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记叙文(小说)广东专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记叙文(小说)广东专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3 14: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题速练】记叙文(小说)广东专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2024·广东清远·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鲜 花 课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这人棕黑面庞,西装革履,不笑的时候很有几分严肃。可是此时他不得不笑:一群人围着他,此起彼伏地寒暄着。终于到他安检了,戏剧性的一幕却来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赶来,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
②那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纱纸独立包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
③男人忙不迭地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再见,进入了安检区。他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还单背着一只包。看着他在安检的传送带上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④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上车下车几番折腾,到家后的鲜花已经枝叶凋折。曾经美丽芬芳的花朵转瞬就衰败如此,我唏嘘不已,只好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⑤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是喜悦的,拍照的时候是娇美的,放在房间里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却是十分狼狈的。从此再在告别时收到鲜花,我便直接将花送进机场或车站的垃圾桶,不给自己找麻烦。
⑥也于是,当这个男人带着淡淡的百合芬芳从我身边走过时,我便带着几分看笑话的意思,看他怎么处置怀里的鲜花。
⑦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似乎是踌躇了片刻,然后,他解开了花束的包装纸。再然后,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⑧发花呢?有人惊叹。哦,这种福利真不错。
⑨要钱吗?也有人这么问。
⑩送的。他强调。
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他,说手上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事情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仍然有点严肃,还带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很可爱,真可爱。
人群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他,注意到了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小情侣顿时笑靥如花,还要求和他合了影。合影时,男人的笑虽然是淡淡的,却极动人。
快到我这里了。看着他越走越近,我心里居然有些紧张起来,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终于,盼到了他送的花朵。谢谢。我欣喜地接过来。
多奇怪。我曾那么多次将成束的鲜花放进垃圾箱,现在,却如此珍爱他分赠的这一枝。
环顾四周,整个候车室,花香弥漫,每个拿到花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
——对于人生种种,哪怕再动人,我也总觉得黯淡和虚无。比如鲜花,在我的意识深处,便是虚无之物,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萎谢,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而眼前这个男人,他明了这些吗?他一定是明了的,可是,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陌生人。不论结果如何,他始终有分享的勇气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因了他的智慧,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绽放到了最后一刻。
所谓勇敢,不就是如此吗?即使美好易逝,也要努力绽放。所谓智慧,不就是如此吗?哪怕短暂,也要好好活着。
他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选自《读者》,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场景 “我”的看法
安检区外 (1) 将是一段狼狈的旅程
(2) 中年男人手忙脚乱挪动箱包和鲜花 (3)
候车席一端 (4) 温馨、可爱
2.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3.第⑦段和第 段加点的严肃都写出了中年人的神态,结合上下文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处“严肃”的不同的含义。
(1)只见他走到候车室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
(2)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
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鲜花课”为题目的好处。
(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波]布鲁诺·舒尔茨 林蔚昀译
①昏黄无聊的冬日到来了。铁锈色的大地上铺着一层白雪,犹如一条磨得露出织纹 的寒修的桌布,上面满是窟窿。日子因为寒冷无聊而变得坚硬,像是一块去年的面包。我们用钝了的刀切下来一小块食用,没有什么胃口,慵懒,昏昏欲睡。
②父亲已经足不出户。他和现实生活的俗事渐行渐远。在这段时期,我们第一次注意到父亲对动物有着巨大的热情。
③克服重重困难,砸下大笔银子,父亲从汉堡、荷兰、非洲的动物观察站搞来一堆受精的鸟蛋,把它们交给比利时的巨型母鸡去孵。看着这些奇形怪状的雏鸟孵化出来,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无比诱人。它们不只形状奇怪,颜色也怪异无比。看到这些怪物,你实在不会产生那种想要照顾它们的念头。父亲穿着绿色围裙穿梭在架子间,就像一个走在种满了仙人掌的冷床旁边的园丁。他从空无中变出这些瞎眼的、鼓动着生命的水泡。这些行动笨拙的大肚子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只有食物而已。这些生命的肿瘤摸着黑,往有光线的方向移动。几个星期后,当这些盲眼的花苞绽放开来,迎向光亮,房间里充满了彩色的喧哗和闪烁不定的啾鸣。这群新客站在窗帘轨上,靠在衣柜的带状装饰上。它们在有许多把手的吊灯上筑巢,住进锡制枝丫和阿拉伯花纹的深处。
④当父亲在研读那本厚重的鸟类学概论,翻阅那些彩色的图片时,那些长着羽毛的奇幻生物仿佛从书页中飞了出来,让房间里充满拍动不停的彩色翅膀。喂食的时候,它们在地板上聚成一块五彩缤纷、波浪起伏的花圃,像是一张有生命的地毯,当有人不经意地闯进去,这块地毯就瓦解、四散开去,变成动态的花,在空中拍打,最后栖息在房间上方。我特别记得一只兀鹰,这只巨鸟有着赤裸的脖子,皱巴巴的脸上布满了肿瘤。它像一个清瘦的禁欲主义者和藏传佛教僧人,一举一动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尊贵,以它高贵家族那铁一般的纪律过活。从侧面看,这有如一尊石像的巨鸟就像是父亲的兄长。它们都有着同样的躯壳、肌腱和皱巴巴的坚硬皮肤,同样干瘪、多骨的脸庞,同样起茧、深邃的眼窝,甚至连父亲修长有力、瘦骨嶙峋、指甲浑圆的手掌,也和兀鹰的爪子有点类似。看着它那样沉睡着,我实在无法抗拒这样的想象:在我面前是一具木乃伊,是父亲的干尸。我想母亲也注意到了这诡异的相似性,虽然我们从没谈论过这件事。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兀鹰和父亲共用一个夜壶。
⑤不满于只是孵化更多新品种,父亲在阁楼上为鸟儿们举行了婚礼,他充当媒人, 把美丽娇羞地等待新郎的新娘们栓在阁楼的缝隙和洞穴里。他完成了这项壮举——把我们家的屋顶,那巨大的覆满木瓦板的拱形屋顶变成了真正的鸟类客栈,它们的诺亚方舟,所有长了翅膀的生物都不远万里前来驻足。甚至在这个鸟类家园倒闭很久以后,世界上的鸟儿还长久维持着这项从我们家学到的习俗。在春天的迁徙中,成群的鹤、鹈鹕、孔雀和其他各式各样的鸟儿会从天空中一拥而下,飞到我们的屋顶上。
⑥在短暂的荣光后,这场盛会出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转折。很快地,我们就不得不让父亲搬到阁楼下那两间房里去——那儿本来是放旧物的储藏室。我们一大早就可以听到那里传来鸟儿混乱的尖叫,这两个木头共鸣箱在屋顶的回音共振下,充满了震天价响的咕咕叽叽的鸣叫,喀喀拍打翅膀的声音,还有各种噪声。父亲一连好几个礼拜都不见踪影,只有偶尔才会下楼来到公寓里,这时我们注意到他好像是缩小了一点,变瘦了两只眼睛覆上一层白雾般的眼翳。有时候他会忘我地从椅子上跳起来,鸟儿振翅一样挥动双手,发出一连串咕咕声。然后,他会尴尬地和我们一起笑着,试图用玩笑话把这件事带过。
⑦有一天在我们大扫除的时候,女仆阿德拉突然出现在父亲的鸟类王国。她站在门边,绝望地闻着充斥房间的恶臭,看着黏在地板、桌子和家具上成堆的鸟粪。她很快做出了决定,打开窗户,挥舞着手中那根长扫帚,把一整个房间的鸟儿搅动了起来。 一大片羽毛和翅膀组成的可怕云团伴随着尖叫腾空而起,在那风暴的中心,阿德拉像是酒神愤怒的女祭司,挥着酒神杖,跳着毁灭之舞。父亲和那些鸟儿一起挥舞双臂,惊恐万分地试图飞到空中去。慢慢地,那片翅膀的云团越来越稀疏,最后,战场上只剩下筋疲力尽、喘个不停的阿德拉,还有父亲,带着忧虑和羞愧的神情,准备好以任何形式去投降。
⑧过了一会儿,父亲走下楼,走出了自己的领土——他是一个被击溃的人,一位刚刚失去了自己宝座和王国的、被流放的国王。
(选自《伟大的短篇小说们》,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创设了故事发展的背景,营造了阴冷、无聊的氛围。
B.第二段概说父亲对动物有巨大热情,与首段对比, 一热一冷,行文有起伏。
C.文章从儿子的视角叙述父亲养鸟的全过程,从中透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温情。
D.兀鹰跟父亲有诡异的相似性,体现在与僧人的形似和与父亲兄长的神似上。
6.父亲对鸟的巨大热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7.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喂食的时候,它们在地板上聚成一块五彩缤纷、波浪起伏的花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挥舞着手中那根长扫帚,把一整个房间的鸟儿搅动了起来。(从描写的角度)
