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诗歌鉴赏(广东专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诗歌鉴赏(广东专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3 14: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题速练】诗歌鉴赏(广东专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艾青诗选》的节选诗句,研读这些诗句的意象,不属于“土地”意象群的一项是:( )
A.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北方》)
B.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光的赞歌》)
C.只有几畦萝卜,菜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这平凡,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旷野》)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二、语言表达
2.(2024·广东东莞·一模)活动中,小粤分享了自己阅读古诗文的“破防”时刻:“读到《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时,我‘破防’了!”请你结合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诗文主张,简要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使小粤“破防”的。
知识卡片
破防: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
3.(2024·广东汕尾·一模)阅读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陶渊明《饮酒》(其五)“飞鸟相与还”中的“鸟”属于其中哪一种情形,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卡片 陶渊明在诗文中常用“鸟”这个形象来表情达意, 大体有三种情形:其一, 以“鸟”表现他年轻时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 其二, 以“鸟”表达他为官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其三, 以“鸟”表现他归隐田园后闲适自由的心境。
4.(2024·广东揭阳·一模)读完《过零丁洋》,你的同桌不懂“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丹心”的含义,请你给予解答。
5.(2024·广东·模拟预测)默写古诗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崔颢《黄鹤楼》)中的“洲”常被误写成“州”。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洲”。
知识卡片
洲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中的陆地,如长沙的橘子洲,珠江三角洲。二是指大陆,如亚洲、欧洲、澳洲。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远在秦朝以前我国有九州。东汉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此后,地方行政上基本上分州、郡、县三级。
三、诗歌鉴赏
6.(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句“白头搔更短”中“搔”字刻画了诗人什么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2024·广东珠海·一模)“酒”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你根据诗词内容和仿照下面的知识卡片,试分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中“酒”的作用。
知识卡片
“金樽清酒斗十千”意为: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金樽”“斗十千”写出美酒的名贵。此句与“玉盘珍羞直万钱”连用,借美酒佳肴来营造宴饮的欢乐气氛,以欢乐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8.(2024·广东清远·二模)文佳在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发现“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在其他版本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句更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9.(2024·广东茂名·二模)默写古诗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汗”常被误写成“汉”。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汗”。
知识卡片:
汉代刘向在《别录》中提到:“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指蛀蚀,侵害)”谓之杀青,亦谓汗简。”因此,“汗青”本意为“使简(青)出汗”,后代指“史册”。
10.(2024·广东·模拟预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生”,还是“升”?王明同学没有把握了,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并说出理由。
11.(2024·广东惠州·模拟预测)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语同学想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和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1) 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之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静态 (2)
12.(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亨,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感情,请简要说明。
13.(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标题中“赋壮词”的“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4.(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2024·广东惠州·一模)下列诗句中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古诗文中的“庐”有什么意味。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其五)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2024·广东潮州·一模)默写古诗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蓬”常被误写成“篷”。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知识卡片蓬:一种常见的野草。在中国文学中,“蓬草”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义,蕴含着无奈、哀愁与悲叹。 蓬:①一种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一般用竹木、苇席、帆布等制成;②船帆。
17.(2024·广东肇庆·一模)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请你根据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思考:自然界中花鸟众多,古人为什么偏爱“鱼”这个意象进行创作?
