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56: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归国华侨想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黄帝故里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霸陵(汉文帝陵寝)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故祭拜“人文初祖”应该去黄帝故里。
A项黄帝故里是他们应去的地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人文初祖”黄帝。
2.西周时期,对贵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反映的制度(  )
A.巩固了禅让制度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诸侯权力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A:西周实行分封制,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西周时期,对贵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的礼器和乐器。这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
C:实现了土地分封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扩大了诸侯权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始于(  )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A项秦朝的统一时还没有对新疆进行管辖,不符合题意;
B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没有对西域实行管理,不符合题意;
D项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开始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域都护府设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下列相关史实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B.蜀汉发展经济,开发西南地区
C.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D.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A:三国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表述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蜀汉发展经济,开发西南地区,表述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
C: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表述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时期,曹操死后,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
5.唐玄宗年间,一位高僧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唐玄宗年间”“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播佛经”,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年间,玄奘西行,到达印度,寻求佛法,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年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传播佛教,符合题意,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留学生,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崔致远,朝鲜诗人,长期在唐朝学习生活,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鉴真东渡日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相关历史知识。
6.敢于直言进谏被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作可以知得失的“镜子”,D正确;
姚崇是辅佐唐玄宗开创贞观之治的贤相,A错误;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是唐太宗选用的人才,其中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与题意不符,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易,在学习中记住魏征被唐太宗比作“镜子”即可。
7.经常有人在遭受委屈时,说自己比窦娥还冤。讲述“窦娥”故事的元代戏剧家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郑光祖 D.王实甫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代戏剧,要熟记相关知识。
8.在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山西商人组成的是(  )
A.徽商 B.晋商 C.闽商 D.鲁商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山西商人组成的商帮的相关史实。
9.在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
A.冯子材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曾国藩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A项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符合题意;
B项左宗棠认为东南海防与西北塞防同样重要,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不符合题意;
C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不符合题意;
D项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者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法战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该说的台词是(  )
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答案】D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1905年8月,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A项“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和林则徐有关,不符合题意;
B项“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和戊戌变法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该说的台词,不符合题意;
D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和蔡元培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识记能力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1.如图反映了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据题干图表表反映的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联系所学可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的重大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1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内战爆发 B.汀泗桥战役 C.成立兴中会 D.重庆谈判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天下安危系一身、双十协定”可知,这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签订《双十签订》,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D项正确;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排除A项;
汀泗桥战役发生在国民政府北伐时期,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1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大公报》 D.《申报》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D项正确;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排除AB项;
天津的《大公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申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西贼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对外开放不仅要敢于“引进来”,还要大胆“走出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重要举措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厦门等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据所学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A符合题意;
建立厦门等经济特区属于“引进来”,排除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属于“引进来”,排除C;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属于“引进来”,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即可作答。
16.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
C.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
D.东海舰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1964年10月16曰,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故A符合题意;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故B不符合题意;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故C不符合题意;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是在1970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两弹的研制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8.下列属于释迦牟尼提倡的观点是(  )
A.耶稣是救世主 B.人定胜天
C.安拉是唯一的神 D.众生平等
【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耶稣是救世主,属于基督教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B.人定胜天,不属于宗教思想,不符合题意;
C.安拉是唯一的神,属于伊斯兰教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9.下列历史人物是封建国家君主的是(  )
A.屋大维 B.查理曼 C.查士丁尼 D.拿破仑
【答案】B
【知识点】查理曼帝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81年克洛维在高卢地区,建立封建王国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是8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国王,B项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A项;
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排除C项;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查理曼帝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查理曼是法兰克王国国王,法兰克王国是封建国家。
20.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创办了著名的“快乐之家”学园。在这里,学习内容丰富,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爱国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自由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浪漫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着其中的关键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出版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符合题意;
《资本论》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关,A排除;
CD项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相关史实。
22.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思想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依据题干的“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可知,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违背了题干含义,排除选项B;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此项;D项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的说法错误,排除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要紧扣题干内容,从中找出关键词,并对其加以归纳概括。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人民进行反英斗争的方式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武装起义
C.游行示威、罢工 D.宫廷政变
【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是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又进行了经济上的改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勃列日涅夫改革,不符合题意;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的结合分析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要简单一些。
25.观察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山姆大叔”扛着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漫画的寓意是(  )
A.经济全球大化的阻力大 B.全球化正在加快步伐
C.全球化需要领跑者 D.西方大国占据优势
【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漫画中反映了全球化由美国引领,因此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旨在通过漫画让考生联系所学知识,考查考生读图提炼信息的能力。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且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马可 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
