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
2.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反映的是
A.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忧势
C.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
3.1590—1609年,荷兰的商业扩大到地中海、远东和波罗的海等地区,大量的贸易往来使各地铸币汇集于此。为了解决货币不统一而引起的混乱,荷兰迅速成立了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义务而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该银行的成立( )
A.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 B.促进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
C.推动了全球航路的开辟 D.加速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4.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西欧市场金银价格持续暴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分化与封建制度的解体
C.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 D.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5.香料贸易在中世纪时就传遍了整个欧洲,15世纪海上航路发现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先后侵入东方的香料产地,通过不等价交换和直接掠夺,将大批香料运入欧洲市场,获取惊人利润。据此推知,当时香料贸易的盛行( )
A.源于价格革命带来的利润空间
B.使亚欧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
C.打破了西欧对东方商路的垄断
D.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6.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这些黄金白银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B.封建生产关系受到冲击
C.引起商业革命 D.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7.如图是16世纪的版画,画中有5艘从菲律宾出发的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正通过小船接驳上岸,码头上的人员准备卸货。该版画内容
A.表明西班牙已垄断世界市场 B.说明西班牙正拓展黑奴贸易
C.反映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加强 D.体现工业时代商品输出的需求
8.截至1550年,从新世界运到塞维利亚(西班牙)的黄金多达66.4吨, (相当于708.5吨白银)。与此同时欧洲中部的银矿和铜矿也兴旺了起来,在16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最高点。这一现象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大西洋沿岸变成了新的商业中心 B.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主要动力
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 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势力
9.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吕宋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之后的250多年里,西班牙人将无数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西班牙垄断了大西洋贸易 B.银丝贸易是殖民主要手段
C.欧洲的贸易中心正在转移 D.全球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10.有史书描述说,他们在果阿、红海口和东非设立了永久性的堡垒,到达马六甲并从那里北上进入中国本土,东行到香料群岛中心——安汶,从而创建了一个帝国,一个依靠火器和海上霸权威力,以及交替使用战争与掠夺贸易维持的第一个商业殖民帝国。该描述中的“他们”指的是( )
A.阿拉伯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英国人
11.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殖民时代开始 B.奥斯曼帝国四处扩张
C.美洲物种对外传播 D.中国商品运销世界
12.16世纪的西欧,一方面上层贵族面临着财政亏空的窘境,至16世纪中叶,80%的地主贵族为债务所累,更有甚者被迫变卖家产;另一方面,一些农村中的富有者,他们与城市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趋于一致。这可以用来佐证( )
A.阶级变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 B.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C.工业革命缩小了西欧的贫富差距 D.商业发展致使民众消费观念改变
1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产地被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开始被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B.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C.促进了全球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4.下图系2007年英国发行的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纪念币,正面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头像及面值等,背面除发行年份外,铸有英文“1807·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字样,有一条纵向的锁链与数字“0”套在一起,但“0”却在中间横断开了,标志着奴隶身上的锁链已被解除。英国颁布“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的反抗 B.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
C.启蒙运动的推动 D.工业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15.“最近研究估算,16世纪时每10年期内(暂时或永久性)离开故国的欧洲人约在230万,17世纪为380万,18世纪有470万……长期的累积效应非常大,到1800年约有850万白人生活于美洲大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正确的是
A.罪恶“三角贸易”的推动 B.族群混合使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 D.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
16.16世纪初,一位船长制定了一个穿越大西洋、横渡大南海(太平洋)的环球远航计划,该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大力支持。这位船长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7.“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成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由此可见,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在于( )
A.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有利于资本输出的全面开展
C.扩大了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 D.建立了欧洲对全世界的统治
18.16世纪30~70年代,从伦敦港出口的呢绒占全国呢绒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17世纪中叶,从伦敦出口的谷物占全国谷物出口总量的40%。伦敦也是英国主要的进口贸易港,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量和总值的五分之四左右,伦敦还是英国国内贸易市场体系中的集散中心。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B.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9.荷兰人为寻找东北航线,自1594—1597年曾5次率领探险队去北冰洋,并两次沿新地岛西岸和北岸航行,到达了喀拉海峡。中应该填的航海家是( )
