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热身卷(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热身卷(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23:23:37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热身卷(二)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高要期末)某班开展“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展示其收集的资料。两个节日的习惯说明人们重视 (  )
A.民族认同和传承 B.节日的娱乐性
C.美好生活追求 D.历史事件的追忆
2.(2023七下·江海期末)朱元璋曾明确提出:“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由此可见,朱元璋(  )
A.极力强化皇权 B.聚焦社会民生
C.重视法制建设 D.关注监察制度
3.(2023七下·阜新月考)明清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工厂手工业出现并有所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2023七下·东莞期末)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江南经济的记述。据此可知,北宋(  )
记述 出处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准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江淮已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北方地区物质严重匮乏 D.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
5.(2023七下·子洲期中)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历史意义,其中①应为(  )
A.签订《尼布楚条约》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7.(2023七下·宁津月考)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下面示意图中的空缺部分“▲”处应该填写(  )
A.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
B.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并三年一换
C.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
D.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8.(2023七下·尤溪月考)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玄奘 鉴真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9.(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文中的“北兵”是指(  )
A.后金军队 B.蒙古军队
C.倭寇 D.李自成起义军
10.(2022七下·榆树期末)七年某历中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它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国家统一
C.宋代民族融合 D.宋代商业繁荣
11.(2022七下·龙岗期末)“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此材料可知(  )
A.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B.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C.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D.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
12.(2022七下·东莞期末)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七次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张骞通西域
13.(2022七下·潮安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
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
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
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14.(2022七下·禹州期末)下列思维导图空白处应该填写(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中央机构改革
C.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D.皇权旁落
15.(2022七下·本溪期中)“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字,……元灭金,绝宋世。”上面这段话反映的结束长期分裂、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16.(2022七下·惠城月考)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  )
A.分裂割据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
17.(2022七下·朝阳期中)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绘制了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8.(2022七下·坦洲镇期中)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  )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19.(2022七下·新会期中)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 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 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说明了元代对西北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A.A B.B C.C D.D
20.(2022七下·潮州期中)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七下·永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 州郡典》
材料二:“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止盗》
材料三:见右图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著名水利工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写出材料三所示纸币的名称,并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请你就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给出合理建议。
22.(2024七下·巴东)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松赞干布像 文成公主像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请你任意列举出两列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内容可知,清明节、春节都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含义,要了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解题,也可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可以看出,朱元璋旨在强调法制建设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极力强化皇权 ,是通过废除丞相制度等,不符合题意;
B.聚焦社会民生,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民生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 关注监察制度 ,材料中没有涉及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读懂题干含义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据题干“明清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工厂手工业出现并有所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但是,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
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时期,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表格“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可知,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江淮地区经济发达,都城东京的粮食主要依靠从江南地区运入,这说明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宋代的经济发展;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契丹货币反映了辽的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题干中四幅图片反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项正确;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排除A项;
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B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主题,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故题干其中①应为签订《尼布楚条约》,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历代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宋太祖时期,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 ,不符合题意;
C. 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 ,不符合题意;
D. 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题干文字和示意图,看懂示意图,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分析备选项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为了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是受邀前往日本传播佛教,同时他们都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不符合题意;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人物,再结合对两人事迹的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对外交往特点的字样。
9.【答案】A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根据“明末”“宁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即“北兵”是指后金军队,A项正确;
蒙古军队虽然也对明军构成威胁,但此时兴起的是满洲的后金政权,与蒙古军队无关,排除B项;
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其在明末已被基本肃清,排除C项;
题干中未涉及“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军队势力也不是从北边兴起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满洲兴起的相关知识,难度较难,学生要理解清楚材料中古文的含义,找到关键词并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才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显示出宋代的商业繁荣;宋代商铺商标,就是广告,显示出宋代的商业繁荣;《清明上河图》显示的北宋都城的繁华,显示出商业的繁荣;泉州宋代海船,技术先进,主要是向海外贸易,显示的是宋代的商业繁荣,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民族政权并立 ,不符合题意;
B. 宋代国家统一 ,不符合题意;
C. 宋代民族融合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注意图片下的文字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1.【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科举制,科举制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由此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
C. 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度,在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分析理解。
12.【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 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B项正确;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A项不正确;
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C项不正确;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理解。
