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年级热身训练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核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5月7日,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作品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爱奇艺平台同步首播,迅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______目前,豆瓣评分已经涨到了8.7。《我的阿勒泰》用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未被现代文明过度_的纯净世界。这里的自然景色未经雕琢,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每一处都充满了原始的美。①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保持着最纯粹的生活方式,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②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在自然中“自然”地生存着,人与自然______。③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系。
《我的阿勒泰》对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进行了创新的影视化改编,既延续了原作者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风格,也通过糅合不同作品中的设定、细节,加之原创出角色巴太,让汉族女孩李文秀(周依然饰)和母亲张凤侠(马伊圳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活轨迹更为丰满、生动。
光阴荏苒,岁月无声,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够告诉我们鲜活的历史。《我的阿勒泰》不仅展现了新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还探讨了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作品也反映了现代生活对传统文明的冲击和融合,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如何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保持对传统文明的敬畏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
④猎人“喜欢的生活一点点消失”;父母偏好传统的游牧生活,下一代却更想考学、去县城;如果不爱了或者丧偶了,可否大胆追寻心中所爱……《我的阿勒泰》也在试图探讨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也许是囿于篇幅所限,剧中对于深层次矛盾的推进和解决,有的稍显轻易,但总体而言仍然______。
最能动人心、让人有感的,莫过于真实、真诚地探讨真问题,这也是本剧的底色。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感悟世界,这或许就是《我的阿勒泰》以及原作者李娟能火出圈的终极秘籍。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截止 侵占 浑然天成 瑕瑜互见
B.截至 侵蚀 浑然一体 瑕不掩瑜
C.截止 侵蚀 浑然一体 瑕瑜互见
D.截至 侵占 浑然天成 瑕不掩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保持对传统文明的敬畏和尊重。
B.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保持对传统文明的敬畏和尊重。
C.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保持对传统文明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需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D.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保持对传统文明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需要积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3.语段中标注序号句子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9-2025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5年,票房五千万以上的国产电影数量在逐年上升,此后虽有所起伏但总体比较稳定。
B.2011~2017年(除2012、2016外),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平均每部电影出品方的变化态势与此大体同步。
C.2011~2018年,五千万以上票房国产电影与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每年比例各有变化,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
D.根据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数量历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预估,2019年此数量或将回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B.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影视屏幕。
D.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觉得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不属于《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的一项是()
A.周围世界与中国社会发生快速的变化,科幻活动发展态势良好,科幻电影备受欢迎。
B.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
C.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逐渐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电影市场日趋成熟。
D.《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强;在影片中糅合了父辈牺牲与家园情愫、人类普遍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与软感动。
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1小题。
