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47: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④山项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①②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纷起,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同时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争霸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①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争霸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3. 今天,我们设立纪委监管官员是否有违法行为,而在秦朝,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分管监察,C符合题意;
丞相管行政,排除A项;
太尉管军事,排除B项;
郡守是地方官员,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4.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A. 钟繇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颜真卿 ,不符合题意;
D. 欧阳询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5.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内藤湖南曾说过:“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经接触就成了豆腐。”下列历史人物中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的是(  )
A.郑成功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
6. 我国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中后期 B.西晋后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后期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C符合题意;
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A;
西晋后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B;
元朝后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即可作答。
7.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其中生活在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清照是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C符合题意;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词人,排除A;
关汉卿是元朝最著名的戏剧作家,排除B;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词人。难度较低,掌握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词人即可作答。同时对苏轼、关汉卿、辛弃疾的基本史实要有所掌握。
8. 下列属于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
A.黄巢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宋江起义
【答案】C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制定严明军纪。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C符合题意;
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A;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B;
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难度较低,掌握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即可作答。同时要对黄巢起义、大泽乡起义、宋江起义有基本的了解。
9.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据“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民谣描写的是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
洋务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戊戌变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辛亥革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10.五四运动中要求严惩的亲日派卖国贼不包括(  )
A.章宗祥 B.曹汝霖 C.陆宗舆 D.孙传芳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章宗祥、 陆宗舆、曹汝霖。孙传芳于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势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
章宗祥是要求严惩的亲日派卖国贼,排除A项;
曹汝霖是要求严惩的亲日派卖国贼,排除B项;
陆宗舆是要求严惩的亲日派卖国贼,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
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比内战,一致抗日。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事变 B.西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皖南事变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B选项正确;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在西安事变之后,A选项错误;
柳条湖事件又叫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C选项错误;
皖南事变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1年,国民党内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需要分析理解材料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内容。
12.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机,毅然弃官还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就是(  )
A.卢作孚 B.荣氏兄弟 C.张謇 D.侯德榜
【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 毅然弃官还乡,创办大生纱厂”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因此,“他”指的是张謇,C选项正确;
卢作孚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A选项错误;
荣氏兄弟是清末至民国的实业家,他们以张謇为榜样,B选项错误;
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贡献。
1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曲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的目的是(  )
A.抗美援朝,保卫朝鲜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抗美援朝,保护祖国 D.抗英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抗美援朝,保卫朝鲜,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抗美援朝,保护祖国,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抗英援朝,保家卫国,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紧贴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赎买政策
B.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最早确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万隆会议上形成的万隆精神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D.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西藏和平解放;公私合营;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答题关键词“说法不正确的”,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赎买政策,走公私合营道路,故A项正确,不合题意。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核心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万隆精神,故C项正确,不合题意。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实事求是路线的相关史实。
1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这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生活的表现,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6.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A项正确;BCD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进行选择。
17.沙特阿拉伯空袭也门、伊核危机、叙利亚内战,ISIS为代表的恐怖力兴起等让人们对分崩离析的阿拉伯世界感到担忧,而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也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在伊斯兰教产生后发挥的作用是(  )
A.使阿拉伯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
B.使东西方商路畅通无阻
C.使麦加贵族得以在麦地那从事商业活动
D.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决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选项正确;
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A选项错误;
“使东西方商路畅通无阻”这一表述与材料无关,B选项错误;
“使麦加贵族得以在麦地那从事商业活动”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伊斯兰教创立的影响。
18.1775年4月的一天,来克星顿的一声枪响,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列宁说: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  )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萨拉托加大捷 D.1787年宪法的颁布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根据题干“来克星顿的一声枪响”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后,英国陷入孤立,因此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C符合题意;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排除A;
1775年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这不是转折,排除B;
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时,美国已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独立,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恩格斯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说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什么也没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是指贝多芬的(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奏鸣曲》 D.《悲怆奏鸣曲》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乐坛雄狮贝多芬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第三子目乐坛雄狮贝多芬中的内容:《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其9部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一部。它以英雄的气魄表现了人类与厄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恩格斯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说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什么也没听过”可知,“这部壮丽的作品”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乐坛雄狮贝多芬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贝多芬的代表作和贡献。
20.这次战役的胜利才使全体军民就此坚定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从此,苏军全线转入了反攻,从而敲响了纳粹德国乃至整个法西斯阵营的丧钟。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据题干信息“苏军全线转入了反攻,从而敲响了纳粹德国乃至整个法西斯阵营的丧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共10分)
2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 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故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道春秋争霸的主要原因是周王室衰落,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实力大大增强。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春秋争霸,然后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23.明朝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朝科举制度严格规定考试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明朝八股取士。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推行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答案】正确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题干的表述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5.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6.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答案】正确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故题干表述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港澳回归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7. 1972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故该说法错误,应将1972年改为1971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只需识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8. 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
【答案】错误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它因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29.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现“分封制”。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种姓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0.“它是反对殖民的战争,也改变了殖民者的统治方式……由被代理公司掠夺到英国直接统治,这场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答案】错误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依据“它是反对殖民的战争,也改变了殖民者的统治方式…由被代理公司掠夺到国家被英国直接统治,这场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可知“它”指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结合课本所学,工业革命后,英国殖民者进一步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英国的殖民政策,加剧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剥夺封建王公的权利,也导致封建王公的不满和抵制,最终激起了印度全民族的不满与反抗。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展开了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故本题描述错误。
