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 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湖南省 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54: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
A.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B.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C.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D.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ABD三项都不是分封制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项稳定统治,巩固疆土是实行分封制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2. 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著有《缀术》,创制了《大明历》,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珠算的条件下,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位数学家是(  )
A.刘徽 B.郦道元 C.顾恺之 D.祖冲之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布。
A项刘徽是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3.1416,不符合题意;
B项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不符合题意;
C项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不符合题意;
D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著有《缀术》,创制了《大明历》,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珠算的条件下,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陈,605—610年,隋炀帝为了南北经济的联系开通大运河,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因此准确的先后顺序为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隋朝建立、陈的灭亡、大运河的修建等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即可。
4.“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其中对“逆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
B.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
D.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在兴起,而中国的……者对于世界的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因此,材料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是指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这一时期的反侵略史实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等。C项正确;
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与清朝时期不符,排除A项;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故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
明清时期我国没有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5.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根据题干“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可知,戊戌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A项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错误,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C项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错误,戊戌变法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D项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题干没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题干图片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进行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A项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错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不符合题意;
B项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错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不符合题意;
D项签署了“双十协定”是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史实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7.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依据题干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联系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可知,1956年,中共召开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②③正确,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而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属于生产力方面内容,④错误,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三大改造与中共八大等相关史实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8.2023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74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的素材中,能够提供更多原始史料的是(  )
A.电影《红海行动》 B.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海军》
C.辽宁号军舰模型 D.《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属于影视资料、报告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都是对历史的再加工,不属于确凿可信的史料;“辽宁号”军舰模型不属于史料;《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是编年体史事汇编,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最有价值的史料,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
9.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为法,因这部法律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成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 法学的渊源,B项正确;
古巴比伦时期编写《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
527年查士丁尼主持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总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10.下图漫画名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寓意是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近代欧美社会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据材料“近代欧美社会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分析:
A:《大宪章》,1215年颁布,提出对王权的限制,排除A项。
B:《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将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故选B项。
C:《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C项。
D:《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颁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权利法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权利法案》握的相关史实。
11.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个人物的相关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文学艺术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根据所学,马克思、陈独秀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故A错误;
B.根据所学,达·芬奇、孟德斯鸠与国际工人运动无关,故B错误;
C.图中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他们都曾经致力于人类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正确;
D.图中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他们都曾经致力于人类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近代文学艺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思想解放运动,注意全面分析相关人物。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
12.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据此分析“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A.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加剧美苏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
C.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D.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答案】B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A. 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成立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威胁,于是华约组织成立,这就形成了北约和华约对峙,两大军事集团加剧美苏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不符合题意;
D. 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分析理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政治制度革新对国家有效治理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地方行政区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自秦朝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的不同之处。这一制度对于加强君主专制有何作用?(2分)
(2) 阅读材料二,元朝的哪一制度最能体现“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行政划界?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深远的历史意义?(3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第一个问题?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答案】(1)科举制重才能,前朝选官制度重门第;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2)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分化事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1)不同:依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可知,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的不同之处是科举制重才能,前朝选官制度重门第。作用:根据材料一“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可知,科举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2)制度:根据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最能体现“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行政划界;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措施:根据材料三“自秦朝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统治者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措施解决第一个问题;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进一步加强君权,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趋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采取分化事权反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行省制度的设立等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故答案为:
(1)科举制重才能,前朝选官制度重门第;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2)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分化事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加强皇权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美《中国的觉醒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德意日法西斯军队 1110万人 中国抗击日军 240万人 占比 21.6%
战区总面积 2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战区 600余万平方千米 占比 27%
61国参战人口 17亿 中国参战人口 4.5亿 占比 26%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出中国正面战场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和共产党开赴抗日前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典型战役。(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带来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中华民族精神。(3分)
【答案】(1)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
(2)根本原因:全民族坚持抗战;
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3)因素: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影响: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4)地位:东方主战场;
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可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根据材料“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可知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根据材料“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可知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