(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⑥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①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 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余故曰:若作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于韩愈《伯夷颂》)
(三)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 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 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 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 抑来而死于道路邪 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 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 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 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节选于王安石《伯夷论》)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韩子因之,亦为之颂 因:沿袭
C.天下孰不病纣 病:痛恨
D.太公相而成之 相:辅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伯夷、叔齐耻之 人而不仁,如礼何
B.遂饿死于首阳山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 董之以严刑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B.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C.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D.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民间自以树为田主,王侯自以木为社神主,名异而实同。
B.元元,又称元元之民;指百姓,平民。《谏太宗十思书》中“凡百元首”中的“元”与其含义不同,指“头”或“头领”。
C.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这里指的是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史删订而成。它和《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干戈,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
B.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的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
C.王安石驳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
D.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
13.下图是材料三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成横线处的空缺内容。(3分)
第Ⅱ卷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3分)
(2)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对两首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许诗的第一句写一曲离歌中,缆解舟行。首句为全诗奠定了舒缓柔和、优美庄严的情感基调。
B.许诗三四句与上文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诗人乘舟远去,一觉酒醒,已是薄暮时分,更觉黯然孤独。
C.贾诗一二两句既有时间的变换,又有地点的转移,巧妙的呈现宦游之人的漂泊不定。
D.贾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意象“柳絮”和“梅花”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聚散难测的感觉。
(2)有人认为许诗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分)
(3)两首诗都写江边送友,你觉得哪首诗的结尾更胜一筹 请结合全诗探究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解释了屈原发“怨”之声的缘由。
(2)《论语》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
(3)诗词名句巧联成对,是一种极富创意的艺术形式。如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吟咏诸葛亮的对联,上联取自《蜀相》“_______”一句,下联是“一番晤对古今情”。
(4)“猿”善攀爬,叫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_______”的诗句,《蜀道难》中有“_______”一句。
五、(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天下谁人不识君
楚林
只要提起中草药,大概每个人都会条件反射性地想到一个字——“苦”。中药确实大多数都有些苦,而有一种草药,却是例外,那就是甘草。甘草,顾名思义,甘即甜也,因其性平味甘,故又被称为美草、蜜甘。
嗓子痛泡几片甘草代茶,咳嗽含几粒甘草片,可能好多人都对甘草的味道并不陌生。甘草本身便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补益中气的作用。
说到此,你要是以为甘草不过就是一种味道甜美、清热解毒的小草而已,那可就错了。甘草可不是一般的中药,翻开医院里每天开出的处方,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方子里都会看到甘草的身影。甘草入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南朝时即被医药学家陶弘景尊称为“国老”。唐代医家甄权也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国老”是什么 国老就是良相。前有管仲、诸葛亮、狄仁杰,后有张居正、曾国藩等等,个个都是文韬武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中俊杰。而一株甜美的小草居然能够被尊称为“国老”,不能不让人称奇。这就是因为甘草有着独一无二的功效:调和诸药。
