食,心发慌,这屋子热就晕过去了,不要紧。这可怎么说的,穷人的命就像个枣核儿,两头尖,中间大。小的时候不饿死,万幸;到老的时候不饿死,万难;只有中间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饿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小顺子:大叔,您说得痛快,大实话。干这行的,谁早晚也有一个跟头摔死的行动。早晚!
祥 子:人就该这么一辈子?
老 马:可也不尽然,这不是赶上这年月了吗?要是好年头儿,太太平平的,没什么张大帅、吴大帅的争地盘成天价地打仗,粮食便宜,咱们的日子也不至于这么苦,是不?
祥 子:对,就是张大帅、吴大帅这群狗日的把咱们害苦了!
老 马:盼着吧,总该有那么一天,世道不能老这样。
小顺子:几时能把它兜底儿翻个个儿,让穷人的气儿喘顺了。
老 马:刮风下雨不要紧,天不能老阴着,太阳总有出来的时候,云彩多厚也挡不住。别看老阳儿躲在云彩背后,它是在那儿揞劲儿呢。一出来就是晴天大日头!是不?唉,我也缓过气儿来了,得,谢谢众位……
(门外有喊卖素包子的声音。)
祥 子:老爷子,您先等等。(下)
(祥子匆匆回来,手里用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素包子,一直送到老马的面前。)
祥 子:热的,您吃吧。
老 马:我叫小马去,我的小孙子。他还在外边看着车呢。
祥 子:敢情那是……您坐下,我去。(下)
老 马:(望望包子)我这可就叨扰了。真是!难得哥儿们这点义气。(用手抹抹眼泪,又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可始终没往起拿。)
(祥子拉着小马走进来。)
(小马十二三岁,脸上挺瘦,可是身上穿得挺圆。两只大眼睛闪闪冒亮光。鼻子冻得通红,一脸稚气。)
小 马:爷爷!
老 马:小马儿,乖乖,给你这包子。这位大叔给你买的,吃吧!
小 马:(望了望祥子,接过包子来一口一个)爷爷吃了吗?
老 马:唉,慢慢吃,爷爷吃两个就够了。剩下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
小 马:爷爷,您吃三个吧,剩下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小顺子:你十几岁了?
小 马:十三。
小顺子:帮着爷爷拉车呀?
小 马:爷爷拉,我在车后边推着,让爷爷省点儿力气,我也多认识道儿,将来好自己拉车,不用问警察。
小顺子:倒有个心眼儿,长大了咱不拉车了。
小 马:不拉车,那敢情好,可也得成啊。
小顺子:怎样不成,你长大了就该是好年头了。
小 马:爷爷,是真的吗?那么我就快快地长。长得跟这位大叔(指祥子)一样儿高。
小顺子:你爸爸呢?
51小 马:爸爸……
52老 马:他爹也是因为那一年打仗,让大兵给拉夫拉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也走了,就剩下我们爷儿俩,吃这辆车,车破,可是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挣多挣少爷俩儿苦混,没法。
53小 马:爷爷咱走吧!