知识卡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常常出现在婚礼和春节等场合。孔鲤,字伯鱼,孔子独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18.(2024·广东深圳·二模)同是春日之花,在古诗中却有不同的意味。小深和小圳由此展开讨论。
小深: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抒发了作者 。
小圳: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乱”形容“花”,表现了 。
19.(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
20.(2024·广东江门·一模)默写古诗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鳞”常被误写成“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鳞”。
21.(2024·广东韶关·模拟预测)在诗词大会上,一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线索,请从赏析诗句的角度再编写一条B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成名作《黄鹤楼》。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诗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诗句“学诗谩有惊人句”内容的理解。
23.(2024·广东湛江·一模)请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这两句词的表达效果。
知 识 卡 片 《满江红》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当时秋瑾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24.(2024·广东佛山·一模)唐代诗人王驾有诗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句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记载了我国重要传统民俗节日 。两首诗都描写了节日的热闹氛围,表达了诗人 之情。
(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秋色浩无际
宋·管鉴
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注]。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注]白眼送飞鸿:指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度。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浩”“洗”二字描绘秋色的壮美,起笔不凡,足见词人襟怀。
B.词人登临山巅,但见黄昏时分暮云四合,掩映群山,意境开阔渺远。
C.暮霭下的城郭、烟树参差错落,若有若无,宛如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D.下片由景及人,写词人和坐间朋友才华横溢,谈吐高雅,气度不凡。
26.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7.(2024·广东茂名·一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点明暮春时令。小颜很疑惑:暮春的花和鸟有很多,为什么李白只选这两个意象创作此诗?结合全诗帮小颜解惑。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辨析。
A. 这一句中的“土地”直接指向了国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即使是贫瘠的,也带有“淳朴”和“宽阔”的象征意义;
B. 这一句谈论的是“光”,它让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让人间显得可爱。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到“土地”,而是强调了光的作用和重要性;
C. 这里的“田野”是“土地”的一部分,描述了田野上的植物和景象,体现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活场景;
D.这句诗中的“土地”代表了死亡后的归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即使死去也要与土地融为一体;
故选B。
2.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情感理解和语言表达。
小粤在阅读《卖炭翁》时,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深深打动,这体现了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诗文主张。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触动了小粤内心深处的情感防线,使其“破防”。
首先,“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用简朴而直接的语言描绘了卖炭翁在严寒天气中穿着单薄衣裳的情景。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让小粤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卖炭翁的贫寒和困苦。这种直观的情感冲击,使得小粤对卖炭翁的同情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其次,“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卖炭翁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担心自己的炭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希望天气更加寒冷,以增加炭的需求。这种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愿望的无奈和痛苦,让小粤深感共鸣。他能够体会到卖炭翁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助和绝望,这种情感共鸣使得小粤的情感防线被突破。总的来说,这两句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卖炭翁的贫寒形象和内心矛盾,触动了小粤内心深处的情感。它让小粤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卖炭翁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冲击,正是白居易诗文主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生动体现。
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3.示例:属于第三种情形。因为诗中飞鸟结伴还巢的自由自在与诗人归隐后采菊东篱、陶醉山色的闲适自由的心境一致。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背景与诗人情感主旨的把握。
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想远离俗世的纷纷扰扰,远离官场的黑暗及束缚,只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飞鸟结伴而归,过随意而安、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也表现了他怡然自得的心境。故而诗人此时的心境就是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轻松愉悦与归隐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之情,这与第三种鸟的形象相一致。
示例:属于第三种情形。陶渊明在官场历经波折后,选择归隐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句诗中的鸟,正是他归隐后心境的写照,体现了他对闲适自由生活的满足和喜爱。
4.“丹心”就是忠心,在本诗中指文天祥视死如归、对国家忠贞不二的爱国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从字面意思和诗文的背景及诗人的情感出发。首先,“丹”字在古汉语中常常用来表示红色,而“心”则指代心灵或精神。因此,“丹心”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红色的心,引申为忠诚、热情的心灵。其次,结合《过零丁洋》的背景,这是文天祥在被俘后所写的述志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爱意和坚定的忠诚。所以,“丹心”在这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蕴含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献身精神。
