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据此完成第1~2题。
1.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D.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2.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C.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解析:第1题,根据都市农业的含义,都市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靠近城市,以市场为导向。北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市场广阔、消费水平高,但土地价格高、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第2题,都市农业仍然是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其对城市化推动作用不明显,但其是现代农业,优质高效。
答案:1.C 2.D
斗南村是云南最早进行花卉种植的地方,如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南花卉”已成为我国第一个花卉类驰名商标,每天有数百万枝鲜花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据此完成第3~4题。
3.斗南鲜花茎粗花大,色泽美丽,该地区花卉品质优良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质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4.敏锐的斗南人一直走在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改粮田为菜田,90年代又发展花卉种植,目前大力发展花卉贸易。斗南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优惠的政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自然条件的改变
解析:第3题,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四季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降水丰富,适合花卉生长,因此该地区花卉品质优良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第4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斗南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3.D 4.B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俄罗斯的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及其主要区位因素正确的是( )
A.可可、咖啡——热量 B.向日葵——热量
C.稻米——水源 D.茶叶——土壤
6.小麦在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假设排除灌溉和农业技术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列地区最适合小麦生产的是( )
A.刚果盆地 B.北冰洋沿岸
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D.黄淮平原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向日葵最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宜生长的纬度主要在中纬度地区。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俄罗斯南部在40°N以北,适宜向日葵的生长,主要区位因素是热量。第6题,刚果盆地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毫米以上,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长江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黄淮平原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答案:5.B 6.D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第7~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8.新疆采用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 )
A.创造旅游景观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水污染 D.节省建设成本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玻 ( http: / / www.21cnjy.com )璃温室主要改造了温度;②等高线地形图为梯田,改造的是地形;③坎儿井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④华北平原井排井灌主要治理土壤盐碱化。第8题,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7.A 8.B
湖北省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铃薯新技术,具体做法是水稻收获后在免耕的稻田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据此完成第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当地农民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是( )
①保持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②稻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③有利于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
①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等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序,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强度 ②秸秆还田,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发展 ④减轻土地盐渍化现象,改善土壤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9题,采用这种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可保持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稻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第10题,土地盐渍化是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的现象。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与减轻土地盐渍化现象无关。
答案:9.A 10.A
读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a、b两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12.与a相比,c商品粮基地单产高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a商品粮基地的热量条件不如c
B.a商品粮基地的水分条件不如c
C.c商品粮基地的农业投入比较多,科技水平比较高
D.a商品粮基地可耕荒地面积大
解析:第11题,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a、b两大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平原,故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第12题,图中c商品粮基地位于鄱阳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两到三熟,故粮食单产比一年一熟的三江平原高。
答案:11.B 12.A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其中①地区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②③地区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少),完成第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第13题,①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率最低,投入大量劳动力,故A项正确。第14题,②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故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区。
答案:13.A 14.D
15.下列不属于农业技术的采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化肥的广泛使用使土壤板结变硬
B.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C.过度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展
D.大量使用农药使食品受到污染
解析: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灌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属于农业技术改进方面的内容。
答案:C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A区、B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什么
(2)A、B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什么 请说出三点。
(3)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差别是什么 图中B农业区与澳大利亚同类农业地域类型在经营方式上的不同有哪些
(4)图中B农业区发展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A区为中国的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区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2)题,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A区一般是国营农场,美国多以家庭农场为主;B区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以养羊为主。第(4)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答案:(1)A区:商品谷物农业。B区:大牧场放牧业。
(2)热量、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3)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
澳大利亚主要是养羊,B农业区以牧牛为主。
(4)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2)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干旱,芦笋种植耗水量较大。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则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应是东部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故农业生产的水源应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第(2)题,是开放性试题,理由应与观点统一。同意的理由侧重经济角度分析,不同意的理由重在生态环境分析。
答案:(1)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2)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