13.【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建立后,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各民族政权并立,后来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朝先后建立灭亡,这就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不符合题意;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D.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大事年表,紧贴这些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帝负责,强化权;地方上废除行省制度,设三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排除BCD,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5.【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嬴秦氏,始兼并”,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第一次实现统一,故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朝代有秦朝,依据“迨至隋,一土字”表明到隋朝,在589年由隋文帝再次实现统一,这是隋朝在第二次长期分裂后实现的统一。依据“元灭金,绝宋世”,反体现出元朝灭金宋后实现统一,时间为1279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B符合题意;
依据所学,宋代不是统一的王朝,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明朝是在推翻元朝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不具备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特征。清朝是灭了明朝统治后建立的,不具备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特征,故宋、明、清代不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知识点,比较有难度,从统一入手,分析题干内容,结合所学,可以找到答案的。
16.【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据“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政权并立,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时期的政权分立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北宋到南宋都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实现了统一,C选项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图片和相关史实,可知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在宋代,四川地区稳定时,文化事业就会兴盛发展。一旦遭受战火,文化事业就会一蹶不振。这说明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A项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是过度的解读,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符合题意;
CD两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9.【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体现的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C项;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的是西北边疆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朝设置宣政院后,排除B项;
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台湾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有兴起有灭亡,体现出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兵力与力量的消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不符合题意;
D.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看懂表格内容,再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1.【答案】(1)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措施:去奢省事,轻徭薄赋
(3)“交子”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难以携带。
(4)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
建议: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大运河的开通;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根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知识。根据材料二“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可知,唐太宗通过去奢省事,轻徭薄赋等措施,使百姓“民衣食有余”。
(3)本题考查纸币“交子”的知识。根据材料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且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加速了纸币的产生。
(4)本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二贞观之治、材料三交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故答案为:
(1)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措施:去奢省事,轻徭薄赋。
(3)“交子”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难以携带。
(4)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
建议: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交子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根据材料中的人物、地点、图片等关键词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2.【答案】(1)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列举:和亲、册封
(3)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1)“中华”、“夷狄”:依据所学唐朝民族交往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唐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民族政策: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民族政策。
(2)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中“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可知为文成公主入藏,结合文成公主入藏对传播中原文化和汉藏关系的影响可知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列举:结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和唐朝册封渤海郡王可知方式有和亲、册封。
(3)原因:根据材料“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可知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故答案为:
(1)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列举:和亲、册封。
(3)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
1 / 1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热身卷(二)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高要期末)某班开展“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展示其收集的资料。两个节日的习惯说明人们重视 (  )
A.民族认同和传承 B.节日的娱乐性
C.美好生活追求 D.历史事件的追忆
【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内容可知,清明节、春节都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含义,要了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解题,也可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2023七下·江海期末)朱元璋曾明确提出:“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由此可见,朱元璋(  )
A.极力强化皇权 B.聚焦社会民生
C.重视法制建设 D.关注监察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可以看出,朱元璋旨在强调法制建设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极力强化皇权 ,是通过废除丞相制度等,不符合题意;
B.聚焦社会民生,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民生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 关注监察制度 ,材料中没有涉及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读懂题干含义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
3.(2023七下·阜新月考)明清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工厂手工业出现并有所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据题干“明清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工厂手工业出现并有所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但是,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
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时期,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2023七下·东莞期末)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江南经济的记述。据此可知,北宋(  )
记述 出处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准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江淮已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北方地区物质严重匮乏 D.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表格“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可知,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江淮地区经济发达,都城东京的粮食主要依靠从江南地区运入,这说明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3七下·子洲期中)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宋代的经济发展;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契丹货币反映了辽的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题干中四幅图片反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项正确;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排除A项;
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B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主题,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历史意义,其中①应为(  )
A.签订《尼布楚条约》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故题干其中①应为签订《尼布楚条约》,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7.(2023七下·宁津月考)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下面示意图中的空缺部分“▲”处应该填写(  )
A.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
B.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并三年一换
C.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
D.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历代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宋太祖时期,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 ,不符合题意;
C. 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 ,不符合题意;
D. 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题干文字和示意图,看懂示意图,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分析备选项回答。
8.(2023七下·尤溪月考)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玄奘 鉴真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为了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是受邀前往日本传播佛教,同时他们都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不符合题意;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人物,再结合对两人事迹的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对外交往特点的字样。
9.(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文中的“北兵”是指(  )
A.后金军队 B.蒙古军队
C.倭寇 D.李自成起义军