8.本文结尾说:“父亲走下楼,走出了自己的领土——他是一个被击溃的人, 一位刚刚失去了自己宝座和王国的、被流放的国王。”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4·广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勋 章
马新亭
①爷爷晚年喜欢晒太阳,他总是叫孙子给他拖来那把磨得光滑的椅子,那时候孙子还没有椅子高。脸上布满老年斑的爷爷,沐浴着阳光,眺望着门前饱经沧桑的世界,一脸天真幼稚的孙子,依偎在爷爷身旁,眼睛远望着门外未知迷蒙的天空。晚上,爷爷喜欢叫孙子陪着看电视,爷爷拿着遥控器不断调频道,调地方频道、省频道、央视频道……每逢“六一”“七一”“八一” “十一”,爷爷拿着遥控器调频道的次数最多。久而久之,孙子发现爷爷最爱看讲勋章的电视节目。
②有一天,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你为啥爱看讲勋章的电视节目
③爷爷咳嗽着说,本来,你二爷爷也可以成为一个胸前佩戴勋章的人物。
④孙子歪着头说,爷爷,你给我讲讲好吗
⑤那时候咱这里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⑥冬季的一天,你二爷爷冒着狂风暴雪出门要饭,却很久都没有回来。几个月后,他托人捎回口信,说他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之后,你二爷爷不断往家捎口信,天天在战场上打仗……我想,兄弟快回家吧,天天在枪林弹雨里钻,家里人天天提心吊胆。盼望了一天又一天,但你二爷爷一直没有回来。突然有一天,他拄着一条棍子拖着一条腿走进家门,说:“鬼子从东北打进来了,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弃城丢地,兵败如山倒,往南败逃……”我一边听着一边感到恐慌,感觉鬼子明晃晃的刺刀向我胸口刺来。
⑦几个月后,你二爷爷伤势痊愈,只是右脚失去了一个脚指头。他与村里几个人商量着“走西口”讨生活,不能在家坐以待毙。不料,半路上,钱和干粮都被土匪劫掠。听人说济南有厂子招工,你二爷爷他们几个人一商量,别舍近求远,上济南吧。到了济南才知道,招工的是日本人的厂子。鬼子看到你二爷爷人高马大、有点军事素质,强迫他当汉奸,威胁说不干或干不好就枪决。你太爷知道后,想办法给你二爷爷捎信,让他赶紧逃回来,不要当辱没祖宗的汉奸,让家族世世代代抬不起头。其实你二爷爷一直琢磨着逃走,不逃走早晚是死,不是被鬼子弄死,就是被国人铲除。他瞅准一个大户人家出殡的机会,躲藏进装死尸的棺材出城,混过了路卡,连夜逃回家,只是左手少了一根手指。
⑧春天的一天,村里出现工作队,发动群众抗日,告诉人们再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你二爷爷找到工作队的郭队长,态度坚决地参加了八路军,奔赴前线。从此,家里经常收到他的来信,信上说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出生入死……
⑨你二爷爷在一个夏夜披星戴月走进家门,我惊讶地问:“你咋回来啦 ”他一边扇着凉帽一边说:“鬼子投降滚回老家,部队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休整,连长准我几天假,让我回来看看。”不久,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你二爷爷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从北方一直往南打。
⑩一个红叶布满群山的晌午,我扛着锄头在去田间的路上碰到你二爷爷。回到家中,我问: “还去打仗吗 ”他笑笑说: “没有仗打了。”我又问: “你的战友都回来啦 ”他说: “不知道。我在被轰炸了好几轮的阵地上昏死过去,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深坑里,身上压着敌人的尸体,阵地上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都以为我被炸碎了。”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我和你二爷爷去孤岛卖芦苇,路上我说:“你当初要是去找部队接受表彰,还受这份罪吗 说不定能成为一位将军!”他低下头,沉默一阵子说: “我一点都不后悔,年龄已大,又没文化,回家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岂不更好 ”
改革开放后的一年,我和你二爷爷说:“去上面找找吧,真找下来,待遇可高啦!”他看着远处说:“不找,想想战友们,我还活着!”
又一年,我对他说:“还不去找找 找下来,你也可以佩戴上勋章啊!”
你二爷爷直到去世,也不去找,还说戴不戴勋章都一样在为社会做贡献……
爷爷喜欢和孙子一块儿看电视。电视上,有的人身披绶带接受表彰;有的人被学校请去作报告;有的人接受记者采访;有的人胸前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勋章;有的人默默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选自《河南文学》2023 年第1期, 有删改)
9.请以二爷爷为陈述对象,根据选文内容梳理他的主要人生经历。
(1)二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回来时失去了一个脚指头;
(2) ;
(3)二爷爷参加八路军,回来时鬼子已投降滚回老家;
(4) 。
10.选文以爷爷的视角讲述二爷爷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11.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与二爷爷的故事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12.某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身边的英雄”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请你以选文中“孙子”的口吻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二爷爷”这位“身边的英雄”。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
(2024·广东惠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那丛翠绿
袁良才
①炳三奶奶静静地躺在陪伴她大半生的精雕细镂、漆皮斑驳的宁波床上,她的神情看上去极安详,全无一丝半毫对死亡的恐惧,似乎还有几许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与兴奋。炳三奶奶执拗地拒绝了孙子爱国要送她去医院的恳求,炳三奶奶说:“我该走了,早该走了,你爷爷在那边等我呢!”
②“奶奶,你别胡思乱想了。都说你是老寿星、老福星,熬过这阵儿就好了,还能活上十年。”
③“傻小子,又说浑话了。我早活够了,你爸爸妈妈都走在我前头了。要按迷信的说法,我占了你父母的寿呢。我是个老党员,当然不信这个,可心里就是不落忍。就让我在老宅里走吧,别再浪费国家的钱,这叫寿终正寝,是喜事哩。”
④爱国不再坚持送奶奶去医院,与媳妇轮换着照料奶奶。他们心里知道,老人家的日子不多了。事实上,炳三奶奶近来行为就有些反常,这怕就是不祥之兆吧。爱国两口子一边悉心照顾奶奶,一边悄悄准备起后事。
⑤炳三奶奶虚弱得连稀粥都喝不了几口,一天,竟吵吵着想吃窝窝头。爱国不嫌烦,只当尽最后的孝心,让媳妇蒸了一锅久违了的窝窝头,奶奶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嚼下几口窝窝头,连连说:“好吃,好吃,香,真香!”
⑥隔了几天,炳三奶奶又嚷嚷着想吃野菜。爱国媳妇皱了皱眉,爱国连忙接腔,头点得像鸡啄米。“好,好,我明天就亲自开车到郊外挖野菜,这个季节野菜挺多的,我平时大鱼大肉吃腻了,也正想换换口味哩!”
⑦炳三奶奶更不消停了,缠着孙子,要他赶紧去集市买一盆菖蒲来,搁到窗台上,奶奶说她和爷爷都喜欢菖蒲,又绿又香,看不够,闻不够哩!爱国和媳妇有点儿措手不及,大眼瞪小眼时,只听奶奶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起了一首什么诗:石盆养寒翠,六月如三冬。勿云数寸碧,意若千丈松。劲节凌孤竹,虬根蟠老龙。傲霜滋正气,泣露泫春容……
⑧爱国听得一头雾水,奶奶轻轻地笑出声,神情是那样腼腆,说:“这是你爷爷当年教我的,宋朝张九成的《菖蒲》诗。”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震,他飞快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跑出去,随即传来汽车的引擎声。
⑨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炳三奶奶静静地、久久地斜靠在床头,久久地、静静地盯视着那丛绿雾出神,眼里悄无声息地溢出泪来,一点一点,滴落到枕巾上,洇湿一片。“你爷爷说,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奶奶痴了傻了似的梦呓般地喃喃自语:“我俩在沦陷区开了一个南货店,上头每月给十块大洋经费,可你爷爷硬是逼着我省吃俭用,一块钱恨不能掰成八瓣花,很少能吃上一顿米饭,不是啃窝窝头,就是让我去挖野菜。爷爷说,我们是党的人,别以为给党做了事,就可以乱花党的钱。”
⑩周末,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的重孙女继红回家看太奶奶,她接到爸爸的电话,特意给太奶奶捎回来一盆名贵的兰花,她一路激动地想象着太奶奶见到这盆兰花时的高兴样子。不巧的是,太奶奶刚刚睡着了,连一丝儿鼾声都没有,太奶奶实在太老了,老得连打鼾的力气都没有了。继红不免一阵伤感,太奶奶可是最疼自己了。
她小心翼翼地把窗台上的菖蒲移放到客厅里,对爸妈咕哝,这玩意儿也太老土了。换上名贵兰花盆景——“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太奶奶醒来一定会欢呼的!说不定病就好了。
太奶奶醒了,但不是“欢呼”,而是“怒目而视”,脸色陡变,呼吸急促,要继红立刻撒下那盆兰花,把菖蒲重新摆上去。继红只得照办,委屈得眼泪直流。许久,太奶奶情绪终于平复下来,太奶奶气若游丝,继红是把耳朵紧贴在太奶奶嘴边才勉强听清的——
太爷爷太奶奶是一对革命伴侣,在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情报工作,所经营的南货店就是秘密联络站。太爷爷确定的联络暗号是,窗台上摆一盆菖蒲表示平安无事,如果换成搁一盆兰花则代表危险,不可接头联络。爷爷说,“菖”谐音“昌”,寓意昌顺吉祥,“兰”谐音“难”,寓意有劫难、危险。在一个秘密联络日,上级特委的一个负责人突然匆匆来到南货店,说有一份重要军事情报要火速转交苏北“老家”的人。爷爷见这位负责人目光躲闪,神色异常,又发现店外有三三两两的形迹可疑的人来回逡巡,太爷爷叫过太奶奶,说:“走后门,买点儿鱼肉好菜,晚上留首长吃饭。”太爷爷没等太奶奶明白过来,就把她推出了后门。太爷爷眼见接头时间已到,猛地冲到窗台前推倒了那盆菖蒲……太爷爷在日寇的监狱里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太奶奶被组织派往苏中抗日根据地。
炳三奶奶把她和爱人的故事隐藏得太久太久,如今听来似乎不那么真实了。
那天奶奶为啥会那么生气?爱国揣摩着告诉女儿继红:“你太奶奶盼着你太爷爷来接她呢。你太爷爷看见了窗台上的菖蒲,就会放心大胆地进来,接你太奶奶走。要是兰花,你太爷爷凭职业的敏感,就会马上撤离的。”继红听了,深深地点点头,说:“一定是!”