示例:“丹心”在这里指的是赤红炽热的心,通常用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在这句诗中,“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文天祥的忠贞不渝和献身国家的决心。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就像一颗红心,永远照耀在历史的篇章中。
5.“鹦鹉洲”是长江中的一块陆地,和长沙的橘子洲一样,它在黄鹤楼东北,因此,它亦是水中的陆地,故应写作“洲”。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首先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描述的是黄鹤楼远眺的景象,其中“鹦鹉洲”作为诗句的组成部分,应当与整体意境相协调。诗句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营造了一种开阔、自然的景象,因此“鹦鹉洲”也应符合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其次,知识卡片中指出,“洲”指的是水中的陆地,如橘子洲,三角洲,这与视觉中描述的鹦鹉洲作为江中陆地的情况相符。而“州”则是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与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色并无直接关联;最后,结合诗歌意境和“洲”与“州”的定义可得出结论:诗句中应写作“鹦鹉洲”而非“鹦鹉州”。因此,“洲”字更能准确地表达鹦鹉洲作为江中陆地的特点,与诗歌的整体意境相契合,而“州”字则与诗歌的自然景色描写不符。
6.(1)诗句描绘了一幅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破败画面。
(2)诗句“白头搔更短”中的“搔”字刻画了诗人内心苦闷,愁绪难解的形象。他忧国忧民,面对沦陷的山河,满目凄然,满怀愁绪,诗人因忧愁而频频搔首,头发也越来越少,几乎不能插簪了。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首先,需要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的具体含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述了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而春天的城市却被草木深深覆盖的景象。接着,需要将这种景象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描述。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荒凉和破败的氛围。注意答案的字数要求。
示例: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国家破败、山河依旧但城市荒芜、草木丛生的画面。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首先,需要解析“搔”字在诗句“白头搔更短”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这个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苦闷。然后,需要将“搔”字与整首诗联系起来,分析它如何刻画了诗人的形象。这里的“搔”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苦闷,还暗示了他因忧愁而频繁搔头的动作。最后,需要简要分析这种形象所蕴含的情感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因为忧国忧民,内心苦闷,导致头发越来越少,几乎不能插簪,这表现了他深深的忧国思家之情。
示例:诗句“白头搔更短”中,“搔”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内心苦闷、愁绪难解的形象。他因忧愁而频频搔头,导致头发越来越少,几乎不能插簪。这种形象不仅表现了他的苦闷和焦虑,也体现了他深深的忧国思家之情。
7.“浊酒一杯家万里”意为:空对浊酒一杯,离家万里。此句与“燕然未勒归无计”连用,写出词人和将士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详解】本题考查意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此句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也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没达到建功立业,平复战事的目的,虽思家心切,却无法归去。
8.示例一:我认为“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妙。因为作者把对朋友的同情、关切托付给明月,借一轮明月将相隔两地的人心相连,“随君”直接点明“愁心”要给予的对象,仿佛与老友交谈,是真挚友情的自然流露。
示例二:我认为“随风直到夜郎西”更妙。因为作者把自己对朋友的“愁心”寄托在明月上,“风”在古诗中常用来寄托离别伤感之苦,“随风”更能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伤和愁苦。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语言表达。
“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它仿佛有一个主角——作者和他的朋友“君”,他们一路相伴,走过千山万水,直到那遥远的夜郎西。这里面的“随君”二字,给人一种深深的情感纽带,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则更显得飘逸和自由。风,是无形无迹的,它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所以,“随风”这个词,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自在,仿佛作者的心也随风飘向了那遥远的夜郎西。这两句诗都各有千秋,各有韵味。如果是表达作者和他的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那么“随君”这句更能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如果是更想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那么“随风”这句就更合适了。
示例一:我认为“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妙 。“随君”二字,在这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跟随,更蕴含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坚定的陪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作者都会坚定地陪伴在“君”的身边,直到那遥远的夜郎西。这种陪伴感,这种情感的深度,是“随风”所无法比拟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深深的情感纽带,那种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示例二:我认为“随风直到夜郎西”更妙。 “随风”这个词,带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风,是无形无迹的,它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者的心,就像这风一样,自由翱翔在广阔的天空,飘向那遥远的夜郎西。这种自由感,这种无拘无束的畅快,是“随君”所无法给予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豁达和宽广,她愿意像风一样,无拘无束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自由。这种自由和畅快,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也是我们在诗歌中所追求的。
9.由知识卡片可知,“汗青”代指史册。诗人写“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为了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壮烈捐躯,留下赤诚之心彪炳史册的民族气节。因此,应写作为“汗”。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知识卡片明确指出,“汗青”一词源于汉代刘向的《别录》中的描述,其中“杀青”指的是用火烤竹简使其出水,这样竹简上的青色易于书写,并且可以防止蠹虫侵蚀。这里的“汗”字,实际上是形容竹简在火烤过程中产生的水珠,即“使简(青)出汗”。因此,“汗青”的本意是“使简(青)出汗”,后来逐渐演化为代指“史册”的意思。
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深刻思考和高尚的爱国情怀。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决心,并希望自己的赤诚之心能够永载史册,照耀后世。这里的“汗青”正是指代史册,因此写作“汗”而非“汉”,是符合诗句原意和用法的。
