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食反哺,以镜传情——《秋天的怀念》项目化设计
01
项目简述
项目名称:衔食反哺,以镜传情
项目时长:5课时
实施年级:七年级(上)
驱动性问题:如何“以镜传情”,录制《我的父(母)亲》朗诵视频?
学习资源: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及配套《作业本》,链接资料《我与地坛》、《合欢树》
项目前言: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亲情”为主题,以朗读设计、细品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核心知识。初一的学生正值豆蔻、舞勺之年,开始叛逆,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本项目基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用“如何‘以镜传情‘,录制《我的父(母)亲》’”为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借此重新审视亲情,学会感恩。
项目前言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亲情”为主题,以朗读设计、细品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核心知识。初一的学生正值豆蔻、舞勺之年,开始叛逆,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本项目基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用“如何以镜传情”为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创造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借此重新审视亲情,学会感恩。
个人成果:
1.习作一篇
2.照片8张或者一段3分钟的视频
团队成果:
1.完成小组内朗读设计修改
2.团队合作完成评分表设计
3.共同完成以镜传情视频展
公开方式
以录制完整视频(包含父母照片或生活视频配背景音乐以及文本的朗读)为最终成果,将视频制作二维码于班级群展示。班内评选出5个最佳作品,向心理辅导室投稿并于学校广播室以及学校公众号进行展示。
02
项目过程
第一课段(入项) 1课时
创设情境
头脑风暴
如何制作符合要求的视频,达到“以镜传情”的目的?
如何选择拍摄内容?
如何撰写文稿?
如何美化视频?
……梳理项目过程
第一步:学习第二单元文本,分析名家如何道出亲情,如何具化亲情,准确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第二步:讨论并确定拍摄内容,制定评分表;第三步:学会记事,在事件中体现温情,完成习作并朗读设计;第四步:将摄影作品与习作朗诵结合;第五步:评选、供稿。
图片
第二课段 2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师:本篇散文以“三次看花”为线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找出作者对于三次看花的态度以及情感变化,初步完成作业本第30页思维导图。
对比见真情
师:第一次看菊花时,“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情绪与心态?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
“我”:
情绪上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四周的墙壁。
心态上悲观绝望:“不, 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儿红红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师:意气风发的史铁生遭遇如此大的磨难,这对他无疑是毁灭性打击,他不甘、他苦痛、他深陷崩溃与迷茫之中。多年后,忆及此景,他忽然回想起母亲小心翼翼的举动……他会有怎样的情绪?请同学们为第一段做朗读设计。
明确:总体来讲,是要读出“我”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小心翼翼”。
关于“我’”的部分:“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些词语时需要读得稍微轻一点,慢一点,表示时间的无声延长,为下面“我”“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猛地”狠命地”稍重读,这样更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这里需要重读,语速快,语调下降。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内心其实是暴怒、痛苦与绝望的。“我”就如同一只找不到出口的满身是刺的困兽,怒得热血沸腾,也无助得胡乱挣扎。
关于母亲的部分:“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这些词语需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以显示母亲的小心翼翼。“总是”需要读重音,音拖长。“在一块儿”后面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以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安慰。两个“好好活儿"更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鼓励与期待,两个都要稍微读慢一点轻一点, 而且声音要越来越轻,以体现母亲的隐忍与克制,同时也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同学互读、上台展示。
细节见真情
师:课文的叙述平静而节制,却蕴含着翻腾的情感。文章感人的力量,来自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研读3-6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地方发现母亲爱得细心,爱得细腻?请小组合作讨论,并圈画批注。
明确: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2)“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
由于儿子瘫痪,怕“跑”“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
师:如此细节在第1段当中是否也有呈现呢?
明确:“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忍住哭声”……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句话,找出异同点,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母亲说的话非常相似,第一句语气较为平缓。第二句结尾部分多了个语气词“吧”。“吧"在这里表示母亲的询问与央求。从语境上看,母亲担心儿子看到窗前落叶而伤感,提出去北海看菊花的建议;从节奏上看,相较第一句,第二句的语词节奏拉长了。语词节奏的拉长表现的是母亲央求的语气,传递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对“我”内心的关注与期待,对自我禁锢的“我”的小心探寻,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体现。
师:这确然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她疼爱而又理解儿子,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是细腻的。如此细腻的母亲,为何会让自己侍弄的花都死了呢?
明确:母亲要日夜照顾儿子,自己被病痛折磨,已然有心无力。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2、4、5、6段。母亲的艰难无处不在,挑选其中一处,体会史铁生母亲的内心世界,并用母亲的口吻来述说。
师:母爱是牵挂,是无条件付出,是沉甸甸的责任。史铁生写下这些细节时,必然是心痛难已,愧疚万分。
借景抒情,焕发新生
师:为了唤醒儿子能够“好好儿活”,母亲百般努力、精心陪伴。史铁生终于打破原先对现实世界的回避,转而开始走向一条与世界握手言和的道路。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这一段有关“菊花”的描写,有什么深意?
明确:菊花的淡雅和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的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绚丽多彩的菊花,也象征着“我”终于如母亲所愿,能够坚强地面对磨难,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师:作者最后一次写到看花时,加了一句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好好儿活”内涵是什么
明确:“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
· 课堂总结 ·
亲爱的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课后,请同学们修改《作业本》思维导图,阅读资料《我与地坛》、《合欢树》,完成《作业本》课后拓展,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阅读体会,讨论如何“以镜传情”。
第三课段 1课时
完成习作,小组互助完成朗读设计并制作评分表
师:同学们,我们从蹒跚起步牙牙学语时的依赖,到如今渐渐不愿与父母沟通谈心。我们努力编织着属于自己独有的梦,却忽略了父母依旧为我们忙碌的身影。史铁生因遭逢变故,无视了母亲热烈的爱,追悔莫及写下感人至深的《秋天的怀念》。请同学们学习课文中的对比、细节描写以及借景抒情手法,完成《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歌颂父母,学习乌鸦反哺精神,永怀感恩之心。
第四课段 1课时
视频展示、评选、反思
个人成果:将最终定稿的习作录音,并配以视频、音乐,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散文朗诵视频,并将之送给父亲或母亲。
团队成果:班级评选优秀的视频,入选的作品在学校广播站以及公众号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