后来,继红在单位,在那盆看似普通的菖蒲前,又多了一项讲解,她讲得是那样声情并茂。她仿佛看见太爷爷太奶奶在天上久别重逢,洒泪相拥。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改)
13.选文围绕“菖蒲”组织材料,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关于“菖蒲”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 (1)
炳三奶奶临终前 (2)
炳三奶奶去世后 继红在那盆菖蒲前,讲解太爷爷太奶奶的故事。
14.选文第 段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震,他飞快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跑出去。(赏析加点词语)
(2)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6.读完选文,有同学建议把本文选入初中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你觉得合适吗?请根据单元导语和目录,从内容和主题这两方面来说说理由。
单元导语 目录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5 黄河颂/光未然 6 老山界/陆定一 7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8*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 木兰诗
(2024·广东深圳·二模)绿皮车
南翔
①九月底了,天气依然燠热,茶炉工猫腰启开炉门,添了两铲煤,眯细眼觑着火苗蜿蜒升起,随即闭上炉门离开。
②这是他的最后一个班次。以前乘绿皮车的人多,每个车厢头上配一个茶炉室,一个茶炉工管两到三个茶炉室。现今乘车的,除了郊区进城的菜农,再是读书的毛伢子,还有跑通勤的铁路职工——这三种人占去多半。
③茶炉工去推售货车,两年前,他开始兼小营。兼做小营主要是拿提成,但总共也不过三四千元。他需要钱,以前需要,现在更需要。老婆有与生俱来的乙肝,前几年又发现再障性贫血。吃药需要钱,吃营养品也需要钱。
④推过几个车厢,只卖了一袋瓜子,一袋苹果。慢车毕竟和快车的买卖没得比,拖的基本都是“贫下中农”。但慢有慢的好处,世上万事万物,哪有都让快的占尽理的!
⑤依然回到七号车的茶炉室。
⑥一股鱼腥气扑面而来,过来打水的是一个鱼贩子,精瘦,端的一只军用水壶,绿漆早已剥落,草绿色的挂带也泛出了白碱。
⑦几乎天天照面的。茶炉工问,又没打票吧?
⑧这些菜贩子、鱼贩子,总是从铁路职工的通勤口进站,塞几把菜给列车员,免了三五块钱的车票。鱼贩子额头正中的一颗灰痣猛地一弹,笑着转移话题,城里的人喔,没得半日,一担鱼就卖得净光!
⑨茶炉工问,得闲半日,你还不是在帮菜嫂!
⑩鱼贩子嘴角漾开了一朵老菊花,说,菜嫂的水蘿也好卖,上午就卖完了。下午卖红萝卜、大蒜子和生姜。
茶炉工道,得闲把事情办了,两个老恋人,一径像搞地下工作,犯了法呀!
鱼贩子叹了叹气道,还不都是因为崽女……
接了满满一壶水,鱼贩子往座位走去。
茶炉工推着车又到了七号车档头,此时到了一个站,只见鱼贩子擎着扁担,拨弄头顶的摇头扇,让它对着菜嫂。
鱼贩子又坐下,在她对面,用一只纸杯与水壶盖子来回兑水,兑凉了,就一盖子一盖子地端给菜嫂解渴,满目的温馨。
车又动了,菜嫂忽然指着对面斜躺着的一个女生道,她脸色不好看,吃坏了肚子吧?女生去了厕所。
茶炉工问边上戴大圆眼镜的男生,她跟你一个班吧?学习好啵?
大圆眼镜点点头道,以前蛮好,还是副班长,后来不好了,比不上我呢!一脸的洋洋自得。
大圆眼镜捂着嘴偷偷说,她还欠了上个学期的补习费一百块钱,没交钱的,今天老师点了名。
女生过来刚好听到了,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忽然操起一只塑料水杯就砸了过去。
菜嫂帮女孩捡回了水杯,搁放在茶几上,从衣兜里掏出一把梳子道,每日头戴星光去读书,硬是跟我们种地卖菜的一样辛苦!你看看,头发都打了几多弯弯结!
茶炉工再去看菜嫂,但见鬓发已经现出白丝,却是梳得根根熨帖。眼角荡漾而出一缕鱼尾纹,那是几十年风吹雨淋的收藏。鼻梁挺拔,额头平坦,一双眼睛尤显得精神,甚至有几分孩童的顽皮。
鱼贩子一身的邋里邋遢,那是更需要菜嫂的一双手,日日拂拭、时时打理的。
这不,女孩子从开始的不情愿,到端坐着,任凭菜嫂眼快手捷地修理。她不时从咣当咣当行驶的列车窗户上,反照自己的面貌,原本乱糟糟的形同刺猬进攻的头发,顿时变得蔼然有礼。
列车播报前方到达红岭站,女生嗖的一下就起身,将水杯插在书包一侧,很快就双肩挎好坐看等待。
菜嫂在背后帮她整理的时候,悄悄塞了一张五十的钞票在书包一侧。
茶炉工觑得真切,心里迅速盘算着菜嫂一天的收入。人啊就是这样,有时候会斤斤计较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有时候又会掏心窝子待人处事,全看是不是触动了心肺旮旯里的那一角柔软。
他过去抹一把茶几,也无声地贴了一张五十的钞票在她书包里。
女生浑然不知,菜嫂把她送到车门口,她一径低着头,下了车。
或许是快到站了,菜嫂和鱼贩子对视的眼神,掠过一丝无奈。两人有几句低语,那是明日出门的约定还是相互珍重的叮咛?
菜嫂和鱼贩子先下去了。
一落站台,他俩便挽起扁担绳,挑着一对空菜箩筐,对望了一眼,各奔东西。
前方是本次列车终点炉,到终点之后,停十五分钟便是返程。
回去之后,就此告别了这趟绿皮车,茶炉工退休了,说不清是期待还是落寞,总之是喉咙里堵了很多话无人诉说的意思。据说,绿皮车因为连年的亏损,路局也想停运。如果停运,那么职工通勤、学生上学,还有菜嫂争鱼贩子的日常劳作买卖,将是另一番景观,怎样的景观呢?
(有删改)
【阅读思考】
借助下列任务,探究作者以茶炉工的视角展开故事的用意。
【探究过程】
(一)茶炉工看到的故事
17.请从茶炉工的视角梳理他看到的故事,完成表格。
(二)茶炉工看到的人物
18.本文两次用到“漾”这个词来写人物,请任选一句赏析。
第⑩段:鱼贩子嘴角漾开了一朵老菊花。
第 段:茶炉工再去看菜嫂,但见鬓发已经现出白丝,却是梳得根根熨帖。眼角荡漾而出一缕鱼尾纹,那是几十年风吹雨淋的收藏。
19.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第 段:她不时从咣当咣当行驶的列车窗户上,反照自己的面貌,原本乱糟糟的形同刺猬进攻的头发,顿时变得蔼然有礼。
(三)茶炉工看到的自己
20.第③段:“他需要钱,以前需要,现在更需要。老婆有与生俱来的乙肝,前几年又发现再障性贫血。吃药需要钱,吃营养品也需要钱。”
从这个句子提取不断重复的三个字来说明茶炉工的生存状态: ,在此种生存状态下,他却贴了一张五十的钞票在女孩的书包里,如此反常,是因为 。(可摘抄原文,亦可总结)
21.茶炉工退休了,说不清是期待还是落寞,总之是喉咙里堵了很多话无人诉说的意思。你如何理解茶炉工的心情?
