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案设计
课题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科学思维: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煤、石油、氧气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探究实践: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态度责任:能够怀有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愿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愿意与人交流查阅、收集的资料信息,分享观点。
重点 了解煤、石油、氧气等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的形成。
难点 观察煤,通过寻找证据推理煤是怎样形成的,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科学结论做比较。
教学过程
科学聚焦
出示图片
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地球家园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
科学探索
探索一: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不同矿石、宝石和煤的图片。)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许多宝藏。有各种矿石,可以用来冶炼不同的金属;有许多美丽珍贵的宝石,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还有煤、石油等可以给我们提供能源。这些宝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许多变化才形成的。
2.提问:大地中蕴藏着的“宝藏”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预设:大地中的矿石是岩石的一部分,由多种矿物组成,其形成可能和地质活动有关;大地中的煤、石油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的遗体残骸演变而来,是珍贵的能源。)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活动:播放“煤的形成”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梳理煤的形成过程,并思考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小结: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处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壳的变动,这些植物残骸不断地被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地底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慢慢变成了煤。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对煤的形成进行推理,再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和信息处理能力。
探索二: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1.过渡:了解了脚底大地的秘密后,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周围的空气。
2.讲解: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体积占大气总体积的约21%。但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甚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氧气含量仍然很低。(教学提示:出示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
3.提问:那么,大气中的氧气又是怎么来的呢?(预设:主要是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是如何增加地球氧气含量的呢?(教学提示:播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视频。)
4.小结: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主要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探索三: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石油图片。)地底下除了煤之外,还有另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规能源——石油。石油有哪些用途呢?(教学提示:播放“石油的形成与用途”相关视频。)
2.讲解: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也是经历化学变化形成的。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如燃油、塑料、纤维、沥青等。
3.提问:不仅煤和石油的形成与化学变化有关,很多资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你们能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吗?(预设:从铁矿石里把铁冶炼出来,需要经过化学变化;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的化肥,是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来的;……)
4.小结:化学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煤和石油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它们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才能形成,所以我们要珍惜、节约能源。
科学研讨
1.我们怎么判断煤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化学变化?
我们可以根据煤的形成过程中有无产生新的物质。对比古代植物与煤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煤在部分植物化石图案上与古代植物有所关联,但煤的颜色、软硬情况都与植物不同,且煤是非生物,这说明与古代植物不是同一种物质,古代植物在经历了地底的高温高压后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煤。
2.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
一方面森林里的树木是煤等资源的源头,另一方面植物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中氧气的制造者,森林与氧气含量有密切相关。
3.我们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例子说明它们和化学变化有关?
我们身边一些能源的利用中含有化学变化,如利用石油提炼染料、生产塑料、沥青、纤维等,以及铁矿石冶炼铁,药物合成,化肥制作等都与化学变化有关。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