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羿射九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羿射九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3 16: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 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 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 12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采访大家一个问题,都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这个中华大地上,有些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咱们来猜几个这样的故事,看看你有没有听过,咱们来看图。
(出示《夸父追日》,学生齐读故事名)
师:这次只有一半,谁来猜?(出示《嫦娥奔月》图片的一半,学生猜故事)
师:啊,了不得,读一读这个美丽的名字。(学生齐读故事名)
师:提高一点难度,只有几个词了。小鸟、东海、衔石子。(学生齐声回答精卫填海)
师:太棒了,小朋友,这些故事都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充满了丰富而又奇妙的想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羿射九日》。
2.板书课题(板书:羿射九日)揭示课题,理解课题。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我们来写一写课题。(学生齐写课题,师提醒:写字要细心,“羿”上是羽毛的“羽”,下面没有钩;“射”左边是个“身”,横和撇不出头,右边是个“寸”)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从课题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是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
师:你理解了题目的意思。羿是人的名字,这里我们就叫他羿,再喊一声他的名字。(学生齐读“羿”)
师:请你来读一读课题。
生:羿射九日。
师:人名之后稍作停顿。就这样读,预备,齐。(生齐读课题)
师: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他为什么要射掉九个太阳?
师:射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他在哪里射的太阳?
师:你真想去看一看。还有谁好奇的?
生: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是个太阳?
师:哦,你被太阳吸引了。看来大家的疑问还真不少。就带着你们这些好奇的疑问,咱们到课文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预设:远古时候,天上真的有十个太阳吗?羿为什么要射落九日?他是怎么射日的?射日前后的世界各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师:这是一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咱们班的小朋友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有。
师:好样的,听我读自读要求。(出示自读要求:1.标好自然段。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7个。
2.(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师:读完了课文,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找同学来拼读一下。(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师: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摘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
隐去拼音,学生接力读、分组读、齐读。
3.汇报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多元识字。
师:瞧,这些生字宝宝排着整齐的队又和大家见面了。仔细瞧瞧他们,这些都是今天我们才认识的新朋友,选择一个,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1)运用形声字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识记:稼、值、滋、熔、裂、箭。
(2)形近字比较识记。
如:值日——植树裂开——烈火艰难——很多炎热——谈话
(3)编口诀识记。
◇容易点火——熔
◇火上加火——炎
4、随文识字,分散识记。把其中的一些词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展示句子)(课件出示)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运用开火车认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
6.写字。这两句话中,有三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出示课件:艰炎类)
问:这三个字在写的时候,都有相同的一笔发生了变化,你能找出来了吗?
(指导“捺”变“点”写法)
师:“类、炎、艰”这三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容易写错。火眼金睛谁发现了?
生:容易写错的地方就是一捺。
师:最后一捺是吗?除了这一笔还有一笔,它是由你说的捺变化而来的,谁发现了?生:点。
师:这三个字里都有一处捺变点。还要把字写端正,这三个字的最后两笔都是撇和捺。不太一样,先看类和炎,撇捺有什么特点?
生:舒展。
师:看这个捺的脚,要站稳。这个呢(艰),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生:这个捺不站稳,飘在半空中。
师:跟老师说“捺不落地”生:捺不落地。
师:竖提稍微短一些。现在来看老师范写一个“类”字。
(师范写,生观察,端正学生坐姿)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铅笔,描一个写一个“类”字,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生描红,临写)
(师点评学生书写)
师:先来看他写的是否正确。捺变点做到了吗?这就值得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再看,捺要站稳,这个捺写的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生:他的捺有点偏上。
师:位置有点高了。捺要站稳,往下来一点,短一些会更好。小朋友对照字帖修改一下“类”字,修改好了就可以继续往下写。写完“炎、艰”和我们刚刚学的“弓”字。我们的作业就可以完成啦。写好了可以同桌交换检查一下,也可以对照字帖,老师也来给你们检查一下。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字,他已经写完了。“类、炎、艰”的点都写对了,这三个字撇捺写的也都很不错。老师再送他一颗五角星。“弓”字写的对吗?不但对,还很美观呢。而且他在课上完成了今天的作业,老师还要送她一颗大大的五角星。你很棒。类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长点。第七笔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半部分。艰“艮”的前三笔都在横中线上方,竖提沿竖中线运笔,下端比又字旁要低,捺的收笔位置要高于竖提下端。
7.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集体讲评。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探究起因
过渡: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 1-3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要射日师:在默读课文前,我想问问大家:怎么读才叫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羿为什么射日?