(四)我看到的作者
22.根据以上探究环节,分析作者以茶炉工的视角叙述的作用。
(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格纳作品音乐会
(美)薇拉·凯瑟
①一天早上,我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打着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小村庄的邮戳。这是我叔叔霍华德寄来的。叔叔告诉我说,某一位单身的亲戚给他妻子留下了一小笔遗产,因此她必须来波士顿办理有关的手续。他请我去车站接婶婶,给她一些必要的帮助。
②次日早上,我通知了房东准备招待客人,随后就前往车站。列车到达以后,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婶婶。她一路坐的是硬座车,亚麻风衣被煤烟熏得发黑,黑帽子上落满了灰尘。我望着婶婶那饱经风霜的身影,满怀敬爱之情。
③大约在六十年代后期什么时候,乔治娅娜婶婶在波士顿音乐院当过教师,后来在叔叔的狂热追求下,乔治娅娜跟他私奔了。为了逃避家里人的责难和朋友们的批评,他们来到内布拉斯加的边远地区。他们在红土山坡上挖了个窑洞,他们从野牛饮水的小湖中取水,他们那点为数不多的储粮往往变成一群群流浪印第安人的囊中之物。三十年来,婶婶从未到过离家五十英里以外的地方。
④第二天下午两点,交响乐团将演出瓦格纳的作品,我准备陪婶婶去听听。不过,在我们交谈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她能否欣赏这音乐会。她心不在焉地向我询问城市的种种变化,但主要使她关切的却是她忘记了吩咐家里人用半脱脂牛奶喂一头体弱的小牛。此外,她还一时疏忽没告诉女儿赶紧吃掉地窖里新开封的一桶鲐鱼,弄不好这些鱼会臭掉,这也使她忧心忡忡。
⑤然而,从我们进入音乐厅之时起,婶婶就不再那么消极、迟钝了。她似乎开始注意四周的环境,这还是头一遭。当乐师们出场各就各位以后,婶婶期待地动了动身子,带着愈来愈强烈的兴趣越过栏杆向下望去,注视着那编制分毫未变的乐队。也许,这是自她离开那头孱弱的小牛以来,映入她眼帘的头一桩完全熟悉的事物。
⑥第一个节目是《汤霍塞》序曲,号声带出朝圣者合唱的第一个旋律时,乔治娅娜婶婶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袖。这时我明白了,对她来说,这声音打破了三十年的沉寂。
⑦序曲结束了。婶婶放开了我的衣袖,但没说话。她坐在那儿,发呆地盯着乐队。她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我暗自忖度。想当年她是个不错的钢琴家,她在音乐方面受过的教育比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绝大多数音乐教师要好。她多次对我讲起莫扎特和迈尔比尔的歌剧,我记得好多年以前她还唱过威尔地的一些曲子。我在她家里,每逢我生病发烧,傍晚时她常常坐在我的小床边。凉爽的晚风透过窗上钉的褪了色的蚊帐布吹进来,我躺着,凝望着玉米地上方一颗红红的、明亮的星星,她便唱起“让我们复返故乡吧。回到那鲜山环抱的家园!”唱得令我这个原本就十分想家的佛蒙特州孩子心都要碎了。
⑧演奏《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时,我留心观察乔治娅娜婶婶,想猜出对她来说琴弦和空气沸腾般的骚动意味着什么,却一无所获。她坐着,默默无声地凝视着,一根根琴弓倾斜向下拉去,宛如夏日阵雨大作时道道急冲而下的雨丝。在演奏《飞行的荷兰人》中的一段乐曲时,她一直这样一动不动,但她的手指却在黑衣服上机械地移来移去,仿佛它们在回想曾经弹奏过的钢琴键盘。这双可怜的手呵!为了举举拿拿,捏捏揉揉,它们不断地伸开、举起,如今变得几乎像动物的爪子似的;其中一个手指上套着个薄薄的、磨损了的小环,它曾经是一只结婚戒指。
⑨男高音开始唱“名曲”之后不久,我听到一声急促的抽泣声,便转向乔治娅娜婶婶。她两眼闭着,泪水在面颊上闪闪发光。那个如此创巨痛深而又无止无境地忍受苦难的灵魂并不曾真的死去。只不过从表面看它枯萎了,像某种奇特的苔藓,它可以在满足尘埃的岩石上呆上半个世纪,但是一旦把它放回水中,它就立刻又变得绿茵茵的了。在这首歌的演唱过程中婶婶一直这样哭着。
⑩音乐会结束了,人们鱼贯走出大厅,谈笑风生,很高兴放松一下精神,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来。但我婶婶却不肯起身。竖琴师用绿色毡套罩上他的乐器;长笛手甩去吹口中的水分;乐队的人也都一个一个离去了,舞台上只剩下椅子和乐谱架,像冬天的玉米地一样空荡荡的。
我劝婶婶动身,她一下子哭了,抽噎地恳求着:“我不想走,克拉克,我不想走呀!”
我懂得,对她来说,音乐厅外就是另一个世界:那污黑的池塘,四围的陡岸上遍布牛马踪迹;那像塔一样光秃秃的没上漆的高高的木房,由于日晒雨淋,板壁已经凸翘不平;那些弯弯扭扭的小样树上晾着洗碟布;还有那些正换毛的瘦火鸡在厨房门前的垃圾堆里啄来啄去。
(有删减)
2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音乐会为线索,婶婶因音乐会来到城市,又因音乐会而受触动。
B.小说插叙了婶婶过去的生活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一人物。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旁观者叙述视角,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D.小说中的“音乐”代表精神追求,“边远地区的生活”则是现实世界。
24.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画线句。
(1)她一路坐的是硬座车,亚麻风衣被煤烟熏得发黑,黑帽子上落满了灰尘。(从描写的角度)
(2)只不过从表面看它枯萎了,像某种奇特的苔藓,它可以在满是尘埃的岩石上呆上半个世纪,但是一旦把它放回水中,它就立刻又变得绿茵菌的了。(从修辞的角度)
25.小说第 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6.听完音乐会后。婶婶是否还会回到音乐厅外的“另一个世界”?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024·广东惠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望远镜
杨政
①罗威突然发现,对面8栋12楼有个阳台上架着一台望远镜,长长的镜筒正对着自己这栋楼。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急忙拉上房间所有的窗帘。
②罗威住13栋12楼,平时喜欢站在客厅的大阳台上远眺。对面阳台上的望远镜,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已被人偷窥很久了。罗威拿起手机报警,拨了两个1,他停了下来。改拨小区物业电话,接通后又挂掉了。
③他没有证据,得先搜集到证据。
④接下来一段时间,罗威不再拉开房间的窗帘。一回到家,他就躲在客厅大阳台的帘子后,撩起一角偷偷看对面那台望远镜。
⑤这一天,罗威下班回家,躲在大阳台的帘子后,盯着对面阳台上的望远镜。盯了一阵,没啥动静。两周了,似乎没人动过它。罗威猜想那台望远镜可能只是个模型,搞恶作剧的摆设。
⑥晚上睡觉,罗威被一股霉味袭扰。他只好起床,摸黑开窗透气。第二天,罗威出门前犹豫再三,还是拉开了房间的窗帘。
⑦当晚9时左右,罗威终于盯到,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在转动望远镜。因隔了100来米,光线太暗,看不清他们在朝哪里看,在看什么。
⑧次日,罗威出门前,又拉严了家里所有的窗帘。一整天,他脑子里不断闪现那两个转动望远镜的人影。
⑨罗威决定网购一台长筒望远镜。
⑩这玩意儿不太好摆弄。罗威研究了三天,才组装完成并学会寻找目标,对焦,用手机录拍目镜里观察到的景物。他把望远镜架在客厅,对准8栋12楼那个架着望远镜的阳台。只要那里有一丝动静,他都会看得一清二楚。
奇怪的是,自从罗威架好望远镜,那两人在阳台上的活动又停止了。
罗威没有放弃。他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眼睛贴在自家望远镜的目镜上,观察对面的阳台。可过了几天,啥也没发现。
罗威推测,大概是自己这边没有引起对面注意的场景。他果断拉开了所有的窗帘,像往常一样,站在阳台上远眺。他还在阳台上吊起一把撑开的大红伞。又摆上一个小方桌、一把躺椅,在那里吃美食、喝红酒、看书。但这些都没有吸引到对面阳台上望远镜的转动。
于是,罗威把自己的望远镜也架到了阳台上。
罗威站在阳台上,随意转动望远镜,白天他看西湖上的白鹭,看游人。晚上他看月亮,搜寻夜空中绚丽的星云。当然,这些都是掩饰。他目光的焦点,始终集中在8栋12楼的阳台。
一个周六的上午,罗威又在阳台转动望远镜。忽然,8栋12楼的那个阳台上,出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他们没有转动望远镜,只是指着远方的天空,说着话。
第二天下午,当罗威又在阳台上转动望远镜时,忽然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高个男人和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说:“叔叔好。”
高个男人说:“我们是8栋12楼的邻居。我儿子无意间看到你家阳台上也架着一台望远镜,过来向您学习学习。”
罗威赶紧请父子俩进门,小男孩跑向阳台的望远镜,高个男人在客厅与罗威讲着话。
原来,小男孩的母亲半年前意外去世。男人告诉小男孩,妈妈去了天堂,变成了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小男孩恳求男人买了一台望远镜,寻找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男孩寻找了几次,啥也没看到。他问了很多天文知识,父亲答不上来。看到罗威家阳台上也架着望远镜,于是父子俩就过来讨教。
罗威赶紧说:“我是瞎捣鼓,啥也没看着。”
这时,小男孩在阳台上大叫:“我看到我家的阳台了,我看到我家的望远镜了。”
父子俩离开后,罗威收起了望远镜。他用力拉开客厅大阳台的帘子,一缕阳光照了进来。
(选自2023年12月7日《华西都市报》)
27.读小说要把握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将下面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28.读小说要关注笔法。文章有一处插叙,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9.读小说要重视结尾。结尾处“他用力拉开客厅大阳台的帘子,一缕阳光照了进来”有何深意?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0.读小说要合理想象。文中的“望远镜”,于父亲,犹如一把打开儿子心灵的钥匙;于小男孩,犹如一盏寻找母亲慰藉的明灯;于“我”,犹如一趟开启人间真善美追求的列车。假如,你是以上三人中的一人,围绕“望远镜”,将又会发生怎样的美好故事呢?请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补写,不少于60字。
假如我是 ,我将会:
(2024·广东潮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 铃
薛培政
①“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不知是纷飞的雨点泣染了离别的气氛,还是滚动的泪水浸湿了干燥的天空。听着这首浑厚悠长、震撼人心的《驼铃》,一向以刚强铁血著称的军人就不吝惜眼泪了。
②绵绵阴雨中,走下哨位的士官班长廖成刚,心情就像被雨水浸过一样,湿漉漉的,随时都会掉下眼泪来。“你小子整天吆喝‘流血流汗不流泪’,这阵子咋怂了?”带着微微泛起的酸楚,他默默走到训练场边,望着眼前的一切,心底翻腾开了。
③他五年前下连,是在冬季的傍晚。夜幕降临,群山隐没进夜色,营区就成了一座孤岛,周围一片寂静。望着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新兵,黑脸连长发话了:“想哭,今晚就哭个痛快!等明早起床后,都给我打起精神,拿出咱猛虎连的血性来!”