A.卡蒂埃 B.巴伦支 C.哈得逊 D.德雷克
20.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黄金热”的驱使
③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
④封建制度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1514年,葡萄牙商人与广州通商,1557年,他们又在澳门设立了永久的商业根据地;这时,中国开始直接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新兴欧洲的影响。这些葡萄牙人收购中国的丝织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黄金;同时,作为回报,他们又推销东印度群岛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干皮、帝汶岛的檀香、爪哇岛的药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姜。欧洲的货物一样也没卷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些葡萄牙人充当着纯粹是亚洲内部贸易的运货人和中间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到19世纪中后期近4个世纪中,西欧国家通过战争抢夺和商品换取等方式,使大约1500万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黑人奴隶不仅成为了美洲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也被广泛用于矿山开发。奴隶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如墨西哥开采的银子比欧洲所有银矿的总产量多9倍,而这些开采的金银同农牧业产值相比却相形见绌,惊人的财富最终流向了西欧。大量黑人的输入和单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美洲产生了对各种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却出台规定禁止当地制造业和农业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大量欧洲商品涌入美洲。
——摘编自喻继如《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进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而且可以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18世纪,大西洋的广阔海域上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而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金银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三角贸易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谁是“三角贸易”的中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在17世纪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欧洲开展海外贸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05年到1422年郑和已经完成了六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众多的发现,并且将所经历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听信了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建议,曾一度罢西洋宝船,废止些项活动,甚至连所存的有关档案资料也给予焚毁。直至宣宗六年(1431年)十一月,才得以实现第七次下西洋。到达了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归来时已是宣宗八年七月初七日……宣宗九年,郑和病逝。就在这一年,其副使王景弘又组织了第八次下西洋的活动,但其声势和规模都远远不及前七次了,下西洋活动接近尾声
———摘编自李楠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哥伦布多次航行到美洲,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因为他的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加玛哪样带来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所以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和百分之十的战利品的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西班牙人也开始在美洲大规模殖民,发展贸易、开采矿产……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明政府停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并就下西洋活动的停止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和郑和航行的共同点。并分析两人航海结果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B
7.C
8.D
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D
16.D
17.A
18.C
19.B
20.A
21.(1)特点:16世纪后日趋频繁;葡萄牙是中国与欧洲的主要贸易国;主要由外国进行商品贩卖和运输;贸易地点主要在广州和澳门;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手工业品,进口商品多为亚洲的农副产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由官府控制,朝贡贸易等。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推动;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中国丝织品和制瓷等手工业较为发达;欧洲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等。
(2)影响:对非洲:劳动力丧失,经济遭到破坏。
对欧洲:积累资本,开拓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对美洲:促进当地开发,但却造成财富流失。
对世界:密切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体系逐渐形成。(答出4点)。
22.(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政府的鼓励;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文艺复兴使欧洲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2)影响:为美洲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加快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非洲带来灾难,加剧了当地长期贫困落后;推动了亚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助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三点即可)
23.(1)原因:下西洋“劳民伤财”。看法:郑和下西洋确实没有给明政府带来经济利益并且劳民伤财,但是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认识到远洋航行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停止远航的同时,销毁过去远航的档案材料,更说明了当时的皇帝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2)共同点:都得到了皇室以及国家的全力支持;都多次远航,并且有一系列重大发现;都引起了人们的非议。
原因:郑和下西洋基本上不带经济目的,在耗费大量钱财以后,在国家财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停止航海活动;哥伦布的航海经济目的非常明确,需要得到黄金和香料,通过贸易取得商业利益,对利益的追求刺激了航海活动的继续进行;从根源上讲,两人航海的差异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决定人们耻于讲究利益,而欧洲商品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着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探寻未知的世界,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