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高考模拟预测试卷(四)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山东高考模拟预测试卷(四)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0: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
模拟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024.6.3
一、选择题(共45分)
1. 据载,夏后氏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之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宣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
A. 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B. 常以神的意志为借口发动战争
C. 推崇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 D. 注重以礼乐征伐维持社会稳定
2.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以法为本”,强调“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该变革的重大影响在于
A. 开启了以儒入法的历史进程 B. 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
C. 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 D. 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
3.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 提高决策效率 B. 实现政事公开
C. 抑制政治腐败 D. 避免决策失误
4. 明朝初年,政府曾多次实行“徙富民”的措施。洪武十三年(1380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4.5万余家至京师,将其中壮丁发充官府工匠,又命户部统计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等十八府州有田七顷以上富民,皆徒京师。明统治者这样做旨在
A. 加强南北交流 B. 促进区域平衡
C. 活跃京师经济 D. 强化社会控制
5. 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庶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无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6. 如图为《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规定。它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几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A 主张土地国有 B. 倡行西方民主
C. 力主男女平权 D. 注重基层治理
7.图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某一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相关规定
这一历史时期应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据时势不断调整。1949年毛泽东提出“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1956年11月针对苏联宣言提出“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主权国家”其外交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这反映出新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B.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 D.积极与不结盟运动发展关系
9.1985年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生猪、水产品和大中城市、工矿区的蔬菜,也要逐步取消派购,自由上市,自由交易”。该措施
A.促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标志着农业领域取消了计划经济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有利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在《埃及亡灵书》中,古埃及人想象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条大河,这条河被比作为难以战胜的死神,只要死者渡过了河水就等于征服了死亡,获得了重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民众对法老的统治悲观失望 B. 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远
C. 航运经济是埃及的支柱产业 D. 文学艺术起源于对死亡的敬畏
10.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曾提议:富有阶层如为底层公民参加政治活动提供津贴,公民大会则需要豁免富人所承担的一些不必要的公益捐助义务;忠诚于城邦精神的德摩斯梯尼也有类似的主张,在强调富人的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又要求平民为城邦作出应有的牺牲。上述主张突出说明,当时的雅典( )
A. 贫富阶层间矛盾突出 B. 城邦认同意识较强
C. 公民法律意识淡漠 D. 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11. 罗马繁盛时期,钱币上常将地球图案与胜利女神组合,用女神的形象表现大地神,手持地球献给皇帝。5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钱币上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增多。到了查士丁尼时代,皇帝手托地球,地球上放置十字架的图像组合成为最常见的钱币正面图案,随后也成为拜占庭钱币上的标准图案之一。钱币图案的上述变化反映出,拜占庭帝国( )
A. 极力彰显其宗教正统地位 B. 文化独具一格
C. 弘扬古代罗马的法治传统 D. 民族意识增强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英国现行“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这说明,工厂法的制定( )
A. 揭开了英国经济立法的序幕 B. 由机器大工业催生并推动
C. 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产物 D. 表明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
13. 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曾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却大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了( )
A. 凡尔赛体系的自身缺陷 B. 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C. 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终结 D. 欧洲构建新秩序的期望
14. 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大洲。非洲各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如坦桑尼亚有120个民族,尼日利亚有250个民族,甚至国土只有47.5万平方公里的喀麦隆竟也有100多个民族。与这一状况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二战后非洲独立国家数量众多 B. 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腹地的探险
C. 宗主国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 D. 非洲人民坚持联合反帝的策略
15. 下表1945-1951年关国对日本物资援助及占比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援助额 日本进口额 援助额占进口额比重(%)
1945-1946 192 305 62
1947 404 523 77
1948 461 684 67
1949 534 904 59
1950 361 974 37
1951 176 2211 8
总计 2128 5601 38
据表格内容,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复兴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 B. 缓解国内的经济“滞胀”
C. 履行东京审判的有关判决 D. 打造亚洲的冷战桥头堡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中料价值。
(2)若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关注哪些基本因素
(3)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17.(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
1908 年开始, 日本外务省训令在华使馆调查中国各地报刊出版情形。 开务省根据调查报告, 每年印出一册《中国报刊调查》, 分送日本各有关部门, 此项调整涉及面广、 内客译册, 长达三十年未曾中断。 表4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
表4
地区 主义 备考
东北(17种) 本天<今沈阳> 10| 种、吉林3种、砂 尔滨、长春、安东、 牛庄各1种 改革主义(2种) 振兴实业、商业(4件) 鼓吹完政(1册) 地方自治(1种) 《东三省日报》民政司机关报,月200元补助,三千份,各加各加州读者多,倾向神困
京津(32种) 北京20种、天津 12种 进步、革新主义(4种) 振兴实业、商业(2种) 鼓吹完政(7种) 对日示好(3种) 《民开报》2000 分左右,近来对日友好 《顺天时报》日本资助,1902 64.北京现存最早报纸,官场阅读
山东(10种) 济南4种、青岛4| 种、烟台2件 未德(3种)对日示好(1种)无一定主义(4种) 《青岛时报》奉行承德,资本3000|元,德国政厅每月补助百元
上海(12种) 振兴实业(2种) 立宪主义(2件) 官僚派(3种) 民党派(2种) 振兴教育(2种) 激进主义(1种) 《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泳有关。近与袁世凯游搭上关系
广东、香港(27类)广州12种、汕头5|种、香港10种 革命主义(8种) 中立(5种) 立宽(3种) 无一定主义(2种) 《国事报》1906创,完政党机关报。年报发行最高,七千份
—锅锅自用振药《日本外务名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
(1)《调查》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6分)
(2) 说明日本《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 (6分)
18.(12分)材料一 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概况
时间 主办国 博览会名称
1951年3月 德国 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
1951年5月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国际博览会
1952年1月 印度 孟买国际工业展览会
1952年1月 印度 国际电影展览会
1953年8月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国际博览会
1955年4月 法国 里昂国际博览会
1955年7月 波兰 波兹南国际博览会
1955年9月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卡拉奇)国际工业博览会
1955年9月 叙利亚 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
1956年5月 法国 巴黎国际博览会
1956年8月 意大利 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威尼斯)展览会
1956年9月 保加利亚 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
1957年5月 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
材料二 天安门,毛泽东画像和国旗等具有鲜明特征的国家印记开始出现在国际展览活动中。例如轰动整个捷克的中国馆,设在布拉格博览会的老会场里。容纳各国展览品的老会场俨如一个大花园,在会场大门外和草坪上,可以见到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的巨像。相对于旧中国的贫困落后,新中国在国际展览活动中展示了大量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水利等展品,且在展览设计上将重工业展品放在突出的位置。如在1956年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品的比重是:重工业品为40%,轻工纺织、手工艺品为35%,农产品为15%,其他为10%。中国制造的钢铁切片、钢管、量具、刀具、风动工具等均摆放在显著位置。在1954年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上,陈列在大厅正中8个玻璃橱里的象牙雕刻、玉器、雕漆、福建漆器与景泰蓝等特种手工艺品,成了吸引观众的中心。在国际展览活动中,新中国还放映了多部精彩的电影,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吸引外国民众观看中国馆的展览。放映较多的电影有(白毛女%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新中国的诞生》《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钢铁战士》《光辉的五周年》和《平原游击队》等,虽然语言文字不通,但观众的情绪仍随着剧情而变化,时而欢呼,时而流泪。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展上还获得了大奖。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根据材料一,概括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对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国际展览活动中展现的国家形象加以阐释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括指出图3、图4所要传达的历史信息。(8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全球贸易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