【答案】A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根据“明末”“宁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即“北兵”是指后金军队,A项正确;
蒙古军队虽然也对明军构成威胁,但此时兴起的是满洲的后金政权,与蒙古军队无关,排除B项;
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其在明末已被基本肃清,排除C项;
题干中未涉及“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军队势力也不是从北边兴起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满洲兴起的相关知识,难度较难,学生要理解清楚材料中古文的含义,找到关键词并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才可作答。
10.(2022七下·榆树期末)七年某历中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它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国家统一
C.宋代民族融合 D.宋代商业繁荣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显示出宋代的商业繁荣;宋代商铺商标,就是广告,显示出宋代的商业繁荣;《清明上河图》显示的北宋都城的繁华,显示出商业的繁荣;泉州宋代海船,技术先进,主要是向海外贸易,显示的是宋代的商业繁荣,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民族政权并立 ,不符合题意;
B. 宋代国家统一 ,不符合题意;
C. 宋代民族融合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注意图片下的文字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1.(2022七下·龙岗期末)“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此材料可知(  )
A.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B.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C.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D.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科举制,科举制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由此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
C. 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度,在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分析理解。
12.(2022七下·东莞期末)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七次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张骞通西域
【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 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B项正确;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A项不正确;
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C项不正确;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理解。
13.(2022七下·潮安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
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
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
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建立后,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各民族政权并立,后来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朝先后建立灭亡,这就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不符合题意;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D.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大事年表,紧贴这些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2022七下·禹州期末)下列思维导图空白处应该填写(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中央机构改革
C.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D.皇权旁落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帝负责,强化权;地方上废除行省制度,设三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排除BCD,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5.(2022七下·本溪期中)“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字,……元灭金,绝宋世。”上面这段话反映的结束长期分裂、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嬴秦氏,始兼并”,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第一次实现统一,故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朝代有秦朝,依据“迨至隋,一土字”表明到隋朝,在589年由隋文帝再次实现统一,这是隋朝在第二次长期分裂后实现的统一。依据“元灭金,绝宋世”,反体现出元朝灭金宋后实现统一,时间为1279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B符合题意;
依据所学,宋代不是统一的王朝,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明朝是在推翻元朝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不具备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特征。清朝是灭了明朝统治后建立的,不具备从长期分裂到统一的特征,故宋、明、清代不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知识点,比较有难度,从统一入手,分析题干内容,结合所学,可以找到答案的。
16.(2022七下·惠城月考)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  )
A.分裂割据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据“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政权并立,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时期的政权分立的相关史实。
17.(2022七下·朝阳期中)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绘制了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北宋到南宋都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实现了统一,C选项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图片和相关史实,可知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8.(2022七下·坦洲镇期中)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  )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答案】B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在宋代,四川地区稳定时,文化事业就会兴盛发展。一旦遭受战火,文化事业就会一蹶不振。这说明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A项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是过度的解读,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符合题意;
CD两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9.(2022七下·新会期中)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 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 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说明了元代对西北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体现的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C项;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的是西北边疆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朝设置宣政院后,排除B项;
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台湾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2022七下·潮州期中)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有兴起有灭亡,体现出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兵力与力量的消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不符合题意;
D.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看懂表格内容,再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七下·永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 州郡典》
材料二:“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止盗》
材料三:见右图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著名水利工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写出材料三所示纸币的名称,并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请你就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给出合理建议。
【答案】(1)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措施:去奢省事,轻徭薄赋
(3)“交子”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难以携带。
(4)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
建议: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大运河的开通;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根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知识。根据材料二“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可知,唐太宗通过去奢省事,轻徭薄赋等措施,使百姓“民衣食有余”。
(3)本题考查纸币“交子”的知识。根据材料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且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加速了纸币的产生。
(4)本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二贞观之治、材料三交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故答案为:
(1)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措施:去奢省事,轻徭薄赋。
(3)“交子”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难以携带。
(4)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有效政策等。
建议: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交子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根据材料中的人物、地点、图片等关键词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2.(2024七下·巴东)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松赞干布像 文成公主像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请你任意列举出两列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列举:和亲、册封
(3)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1)“中华”、“夷狄”:依据所学唐朝民族交往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唐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民族政策: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民族政策。
(2)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中“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可知为文成公主入藏,结合文成公主入藏对传播中原文化和汉藏关系的影响可知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列举:结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和唐朝册封渤海郡王可知方式有和亲、册封。
(3)原因:根据材料“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可知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故答案为:
(1)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列举:和亲、册封。
(3)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