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2:2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出现“三角贸易”的重要原因是
A.劳动力的严重缺乏 B.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C.与阿拉伯商人竞争 D.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欧洲运用优势手段夺取了美洲及澳洲原有居民的绝大部分生存空间,并将之作为倾泻其过剩人口的场所。但同时由地理大发现之后激起的全球性人口流动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世界历史的总进程。”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欧洲对世界发展进程的贡献 B.近代人口迁徙的历史意义
C.人口流动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D.殖民扩张活动的双重影响
3.1500-1880年间,约一千万非洲人被运到美洲。这些黑人很多是在甘蔗园工作,对此有学者指出“没有蔗糖,没有黑人”。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种植园经济与黑奴贸易的关系 B.三角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
C.殖民统治最早在美洲建立 D.欧洲对蔗糖需求剧增
4.欧洲人将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大量原住民大量死亡。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新航路开辟 C.门户开放实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1663年成立的“皇家非洲贸易探险者公司”,在几年内垄断了英国的黑奴贸易。1672年,该公司被“皇家非洲公司”取代。1698年,皇家非洲公司丧失了垄断权,奴隶贸易被确认为英国人的基本权利。这一变化反映了17世纪下半期的英国( )
A.主导世界市场走向 B.黑奴贸易自由化的趋向
C.海外探险受到鼓励 D.商人大都从事贩奴活动
6.17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势力扩展到印尼群岛,在万丹地区,东印度公司要求当地土邦的村长强迫村民种植胡椒,并以最低价进行收购,而村长则可以依据征收量获得报酬。荷兰旨在( )
A.加速万丹资本原始积累 B.利用阶级矛盾进行殖民掠夺
C.破坏印尼原有社会结构 D.镇压当地土邦村民强烈反抗
7.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反映了每磅武夷茶在荷兰售价的变化,这表明( )
时间 1684年 1689 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8.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机器生产提高茶叶产量
9.世界各地结束相对孤立状态,各种文明碰撞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这一过程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B.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D.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11.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缩小,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其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意大利
A.工商业垄断资本影响稳定 B.粮食运输被英荷所控制
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 D.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
12.新航路开辟以后,茶叶在欧洲市场上逐渐增多。18世纪以后,英国家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都有饮茶的习惯。饮茶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雅好,也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需要。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淡化了阶层差异 B.圈地运动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C.中国茶叶市场竞争力较强 D.贸易活动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13.很多史学家把公元公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A.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4.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荷兰人把这些青花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的开辟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荷兰取代葡萄牙
15.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至每担80杜卡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B.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C.价格革命的兴起推动 D.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16.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这种现象的直接影响是
A.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
B.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欧洲商路中心发生变化
D.世界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
17.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当时西欧物价的上涨(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是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C.巩固了庄园经济的地位 D.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18.下图是一幅水彩画作品《印第安人献给埃尔南·科尔特斯一个束发带》(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1519年率西班牙军队登陆墨西哥),它选自西班牙画家迪亚特·杜兰的《印第安人历史》(1547年)。该作品旨在
A.揭露殖民者残暴行径 B.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C.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D.美化殖民扩张历史
19.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源源不断地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发展 B.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表明商业贸易转移到地中海
20.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下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一,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时代,人类先后形成了多个文明中心,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1500年以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逐渐式微、甚至依附于西方文明……进入21世纪,时代呼唤新的文明中心出现。
——据刘国柱《人类历史上几次文明重心的形成及转移》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近代以来某一时期世界文明中心位置的变化,并说明理由。(要求:选取时期正确,位置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虽然是陆海复合国家,但政治中心在元朝以前,长期滞留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元代以后,才移到东部(南京—北京)。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加上中国传统的塞防思想,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唯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了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从1880年起的十余年里,在李鸿章筹划下先后兴建了大沽、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中法战争后,各地督抚亦纷纷陈奏,掀起了海疆防御的大讨论。张之洞提出要设立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海军;李鸿章认为“选将储才之法,尤为至要至急”,为此要多办学堂来鼓励有识之士学习海军,并提倡去国外留学。自此以后,清政府开始明确将加强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郭渊《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海权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B
6.B
7.D
8.C
9.A
10.A
11.B
12.D
13.A
14.B
15.D
16.B
17.D
18.D
19.B
20.D
21.(1)交通网络:丝绸之路。
机构:西域都护。
因素:贸易(或对中国丝绸) )的需求;对外交往的需求;政府的支持;沿线国家的促进。
(2)航海家:哥伦布(或麦哲伦)。
事件:三角贸易。
影响: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2.角度:地中海→大西洋东岸;大西洋东岸→大西洋西岸(其他阶段,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一:16—17世纪,世界文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地区转向大西洋东岸。
原因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中心转移;文艺复兴的扩张、英国自然科学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等角度。(2点史实)
示例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世界文明中心逐渐从大西洋东岸转向大西洋西岸。
原因可从:美国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第二次工业革命;本土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冲击,外交上推行孤立主义;确立了完善的法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等角度。(2点史实)
23.(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原料及市场;大国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海洋实力成为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指向。
影响:提升了西方大国海军实力;加快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变化:由忽视海防重要性到主动将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之重中之重。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近代海战失败的教训;受西方海权思想的影响。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倡导。
(3)认识:重视海洋利益,发展海洋实力;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强国际合作,尊重和维护国际法权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