④翌日晨起,全连被拉到训练场进行会操。身手不凡的连长、排长和老兵,动作精准得让新兵们佩服不已。等到新兵上场,连长站在一旁,看着一个个过关。哪怕动作有一丁点儿不标准,连长也要大声命令:“重来!”末了,全连肃立,由排长领诵标语:“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进来是块铁,出去就是钢!”上百人热血沸腾的吼声,如霹雳,在山间嗡嗡回荡,也在新兵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⑤初次参加五公里山地武装越野,跑到极限时,他感到快撑不下去了。连长对他吼道:“廖成刚,别装怂,你给老子跟上!”说着就朝他屁股上给了一枪托。他在心里暗骂:“简直是个魔鬼!”
⑥400米障碍由八组障碍物组成,每组都是一道关口。第一次过独木桥,从小恐高的他走到中间不敢迈步,连长拿根长棍在下边敲打:“堂堂男子汉,咋拖泥带水?大胆往前走!”他被逼着通过独木桥后,脸上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了。
⑦开春后的高强度训练,他吃不消了。趁着那晚下雨,他悄然翻越围墙,朝火车站方向跑去。刚跑出山口,竟被抄近道抢先到达的连长拦住了去路:“好小子,想当逃兵不是?要是有种,给我回去!要打退堂鼓,你看着办!”
⑧“哼!”他转身气冲冲地跑回了连队。
⑨身上不乏血性的廖成刚,回来后较上劲了。为争第一、当尖兵,他哭过、笑过、怒过、吼过。当兵第一年,他成了全团训练标兵,第二年就当班长,并入了党,转了士官。
⑩“嘻,要不是那晚遇上连长,当了逃兵才丢人哩!”回想与连长相处的日子,他觉得连长就像邻家大哥,就连那张不怒自威的黑脸也显得蛮可爱了。
思绪如脱缰的马儿,不停地向前狂奔。他不由得又想起与四班长罗闯子“顶牛”的那些鲁莽事儿。当新兵俩人是对手,当班长两班比胜负。那年,为代表全连参加师军事全能比武,俩人不惜雪地摔跤一决雌雄,连长被气得直冒汗。想起俩人握手“言和”那场景,他闭着眼睛笑了。
眨眼间,就到了离队这一天。
雨霁,雾散,雨后的太阳格外耀眼。“向军旗——敬礼!”随着一声洪亮的口令,所有退伍老兵举起右手,最后一次作为军人向军旗敬礼。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脸上,晶莹的泪珠扑簌簌落下。
老兵在军营的最后一顿饭,吃得漫长。吃什么已不重要,别离之情充满心胸。禁酒令颁布后,老兵退伍的“离别酒”换成了茶水,气氛却一点未减。不论新兵老兵,个个手捧茶杯,激情澎湃,壮怀激烈,或一对一碰杯,或一人对一桌举杯。一声“干了”,一仰脖颈咕咚就把一杯水全干了。
“闯子,再来当兵,你还是我的手下败将!”
“哈哈,你就吹吧!”
廖成刚与罗闯子的茶杯碰得响亮,水喝得精光,拥抱得更紧。以往的过节和恩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茶不醉人人自醉。饭桌上,聊不完的知心话,擦不干的情感泪。
“老连长,若有来生,俺还是你的兵!”
“嗯?不怪我严厉?”
“俺求之不得!”
“拉钩!”已晋升为营长的老连长,早早赶来送行,与退伍士兵们拉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一首《驼铃》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老兵要登车了,抑制不住伤感的官兵们,双手握了又握,拥抱了再拥抱。要走的兵、留队的兵,眼泪一串一串往下落,谁也不怕笑话。
“再见了,军营!再见了,战友!”在此起彼伏的告别声中,载着退伍老兵的车驶出了留队战友的视野,渐渐远去了。
(节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31.选文巧设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听着这首浑厚悠长、震撼人心的《驼铃》,一向以刚强铁血著称的军人就不吝惜眼泪了。
照应:
3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1)“你小子整天吆喝‘流血流汗不流泪’,这阵子咋怂了?”
(2)“俺求之不得!”
33.选文以“廖成刚”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4.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成长、友谊、热血、离别……请联系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两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2024·广东深圳·一模)月光爷爷
张益川
①悦儿住在月亮村,一个离月亮最近的小村庄。
②每当月光柔柔地洒下来,整个村庄就像一个酣睡在摇篮里的婴儿。月光白茫茫的,整个村庄也如婴儿肌肤般晶莹明亮。风儿轻轻拂过的时候,藏在草丛里的萤火虫便悄悄漫了出来。梨树、桃树、杏树的香味儿也弥漫在山谷。
③可美,可妙了。想到这儿,悦儿便觉得不那么怕了。
④悦儿是趁爷爷睡着了,悄悄溜出来的。这是她第一次在夜晚独自出门。
⑤出门前,悦儿的心,从没有过的忐忑。她听爷爷说过夜晚的山里有野狼。那狼的牙齿密密的、长长的,在月光下明晃晃的。任何被它盯上的猎物都跑不掉。想到这儿她不禁打了个冷颤。
⑥但一想到“月光爷爷”,悦儿便又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月光爷爷是悦儿听村小同学说的。
⑧悦儿不爱说话,一直都不爱说话。平日读书她也不爱与人交流。就连上体育课,她也是呆呆地倚在老槐树边看。偶尔看到趣处,也只是浅浅地笑。
⑨悦儿清晰地记得是狗娃说的。上体育课的时候,狗娃一只脚踏在槐树根上。那只脚的鞋带像他脸上的鼻涕一样,肆无忌惮地散开着。他得意洋洋地拿着个物件,向一旁的臭蛋炫耀。
⑩“见过没 它白天能出声,夜里还能闪光嘞。”
臭蛋睁着鸡蛋大的眼睛:“我的天,哪来的神奇玩意儿 ”
“哪来的 那天夜里我悄悄摸出家去掏鸟蛋,回来路上在槐花林碰到位身穿蓑衣的爷爷。我问他好。那爷爷便说能帮我实现一个愿望。我随口一说想要个玩具。谁能想到,没多久就出现在我家里了。”狗娃扯了扯脏兮兮的袖子,擦了擦手里的玩具。
“瞎说,哪来的神仙爷爷 这山沟只有野狼在等你。”臭蛋和一旁的小伙伴们起哄。
“爱信不信,自己寻去!”别人不信,但悦儿信。狗娃说的这些场景,和爸妈以前说的景物差不多。爸妈说走出这个山沟子,外面的山沟子更大。不对,那叫城市。城里是啥都有,有新衣服、彩色画笔,还有……
悦儿记得爸妈说过等梅花开了就回来,可她哭闹着不依。他们就说山里娃子的爸妈都去城里了,悦儿要和大家一样做听话的孩子。悦儿只好点点头。
想着想着,悦儿便到了槐花林。这时,槐花在半空中迎风而起,在月光下眨着眼。悦儿深吸一口气,那槐花的香味儿就像扑进妈妈怀里一样。
叮铃铃、叮铃铃,远远从山径里走来位披着蓑衣的老人。老人胸前有个铃铛,背上横着两根棒子,夜色下看不清面孔。
悦儿又吸了一口气:“爷爷好,您能帮我实现愿望吗 ”
老人点头。悦儿不那么怕了,反而有些激动:“能让我瞧瞧爸妈吗 ”
老人一怔,又点点头。悦儿高兴得直跳:“爷爷您家在哪啊 ”
老人指了指天上的月牙。悦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爷爷别指月亮,我妈妈说月牙会割你的耳朵,可疼哩。”
老人哈哈笑,随着铃铛声和笑声消失在槐花林里。
悦儿那晚一路哼着歌跑回家。月儿弯弯,妈妈的手腕是港湾;月儿亮亮,爸爸的肩膀是面墙……
悦儿看着熟睡的爷爷,轻轻帮他牵了牵被子。
后来,悦儿真的实现了愿望。她的枕头上多了一张爸妈的合照,他们头上的月亮和村里的一样圆……
这是多年后一位叫悦儿的支教老师跟我讲的。悦儿老师说,她的家乡月亮村就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年幼年老的人。因为常年有野狼在夜晚到村庄肆虐,所以身体硬朗些的老人便自发组织到山里巡逻,以防村里老人小孩儿出现意外。这所谓的“月光爷爷”其实就是这群巡山的老人,铃铛和木棒都是用来驱狼的。而那些实现的愿望,也是老人听孩子讲起后,告诉了小孩儿的家长。
悦儿老师还说,现在的月亮村交通便利了,豺狼不见了,山清水秀、美丽动人。“月光爷爷”的任务也不再是巡逻了,而是自发地担起了护林的任务,成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
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悦儿老师指了指月亮,头上月光皎洁。
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好美”。
(选自《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梳理故事情节】
35.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根据下列示例,按照“悬念-结局”的技巧在方框内梳理本文的情节内容。
(1) (2)
【探究叙述视角】
36.同样的事件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面貌,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对于帮助小孩实现愿望这件事情,小语尝试对比“小悦儿”和“月光爷爷”两个不同视角下的讲述并分析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视角 讲述的内容 表达效果
小悦儿 原来帮助实现愿望的月光爷爷就是村里的巡 山老人,愿望之所以实现是因为爷爷们把我 们这些孩子的愿望告诉了我们的爸爸妈妈。 (1)
月光爷爷 (2) 交代了帮助小孩实现愿望的具体过程,使读者一目了然,突显了月光爷爷对孩子们的同情和爱。
【分析叙事方式】
37.叙事技巧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这篇文章的结尾和《智取生辰纲》的结尾在叙事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结尾具体分析。
资料链接: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搭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结尾
【明确环境类型】
38.小说中的环境类型可以分为象征性环境、中立型环境和反讽型环境。请你结合对下列三种环境类型的理解,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属于哪种环境类型并说明理由。
类型 解释
象征型环境 往往为任务的活动提供相宜的气氛和场所,与人物生活、心情达到一定高度的和谐统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中立型环境 指所呈现的环境不具有认为的因素,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没有直接关系。
反讽型环境 与人物行动既有关系又不和谐,与人物的情感或行动产生对立和隔膜。这类环境最深刻的表现是环境对人物的嘲弄。
【揣摩主旨意图】