中药有四气五味之说,这其实就和人的性格一样,指的是药物的个性。有的药为热性,脾气火爆,比如附子、干姜;有的药太过寒凉,会伤脾胃,比如知母、石膏;有的药竣烈刚强,会致腹泻,比如大黄、芒硝;有的药补性特强,比如人参、当归;还有的药有毒性,比如乌头、巴豆等。而甘草则具有最温和平稳的个性。和热药同用它可以缓解热药的过热之处;和寒药同用,它可以缓和寒药的过凉之处;和补药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和寒热相杂的药物一起使用,可以协调其持平;和有毒的药物同用,可以缓解其毒性。
所以不论名贵或是寻常,是个性刚烈乖张还是冷峻阴郁,只要和甘草在一起慢慢煎熬,都会变得温和平缓,易入脾胃,达到最佳效果。甘草如和风细雨,无形之中就把它的甘平之味慢慢渗入,润物细无声。
明代陆粲《庚已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御医盛寅有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就感到头痛眩晕,随即不省人事。由于事发突然,周围的人皆束手无策。消息传出,有一位民间医生自荐为盛寅治病,取中药甘草浓煎后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苏醒过来。其他的御医颇感惊奇。这位民间医生解释说:盛御医因为没有吃早饭就走进药房,胃气虚弱,不能抵御药气郁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厥。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所以服用甘草水后他便苏醒了。
小小的甘草何来如此能量 我曾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近甘草。
没想到甘草竟然生长在内蒙、山西、甘肃等地的沙漠边缘,荒芜苍凉之地。在沙窝里,一丛丛,一簇簇,耐着高温,耐着风沙,只要有一丝希望,它就顽强地展开叶片。圆圆的叶片在荒凉之中看起来是那么碧绿青翠,恬淡自然。风吹沙袭让它的身姿变得纤弱矮小,不过几十厘米,可它的根却足有三四米长。又细又直的根质地坚实,柔韧无比,深深地把自己扎入沙子之中。因为顽强与坚韧,低矮的甘草和高大的胡杨一样,是沙漠里抵抗沙尘暴最有力的屏障。
甘草的甘甜,竟然是来自于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甘草内心的温和与平静,原来都是在这高温、严寒、风沙的磨砺之后。
甘草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和平使者。不论自己多苦,奉献出来的都是一缕缕沁人心脾的甘甜。无私地奉献自己,全心全意地成全他人,让万事万物和谐相处。如果没有一颗仁爱、忠厚、慈悲的心,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呢
《本草纲目》总结得最好:“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看到此,不禁想到孔子当年因为看到人类不断地争斗、对抗、流血、陷于连续不断的苦难灾祸而不能自拔时发出的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两者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甘草可能代表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最完美的中庸之德。有许多人质疑中庸是折中调和,没有原则。辛弃疾当年也曾在《千年调》里说道:“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他用甘草可以随处入方,不拘主药寒热温凉皆能配合协调的特点,来隐喻那些俯仰随流、八面玲珑的世俗小人,来讽刺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分善恶是非,万事调和的官员。
事实上甘草绝非如此。甘草的寒热随人,是为了使各种不同特性的药物能得到和谐统一,综合众药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治疗中发挥出更好的功效。即便是它的甜味,也是实实在在的甜,绝不是裹上一层糖衣故作温柔的甜。它或多或少都能缓和汤剂的苦涩,便于病人入口。药界的国老,甘草做得名副其实,劳苦功高。
甘草带给我们的是始终如一的甘甜,是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自己美,还把美奉献给大家,这样的美才能称之为大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现今社会提倡和谐,但物欲与精神的冲突让很多人保持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由于人性淡漠引起的事故更是频有发生,更让我越来越从内心深深感觉到甘草品格的可贵。在我们的身边,有甘草一样情怀的人,惜之太少。试想,如果大家都能如甘草一样,胸怀仁爱与厚德,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美好!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韬(tāo)武略,昏厥(jué),一簇簇(cù),质(zhi)疑,结合语境,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字形书写和应用都正确。
B.文章多处使用引号,比如,在第一段中划横线处给“苦”加了引号,在第三段中划横线处给“国老”也加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一样的。
C.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甘草的可贵品格,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甘草深深的赞美之情。
D.作者认为辛弃疾在《千年调》里对甘草的药效理解有误,“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甘草并非如此,所以不应该讽刺那些万事调和的官员。
E.文章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医理、博物知识、处世体验、人生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温情,一味普通的中草药犹如鲜活的人跃然纸上。
17.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4分)
18.甘草有哪些可贵的品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9.本文标题为“天下谁人不识君”,有人认为改成“甘草人生”更好,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5分)
20.作者把甘草的草本特点和人的美好品质联系起来,中医药出版社编辑评价本文是“遇见最美本草”,是“本草与人的奇妙邂逅”,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熟知的中草药,如黄连、灵芝、薄荷、藿香、板蓝根、金银花、当归、百合……请你任选一种(不限于上述,甘草除外),结合其特点挖掘其人文价值。(4分)
六、(10分)
21.(4分)阅读材料,按题目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古人以“奇怪”为美的赏石观念是一种关于石头审美欣赏的形式主义观念,它代表了古人赏石的最浅层部分——只是外在地欣赏石头,只关注石头外在的形、色和声音等特征。这是一种对石头的肤浅欣赏,尚未涉及石头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与此同时,通过赋予石头某种其自身并不具有的人文价值,使石头具有某种深刻内涵。这种行为虽然丰富了石头的人文意蕴,却并不符合石头自身的客观特性。于是,我们从中国古代赏石传统中发现了一对悖论_____。