10.用“生”,理由:这里“海日”不是从“残夜”里“升”起,而是从“残夜”里“诞生”,是拟人的用法,具有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结合“海日生残夜”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展现了红日仿佛从大海里脱胎而出,残夜即将消退的景象,表现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而用“升”字则仅仅表现了红日从东方升起的状态,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也不能让人展开联想,更缺少了一种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理趣。
11. 动态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对早莺新燕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的情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乱”“浅”“渐欲”“才能”等词描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
12.(1)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马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描绘了一幅激烈雄壮/惊险紧张的战斗画面。
(2)既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了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画面的描述能力。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解释意思;其次,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像的卢马一样好。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由此分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在战场奔腾,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万箭齐发,让人心惊不已。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
(2)本题考查对词中情感的领悟。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词,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题干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词的内容和情感作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作者的爱国之心,忠君之念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了顶点,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 ”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又抒发了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3.雄壮的场面;人物超常的本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文辞壮丽。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根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其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可见,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场点兵,表现出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可见,“壮”在雄壮的场面;
根据“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可知,其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可知,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可见,“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
根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知,其意思是: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见,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可见,“壮”在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根据“可怜白发生”可知,其意思是: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可见,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可见,“壮”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根据“看剑,吹角,连营,分,翻,点兵”等词,可见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手咐判”,洒脱而不拘谨;可见,“壮”在文辞壮丽。
【点睛】参考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14.(1)白居易(白乐天)
(2)写出了自己的遭遇处境,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详解】(1)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这是刘禹锡用来答谢“乐天”的诗,这里的“乐天”就是白居易。故而,“君”指的是白居易,“歌一曲”指的是白居易为刘禹锡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15.“穷庐”“结庐”“吾庐”中的“庐”表示人的住所,“诸葛庐”借诸葛亮的草庐表明自己以诸葛亮为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高尚德操。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赏析。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为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庐”表示人的住所;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意为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为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意为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庐:茅屋,表示人的住所。
16.“蓬”是蓬草的意思,“征蓬”指飘飞的蓬草,此处是诗人自况;蓬草无根,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更能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蓬”亦称“飞蓬”,本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由“知识卡片”可知,“蓬草”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诗人像随风远去的蓬草一样飘飞出汉地的关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人的天地。诗人以飘飞的蓬草作喻,借以形容其孤寂而漂泊不定的行踪;又以雁归胡天作比,说明自己行程的遥远,旅途的艰辛。诗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征蓬”指飘飞的蓬草,诗人以“征蓬”自喻,暗含漂泊之感。所以应该写成“蓬”。
17.鱼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寄托了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意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作者笔下的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侧面描写小石潭水的清澈,表达作者内心的愉悦。“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意为: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在水里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一句描写出黄昏时一派生机的景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意为: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这一句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洞庭画卷。结合知识卡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常常出现在婚礼和春节等场合”等内容可知,鱼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寄托了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据此作答。