54(老马拉小马走出,众人目送。)
(略有删改)
58.【梳理冲突】冲突是戏剧构成的重要内容。阅读选文,补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59.【揣摩台词】细读下面台词,你认为画横线处的台词哪一处读重音,并说明理由。
老马:穷人的命就像个枣核儿,A两头尖,B中间大。小的时候不饿死,万幸;到老的时候不饿死,万难。只有中间一段,年青力壮,不怕饥饿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60.【探究改编】剧本把原著中的“祥子目送”改为了“众人目送”。你认同这样的改编吗?并结合作品内容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
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
……
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61.【发表观感】台词往往有言外之意。你是如何理解选文中老马说的“太阳总有出来的时候”这句话的?并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选文及名著内容探寻“阳光”对生活的积极意义。
A.简·爱(《简·爱》)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鲁迅(《朝花夕拾》)
(2024·浙江宁波·一模)在文学之旅中我们可以品读文章韵味,体验百味人生,汲取精神力量。
孤岛
何君华
①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个,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的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才来一次,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时边防哨所就会成为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没有补给,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呼日勒哨长说干就干,当真养起鸡来。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
“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一只老虎俯冲而下,耳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有删改)
【情节设置之妙】
62.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在不断推动的同时,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你补全思维导图。
【语句反复之巧】
63.同学们阅读时发现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A】或【B】句,分析反复的巧妙之处
【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我选择 句,
【人物精神之美】
64.阅读分享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小说中的‘小鸡捉老鹰’这一情节与主题无关,应该将其删去。”你如何看待“小鸡捉老鹰”的情节与主题的联系?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加以阐述。
【经典文学之味】
65.(1)文学社正在开展以“人生苦味”为主题的阅读探究。下列三部文学作品是社员整理的候选篇目,你认为这些作品能入围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述。
主题 文学作品 人物
人生苦味 《简·爱》 简·爱
《骆驼祥子》 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2)如果《孤岛》要纳入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否可行?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3)常言道:“苦是甜的开端,甜是苦的结晶。”你认为上表中的哪一位人物收获了“人生甜味”?请联系整本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2024·浙江温州·一模)班级准备编写《小说阅读小词典》,请你参与。
小说阅读小词典一、人物形象 1.看客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人物形象,比如《孔乙己》中的“酒客”、《示众》中的“围观者”等,这些形象通常都是冷漠、麻木、缺乏同情心和思考能力的旁观者。在其他名著中,也有看客形象,比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围观群众”。看客形象的刻画,既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也反映当时社会的冷酷。 推荐阅读:《孔乙己》《示众》 2.变色龙 推荐阅读:《变色龙》《合二而一》 …… 二、讽刺笔法 1.白描 ……… 编者:九年级鸿鹄班
推荐阅读:
合二而一
(俄)契诃夫
①您不要相信那些犹大,那些变色龙!在我们这个时代,失掉信心倒比失掉旧手套还容易。 我就失掉了信心!
②那是一天傍晚。我坐在公共马车上。我是个地位很高的人,不宜于搭乘公共马车,不过这一次我穿一件肥大的皮大衣,可以把脸藏在貂皮衣领里。再者,您知道,坐这种马车可以省点钱。……尽管时间很晚,天气很冷,车厢里却坐满人。谁也没认出我来。貂皮衣领使得我成了incognito①。我坐在车上,时而打盹儿,时而打量乘客。……
③“不,那个人不是他!”我瞧着一个身材矮小、穿着短小的兔皮大衣的人,暗自想道。“那不是他!不,那就是他!就是他!”
④我暗自想着,相信了,却又信不过我的眼睛。……
⑤那个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非常像我办公室里的一个工作人员伊凡·卡皮统内奇。……伊凡·卡皮统内奇是个身材矮小、猥琐而窝囊的人,活在世上无非是为了拾起别人掉在地下的手绢,为了给人拜年拜节而已。他年轻,然而脊梁已经弯成弓形,膝盖老是往下弯,手上肮里肮脏,手心恭敬地贴紧裤缝。……他的脸似乎被房门夹痛,或者被人用湿抹布揍了几下。那张脸无精打采,一副哭丧相。谁瞧见他,都想唱《松明》这首歌,心里不好受。他一看见我,就索索地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倒好像我要把他吞下肚去,或者活活杀死似的。每逢我责备他,他总是呆若木鸡,四肢颤抖。
⑥比他更卑贱、沉默、渺小的人,我还没见过。就连比他更安分的动物我也没见过。 ……
⑦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使我强烈地联想到伊凡·卡皮统内奇:完全跟他一样嘛!只是这个矮子不像那个那么伛偻,也不显得窝囊,反而举止随便。最可气的是他在同邻座的乘客谈政治。全车的人都在听他讲话。
⑧“甘必大②死了!”他说着,不住转动身子,挥舞胳膊。“这在俾斯麦倒正中下怀。要知道甘必大很精明!他会同德国人打仗,要德国人拿出赔款来,伊凡·玛特威伊奇!因为他是天才嘛!他是法国人,然而他有俄国人的灵魂。很有才能!”