①在此情形下,赏石活动蜕变为一种赏石者借石头以言说自我的行为,赏石者是在以自然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②要么有深度地欣赏石头——“以石比德”“借石抒情”“点石成境”,可是又落入一种主观地欣赏石头本身并无之物的荒诞之境。
③要么以“奇怪”为美,只是形式主义地欣赏石头的长相,但这属于肤浅地欣赏自然。
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
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和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2分)
A.文化版《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
B.社会版《用赏石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C.国学版《赏石是如何“道法自然”的》
D.教育版《赏石之美,直指人心》
22.(6分)假设《红楼梦》中也有“朋友圈”,贾宝玉在被父亲责打之后,发了下面的内容,请你从小说中任选三人,并附上三人给宝玉的评论,要求:符合人物特点,充实生动,每条评论不少于20字。
评论人1( ):__________
评论人2( ):__________
评论人3( ):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年级热身训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B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 侵蚀:逐 渐地破坏或腐蚀;侵占:非法占据,别国领土或别人的钱财以及重要东西,使用非法手段来获取一些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浑然天成”: 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浑然”是完全融合的样子,“天成”是自然形成;全语的意思是:。而“浑然一体”:“成为完整而不可分割的统 一体”的意思。““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德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突出强调优点。
2.D划线句子两处语病: 一、缺少介词造成的中途易辙,加上“在……中”;二、语序不当,根据横 线后面句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的前后顺序,先传统, 后现代。
3.C ③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 系。马匹后面的顿号改逗号。
4. 选 C。根据材料二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11~2018 年中,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 比率最大的应当是2012 年。
5. 选 D。 “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错。从材料三中可知, “对其发展充满担忧”是别人的想法, 而采访中刘慈欣对其发展却是充满了信心的。
6. 选 B。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 B 选项内容为“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的依据,并非《流浪地球》取得高票房的依据。
7.A.让:转让。
8.C. 和(连词)A.表转折/表假设 B. 在/被 D.认为/用
9.B.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10.C.春秋指年龄,和“且陛下春秋高”含义相同。
11.D.错误一,王安石是推测,而非认定;错误二,伯夷想要依附文王,不愿依附的是武王。
12.(1)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让他们离开了。(兵、判断句、去)
(2)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周武王的时代,建功立业的岂止姜太公呢!(使、及、烈、岂独)
13.①孔孟;②叩马而谏,耻食周粟;③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为君仁义,伯夷不可能反对。
参考译文:
(一)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让叔齐做国君的继承人,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把王 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于是(伯夷)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国君之位而逃走。 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在这种情况下,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礼遇年老而 贤能的人,何不去归附他呢 等(他们)到达那里,西伯已经死了。周武王载着西伯昌牌位,尊他为 周文王,向东方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向他进谏:“父亲去世还没有安葬就发动战争, 能称为孝吗 身为臣子却要杀国君,能称为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 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让他们离开了。等到周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人都归附周朝,但伯 夷、叔齐却以此为耻,坚守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到首阳山隐居,采食野菜充饥。最终,二人饿死在首阳山。
( 二 )
读书人立身行事独特,符合道义罢了,不顾虑别人的赞誉或批评,都是豪杰之士,是坚定地相信 道义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家人都批评他,仍竭力而行不迷惑的人很少;至于一国一州的人都批 评他,仍竭力而行不迷惑的,大概天下只有一人罢了;如果到了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他,仍竭力而行不 迷惑的,那么千百年来只有一人罢了。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穷尽天地、穷尽万世也不顾虑(别人看法)的人。