材料二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同时,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
材料三 15一16世纪中期,借助于西方开辟的世界市场,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空前扩大,并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材料四 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
材料五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12月16日,一些波士顿市民乔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运载着西洋参、木材、胡椒等货物驶往广州……到达广州后换取茶叶及其他货物后于 1785 年返航纽约。
材料六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 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茶文化的特点。用宋代农业领域的具体史实佐证当时茶文化的发展。(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促进 15-16 世纪中国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史实。(3分)
(4)根据材料四,写出茶叶消费对英国和殖民地主要生产部门的影响。结合所学,对划线部分解读。(3分)
(5)根据材料五,写出北美地区茶叶贸易途径的变化。材料中的“抗税浪潮”最终引发了哪一民族独立运动?(4分)
(6)根据材料六,指出中国茶叶贸易现状。请为改变这种现状建言献策。(3分)
【答案】(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或茶叶成本低,利润高,需求量大;茶文化和饮茶习俗的传播等。
(2)以茶喻人,与儒家思想相融合,赋茶以教会功能,以茶待客。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
(4)影响:带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早期殖民掠夺和影响或者三角贸易和影响
(5)变化: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到美国直接到中国换取;由英国垄断到中美直接贸易等,事件:美国独立战争。
(6)现状: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茶叶贸易和高端红茶市场份额不高。建言献策:重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大力支持。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宋代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的意义;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1)根据材料“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且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及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或茶叶成本低,利润高,需求量大;根据材料“。《马可 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可知,茶文化和饮茶习俗的传播等。
(2)根据材料“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可知,以茶喻人,与儒家思想相融合,赋茶以教会功能,以茶待客。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根据材料“15-16世纪中期,借助于西方开辟的世界市场,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及所学可知,促进15-16世纪中国、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史实包括: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
(4)根据材料“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可知,带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及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到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或者三角贸易的影响。
(5)根据材料“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运载着西洋参、木材、胡椒等货物驶往广州……到达广州后换取茶叶及其他货物后于1785年返航纽约。”可知,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到美国直接到中国换取;由英国垄断到中美直接贸易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抗税浪潮”最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6)根据材料“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可知,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茶叶贸易和高端红茶市场份额不高。根据材料“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及所学可知,重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大力支持。
故答案为: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或茶叶成本低,利润高,需求量大;茶文化和饮茶习俗的传播等。
(2)以茶喻人,与儒家思想相融合,赋茶以教会功能,以茶待客。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
(4)影响:带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或者三角贸易的影响。
(5)变化: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到美国直接到中国换取;由英国垄断到中美直接贸易等。事件:美国独立战争。
(6)现状: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茶叶贸易和高端红茶市场份额不高。建言献策:重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大力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理解宋代茶文化的特点,识记促进15-16世纪中国、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史实,理解茶叶消费对英国和殖民地主要生产部门的影响,识记北美地区茶叶贸易途径的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7.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3分)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3分)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休现?在他吸收的“本土文化”中,源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是什么?(4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的态度? (3分)
(5)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带给你哪些启示?请写出一点。(3分)
【答案】(1)文字:象形文字。
(2)国家:英国。
(3)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4)态度:批判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5)启示: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1)文字:根据材料“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3)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4)态度:根据材料“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分析可知,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的态度是批判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5)启示:综合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和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内容,识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归国华侨想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黄帝故里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霸陵(汉文帝陵寝)
2.西周时期,对贵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反映的制度(  )
A.巩固了禅让制度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诸侯权力
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始于(  )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4.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下列相关史实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B.蜀汉发展经济,开发西南地区
C.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D.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5.唐玄宗年间,一位高僧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6.敢于直言进谏被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7.经常有人在遭受委屈时,说自己比窦娥还冤。讲述“窦娥”故事的元代戏剧家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郑光祖 D.王实甫
8.在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山西商人组成的是(  )
A.徽商 B.晋商 C.闽商 D.鲁商
9.在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
A.冯子材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曾国藩
10.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该说的台词是(  )
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11.如图反映了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1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内战爆发 B.汀泗桥战役 C.成立兴中会 D.重庆谈判
1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大公报》 D.《申报》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西贼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对外开放不仅要敢于“引进来”,还要大胆“走出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重要举措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厦门等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6.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17.1964年10月16曰,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8.下列属于释迦牟尼提倡的观点是(  )
A.耶稣是救世主 B.人定胜天
C.安拉是唯一的神 D.众生平等
19.下列历史人物是封建国家君主的是(  )
A.屋大维 B.查理曼 C.查士丁尼 D.拿破仑
20.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创办了著名的“快乐之家”学园。在这里,学习内容丰富,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出版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22.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思想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人民进行反英斗争的方式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武装起义
C.游行示威、罢工 D.宫廷政变
24.“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是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5.观察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山姆大叔”扛着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漫画的寓意是(  )
A.经济全球大化的阻力大 B.全球化正在加快步伐
C.全球化需要领跑者 D.西方大国占据优势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且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马可 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
材料二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同时,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
材料三 15一16世纪中期,借助于西方开辟的世界市场,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空前扩大,并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材料四 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
材料五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12月16日,一些波士顿市民乔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运载着西洋参、木材、胡椒等货物驶往广州……到达广州后换取茶叶及其他货物后于 1785 年返航纽约。
材料六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 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茶文化的特点。用宋代农业领域的具体史实佐证当时茶文化的发展。(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促进 15-16 世纪中国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史实。(3分)
(4)根据材料四,写出茶叶消费对英国和殖民地主要生产部门的影响。结合所学,对划线部分解读。(3分)
(5)根据材料五,写出北美地区茶叶贸易途径的变化。材料中的“抗税浪潮”最终引发了哪一民族独立运动?(4分)
(6)根据材料六,指出中国茶叶贸易现状。请为改变这种现状建言献策。(3分)
27.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3分)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3分)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休现?在他吸收的“本土文化”中,源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是什么?(4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的态度? (3分)
(5)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带给你哪些启示?请写出一点。(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