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3 15: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北京北师大二附中高二 5月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共 4 页,9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 题。(共 18 分)
【1】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 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
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之.时异也。陛下躬圣德,闵愚吏民触法抵禁,比.年大
赦,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盖保民者,
“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
淫辟之意纵,纲纪失序。不改其原,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而不用也。
臣愚以为.宜壹旷然大变其俗。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公卿大
夫相与循礼恭让,则民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惠,则众相爱。四者,
明王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礼让,而上克暴,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
虽严刑峻法,犹不为变。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臣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
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由此观之,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臣闻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
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是以百
姓安,嘉祥见。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放.
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臣闻天人之际,事作乎下者象动乎上,阴阳之理各应其感,水旱之灾随类而至。今关东连年饥馑,百
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于赋敛多,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大自减损,省
【2】
甘泉、建章宫卫,罢珠崖 ,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诸见罢珠崖诏书者,莫不欣欣,
人自以.将见太平也。宜遂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
视,令海内昭然咸见本朝之所贵,道德弘于京师,淑问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礼让可兴也。
(取材于《汉书·匡衡传》)
注释:【1】上:汉元帝。【2】地名,原本要立珠崖郡,后被下诏罢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比.年大赦 比:接连地、频繁地
B. 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 务:要领
C. 则民不争. 争:争辩
D. 或见侈靡而放.效之 放:通“仿”,仿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第1页/共3页
A. 所遇之.时异也 今俗吏之.治
B. 奸邪不为.衰止 臣愚以为.宜壹旷然大变其俗
C. 陈之以.德义 人自以.将见太平也
D. 贪财而.慕势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而民淫祀
于是百姓就大肆祭祀
B. 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不是传到每一家,人们就都会谈起它
C. 是以百姓安,嘉祥见
因此百姓安乐,喜庆吉祥的气象出现
D. 偃武行文
停止武力,推行文治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匡衡指出元帝大赦天下之举并没有改变社会不良风气。
B. 第三段引孔子语表明凭礼治谦让治国就没有什么难事。
C. 如果不先端正教化的根本、风俗的关键,不利于治国。
D. 匡衡认为朝廷的混乱所引起的异象会导致郡国无所顾忌而叛乱。
5.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匡衡为皇帝提出了哪些中肯的建议。(6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 6-8 题。(共 12 分)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夜晚的景色,以静衬动,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7.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
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第2页/共3页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8.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除了所写内容不同之外,请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6 分)
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10 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余不忍为此态也!
(4)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
(5) ,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0. 作文(50 分)
(1)敬畏即敬重与畏惧,是人们面对自然、生命、道德、法律等庄重对象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
一种态度,一种觉悟。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畏与不畏之间。但在我们生活中,又经常鼓励人们要发扬大无畏精神,
去克服困难。
请以“谈敬畏”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第3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