2.学习课文第 1~3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羿为什么要射日)。
(1)指名读第 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很久很久以前,世界是怎样的?
①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再补充内容。
②指名读第 1自然段,并把想象到的画面完整地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是故事的开头,朗读时语调平稳,语速不急不缓,读出大地上一派祥和的语气,也可以试着读出神话的神奇。过渡:好景不长,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便一齐出现在天空。大地还会像以前一样吗?请你读第 2自然段。
(2)学习第 2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
A.这一句表现了十个太阳怎样的特点?(任性。)
B.这一句中,哪个词语写出了造成灾难的根本原因?(一齐。)
C.指导朗读:“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读得短促。“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读出十个太阳任性的心理,“太”语调上扬。“一齐”读得稍重些,以表示强调。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听出来了,故事有了变化。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标红,指名读)
(学生读句子)
师:读对了,可是听着像一个太阳。没有炙烤的感觉。来,老师带大家看一个字。
(课件出示炙的古文)猜,这是什么字。
生:炙。
师:都认识啊,读准字音。
生:炙。
师:读准字音后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下面,上面,给点线索。
生:烤的意思。因为上面好像是肉,在火上烤着。
师:肉在火上烤,什么感觉?
生:很热。
师:我们的手也是肉做的,把我们的手靠近火,什么感觉。
生:热。
师:烫啊。组成词就叫——
生:炙烤。
师:那十个太阳炙烤,什么感觉。齐。(生齐读句子)
师:感觉到了,感觉到啦。(贴板书“炙烤大地”)
②(课件出示)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A.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地十分炎热。)
B.理解“炙烤”:“炙”的本义是在火上烤肉。“炙烤”指十个太阳像十个火球一样一起发光发热,气温变得很高,使大地曝晒过度。)
C.指名读句子,注意“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要读得短促。“十个”“炙烤”读得重一些,以突出情况的危急。
(3)师:那世界变成怎样了呢?请你接着读。(第三个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段不长,里面却藏着好几个跟火有关的字。谁有火眼金睛,找出来。
生:枯、烤、蒸。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还有熔化的熔。
师:他刚才说的第一个字是晒枯的枯,跟火有关吗?
生:没有。
师:它是什么旁。
生:木字旁。
师:烤和熔都是——
生:火字旁。
师:跟火有关。焦和蒸都是——
生:四点底。
师:小朋友们,四点底跟火也有关吗?
师: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你说有,为什么?
生 1:凭感觉。
师:你有想法。
生 2:四点底就好像下面点了火。
师:哎呀,你真有想象力,对的,四点底本身就是火字在汉字中的变形。这四个字都跟火有关。说到跟火有关的字,课文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哦。小手掌伸出来,我来说,你在手掌上写。看谁最先猜出来。火上加火。
生 1:炎。
师:一起读。
生:炎。
师:炎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 1:是炎热的炎。
师:再猜一个。火上加肉。
生 1:炙。
师:刚学的,一起读一遍。
生:炙。
师:这些字都跟——
生:火有关。
师:把字组成词来感受一下他的火力。正好四个,一组读一个。
(出示词语:烤焦、蒸干、熔化、炎热。学生分组读。)
师:现在,咱们再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当中去感受一下十日炙烤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谁来读。
(生 1读第三自然段,师分句相机评价。
①没有粮食吃了
②寸步难行啊
③连喝的水都没有了)
④(课件播放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十个太阳一齐跑到空中,炙烤着大地,人类将遭受怎样的苦难?(体会“艰难”。)再想一想: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牲畜死亡、食物匮乏等。)
⑤指名读第 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情景,明白这是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造成的。
⑥ 学生默读句子,圈出句中的动词。(登、搭、拉、对准。)
⑦师:羿是这样射日的。谁做做射日的动作。亲自体会一下。(生做拉弓射日状,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动作)
师:射日肯定需要很大的——(学生齐)力气。才能射出很多的——(学生齐)箭。尤其是哪个动作力量要大?