武王、周公是圣人,让天下的贤士和诸侯跟从他们,前去攻打殷纣王,未曾听说有人批评他们。 只有伯夷、叔齐认为(他们)不该这么做。殷商灭亡后,天下人都归附周朝,伯夷、叔齐却以吃周朝 的粮食为耻,饿死也不回头。由此说来,难道是(他们)有所求取才这样做的吗 (是因为他们)坚 定地相信道义并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以我认为,好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立身行事独特,穷尽天地, 经历万世也不会回头的人啊。虽然这样,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乱臣贼子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后来的世代了。
( 三 )
有些事情发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贤已经把这些事说得详细清楚,可是后世(的人)不深入考 察,仅凭借自己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就提出某种说法,使事情失去了本来面貌,而学士大夫们信守这种说法不改变,会有这种情况啊,伯夷(的事情)就是这样。
关于伯夷,古代有孔子和孟子的论述。凭孔孟二人的值得信赖而又反复论说,他们的说法就更可 信了。孔子说:“不念旧怨,求仁而得仁,饿死在首阳山下,是德高而隐逸的人。”孟子说:“伯夷, 不是他心目中的君王他就不侍奉,不立身在恶人的朝廷,躲避商纣王隐居在渤海边上,眼睛不看丑陋 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是百世的楷模。”所以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他赶上了残暴的纣王,不记 旧怨,又不愿屈心侍奉,为了求得他(所追求)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来 等待天下清平,所以称之为圣人。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伯夷拉住武王的马向他进谏,天下归周,但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还作了《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伯夷写了《伯夷颂》。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商朝衰落,纣王因不仁残害天下人,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 而特别(怨恨纣王)的就是伯夷了。
(伯夷)曾经与姜太公听说西伯侯能够很好地礼遇年老而贤能的人,就打算去归附他。在这个时候,想要消灭商纣的想法,他们二人会有什么不同吗 等到武王奋然讨纣,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就把百姓 从困苦中拯救出来,(这时)伯夷却没参与,为什么呢 大概因为伯夷、姜太公都是当时年高德重的 人,八十多岁了,本来就年事已高。从海边赶到文王的都城,算起来也有数千里远,从文王兴起到武 王的时代,年头也不少于几十年,难道是伯夷想归附西伯侯愿望没等实现,就死在渤海边了吗 或是 死在奔赴西伯侯的路上了 或是到了文王的都城却没有等到武王的时代就死了 根据这种分析来说伯夷(之事),这也就不会有(司马迁所说之事)存在的道理了。
况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导大义,太公辅佐(他)终成大业,但唯独(有人)认为是不正义的,这个 人哪里会是伯夷呢 天下的政道有两种,仁义的和不仁义的。商纣为王,是不仁义的;武王为王,是 仁义的。伯夷坚决不侍奉不仁义的商纣,来等待仁义(的君王)能够出现。(后来出现了)仁义的武王,(伯夷)又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处于何种境地呢 所以我说,古圣先贤说得详细清楚,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见靠主观臆断使得事情失去本来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周武王的时代,建功立业的岂止姜太公呢!
14.(1)C(A 项“舒缓柔和、优美庄严”错误,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 无奈的情景气氛。B 项乘舟远去的是友人。D 项“梅花”是冬天的典型意象,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 三湘,从“柳絮”到“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1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宝贵,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分析2分)
(3)示例一:许诗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结情,比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 更显得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示例二:贾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直抒胸臆,比拟,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说“离恨”可 随江水远去,比许诗以景结情更富有感染力,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
15. (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2)任重而道远(3)三顾频烦天下计(4)渌水荡漾清猿啼 猿猱欲度愁攀援
16.B D
B.“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一样的”说法有误。第一个引号是表示强调,第二个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两处引号作用不一致。
D.“所以不应该讽刺那些万事调和的官员”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事实上甘草绝非如此”可知,作者并不是指辛弃疾不能讽刺那些官员,而是认为甘草并非像辛弃疾所说的那样是“墙头草”。
17.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甘草顽强坚韧的身姿。②运用对比,将环境的恶劣与甘草的坚 强,以及甘草身姿渺小而根却足有三四米长的形象形成鲜明的比较,强化甘草坚韧顽强的形象特点。 ③借助胡杨这一沙漠典型形象,来衬托与之具有相似特性的甘草的坚韧顽强。
【解析】
根据原文“只要有一丝希望”“顽强地”“身姿”“扎入”等可以看出,作者不吝使用一些代表人类 精神意志和行为特征的词语来形容甘草。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充分展现甘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语 句中,我们既能看到“耐着高温,耐着风沙”“在荒凉之中”“风吹沙袭让它的身姿变得纤弱矮小”的 恶劣环境,也能看到甘草“只要有一丝希望,它就顽强地展开叶片”“那么碧绿青翠,恬淡自然”“又 细又直的根质地坚实,柔韧无比,深深地把自己扎入沙子之中”这种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激烈反抗的 回应。同时,我们还能看到甘草本身一方面“它的身姿变得纤弱矮小,不过几十厘米”,另一方面“它 的根却足有三四米长”。这前后两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甘草顽强不屈的形象也 就更为鲜明。语句最后,作者说“低矮的甘草和高大的胡杨一样,是沙漠里抵抗沙尘暴最有力的屏障”, 这是将甘草与胡杨进行类比,以我们常见的胡杨形象,来衬托甘草的坚韧与顽强。
