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Lesson 9 Never Give Up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3 Lesson 9 Never Give Up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Unit 3 Lesson 9 Never Give Up! Together to the Poles
学科 英语 年级 初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知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节课中,学生紧紧围绕Janek成功的极地探索这一主题语境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按照探险前、探险中、探险后的时间顺序梳理文本信息,在分析上下文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新词汇和新语法,最后通过分析概括主人公极地探险成功的原因,鼓舞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此外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阅读文章、绘制思维导图、自由问答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看的各项语言技能。总之,本课将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充分整合,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和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本课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教师通过提问反馈完成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实现终结性评价。 支架式教学指出,“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通过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支架),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本课中,在导入和读前阶段,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询问问题,引发学生对极地探索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读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借助板书生成引导学生感知注意good,bad,difficult和important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意义和使用。通过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在读后阶段,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完成迁移创新活动。支架式教学贯穿本课教学环节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文本解读 [What] 本文主要讲述波兰男孩Janek Mela遭遇意外而失去了左腿和右臂,在接受了波兰探险家Marek Kaminski 去北极和南极探险的邀请后,经过充分的准备性训练,最终和探险队成功到达北极和南极,成为最年轻极地探险者的故事。 [Why] 作者通过描写Janek 和探险队到达南北极的经历,引发读者思考Janek 挑战成功的原因,弘扬Janek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勇敢迎接挑战的精神、Marek乐于助人的美德以及探险团队的合作精神与缜密计划。 [How]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用第三人称和一般过去时描写了Janek和探险队在探险前、探险中和探险后所做的事情。这是故事的明线。故事的暗线则是探究Janek成功挑战极地探险原因。 三、学情分析 1. 自然情况: 授课对象为初二(4)班全体学生,共39人,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有较强兴趣,但英语水平不均衡。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引导和同伴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展小组活动。 已知起点: 在背景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极地探险有一定的了解,对极地探险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预估。 在学习策略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初步运用思维导图提取和梳理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 存在问题: 在背景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极地探险。此外,部分学生面对困难时态度偏消极,克服困难的方法偏单一,缺乏归划意识。 在学习策略方面,我班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低于区均值,可见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相对较弱。 4. 解决策略: 在背景知识方面,在读前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参加极地探险的愿望;在读后阶段,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自己以及他人面对困难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通过提问链和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获取与梳理主人公Janek和探险队在探险前、探险中、探险后 的具体信息。 2、分析与判断主人公Janek成功挑战南北极探险的原因。 3、批判与评价Janek勇于挑战精神、Marek乐于助人美德、团 队合作与缜密计划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思维导图整合信息,获取与梳理细节信息,以此落实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主人公Janek成功挑战南北极探险的原因。此外,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将本课主人公的精神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Step1: Lead-in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have a free talk about following questions.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Why or why not 运用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和看的方式,感知与注意。 2’
Step 2: Pre-reading Students observe the photo of and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ould he go to the poles Why or why not 运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预测信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Step 3: While-reading 1st Reading Students read the whole text and check their predictions. 2nd Reading Students find out the main line of the passage. Q: How did the writer talk about the expedition 3rd Reading: Students draw their mind maps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 Q: What happen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xpedition 1.Students draw their mind maps and share them in pairs. 2.Then, students share their mind maps to retell Janek’s story in front of the class. 3.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Janek became an explorer to the Poles. 核对预测信息。 分析与概括文章主线,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文本划分为探险前、探险中和探险后三个部分。 获取与梳理细节信息。 基于思维导图,梳理事实信息。 借助思维导图, 描述阐释故事事实信息。 借助思维导图,引导探讨主人公成功挑战南北极探险的原因。 3’ 3’ 5’ 3’ 4’ 4’
Step 4: Post-reading Students think and express his\her opinion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When you face some difficulties, what do you always do 2..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 what do you always do 3.Before you do something new, what do you usually do 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内化迁移本课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帮助他人以及在团队中合作、进行缜密计划的态度。 5’
Step 5: Assessment Students finish the self-assessment charts to check what they have learned. 通过填写自评表完成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课堂所学,也帮助老师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
Step 6: Homework Students can choose one of the homework based on their interests. A: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Janek’s story.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Janek’s story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Janek could finish the expedition. 分层布置作业,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表达需求。 A层作业侧重课文词汇和语法等事实性信息的内化。 B层作业在侧重文本事实性信息的基础上关注主题意义的升华。 1’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基于思维导图梳理细节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 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环节能够适时适度搭建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设计分层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学生想展示思维导图的人数较多,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表现欲望,略有遗憾。
学科新任教师教学风采评价要素指标:
维度 指标 要素描述
教学设计(提交文本)25分 教学背景分析(8分) 1.深度分析教材,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内涵、核心 2.学情分析具体、明确,有依据 3. 分析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的理念、要求 4. 有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目标确定(3分) 1.目标定位准确 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 3. 教学目标可检测
教学方法与策略(3) 有把握教学的重点的策略和方法 有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有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8分) 1.教学活动目的与意图明确,与教学目标一致 2.教学活动之间逻辑结构清晰 3. 教学活动突出“大问题”或“问题链” 4. 导入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板书设计(3分) 1.板书设计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生成性。 2.板书设计美观大方、结构清晰
说课(5分钟) 15分 语言表达(6分) 说课语言清晰、准确、流利 2.专业术语表达准确、恰当 3.适当得体的肢体语言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6分) 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明确 教学活动意图清晰 教学重点、难点精准,教学方法和策略恰当
实践与反思(3分) 对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优缺点)有思考 概要描述教学的特点、特色
微格教学技能展示(10分钟) 60分 提问技能(15分) 1.提问内容明确、具体、恰当 2.提问时机适当,理答方式多样,提问之后有等待 3.对学生的回答有反馈、引导、提炼
讲解技能(30分) 1.讲解目标明确 2.讲解内容清楚、有明确的结论 3.讲解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有思考与参与 4.讲解过程有板书、媒体、肢体语言等的配合
整体表现(15分) 1.发音准确、清晰,音量适中,张弛有度 2.术语准确,语言精简,无科学性错误 3.教态端庄、大方,有适当的走动,具有亲和力 4.教学媒体使用恰当 5. 时间把握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