【点评】“它是反对殖民的战争”“由被代理公司掠夺到国家被英国直接统治,这场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抗”是解题的关键,说明是历史事件是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1857-1859年印度封建王公领导了反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
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
31.有一本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请回答:
(1)这部书的名字叫什么?(4分)
(2)本书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它?(4分)
(3)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吗?(5分)
【答案】(1)《红楼梦》。
(2)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历史著作的要求是 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作,构思出作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的反映历史的真 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三国演 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识记以及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依据题目意思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可知这一内容出自名著《红楼梦》。
(1)本小题根据题目材料,联系教材内容,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段话:“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可知这本书是《红楼梦》。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红楼梦》内容的识记,结合教材内容,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段话:“《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知,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故里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评价: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本小题主要要学生明白历史小说不是历史,历史是事实,而小说是文学作品,经过艺术加工和虚构。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第一、二小题比较简单,相对来讲,第三小题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学生可能很难全面概括。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家 首次试验年代 试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4分)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4分)
【答案】(1)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2)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
(3)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知识点】钢铁长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戈壁升起蘑菇云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可见,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第(2)问从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中首次试验时间、试验次数和备注的内容,可见我国的核试验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戈壁升起蘑菇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33.材料一 “他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材料二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请回答:
(1)你知道材料一中说的是谁吗?他是是哪国人?(4分)
(2)他被誉为什么样的学者?(4分)
(3)材料二是此人的一句名言,你认为此人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5分)
【答案】(1)亚里士多德希腊人
(2)“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爱好思考、专心探索、博学多才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杰出的科学家史实的识记。第(1)问结合材料一,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一子目杰出的科学家中的内容:“古代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据此可知,材料一讲的是亚里士多德,他是古代希腊人。第(2)问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第(3)问依据他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可知他身上体现出的爱好思考、专心探索、博学多才等精神值得学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杰出的科学家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科学家的贡献。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34.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中国古代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哪一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具有创新性的政治制度及其法律依据。(3分)
(3)材料三中,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俄国领导人是谁?俄国是在哪一“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十月革命的?(3分)
(4)综合以上古今中外历史,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对创新有何看法?(3分)
【答案】(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成果: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法律依据:《权利法案》
(3)领导人:列宁。“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4)看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等
【知识点】秦灭六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图一可知,此图包含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结合所学,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依据材料一的图二可知,图中人物为祖冲之,结合所学,祖冲之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2)根据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结合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享有实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所以英国具有创新性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及其法律依据是:《权利法案》。
(3)根据材料三,可以提出关键词中的“1921年”“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1921年春,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可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俄国领导人是列宁。结合所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可知,俄国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十月革命的“新”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4)根据材料与所学可知,作为当代中学生,对创新的看法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祖冲之、《权利法案》、马克思主义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知识的识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④山项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 今天,我们设立纪委监管官员是否有违法行为,而在秦朝,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5.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内藤湖南曾说过:“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经接触就成了豆腐。”下列历史人物中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的是(  )
A.郑成功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6. 我国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中后期 B.西晋后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后期
7.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其中生活在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8. 下列属于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
A.黄巢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宋江起义
9.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五四运动中要求严惩的亲日派卖国贼不包括(  )
A.章宗祥 B.曹汝霖 C.陆宗舆 D.孙传芳
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比内战,一致抗日。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事变 B.西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皖南事变
12.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机,毅然弃官还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就是(  )
A.卢作孚 B.荣氏兄弟 C.张謇 D.侯德榜
1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曲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的目的是(  )
A.抗美援朝,保卫朝鲜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抗美援朝,保护祖国 D.抗英援朝,保家卫国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赎买政策
B.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最早确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万隆会议上形成的万隆精神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D.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
1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7.沙特阿拉伯空袭也门、伊核危机、叙利亚内战,ISIS为代表的恐怖力兴起等让人们对分崩离析的阿拉伯世界感到担忧,而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也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在伊斯兰教产生后发挥的作用是(  )
A.使阿拉伯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
B.使东西方商路畅通无阻
C.使麦加贵族得以在麦地那从事商业活动
D.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8.1775年4月的一天,来克星顿的一声枪响,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列宁说: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  )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萨拉托加大捷 D.1787年宪法的颁布
19.恩格斯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说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什么也没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是指贝多芬的(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奏鸣曲》 D.《悲怆奏鸣曲》
20.这次战役的胜利才使全体军民就此坚定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从此,苏军全线转入了反攻,从而敲响了纳粹德国乃至整个法西斯阵营的丧钟。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共10分)
2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2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实力大大增强。
23.明朝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2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推行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5.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6.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27. 1972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8. 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
29.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
30.“它是反对殖民的战争,也改变了殖民者的统治方式……由被代理公司掠夺到英国直接统治,这场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
31.有一本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请回答:
(1)这部书的名字叫什么?(4分)
(2)本书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它?(4分)
(3)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吗?(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家 首次试验年代 试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4分)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4分)
33.材料一 “他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材料二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请回答:
(1)你知道材料一中说的是谁吗?他是是哪国人?(4分)
(2)他被誉为什么样的学者?(4分)
(3)材料二是此人的一句名言,你认为此人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5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34.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中国古代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哪一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具有创新性的政治制度及其法律依据。(3分)
(3)材料三中,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俄国领导人是谁?俄国是在哪一“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十月革命的?(3分)
(4)综合以上古今中外历史,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对创新有何看法?(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