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数学(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数学(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03 16: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
联盟校第七次考试高二年级数学试题
(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
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1.若C 2 C 2n 26 6 ,则 n ( )
A.2 B.4 C.2或 4 D.2 或 3
2.平面向量 a (m,2),b ( 2,4),若 a∥ (a b),则m =( )
A.1 B.-1 C.2 D.-2
3.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 A1B1C1D1中,点 A到直线D1C的距离为( )
6 3 2
A. B.1 C. D.
2 2 2
4.已知 P(x0,2)为抛物线 C:y2=2px(p>0)上一点,点 P到抛物线 C的焦点的距离与它
到 y轴的距离之比为 3:2,则 p=( )
A. 2 B.2 C.3 D.1
5. 用模型 y aekx拟合一组数 xi , yi i 1,2, , 2024 ,若 x1 x2 x2024 2024,
y y y e202401 2 2024 ,设 z ln y,得变换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z bx 6,则 ak ( )
A. 20240 B. 6e4 C. 4e6 D. 2024
6. 若a N,且502024 a能被 17整除,则 a的最小值为( )
A. 0 B. 1 C. 15 D. 16
试卷第 1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7. 已知随机变量 满足 P( 0) 1 p,P( 1) p,其中 0 p 1 .令随机变量
| E( ) |,则( )
A. E( ) E( ) B. E( ) E( )
C. D( ) D( ) D. D( ) D( )
8.甲、乙等 5人去 A,B,C三个不同的景区游览,每个人去一个景区,每个景区都有人游览,
若甲、乙两人不去同一景区游览,则不同的游览方法的种数为( )
A. 112 B. 114 C. 132 D. 16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 0分,
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2.已知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N 2, ,若 P(X 0) 0.3,则 P(X 4) 0.3
B.若甲、乙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 0.76,则甲组数据的线性相关性更强
C.用 X 表示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发生的次数, p为每次试验中事件 A发生的概
2
率,若 E(X ) 150,D(X ) 50,则 p
3
a 101
D.已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P(X i) (i 1,2,3, ,100) ,则 a
i(i 1) 100
1
10.已知 A,B是两个随机事件,若 P(A B) 1且P(AB) P(AB) ,则下列选项正
3
确的是( )
A 2. A, B相互独立 B . P(A)
3
C . P(A) P(B) D . P(B A) 2
3
11.如图,在棱长为 2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 A1B1,BC上的动点,
且 A1E=B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π π
A.EF与 CD的夹角取值范围是[ , ]
4 2
B.平面 C1EF与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截面为梯形
C.三棱锥 C1-EFD1的体积为定值
D.当 E,F分别是棱 A1B1,BC的中点时,三棱锥 C1-EFB1的外
29
接球的表面积为 π
4
试卷第 2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计 15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
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2 . (x y)(2x 3y)5的展开式中 x3y3的系数是______.
x2 y2
13.已知过原点的直线 L与双曲线 C: 2 2 =1(a>0,b>0)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 A,a b
B两点,F是 C的右焦点,且 AF⊥BF.若满足 FP 3BF 的点 P也在双曲线 C上,则 C
的离心率为 .
14 0.已知△ABC中, BAC 60 , AB 6 2 ,点Q是边 BC上的动点.若 PA 平面
ABC,PA 3 3,且PQ与面 ABC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则三棱锥 P ABC
3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77分,请在答题纸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
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分)
n
a
已知 x n N* .
x