39.班级正进行“最受大伙喜爱的微型小说”评选活动,征集信息里有这四大主题栏目:自然之美、时代光影、爱与守护、社会进步。这篇小说若参与评选,你认为哪一栏目最为合适?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2024·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小漫
①小漫在弟弟出生后,真的被送到了爷爷家里。
②爸爸妈妈送完人,坐在奥迪车里心里空落落的,又叹气又掉泪,都觉得生了小的,委屈了大的。
③小漫不那么想,他是“翻身农奴得解放”,高兴得一跳八丈高。爷爷也不那么想,高兴得只差没在地上翻起跟头。
④小漫到了爷爷家,跟着爷爷去山里追野兔,采野菜,别提多好玩。
⑤不到两个月功夫,小漫就意识到这个特好玩的村落里,也有许多不好玩的。这里的蚊子特别毒。爷爷的皮肤像老腊肉,蚊子咬不进。可怜小漫脸上、额上、脖子上布满红坨,爷爷心痛得不得了,又是找风油精擦,又是拿烟罐熏,还手握芭叶扇通宵达旦地守护着小人儿,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⑥小漫想给爸爸打电话,爷爷不让打。小漫想了想,就忍住了。
⑦但没过多久,因为一件事,小漫拼命喊着要逃离爷爷家。
⑧那天傍晚,爷爷在里屋洗澡,堂屋的大门半掩着。小漫一身臭汗回家,没进门就叫着爷爷。家里没开灯,小漫约约看见大门的门栓上,吊着爷爷的皮带。他想去收捡一下。不料,皮带自己动了起来。他一惊,狂叫起来。什么皮带啊,那是一条全身布满菜花的大蛇!
⑨爷爷冲出来,抱住小漫,赶紧拍打着他的背说,我孙别怕,这是条屋场蛇,不咬人的,只吃老鼠,我孙别怕别怕……
⑩小漫一下子崩溃了,“哇”地大哭起来说,我要回家,我怕蛇,我不要在这里了,我要回家……爷爷说,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 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 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
爷爷好不容易才将小漫哄睡。小漫睡着了,梦里还在喊着要妈妈,要回家。爷爷知道,孩子毕竟是个孩子。这几年他目睹村落日渐凋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小漫这么小能够住在这里这么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爷爷给小漫盖好被子,抚摸着他的额头,想让受惊的孩子安稳下来。他睡不着,端起酒杯,看着山顶上有点发黄的月亮,听着夜老鸦落单的叫声; 老泪不自觉流了下来。
次日,小漫醒来,找到电话就拨爸爸手机。手机通了,小漫就说,你回吧,你别来了,一条屋场蛇,多大个事呢!
爷爷正伤心地坐在檐下织竹篮子,听见小漫这么轻描淡写地给他爸打电话,丢下手里的活走过去,一把揽过孙子紧紧抱着。小漫感觉爷爷在发抖。
小漫直接就在爷爷村子里的小学读书了。他学龄前的底子扎实,成绩一直优于同班同学。
小漫最喜欢看爷爷在水田里做犁耙功夫。爷爷扶犁倒耙,水平是一流的。一条老水牛和他配合得
天衣无缝,一丘丘水田被爷爷整得像一片片书页。
水牛耕完田,爷爷就将它牵到池塘洗干净,尔后将牛绳交给小漫说,骑着你的牛回家吧! 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
小漫对爷爷说,在城里,爸爸每天用小车接送我上学,我在这里,要爷爷每天用老牛驮着我上学,行不行啊爷爷? 爷爷没有说话。小漫趴在牛背上望着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也没有说话。
村子里,有了一个每天骑牛上学、放学的孩子。这个牛背上的孩子,成绩也一直那么牛。这个牛背上的孩子,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拼命地学习,以后将老牛一样的爷爷,接到城里去享福!
爷爷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开心过。爷爷觉得,能够看见牛背上健硕的孙子一天天长大,就是享福; 能听见孙子这么直朴的表白,就是享福。
没多久,县里来了一班子人,通知家家户户的户主去开会。接下来的日子,小漫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看着这个村落变美变靓。
村民的房子装修得个性十足。爷爷垛墙边废弃多年的瓜架都给改成了两个爬满青藤的生态车位。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整理,竹林子成了健身场所。一个个花圃建好了,五颜六色的花开旺了,彩蝶翻飞。蚊子少了许多,入户道路铺上了油砂,路灯齐扎扎亮了起来。
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对对、一群群回来了,城里人们也回来村落小住了。暮气沉沉的村子又变得生机勃勃! 中老年人们热情洋溢地跳起了广场舞。城里艺术学院的美术生隔三差五来村头写生,背着锄头走在田间的爷爷成了他们的模特,骑牛的小漫是当模特次数最多的。左邻右舍的民居经营起来了,人们不再迷茫感伤了,他们的眼神明亮了,笑容轻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
牛背上的小漫,又给爷爷说悄悄话了,他说,爷爷我有一个梦。爷爷说,我知道你要接爷爷进城享福,爷爷正盼着呢! 小漫告诉爷爷那是他以前的梦!
哦,我的孙现在梦都不一样了? 爷爷笑道。
我现在有个梦,我要在这里,一直在这里,和爷爷一起在乡里享福。长大了也不走了,我可以办农业公司,我要守着这里的老树老藤,这里的屋场蛇,这里的山雀子叫,这里满山跑的野猪,这里的山歌,这里吹得脸红脖子粗的唢呐……小漫望着青翠的山坡,描绘着他的梦。
爷爷什么都没说,静静地听着小漫的讲述。夕阳下爷爷与老牛的影子渐渐地融为了一体。他看着山顶的晚霞,心底一声感叹,我的村落长大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选自《中国作家》 (文学版) 2023年第2期,作者邓建华,有删改)
40.小漫对爷爷家的态度和感情一直在变化,请根据情节补全下列内容。
变化一:① ,但总是被毒蚊子咬,想给爸爸打电话。
变化二:暂住爷爷家被蛇惊吓,想要回家,但② 。
变化三:住在爷爷家想着回城,但③ ,想要留在村落。
41.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 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 (请从句式的角度加以赏析)
(2)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 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加点词在朗读时应当怎样读,为什么? )
42.文章第 段写村落变美变靓,请你结合全文,说说村落“变美变靓”表现在哪些方面。
43.文中大量文字写到“老水牛”,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24·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一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写完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④母亲对我说:“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钢笔吗?”
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⑥母亲叹了口气:“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⑧那天下雨,我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
⑨我怎么那样为难母亲呢?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我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去。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什么了。
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
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车轮忽然迅速转动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老太婆。那支笔,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删改)
44.文章围绕“第一只钢笔”写了我和母亲的哪些事?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45.小华认为第 段在文中属于赘笔,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
46.为让第 段的画线语句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作者在前文已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请你将它找出来。
47.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他的散文集《人间清醒》中,曾这样说道:“我的童年和少年,教我较早地懂了许多别的孩子尚不太懂的东西——对父母的体恤,对兄弟姐妹的爱心,对一切被穷困纠缠的人们的同情,而不是歧视他们,对生活负面施加给人的磨难的承受力,自己要求于自己的种种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里一切美好事物的本能的向往,对人世间一切美好情感的珍重……”请从句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按照要求完成各题。
【足迹·经典漫步】
戏剧社同学在读完《儒林外史》后对马二先生印象深刻,于是想通过戏剧改编,把马二先生这一形象搬到舞台上。改编的原著为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一幕:
地点:蘧公孙家中
(蘧公孙回来后,对于差人之事含糊其词)
马二先生 长兄,你这事还要瞒我么?你的枕箱现在我下处楼上。
(公孙听见枕箱,脸便飞红了)
(马二先生把差人怎样来说,和他怎样商议,后来怎样一一描述)
马二先生 我把选书的九十几两银子给了他,才买回这个东西来,也是为朋友上一时激于意气,难道就要你还?但不得不告诉你一遍。明日叫人到我那里把箱子拿来,或是劈开了,或是竟烧化了,不可再留着惹事。
(蘧公孙听罢,大惊,忙取一把椅子放在中间,把马二先生捺了坐下,倒身拜了四拜)
(过了一天,马二先生来辞别,要去往杭州)
公孙 先生您何不搬来我小斋住着,我好早晚请教?