⑨嘿,这个无聊的家伙!
⑩等到售票员拿着车票,走到他跟前,他才不再谈俾斯麦。
“为什么你们的车里这么黑?”他对售票员发脾气说。“你们没有蜡烛还是怎么的?怎么会乱成这样?可惜没有人来教训你们!要是在国外,你们早就挨骂了!乘客不是为你们服务的,应该是你们为乘客服务!见鬼!我不明白长官大人们对这种事会怎样看!”
过了一分钟,他要求我们大家都挪动一下。
“你们挪动一下,让出地方来!我跟你们说话呐!给这位太太让出个位子来!你们要有礼貌!售票员!到这儿来!售票员!你们收了钱,要给人找位子嘛!这太可恶了!”
“这儿不准吸烟!”售票员对他嚷道。
“这是谁不准?谁有这个权利?这是侵犯自由!我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这我的自由!我是自由人!”
嘿,这个畜生!我瞧着他的嘴脸,不相信我的眼睛了。“不,这不是他!不可能是他!他不懂‘自由’和‘甘必大’之类的字眼。”
“不用说,这儿的规矩妙得很!”他丢掉纸烟,说道,“跟这些先生一块儿生活简直要命!他们拘泥形式,死抠条文!形式主义者,庸俗之辈!他们要把人活活地憋死!”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听见我的笑声,对我瞥一眼,嗓音颤了一下。他听出我的笑声,大概也认出我的皮大衣了。 一刹那间,他的背脊弯下去,脸上顿时露出一副哭丧相,说话声停住,胳膊耷拉下去,手心贴紧裤缝,腿发软。他的模样立刻全变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个人就是伊凡·卡皮统内奇,就是我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他坐在那儿,把小鼻子藏在兔毛里。
这时候我瞅着他的脸。
“这个猥琐而窝囊的小人物,”我暗想,“难道能说出‘庸俗之辈”和‘自由’之类的字眼?啊?难道有这种事?是的,他居然说出来了。这种事没法叫人相信,然而又是真的。 ……嘿,这个无聊的家伙!”
经历过这样的事以后,看你还相信不相信这些变色龙的可怜相!
我是再也不相信了。得了吧,你骗不了我!
【注释】①拉丁语:隐姓埋名的人。②甘必大(1838-1882),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内阁总理。
(选自《契诃夫文集》第2卷,汝龙译)
【人物建档】
66.阅读小说,将小说人物档案(01号)补充完整。
小说人物档案(01号) 伊凡·卡皮统内奇
出处:俄国作家契诃夫《合二而一》 身份:小公务员 外貌特征:(1) 相关事件:在公共马车车厢内高声谈论政治、举止随便,看到上级后又变回在办公室的可怜模样。 人物性格:(2)
【讨论交流】
为完成词条“变色龙”的撰写,同学们展开讨论。
67.同学建议:小说中的“动词”能传神地刻画人物,我们一起去品味吧!
赏析画线句,分享你的体会。
68.同学提问:文中伊凡·卡皮统内奇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都是“变色龙”,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一样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做出解答。
69.同学补充:其他名著中也有“变色龙”式的人物。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选择一位合适的人物进行阐述。
温馨提示: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岩》 ……
【撰写词条】
70.参考“看客”词条,综合以上过程,撰写“变色龙”词条。
71.在《小说阅读小词典》“讽刺笔法”条目中,你觉得还可以增加哪个词目?请结合本文与读过的其他讽刺作品阐释该词目。
(2024·浙江·一模)在学校戏剧节中,有同学希望将汪曾祺《鉴赏家》搬上舞台,请你参与。
鉴赏家
汪曾琪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