(1)若展开式中只有第 5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求 n的值;
(2)当 n 6时,二项式的展开式中 x 3的系数为A,常数项为 B,若B 4A,则求 a
的值;
(3)当 n 6,a 2时,求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试卷第 3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16.(本小题 15分)
某学校的高二年级有 5名数学老师,其中男老师 3人,女老师 2人.
(1)如果任选 3人参加校级技能大赛,所选 3人中女老师人数为 X ,求 X的分布列;
(2)如果依次抽取 2人参加市级技能大赛,求在第 1次抽到男老师的条件下,第 2次抽
到也是男老师的概率.
17.(本小题 15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点D是CC1的中点, AC BC ,AA1 AB .
(1)证明: AB1 平面 A1BD;
2
(2)若 ACB π, AB 2 3,求直线 AC1与平面 A1BD的所成角的余弦值.3
试卷第 4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18.(本小题 17分)
为了了解高中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数学时间( x分钟/每天)和他们的数学成绩(y分)
的关系,某实验小组做了调查,得到一些数据(表一).
编号 1 2 3 4 5
学习时间 x 30 40 50 60 70
数学成绩 y 65 78 85 99 108
(1)求数学成绩 y与学习时间 x的相关系数(精确到 0.001);
(2)请用相关系数说明该组数据中 y与 x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并求
出 y 关于 x的回归直线方程,并由此预测每天课后自主学习数学时间为 100分钟时的数学
5 5 5
2 2
成绩(参考数据: xi yi 22820, yi 435, yi 38999,107.4 11540, xi的方差为 200 );
i 1 i 1 i 1
(3)基于上述调查,某校提倡学生周末在校自主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后,抽样调查
了 220位学生.按照是否参与周末在校自主学习以及成绩是否有进步统计,得到 2 2列联
表(表二).依据表中数据及小概率值 0.001的独立性检验,分析“周末在校自主学习
与成绩进步”是否有关.
没有进步 有进步 合计
参与周末在校自主学习 35 130 165
未参与周末不在校自主学习 25 30 55
合计 60 160 220
n
n (x x)(y
S 2 1 (x x)2 i i
y)
附:方差: 相关系数: i 1
n i r i 1 n n
(x x)2i (yi y)2
i 1 i 1
回归方程 y bx a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n
2 n(ad bc)
2
xi x yi y
a b c d a c b d b i 1 n , a y b x .
xi x 2
i 1
0.10 0.05 0.010 0.005 0.001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试卷第 5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19.(本小题 17分)
x2 2
已知椭圆C : y2 2 1(a b 0) ,过右焦点 F 的直线 l交C于 A,B两点,过点a b
F 与 l垂直的直线交C于D,E两点,其中 B,D在 x轴上方,M ,N 分别为 AB,DE
2
的中点.当 l x轴时, AB 2 ,椭圆C的离心率为 .
2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证明:直线MN 过定点,并求定点坐标;
(3)设G为直线 AE与直线BD的交点,求△GMN 面积的最小值.
试卷第 6页,共 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联盟校第七次考试高二年级数学答题卡 解答题(共5题,共77分) 16 . (15 分)
15 . (13 分)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
注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
意 时用橡皮擦干净。
3 .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贴条码区域

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项 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考生禁填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缺考 违规
(由监考老师填涂)
选择题 (共11题,共58分)
1 [ A ] [ B ] [ C] [ D ] 5 [ A ] [ B ] [ C] [ D ] 9 [ A ] [ B ] [ C] [ D ]
2 [ A ] [ B ] [ C] [ D ] 6 [ A ] [ B ] [ C] [ D ] 10 [ A ] [ B ] [ C] [ D ]
3 [ A ] [ B ] [ C] [ D ] 7 [ A ] [ B ] [ C] [ D ] 11 [ A ] [ B ] [ C] [ D ]
4 [ A ] [ B ] [ C] [ D ] 8 [ A ] [ B ] [ C] [ D ]
填空题
12 、
13 、
14 、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 共6页 第2页 共6页 第3页 共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请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 . (15 分) 18 . (17 分) 19 . (17 分)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4页 共6页 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
{#{QQABRQCAggAoAJJAAAhCEwUACEKQkAEACagGRBAMIAABQBNABAA=}#}
高二年级数学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A A C D D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题号 9 10 11
答案 CD BC A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 360 13 10、 14、 81
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
15.【答案】(1)8 (2)2 或-2 (3)240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依题意知,展开式共 9项,故 n 8┈┈┈┈┈┈┈┈┈┈┈┈┈3 分;
【小问 2 详解】
6
当 n 6 a 时二项式为 x ,由二项式定理通项公式得
x
a r 6 3r Tr 1 C
r x6 r r6 a Cr x 26 , r 0,1, 6 ,
x
6 3r 3 r 2 A a2C2 2令 ,得 ,所以 6 15a , 2
令6
3r
0 ,得 r 4 B a4C4 4,所以
2 6
15a ,
又 B 4A,解得 a 0(舍去)或 a 2或 a 2 ,
所以 a 2或 a 2 .┈┈┈┈┈┈┈┈┈┈┈┈┈┈┈┈┈┈┈┈┈┈┈┈┈┈┈┈┈┈┈┈┈┈8 分;
【小问 3 详解】
6
当 n 2 6 ,a 2 时二项式为 x ,
x
r 3r
r 6 r 2 r r 6 由二项式定理通项公式得Tr 1 C6x 2 C 26x , r 0,1, 6 ,
x