马二先生 你现在还不是养门客的时候。况且杭州各书店里等着我选考卷,还有些未了的事,必然要去。倒是得闲时,我想到西湖上走走。那西湖山光水色,颇可以添文思。
(马二先生前往西湖)
第二幕:
地点:西湖。马二先生口袋里没钱,喝了一天的茶,饿着肚子,嚼着几个钱处片,一路眼中净是西湖边上酒家的美食,还有来烧香的女人们的面孔。又在西湖边上走了大半天后,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发现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想要进去看看。
管门的 你是何人,来这里作甚?
马二先生 差人好,我初到西湖,对这万事都好奇,想看看这门后是何。
管门的 拿一个钱,我便放你进去。
(马二先生给了一个钱,管门的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
(马二先生吓了一跳, 。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
48.看了第一幕的表演,小语不禁对马二先生肃然起敬,他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段感受:马二先生帮助朋友蘧公孙赎枕箱,这枕箱原是叛将王惠的,若是被发现了可是杀头的大罪啊。通过这件事,我真想和马二先生这样的人交朋友啊,他真是一个 的人。(补充人物形象)
49.请你帮助小文补充好第二幕剧本的舞台提示。并结合第一幕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目的,试着分析马二先生的精神世界。
(2024·广东韶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个冬笋
李学文
①隆冬的赣南北部山区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红军长征后,留守在这里牵制敌人的红军被搜剿的敌人重创。四名战士满身血污地从阵地上爬下来,在雪地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路。他们耗尽全力,终于爬到了两里外老猎户老杨的门口。
②老杨独居深山,他开门一看,是四名受伤的红军战士,一人左手骨折,三人腿部中弹,其中一人已经昏迷,看样子快不行了。老杨站在门口愣了一会儿,然后赶紧把他们扶进屋里。
③老杨常年在外打猎,练就了治疗骨伤枪伤的好医术。他很快把战士的断手固定,又给三名腿部中弹的战士取出了子弹。那个手折了的战士说:“大爷,我们已经三天粒米未进了,你能给我们一点吃的吗?”
④大雪封山,老杨昨天其实已经断炊了,家里只剩下半边兔子肉,他原本想靠它挺过大雪封山期。
⑤老杨没多想,就把半边兔子肉剁了一半炖了。肉熟了,他只为三名清醒的战士端去了肉和汤。三名战士满腹狐疑地看着老杨,其中一个说:“怎么没给昏迷的兄弟端一碗?”老杨长叹一口气,说:“他这样子已经吃不了东西了。”手折了的战士不信,想掰开昏迷战士的嘴给他喂,确实一点也灌不进去。
⑥战士们饿极了,两餐就把半边兔子肉吃完了。实在没吃的了,老杨就扒开雪,挖屋檐前的草根煮汤喝。又挨过了两天,最后连屋檐前的草根也挖没了。
⑦为了弄吃的,手折了的战士提议,让老杨带他上山挖冬笋。老杨不同意,说大雪封山,上山挖笋十分危险。两名有腿伤的战士也不同意。手折了的战士说:“不上山挖笋,五个人都会饿死。”无奈,老杨只好带着他冒雪上山。
⑧两人在齐膝深的雪中走着,每走一段山路,就做个记号。到了竹林地,他们大半天才挖了一竹篮冬笋。返回时,大雪已把记号覆盖,两人凭感觉在雪海中前行。突然,手折了的战士一脚踩空,掉进了深涧。
⑨见只有老杨一人回来,一名有腿伤的战士问:“那位兄弟呢?”
⑩老杨悲戚地说:“掉进深涧牺牲了。”两名战士听了,一脸惊愕。
看似满满一竹篮的冬笋,实际只有十五个,剥壳后可食用的部分很少。老杨预计十五天后大雪能停,他要用这十五个冬笋帮大家度过大雪封山期。
老杨煮好笋汤,端到两名战士手中,但两人都不肯喝。老杨明白,自己没给那名昏迷的战士喂兔肉汤,特别是手折了的战士掉进深涧牺牲后,他俩就生了戒心。老杨当着两人的面,一仰脖把冬笋汤喝了个精光,又把碗底的几小块笋片放入嘴里。两名战士见老杨喝了笋汤,吃着笋片,就跟着喝了。
喝完笋汤,两名有腿伤的战士让老杨给昏迷的战士喂汤。老杨摇摇头,说:“他一直昏迷,汤喂不进去,洒了可惜啊……”其中一名有腿伤的战士愠怒地看了看老杨,自己端着汤艰难地爬到昏迷的战士跟前。老杨把汤夺下来,说:“留着这碗汤,还能对付一个人的饥饿!”另一名战士一看,愤怒地拉动了枪栓。
那个爬过去的战士又把笋汤夺回来,然后掰开昏迷战士的嘴,可像之前一样,怎么也喂不进。老杨说:“孩子呀,别看他现在还有心跳,他应该是快不行了。”
爬过去的战士听了,冲老杨吼道:“你这是谋杀!”
老杨缓口气说:“孩子呀,我们只有十五个冬笋,按往年的天气,至少还有十五天的封山期,节约一个人的食物,我们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爬过去的战士气愤地把碗摔了个粉碎,怒道:“你竟然还敢这样说,难道不怕死吗?”
“我说的是实话,他挺不过这几天了!”
拉枪栓的战士怒喝道:“别说了,小心我毙了你!”
老杨也来了气,又心疼又委屈地说:“难道我真的不想给他吃吗?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呀……”
两名战士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问:“他是你儿子?”
老杨抚摸着儿子,说:“你们来的那天,我就认出了他。他参加红军时还是个娃娃,四年时间,长得像个汉子了。”老杨老泪纵横。
两名战士紧紧地抱住了老杨。
四天后,老杨的儿子没了心跳,老杨抹着泪,把他埋在了屋后面。
就这样,老杨用仅有的十五个冬笋,终于让自己和两名战士挺过了大雪封山期。两名战士归队时,紧紧抱着老杨,同时叫了一声:“老爹……”
(选自《2022中国精短小说年选》,有删改)
班级准备把《十五个冬笋》这篇小说改编成戏剧演出,请你来当导演,帮忙完成下面小题。
50.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之一。小说中老杨和几位战士出现过三次矛盾冲突,请你补充完整。
(1)冲突一:老杨不喂昏迷的战士喝兔肉汤,战士们坚持喂他喝。
(2)冲突二:
(3)冲突三:
51.为了让演员更好地把握角色,请你根据下面的题目,指导演员们悟戏。
(1)老杨的扮演者不知道用怎样的语气说下面这句话,请你指导,并说明理由。
“我说的是实话,他挺不过这几天了!”
(2)请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写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两名战士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问:“他是你儿子?”
52.小东不太能理解选文标题“十五个冬笋”的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解答他的疑惑。
53.有人认为“此小说通过反转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请参考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选文“反转”的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链接材料】
反转是小说或戏剧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往往用出乎意料的情节以及与剧情发展大相径庭的故事结局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音乐
韦恩·卡林
①我还记得那天,爸爸豁出瘦小的身躯,第一次把那沉甸甸的手风琴拖上我们家的门廊。他把妈妈和我召到客厅,打开箱子,好像那是个百宝箱似的。“给,”他说,“你一学会拉它,它就跟你终身做伴。”
②不久,我在手风琴速成学校跟泽里先生上起课来了,那个学校夹在一家旧电影院和一家馅饼店之间。第一天,我肩上勒紧了两条皮带,怎么都觉得别扭。“他怎么样?”过后父亲问老师。“第一课嘛,还可以。”泽里先生说。爸爸看有希望,神采奕奕。
③按规定我每天练半小时的琴,而且我每天都没法躲过去。我本以为我的前途是在户外打球,不是呆在屋里练很快就会遗忘的曲子,可父母逼着我练。
④想不到我渐渐可以把各个音符串起来,两手配合着拉起简单的歌曲了。晚饭后,父亲常常要我拉上一两段曲子,他坐在安乐椅里,我就笨手笨脚地拉完《西班牙女郎》和《啤酒桶波尔卡》。“很好,比上星期强。”他会说。于是我一口气拉下去,把他最喜欢的歌曲《红河谷》和《家在牧场》混在一起,于是他不知不觉地睡去,报纸还摊在膝上,他能在我的演奏感召之下也轻松一下,算是对我的赞赏吧。
⑤整个夏天,泽里先生的课越上越难,我一边学琴一边可以听到伙伴们在外面玩棍球玩得好热闹。眼看秋季演奏会就要到来,我得到本地一家电影院上台去独奏,我想赖掉这差事。于是,那个星期天下午在父亲的车上,我终于爆发了。
⑥“我不想独奏。”我说。
⑦“你就得独奏。”父亲答道。
⑧“为啥?”我吼道,“就因为你小时候没能拉成小提琴?你不拉就行,我干嘛就非得拉这笨乎乎的玩意儿?”
