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认清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粽子的制作过程。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生字新词、端午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实物粽子或粽子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这个节日有哪些传统习俗?
老师:(展示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图片)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吗?
学生:(兴奋地)端午节!
老师:非常棒!那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学生1:端午节会吃粽子!
学生2:还会赛龙舟!
老师:同学们真棒,知道这么多端午节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端午节、粽子有关的课文——《端午粽》。(板书课题)
3.引出课题《端午粽》,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3)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 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如开火车、指名读、齐读等)进行识记和巩固。
4.检查字音。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
(4)赛跑齐读:生字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叫出来!
老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请大家以“开火车”的方式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
(学生以“开火车”方式读生字新词,老师及时纠正发音)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及时纠正字音)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粽子有哪些形状和味道?
老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粽子有哪些形状和味道?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学生3:课文主要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学生4: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等食材做的。
学生5:粽子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味道有甜的、咸的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粽子(展示实物粽子),谁能来描述一下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学生6:这个粽子是三角形的,外面用粽叶包着,里面是糯米和红枣。
老师:描述得很准确!通过读课文和观察实物粽子,我们对粽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你们吃过粽子吗?喜欢吃哪种口味的粽子呢?
(学生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吃粽子的经历)
3.结合实物粽子或粽子图片,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每到端午节,家家都会包粽子、煮粽子。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认识长句子
(3)学生试读长句子。
(4)一问一答,粽绳辅助
尝试问几个小问题,让没有逗号的部分也能像逗号一样,稍稍换口气,把长长的句子读得更好听!
示范读,标粽绳(粽绳落在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前,让我们稍稍换口气)
练读。
(四)拓展延伸,感受传统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以及自己吃粽子的经历。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和习俗,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并收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信息和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端午粽》
粽子是用______做的,有______的形状和味道。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