18. 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哀叹。 花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写出了春花茂盛、多姿多态,抒发了诗人的惊喜、愉悦、赞美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第二空:“乱”字形容花开繁盛的样子;同时体现出花的颜色缤纷绚丽,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属于贬词褒用。“乱”字本身含有贬义色彩,指的是不整洁,让人心烦,但在此诗句中,却暗含了春天里花朵的美丽,借此抒发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19.形容时间的久远河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苍茫孤独之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意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又是独自一人,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宇宙之大和一个人之小形成鲜明对照,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0.答案示例:“金鳞”指金色的鱼鳞。诗人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将士们的铠甲比作金色的鱼鳞。所以写作“鳞”,而非“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翻译来思考。
“甲光向日金鳞开”意为: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鳞”指铠甲闪光如金色的鱼鳞。所以写作“鳞”,而非“粼”。
21.示例: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诗人触景生情,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诗人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示例:这两句诗以日暮时分的苍茫景色为背景,通过烟波江上的朦胧画面,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思乡名句。
22.(1)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和早晨的云雾,银河像要转动,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2)我徒有诗才,枉有妙句,却空无所用。从上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可知诗人笔触细腻,富有作诗才华。但是,作者却充满了对黑暗的现实的不满,所以她觉得“诗才空无所用”,并寄寓对理想精神世界的自由的追求。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画画的描绘。描绘诗句画面时要在翻译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意象、进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概括出画面的特点。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里叙写的意象有天、云、雾、星河、千帆等,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罩着大海波涛的场景。天空中,银河转动,繁星点点投向江面,有无数轻舟逐浪追波,展现了千帆竞渡般的辽阔无垠的壮美图画。据此理解,发挥想象描绘其画画即可。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学诗谩有惊人句”意为: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谩”字,本意指徒然、空,这里暗指词人身为女子无法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之感,其次,联系词人生活时代,南宋时期战乱频发国力衰微,一个“谩”字表达作者生逢乱世,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扭转国力的无奈和怅惘之情。联系后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知,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之情。
23.词人化用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及李清照的词句“人比黄花瘦”,描绘了一派明丽的秋景,乐景反增哀情,反衬出词人无法抹去的国难心愁。 (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词人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诗句“人比黄花瘦”,结合写作背景“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可知,本词写中秋时节,菊花盛开,秋天明净清爽,而此时秋瑾却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忧虑,忧国之情与明净之景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词人无法抹去的国难心愁。
24. 春社(社日)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情感主旨。
①由“桑柘影斜春社散”和陆游的《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可知,两首诗都记载了我国重要传统民俗节日:春社(社日)。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即古代中国农村在春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社区平安,通常在农历二月二日前后,称为“春社日”或简称“社日”。
②王驾的诗通过描述鹅湖山下的丰收景象和春社活动结束后人们醉醺醺归家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的和谐与欢乐。陆游的诗则通过对山西村自然风光和村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这种朴素生活的向往。故两首诗都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25.C 26.①像魏晋名士一样,不理会世人的评价,追求独立的人格;②不去求仙问道拒绝归隐山林;③积极进言,希望建功立业,有文人的责任担当。
【解析】25.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C.“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描绘了城郭和烟树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景象,给人以朦胧、悠远之感,而非绚丽的色彩。选项中“绚丽的山水画”是错误的;
故选C。
2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三句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他们的才华出众,气度非凡,论辩时神采飞扬,气势如虹。这体现了词人对于才华和能力的追求,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豪迈气概,他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万字成文,以白眼向天,送飞鸿远去,象征着他不拘一格、超越尘世的自由精神;“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三句,词人表达了对于炼丹求仙、隐居山林的否定态度,他不愿意追寻虚无缥缈的仙道,也不愿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而是选择积极面对现实,追求更高远的理想。因此,整首词的下片通过描绘词人与友人的才华论辩、豪迈气概以及对仙道隐居的否定态度,展现了词人积极进取、慷慨豪放的人生态度。
27.“杨花”随风飘荡,暗示王昌龄被贬后漂泊无依的事实,照应诗题;“子规”啼声悲切,烘托出离别之恨,照应诗歌后两句。这两个意象的选择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