18.①温和平静、调和诸药的中庸之德。②顽强坚韧的品格。③胸怀仁爱、乐于奉献的品格。 【解析】
根据原文“这就是因为甘草有着独一无二的功效:调和诸药”“甘草如和风细雨,无形之中就把 它的甘平之味慢慢渗入,润物细无声”“甘草的甘甜,竟然是来自于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甘草内心 的温和与平静,原来都是在这高温、严寒、风沙的磨砺之后”可以看出,甘草具有温和平静、调和诸 药的中庸之德。
根据原文“只要有一丝希望,它就顽强地展开叶片”“因为顽强与坚韧,低矮的甘草和高大的胡
杨一样,是沙漠里抵抗沙尘暴最有力的屏障” 等,可以看出甘草顽强坚韧的品格。
根据原文“甘草带给我们的是始终如一的甘甜,是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自己美,还把美奉献给大 家,这样的美才能称之为大美”“试想,如果大家都能如甘草一样,胸怀仁爱与厚德,这个世界,会 是多么美好”可以看出,甘草具有胸怀仁爱、乐于奉献的品格。
19. 示例:“天下谁人不识君”更好。①原标题引用唐代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也暗中呼应了 甘草历史悠久的特点。②文章有大量篇幅强调甘草的普适性,这与“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语意更为呼 应。③“甘草人生”更强调个人的人生思考,而文章最后所讨论的社会性话题,与“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宏大语境更为适配。
【解析】
文章标题“天下谁人不识君”,引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而“甘草人生”则无特殊出处。
从出处这一点来说,原标题出自经典古诗,更具文化韵味,也暗中呼应了甘草“甘草入药,有着两千 多年的历史”的历史悠久的特点。此外,标题“天下谁人不识君”用的是反问句,以反问语气强调了 “识君”这一特点。而原文中“甘草可不是一般的中药,翻开医院里每天开出的处方,至少有三分之 二的方子里都会看到甘草的身影”“所以不论名贵或是寻常,是个性刚烈乖张还是冷峻阴郁,只要和 甘草在一起慢慢煎熬,都会变得温和平缓,易入脾胃,达到最佳效果”也强调了甘草的普适性,这与 原文标题更为呼应。改后标题“甘草人生”,重点在于强调甘草和人生的关系,所论似乎只局限于个 人。而原文最后升华主题,在“在我们的身边,有甘草一样情怀的人,惜之太少。试想,如果大家都 能如甘草一样,胸怀仁爱与厚德,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美好”里讨论的是社会性话题,这与原标题“天 下”这一宏大情境更为适配。
20. 示例:薄荷看起来毫不起眼,同别的小草没什么两样,然而它却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 透疹等诸多药用价值,同时其独特的清香也使它从中脱颖而出,在餐饮美食界广受好评。这启发我们, 当外在条件无法改变时,我们就应当积极修炼自己的内在美,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实质性价值。
【解析】
本文中,作者借助甘草的草本特点、生长环境和药理性质等,展现了一味温和平静、坚韧顽强、 甘于奉献的中草药形象,给予我们诸多人生启示。因此,要从其他中草药中挖掘人文价值,就可以参 照本文,借助草药的外在样貌、生长环境、用药特点等,挖掘出其中最鲜明的特性加以分析,并将之 转换为人类社会所需的品格。如,若选黄连,可结合谚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以及黄连很 苦的特性,思考其对于人生吃苦的启发。比如,若选灵芝,则可结合中化文化艺术经典中常出现的灵 芝祥瑞等意象,分析其社会意义等。
21. 【答案】(1)C (2)A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上文提到“发现了一对悖论—— ”,其中破折号表示后文是对悖论的解释说明,应该接两个“要么”的内容,即③②,属于对悖论的注解,逻辑顺序为由表③及里②、由外③而内②;第①句中开头的“在此情形下”恰好指代悖论的具体说明,然后接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属于结论部分。正确排序为:③②①④。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首先确定本文的写作对象为“赏石观”,结合“人文意蕴”分析属于文化艺术层面,排除 BCD, 再结合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确定该文段题目为“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故选A。
22【答案】
薛蟠:兄弟,啥时好了告诉哥哥,哥哥请你吃酒压惊。
宝钗:宝兄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吃一堑长一智吧。日后当好好读书。
黛玉:你可就改了吧!以后少折腾,与其被打死,何不好好保护自己
本题答案不固定,史湘云、妙玉、探春、迎春等人皆可,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即可。
23.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 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 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 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 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 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 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 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 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 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 魔,陷入偏执。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 着于目的地。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 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
【立意】
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
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
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
懂得知足,节制欲望;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