2r Cr 2r 1Cr 1 r
14

6 6 3
设第 r 项系数最大,则 r r r 1 r 1 ,即 ,故 r 4,
2 C6 2 C6 r 11
3
T 24 C4所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 4 1 6 240 .┈┈┈┈┈┈┈┈┈┈┈┈┈┈┈┈┈┈┈13 分;
16.【解】(1)由题可知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2 分;
C3 1 C2C1 3 C1C2 3
依题意得: P(X 0) 33 , P(X 1)
3 2
3 P(X 2)
3 2
C5 10 C5 5
, C3 10 ,┈┈┈┈┈6 分; 5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1 3 3
P 10 5 10
┈┈┈┈┈┈┈┈┈┈┈┈┈┈┈┈┈┈┈┈┈┈┈┈┈┈┈┈┈┈┈┈┈┈┈┈┈┈┈┈┈8 分;
(2)设第 1 次抽到男老师为事件A ,第 2 次抽到男老师为事件 B ,则第 1 次和第 2 次都抽
到男老师为事件 AB ,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 n(A) A1A1 12, n(AB) A23 4 3 6.
P(B A) n(AB) 6 1所以 n(A) 12 2 .┈┈┈┈┈┈┈┈┈┈┈┈┈┈┈┈┈┈┈┈┈┈┈┈┈┈┈┈┈┈┈┈┈15 分;
17.【解】(1)证明:如图 1,记 A1B 与 AB1的交点为点O,连接 B1D,OD ,
因为三棱柱 ABC 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 A1AB DCA B1C1D 90 ,
因为 AA1 AB ,所以四边形 AA1B1B是正方形,故 AB1 A1B ,
因为 AC BC, BC B1C1,所以 AC B1C1,又因为 D 是CC1中点,所以CD C1D,
AD CD2所以 AC 2 C1D
2 B1C
2
1 B1D ,因为四边形 AA1B1B是正方形,所以O
是 AB1的中点,所以 AB1 OD ,又因为 A1B,OD 平面 A1BD , A1B OD O,所以
AB1 平面 A1BD .┈┈┈┈┈┈┈┈┈┈┈┈┈┈┈┈┈┈┈┈┈┈┈┈┈┈┈┈┈┈┈┈7 分;
(建坐标系证明也可酌情给分)
(2)解 : 以 AB 中 点 E 为 原 点 如 图 建 系 , 则 A( 3,0,0), B( 3,0,0),
C(0,1,0), D 0,1, 3 , A1 3,0, 2 3 ,C1 0,1,2 3 ,
则 AC1 3,1,2 3 , BD 3,1, 3 , BA1 2 3,0,2 3

n BD 0
设平面 A1BD 的法向量为 n (x, y, z),则 ,
n BA1 0
3x y 3z 0 y 0
所以 ,令 z 1,则法向量 n (1,0,1) .
2 3x 2 3z 0 x z
则直线 AC1与平面 A1BD 的所成角的线面角的正弦值为