⑨爸爸刹住车,面对着我。
⑩“就因为你可以给别人带来欢乐。你可以打动他们的心灵,这就是我希望你不要抛弃的礼物。”他又轻声说,“总有一天你会有我从来没有的机会:你会给你的妻子儿女演奏美丽动听的音乐,那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干嘛要这么苦练了。”
我无言以对,我很少听到父亲说话这么动情,更何况是说的手风琴以外的事物。从此我练琴不用父母逼了。
音乐会那天晚上,妈妈戴上亮晶晶的耳环,脸上没见她这么打扮过。爸爸早早就下了班,扎上领带,一身套装,头发用发油梳得溜光。他们提前一小时就打扮完了,我们便坐在客厅里紧张地聊天。这时我得到一个无言的启示:成功地演奏这么一首歌是他们即将实现的一场美梦。
在电影院,我意识到我是真想使父母感到自豪时,简直紧张死了。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走向台上孤零零的椅子,演奏了《今晚你可寂寞》,没出一点儿错。一时掌声四起,退下后还有几个人在拍手。我高兴得轻飘飘的,总算熬到头了。
音乐会散后妈妈和爸爸来到后台。瞧他们走路那神气——昂首挺胸,红光满面,我就知道他们很高兴。母亲紧紧拥抱了我。爸爸伸过一只胳臂搂住我不放。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架手风琴在我的生活中也渐渐隐退了。直到好几年后的一天下午,我的两个孩子偶然发现了它,司各特以为是个秘藏的珍宝,荷里以为里头住了个精灵。他俩都讲对了。
我一打开箱子,他们就笑了,说道:“拉拉,拉拉嘛。”我勉强套上琴的背带,拉了一些简单的歌曲,没想到我的琴法竟然没有荒疏。很快,孩子们就转着圈跳呀笑个不停,连我妻子特丽也乐呵呵地和着节奏拍起手来,他们那兴高采烈的痛快劲儿真让我吃惊。
这时,父亲的话又回到我的脑海:“总有一天你会有我从来没有的机会,那时你就会明白的。”爸爸始终是对的:打动你所爱的人的心才是最宝贵的礼物。
爸爸从未学会从他那手风琴上拉出甜美的声音,他以为他永远都不会为他的家人演奏乐曲,那是他错了。就在这个美妙的夜晚,我的妻儿又笑又跳,听着我拉手风琴。其间,汩汩流淌在我心头的正是我父亲的音乐。
(有删改)
5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我”叙述,手风琴是线索,贯穿两代人,见证了“我”的心智成长。
B.最初“我”并不能理解父亲,认为他只是想强加给我他拉手风琴的愿望和梦想。
C.“我”在一次音乐会成功地演奏了手风琴后,认为“我”学手风琴的使命已完成。
D.“我”成家了以后,面对许久未练却仍不生疏的手风琴,终于明白父亲的用意。
55.根据本文内容,填写下表。
主要情节 爸爸的表现 “我”的表现 “我”的心理
父子冲突 坚决要“我”独奏,动情开导“我” ① ②
成功演奏 ③ 完成演奏,接受拥抱 高兴、感动
56.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音乐会那天晚上,妈妈戴上亮晶晶的耳环,脸上没见她这么打扮过。爸爸早早就下了班,扎上领带,一身套装,头发用发油梳得溜光。
57.本文结尾“其间,汩汩流淌在我心头的正是我父亲的音乐”,请你简要谈谈,为什么是“父亲的音乐”?
(2024·广东湛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鞋匠老单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是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老单不是本地人,又说一口浓重的方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记得镇子西头老槐树下有个修鞋的摊点,摆在那里多年了,修鞋匠姓单,人称“单师傅”,或直呼他“老单”。
②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 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在镇子上住久了,常听人说,老单这人不简单,话不多,但仁义。起先修一双鞋只收个块儿八毛,如今顶多收三五块钱,从来没有超过十块钱。
③别看老单粗手大脚,做起活儿来一针一线,那叫一个仔细。顾客送来磨坏了鞋底或旧得不成形的鞋子,问他能不能修,他都说尽量修。哪怕费半天事,他也想尽法子把鞋子修结实。有人劝他说,这样出力费事不值得。他自有一番理由:“一双鞋子穿旧了,不舍得扔掉,除了恋旧,还因手头儿紧,买不起质量好的鞋子。咱要能修,尽量为人家修好,不就赀点儿工夫嘛!”
④半晌里,一位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在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地锉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他 地对顾客说道:“光粘胶不绱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
⑤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他又让她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看着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子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 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
⑥“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⑦草木枯荣,署去寒来。几十年过去,老单仍孑然一身,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年逾花甲的他,虽说没有挣大钱,但每天进项不断。要说没攒住钱,打死也没人相信。 奇怪的是,他攒钱不买房子,也不置家产,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狭小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他爱吃面食,成年都是馒头加白面条,很少见他买新鲜的青菜,买也是买剩下打折的蔬菜。
⑧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按说老单这典型事迹早该见报上电视了,可他偏偏不喜欢那一套。前些年来过几拨记者,省里的、市里的,扛摄像机的、拿照相机的都有,他一句“没啥好说的”,就把人家打发走了。那年,镇里要上报他为道德模范,也被他婉拒了。
⑨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既不让媒体宣传,也不要荣誉加身,到底图啥哩 ”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该出摊就出摊,该修鞋就修鞋。去年年底,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
⑩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
老单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本是个孤儿,1970 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入伍不久,部队就奉命挺进川藏公路腹地,参加大规模整治改建工程。 这条公路泥石流灾害频发,给部队施工增添了难度和危险性。那年夏天,我们赶赴抢险现场时,发现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 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
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等服役期满后,俺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选自《百花园》2023 年第 6期,有删改)
58.阅读全文,请根据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每点不超30字。
老单 基本情况
个人的家庭身世 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曾荣获军功
修鞋的收货标准 ①
隐瞒身份的原因 ②
59.阅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他 地对顾客说道:“光粘胶不绱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
理由:
60.这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富有特色,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
61.如果这篇小说中的老单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仿照下面【链接材料】为“老单”写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链接材料】
张桂梅: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你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4·广东中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玉米
曹洪蔚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
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③“回来看您啊。”
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
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
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
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
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
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地里只要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倒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这晚临睡时,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
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删改)
62.小语很喜欢文中划线句,请你按要求帮小语批注。
(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2)这晚临睡时,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63.小文不理解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向他解释。
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1)杂草:
(2)庄稼:
64.小语读完以后认为,第 段描写爷爷的光荣事迹这一部分与本文关系不大,应该删去。你认为不应该删去,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服小语。
65.小文希望将此篇小说编入学校文学社社刊,但不知应该放在哪个栏目,来询问你的意见。你觉得应该放在哪一个栏目呢?请你从以下栏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或小说主题,说明你的理由。
(栏目:①破茧·成蝶 ②披星·戴月 ③继往·开来)
(23-24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困难的日子里(节选)
路遥
①我终于上了高中。
②我意识到,这是我生活道路上一个意义重大的开端。当我背着那点破烂行李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庄严的感情。
③但是,很快我便知道了:我在这里所面临的困难,比我原来所预想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当然,饥饿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威胁。
④唉,说起饿肚子,那可的确是越来越严重了。白天是吃不到什么的,可晚上只要一睡着,就梦见自己在大嚼大咽。我对吃的东西已经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欲望,甚至都干扰得连课都听不下去了。上数学时,我就不由得用新学的数学公式反复计算我那点口粮的最佳吃法;上语文时,一碰到有关食品的名词,思维就要固执地停留在这些字眼上;而一上化学课,便又开始幻想能不能用随手可拾的物质化合出什么吃的来……
⑤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幸的是,班上那个爱恶作剧的文体干事周文明,我却和他坐了同桌。
⑥每当下午自习时,我的同桌就拿出混合面做的烤馍片上或者菜包子之类的吃食,在我旁边大嚼大咽起来,还故意吧咂着嘴,不时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一下我的喉骨眼;并且老是在吃完后设法打着响亮的饱嗝,对我说:“马建强,你个子这么高,一定要参加咱班上的篮球队!”
⑦这个恶劣的家伙!他知道我饿得连路都走不利索了,却叫我去打篮球!有一天,我们全班在校园后边的山上劳动,他竟然当着周围几个女同学的面,把他啃了一口的一个混合面馒头硬往我手里塞,那神情就像一个阔佬耍弄一个叫花子。
⑧这侮辱太放肆了,我感觉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来。我沉默地接过这块肮脏的施舍品,一下把它远远地甩在了一个臭水坑里!周文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一绺浅黄的头发披散在颠前,手足无措地立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我同时用自己的眼睛告诉他:他如果要是再公开拿我的贫穷开心,我决不会对他客气的。我的同桌从此使很恨我,但他是再不敢在公众面前侮辱我了。可过了不久,更叫人难以忍受的事又发生了。
⑨有一天,我们宿舍一位同学放在饭碗里的一个玉米面馍突然丢了。那个同学很快把此事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事情很快就在全班传开来,说我们宿舍出了“贼姓子”。不用说,怀疑的目光又全部落在了我的身上。
⑩人们开始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我,而背后我又成了他们谈话的中心。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