生:拉弓。
师:现在请你再来读一读羿是怎么用弓箭射日的。
(请生 1再读句子)注意把力气用在关键动作上。
师:接下来同学们自由朗读句子,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想象羿射日的画面。
⑧再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羿力大无穷,动作一气呵成。)
⑨从“嗖”这个拟声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神箭飞出去的速度之快、力量之猛。)
⑩指导朗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稍重而有力度,“嗖”应该读得短促而有力。指名读、齐读、比赛读。读了羿射日的精彩片段,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英勇无畏、本领高强。)
(4)齐读第 4自然段,要读得坚定有力,语速稍快,表现出羿的神勇。过渡:就这样,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那剩下的那个太阳怎么样了?(出示句子)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5)过渡: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羿为什么还要留下一个太阳呢?
(6)学生自由读第 6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羿留下一个太阳的原因的句子。(课件出示)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
3.小结。
(1)默读第 4~6自然段,再回忆一下羿是怎么射下九个太阳的。
(2)第 4~6自然段讲述了羿是怎么射日的,这部分内容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经过。四、品读课文,了解结果
1. 师:同学们,世界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指名读第 7自然段,找出一个关键词。
2. 师:同学们,世界最后变成了这样。土地——渐渐滋润,有水了;花草树木——渐渐繁茂,生长了;江河——奔腾欢唱,这一切充满生命力的样子就叫——勃勃生机。(贴板书“勃勃生机”)渐渐滋润:“滋、润”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原来被烤焦的土地又慢慢地潮湿起来。渐渐繁茂:有了水的滋润,土地变得潮湿,花草树木茁壮生长,一丛丛,一片片,长得越来越茂盛。奔腾欢唱:雨水又汇聚进江河,江河里的水“哗啦啦”地唱着歌,向前奔跑着......
3.指导想象朗读,体现出“勃勃生机”。
4.说一说:羿不畏艰险,射落九日,让人类脱离了苦海,你想对羿说些什么?
五、回顾课文,发现神奇
1.默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到神奇的内容。指名交流。
2.出示《海内十洲记》的“扶桑在碧海之中,高数千丈,大二千余围。
六、练讲故事,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完了,你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吗?
1、根据表格里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读表格里的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和同桌合作讲故事,再指名讲,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而又奇妙的想象,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课下和同学交流我们下节课再来讲。
4.搜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上讲一讲。
七、板书设计
24、羿射九日
起因 经过 结果
炙烤大地 羿射九日 勃勃生机
《羿射九日》课后反思
《羿射九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穿过天空。可是有一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万物枯焦,人们生活艰难,神箭手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拉弓射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大地又重现了勃勃生机。此文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课后我结合本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下面是我的这堂课的反思: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活泼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出示了“后羿射日”的图片。图片一出现,同学们就议论纷纷,部分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讲给身边的同学听。不知道的同学,睁大好奇的眼睛,满脸渴望。我抓住契机,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注重自主学习。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只是设置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出示问题之后,同学们赶紧朗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他们增加了学习的动力。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我觉得非常感动。
三、通过重点词句,把握人物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的景物描写、人们的心理描写、羿的心理、动作描写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达到对人物的把握。这个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人物形象,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把握不够细,由于我对同学们过于“放任”,有几个同学明显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