sin cos AC1,n
A C 1 n 3 6 ,
AC n 81
故直线 AC 101与平面 A1BD 的所成角的线面角的余弦值为 cos . 8
┈┈┈┈┈┈┈┈┈┈┈┈┈┈┈┈┈┈┈┈┈┈┈┈┈┈┈┈┈┈┈┈┈15 分;
(提示:传统法更简洁,取 AC1和 A1D 交点为 E, AB1和 A1B 交点为 F ,连 EF , AEF 即
是目标)
30 40 50 60 70 435
18.【解】(1) x 50, y 87,又 xi i 1,2,3, ,5 的5 5
1 5 2 22820 5 50 87 1070方差为 xi x 200, r 0.996 ┈┈┈┈┈┈┈┈┈┈┈5分; 5 i 1 10 11540 1074
(2)由(1)知 r=0.996 接近 1,故与之间具有极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用线性回归直线方
程模型进行拟合:
5 5
xi x yi y xi yi 5x y
b i 1 i 1 22820 5 50 872 1.07 ,
5 x x 5 200 1000i 1 i

a y b x 87 1.07 50 33.5,故 y 1.07x 33.5当 x 100 时, y 140.5,
故预测每天课后自主学习数学时间达到 100 分钟时的数学成绩为 140.5 分.┈┈┈┈┈┈┈10 分;
(3)零假设为 H0:学生周末在校自主学习与成绩进步无关.┈┈┈┈┈12 分;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2 n(ad bc)
2 220 (25 130 35 30)2 110
12.22
a b c d a c b d 165 55 60 160 9
因为12.22 10.828,所以依据 0.001的独立性检验,可以认为“周末自主学习与成绩
进步”有关.┈┈┈┈┈┈┈┈┈┈┈┈┈┈┈┈┈┈┈┈┈┈┈┈┈┈┈┈┈┈┈┈┈┈┈┈┈17 分;
2b2
2
a
c 2
19.【解】(1)由题意可得 b c 1,a 2 ,
a 2
a2 b2 c2


2
则椭圆C x的标准方程为 y2 1.┈┈┈┈┈┈┈┈┈┈┈┈┈┈┈┈5 分;
2
(2 2 2)设直线 lAB : x my 1,联立椭圆 x 2y 2,
消去 x 2 2得: m 2 y 2my 1 0,

y1 y
2m
2 m2 2 AB M 2 m 由韦达定理得: ,则 中点 1
, ,
y y m
2 2 m2 2
1 2 m2 2
1 2m2 m
由 lDE lAB ,所以以 代替m 可得 N 2 , 2 , m 1 2m 1 2m
k 3m所以 MN (m 1), 2 m2 1
l : y m 3mMN 2

x
2

m 2 2 m2 1 m2 2
3m 2
化简得 y x ,
2 m2 1 3
则 l 2过定点 ,0 .┈┈┈┈┈┈┈┈┈┈┈┈┈┈┈┈┈┈┈┈┈┈┈┈┈┈┈┈┈┈┈┈┈┈┈┈┈┈┈┈┈┈┈┈┈10 分;MN
3
当m 2 不存在时, lAB 为 x 轴, lDE x轴, lMN 即是 x 轴过定点 ,0 ;
3
m 1 2 1 2 1 2 当 时,取M , 3 3
, N ,3 3
,则 lMN 过定点 ,0 ;
3
当m 2 1 2 1 M 时,取 ,

, N ,
1
l 2 ,则 MN 过定点 ,0 ;
3 3 3 3 3
综上直线MN 2过定点 ,0

.┈┈┈┈┈┈┈┈┈┈┈┈┈┈┈┈┈┈┈┈┈┈┈┈┈┈┈┈┈┈┈┈┈┈┈┈┈┈┈12 分;
3
( 3 ) S△GMN S△GDM S△DMN S
1
△GDN S
1 1
2 △GAD
S
2 △DEM
S
2 △GDE
1
S 1 1 1 1△ADE S△MDE DE AM DE AB , 2 2 2 2 8
2 2 m2 1
由(2)知 AB 1 m2 y1 y2 1 m
2 y1 y2
2 4y1y2 2 , m 2
1 2 2 1 m2
以 代替m 可得 DE ,
m 1 2m2
m2 1 2 m2 1 2 4
所以 S△GMN m2 2 1 2m2 2 2
,
m 2 1 2m2 9
2
当且仅当m2 2 1 2m2 即m 1时, S 4 .┈┈┈┈┈┈┈┈┈┈┈┈┈┈┈┈┈┈17 分;△GMN max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