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标志天下为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商王盘庚迁殷
C.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D.周厉王与民争利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A:根据题干“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和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的形成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符合题意;
B:受到战乱环境的影响,盘庚将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项不符合题意;
D: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袭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420—589年,南方政权都在建康定都,更迭频繁,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
A.唐、虞、夏、商 B.魏、蜀、吴、晋
C.宋、齐、梁、陈 D.辽、宋、夏、金
【答案】C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A:唐、虞、夏、商,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魏、蜀、吴、晋,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C项符合题意;
D:辽、宋、夏、金,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朝的相关史实。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工具,分别是( )
A.曲辕犁、翻车 B.骨耜、筒车
C.耧车、翻车 D.曲辕犁、筒车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显示的是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工具 ,分别是曲辕犁和筒车,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曲辕犁、翻车,不符合题意;
B.骨耜、筒车,不符合题意;
C.耧车、翻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重要的图片。
4.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强化皇权,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五军都督府 D.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和明成祖都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这就是明朝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取消行中书省 , 设立三司 ,不符合题意;
B. 废丞相 , 权分六部 ,不符合题意;
C. 设五军都督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此题的关键词是“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事件。①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无反封建性质;②戊戌变法是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无反帝性质;③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无反帝性质;⑤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符合题意的是③⑤。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以上事件的性质。
6.1949年4月,毛泽东写下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攻占南京,这就是渡江战役,毛泽东写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诗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1月,不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不符合题意;
D.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7.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国际纠纷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D符合题意;
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是国家纠纷,排除A;
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是政党政治问题,排除B;
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是外交问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难度适中,掌握台湾问题的由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香港和澳门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明确二者的区别即可作答。
8.2021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在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纪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一号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 正确;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是在2003年,排除 B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是在2008年,排除 C ;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入太空是在1999年,排除 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9.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体现在这次改革( )
A.严重削弱了天皇实权
B.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道路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成为日本的转折,B项正确,排除D项;
严重削弱了天皇实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0.“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 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手工工场的产生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商人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收回成品,然后投放到市场出售,这表明当时具有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故 D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和新航路开辟,故排除 AC 项;
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在工业革命开展后,此时已经是欧洲近代历史时期,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时间不符,故排除 B 项;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手工工场产生的相关知识点,
11.“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首歌谣描述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主宰了和会,严厉惩罚德国,中国作为战胜国利益却受损,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是由爱国学生最先发起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华盛顿会议,不符合题意;
C.三级会议,不符合题意;
D.制宪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世界最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多强是指俄中欧日,俄中欧日由于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呈现逐渐和美国抗衡的局面,世界政治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宣称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但是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这说明了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曲折的,A,B,C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历史和现实结合,把苏联解体和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道好题,二战后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个奇迹,它的很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是一个冲击,经济发展了就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战后的两极格局出现松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了。
第Ⅱ卷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致力改革 开创盛世】唐太宗即为以后,积极吸取前朝速亡教训,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
【答案】贞观之治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继位以后, 积极吸取前朝速亡教训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的改革, 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14.1919年于民族危难之际爆发的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答案】五四运动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为中国的前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故答案为:
五四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独立自主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答案为:独立自主。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6.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科学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答案】亚里士多德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科学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故答案为:
亚里士多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相关知识的掌握。
17.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 方向发展。
【答案】多极化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第1空、多极化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8.近现代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有许多得失。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材料二: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核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由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和特点分别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当时苏联这种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他国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民生问题,你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特点: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社会立法加以保障。
(2)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积极作用: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局限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增加了政府的经济压力,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等。
(4)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关注民生;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注意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1)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说明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特点:“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说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政府主导以及通过立法来加以保障的。(2)“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核差,农业发展缓慢”说明造成当时苏联这种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是苏联实施的工业化,由于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比较落后;“,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说明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3)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这些措施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局限性:“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政府的经济压力,不利于经济发展;“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诱发“福利道德”问题,说明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等,且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从欧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以及苏联“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核差,农业发展缓慢”“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的经验教训看,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关注民生;从欧美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上看,应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从苏联实施的工业化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的教训可知,要解决民生问题,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应注意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2分,共2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重新统一中国有伺重大意义?(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说说这一特点对民族发展的作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2分)
(4)请你指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2分)
【答案】(1)忽必烈。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3)行省制度。
(4)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 , 大元帝国的创立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的统一 ,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 促进了各族经济 、 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故答案为:(1)忽必烈。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3)行省制度;
(4)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3)(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准确记忆。
2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1)材料一中图1一图4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其中一件简述其历史意义。(4分)
(2)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哪次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4分)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4分)
【答案】(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
(3)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根据图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根据图片二可知,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根据图片三“农民向毛主席报喜”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此外还建立了经济特区等。
(3)本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
(3)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等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三大改造的意义、一五计划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等相关基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标志天下为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商王盘庚迁殷
C.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D.周厉王与民争利
2.420—589年,南方政权都在建康定都,更迭频繁,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
A.唐、虞、夏、商 B.魏、蜀、吴、晋
C.宋、齐、梁、陈 D.辽、宋、夏、金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创新的农业工具,分别是( )
A.曲辕犁、翻车 B.骨耜、筒车
C.耧车、翻车 D.曲辕犁、筒车
4.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强化皇权,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五军都督府 D.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5.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⑤
6.1949年4月,毛泽东写下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7.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国际纠纷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8.2021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在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纪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一号
9.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体现在这次改革( )
A.严重削弱了天皇实权
B.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道路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10.“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 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手工工场的产生
11.“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首歌谣描述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12.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第Ⅱ卷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致力改革 开创盛世】唐太宗即为以后,积极吸取前朝速亡教训,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
14.1919年于民族危难之际爆发的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16.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科学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17.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 方向发展。
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8.近现代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有许多得失。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材料二: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核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由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和特点分别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当时苏联这种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他国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民生问题,你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2分,共2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重新统一中国有伺重大意义?(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说说这一特点对民族发展的作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2分)
(4)请你指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2分)
2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1)材料一中图1一图4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其中一件简述其历史意义。(4分)
(2)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哪次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4分)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