(2)根据材料“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全民族坚持抗战;结合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可知分别为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3)结合材料中甲午战争的影响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可知包括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可知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4)结合抗日战争的地位可知为东方主战场;结合近代中国反侵略相关知识可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精神。
故答案为:(1)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
(2)根本原因:全民族坚持抗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3)因素: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影响: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4)地位:东方主战场;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地位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5.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有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 我们讲,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五2021年2月,习近平在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探月精神、劳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民族精神。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对外开放的特点?中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区别?(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说说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南方谈话在当时有何影响? (3分)
(5)请你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120字的历史小论文。(2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在不断增加,农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近代开放是被迫的,现代的开放是主动的,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开放。
(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5)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28年井冈山会师,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时期的体现,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2019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
总之,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知识点】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理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
(1)变化: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可知,与1970-1978年相比,1978-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在不断增加,农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特点:据材料二“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区别: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开放是被迫的,是在列强炮舰威胁下的被动开放;现代的开放是主动的,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的开放。
(3)影响:据材料三“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发展:据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同志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发表了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本题是历史小论文写作,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以民族精神为主题,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且不少于120字即可。实例:
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28年井冈山会师,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时期的体现,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
总之,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故答案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在不断增加,农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近代开放是被迫的,现代的开放是主动的,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开放。
(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
(4)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5)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28年井冈山会师,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时期的体现,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
总之,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对外开放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5)本题是历史小论文写作,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6.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出土地点 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 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
辽宁抚顺 77 68
山西长治 31 21
湖南衡阳 21 17
——摘编自雷从云《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标志、原因与作用浅析》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材料三:日本维新是“按脚买鞋”,我国维新是“削足适履”。结果,日本得了“新鞋的益”,我国受了“新鞋的苦”。一个是“日行百里”,一个是“寸步难移”,而“把着脚哭”。
——钟兆云《辜鸿铭全传》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一场改革?并指出这场改革在经济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按脚买鞋”的这场维新让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罗斯福新政这场改良运动带领资本主义进入了哪一新的发展阶段?(3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促进了民族交融。
(3)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或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等。
【知识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这场改革在经济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根据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以维护鲜卑族封建统治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根据材料三关“日本维新是“按脚买鞋””并结合所学可知,“按脚买鞋”的这场维新指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4)根据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这场改良运动带领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等。
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促进了民族交融。
(3)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即应用知识的能力。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
A.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B.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C.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D.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2. 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著有《缀术》,创制了《大明历》,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珠算的条件下,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位数学家是(  )
A.刘徽 B.郦道元 C.顾恺之 D.祖冲之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4.“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其中对“逆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
B.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
D.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
5.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7.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3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74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的素材中,能够提供更多原始史料的是(  )
A.电影《红海行动》 B.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海军》
C.辽宁号军舰模型 D.《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9.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0.下图漫画名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寓意是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近代欧美社会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11.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个人物的相关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文学艺术
12.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据此分析“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A.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加剧美苏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
C.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D.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政治制度革新对国家有效治理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地方行政区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自秦朝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的不同之处。这一制度对于加强君主专制有何作用?(2分)
(2) 阅读材料二,元朝的哪一制度最能体现“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行政划界?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深远的历史意义?(3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第一个问题?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美《中国的觉醒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德意日法西斯军队 1110万人 中国抗击日军 240万人 占比 21.6%
战区总面积 2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战区 600余万平方千米 占比 27%
61国参战人口 17亿 中国参战人口 4.5亿 占比 26%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出中国正面战场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和共产党开赴抗日前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典型战役。(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带来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中华民族精神。(3分)
15.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有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 我们讲,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五2021年2月,习近平在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探月精神、劳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民族精神。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对外开放的特点?中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区别?(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3分)
(4)根据材料四说说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南方谈话在当时有何影响? (3分)
(5)请你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120字的历史小论文。(2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6.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出土地点 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 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
辽宁抚顺 77 68
山西长治 31 21
湖南衡阳 21 17
——摘编自雷从云《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标志、原因与作用浅析》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材料三:日本维新是“按脚买鞋”,我国维新是“削足适履”。结果,日本得了“新鞋的益”,我国受了“新鞋的苦”。一个是“日行百里”,一个是“寸步难移”,而“把着脚哭”。
——钟兆云《辜鸿铭全传》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一场改革?并指出这场改革在经济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按脚买鞋”的这场维新让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罗斯福新政这场改良运动带领资本主义进入了哪一新的发展阶段?(3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