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2: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为2008年我国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据此可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 )
A.比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晚但速度和规模空前 B.从侧面说明了汽车工业开始成为支柱产业
C.考虑到偏远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D.使公路行车密度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
2.如图所示,反映的主题是( )
A.科举与社会流动 B.察举与加强集权 C.察举与社会流动 D.科举与公平公正
3.下列关于交通发展的表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福特T型汽车开始量产 ②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4.铁路修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如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中国近代东西部铁路对比
区域 所占国土面积百分比 铁路所占比 主要地形 每百平方千米土地的铁路里程数(千米)
东部 40% 94% 平原、丘陵 0.8181
西部 60% 6% 高原、山地、沙漠 0.0194
①铁路修建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②近代中国铁路分布重不均衡
③铁路分布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 ④中国已基本实现自主修建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为元朝运河和海运示意图,对这两大交通运输线理解正确的是( )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A.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B.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
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D.折射出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分离
6.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770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赛马装备的改进 B.工人休闲娱乐时间增多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现代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7.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提高,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这表明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速
C.市场监管机制日益完善 D.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8.如图为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统计图,据此可知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单位:次)( )
A.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B.交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
C.“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D.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友好
9.北京见证了当代中国交通的立体化发展。下列交通发展的重大史实发生在北京的是( )
A.中国国内第一条地铁完工 B.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C.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D.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10.1870年,英国公使威妥玛声称,拟铺设粤至沪途径闽浙等地的海底电线,并表示不会危及中国权益。对此恭亲王回复:“中国沿海内洋亦可听其在水底安放,唯线端不可上岸,俾与通商口岸陆路不相干涉,庶界分明或可免生祸端。”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近代外交无法与国际接轨 D.西方对外侵略方式的变革
11.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 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12.如表是1919年有人对一天中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车辆与行人作过的一次调查。这反映出当时( )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550人 马车 3200辆
人力车 66100辆 自行车 2600辆
独轮推车 7700辆 电车 1560辆
汽车 5100辆 卡车 870辆
手推车 3500辆 牲畜 360头
A.近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B.工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C.民众关注城市发展变迁 D.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3.如图所示为民国十三年的一则汽车广告,其中有“价廉物美之轿式汽车最宜于小家庭之购用,盖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更有一最重要之优点,即其价格低廉,普通收入之家庭甚易于购买也"等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
A.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中国近代民族汽车工业成绩斐然
C.轿式汽车已经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业的发展
14.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5.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店,三五零星”的研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 )
A.促进了武汉旅游业发展 B.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C.取代了海运和航运地位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1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17.从古至今,人们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车、船和飞机,不断拓展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路线,这些活动( )
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②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④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据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这表明( )
A.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 B.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C.道路畅通是基层管理的根本保障 D.驿站管理是开疆拓土的先决条件
19.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艾森豪威尔认为交通运输体系( )
A.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往来 B.促进了各地的联系
C.是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0.如表为1820年和1860年世界部分城市向伦敦传递信息所需的时间(天)。下列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城市 1820年 1860年
亚历山大 53 10
开普敦(南非) 77 39
加尔各答(印度) 154 39
香港 141 54
纽约 32 13
A.交通工具革新助推全球联系强化 B.洲际运河开通便利全球贸易运输
C.通讯技术发展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D.工业革命发展巩固英国霸主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 》等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以来,美国将自动驾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布了多项自动驾驶指导政策。美国自动驾驶关注点从小汽车自动化延伸至公交、货运物流,并推动港口、公路多模式多场景示范运营。2020年2月,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日本以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为载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欧洲推动跨国统一的核心网络信息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韩广广等《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20—2025〉解读及未来发展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材料二为近代早期有确切年代的绘有人力车的绘画,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人力车产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各国加快智能交通建设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交通工具演变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
——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帝国驿站建设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货物运输的方式。1956年,马尔康·麦克林提出了集装箱的概念,并发明了一个可以用于货物运输的集装箱,随后在船运进行了多次试验。随着集装箱的出现,全球货运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196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标准集装箱尺寸,即20英尺和40英尺。这种标准化尺寸的集装箱可以在船运、火车运输和卡车运输模式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的使用迅速扩展到全球。船运公司开始采用集装箱船,这些船可以快速、安全地运输数千个集装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装箱船的大小和容量也越来越大。21世纪,集装箱已成为全球贸易和货运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都为集装箱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设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还应用于临时住房、办公室、展览和其他用途。
——摘编自《集装箱资讯》
(1)根据材料,概括集装箱的优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集装箱运输。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6.C
7.B
8.C
9.A
10.A
11.C
12.A
13.A
14.A
15.B
16.D
17.D
18.A
19.D
20.A
21.(1)特点:技术含量高;形制较为成熟、完备;受到异域文明影响;用途多元(运输、军事等);影响深远。
(2)科技落后与现代化的需求,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增长,需求增多;传统工农业的破产,为其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适应了城市街道狭窄的需要;日本的推广和引用。
(3)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的需求;提高交通利用率的客观要求;解决交通拥堵的现实需求;智能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4)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变革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交通变革;社会需求也是交通变革的重要原因;交通变革体现了国家综合发展水平。
22.(1)共同点:驿站分布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注重对驿站的管理和维护;驿站使用受统治者管控。(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加速了信息传递;增强了帝国的控制力,巩固统治;加强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3.(1)优势:运输成本低;安全、便捷、高效;标准化程度高;适用于多种运输模式;用途广泛(具有普遍适用性)。
原因:货物运输的现实需要;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科技的不断进步;发明者的努力和试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改变了航运业,加速了国际分工和协作,推动全球贸易网深入发展,对人类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集装箱运输深受世界经济局势影响,也只是为世界经济联系提供了便利和机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经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