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7:3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西欧中世纪中期出现大量骑士诗歌。这些诗歌宗教思想和贵族色彩浓厚,故事荒诞不经;歌颂骑士冒险精神、锄强助弱、保护妇女、维护正义;多用寓意、象征、梦幻等手法,深受老百姓欢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B.封建庄园经济瓦解
C.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D.世俗封建主的追求
2.“学者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做典范,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家。他们试图提升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繁华的城市社会的需要。”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马其顿 B.麦地那 C.意大利 D.英格兰
3.《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不能判定
A.《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4.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被赋予与人类相类似的属性-具有人的体魄,具有人的弱点和需求”。这反映了古希腊
A.追求物质生活 B.倡导禁欲主义 C.崇尚人文精神 D.宗教观念淡薄
5.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并不是孤独的天才,他们的艺术创作大多来自社会的赞助,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当时政府赞助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米兰公爵赞助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是一位富有的市民资助的。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反映了上层社会价值观 B.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C.缺少对下层民众的关怀 D.推动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6.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
A.人是伟大的 B.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C.人是无理性的 D.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8.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9.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腓尼基文字 C.楔形文字 D.象形文字
10.741年,拜占庭帝国颁布了《法律选编》,该法典的序言称法典是皇帝秉承“君权神授”、“公平正义”和“彰显仁爱”三大原则编纂而成的。据此可以看出该法典
A.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君主统治
B.背离了《十二铜表法》的原则
C.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D.立法开始受到宗教的影响
11.《天方夜谭》是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B.阿拉伯文化具有统一性
C.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12.古代西亚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推动这一文明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 B.洪水泛滥 C.军事扩张 D.历法计时需要
13.有个时期,人们曾认为,这些十字军东侵(1096-1291)实际上导致了中世纪后期每一 种建设性的发展,其中包括贸易、城市和文化的发展。现在,这种说法已不再为人们所接受。 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十字军东侵基本上是这些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材料表明( )
A.社会进步推动了对外扩张 B.十字军东侵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
C.扩张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D.十字军东侵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14.“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材料中所讲的地区( )
A.创制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B.曾出现《萨比天文历表》等天文学成果
C.文学成果包括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D.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15.黑格尔在《美学》中对史诗评析道:“作为一种原始整体,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下列属于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的是(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罗摩衍那》 D.《吉尔伽美什》
16.下图为古代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据史书记载,它是古埃及法老胡夫(公元前2598—前2566)每年动用十万人耗时二十年修建而成,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由此可知( )
①它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
②其功能除祭祀外,塔顶还可以用作天文台
③它代表了古代埃及人在建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就
④其深受“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不仅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而且在建筑、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影响甚至延续千年,以下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典时代”的希腊产生了克里特文明
B.雅典城邦的戏剧代表着该时期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C.苏格拉底用对话的形式提出哲学思想,创建“学园”培养学生
D.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古典时代”的希腊建成
18.《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如图所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公平公正 B.宣扬了君权神授 C.实现君主专制 D.体现了人文主义
19.隋朝前期,已有中国数学家将二次内插法运用到天文数据计算当中;近乎同时,古印度《历算书》也出现了使用二次内插法计算函数的事例,但直到19世纪,才有中国人通过《历算书》的英译本对其有所了解。这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 )
A.多元性与统一性 B.多源性与融合性
C.独立性与相似性 D.共时性与扩展性
20.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因信称义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人,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反对研究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神安排好了的,人是不能认识的。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他指出人的灵魂、心理支配着肉体,只有灵魂、心理才能认识事物,得到知识。人要自我认识,必须要用心思考,不能过多地依赖别人教。
——摘编自苏振兴《世界文化史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是指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古代文学、艺术、知识的复兴。它是欧洲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发动的一场文化革命运动。14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后传播到尼德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直到16世纪在西欧各国繁盛起来。
——摘编自石莉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2.
图片“印章文字”
如何理解“牛”大量出现在印章上这种现象?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
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
——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B
6.D
7.A
8.D
9.D
10.A
11.A
12.A
13.A
14.C
15.D
16.B
17.B
18.B
19.A
20.C
21.(1)主张:反对研究客观世界,认为人不能认识客观世界;人应该研究人本身,提出“认识你自己”;主张独立用心思考;提出“美德即知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贡献: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推动了人文精神发展。
(2)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多;新兴资产阶级主导;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范围广。(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22.牛在古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位置。牛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必需的乳和肉,而且更代表了一种丰足,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寄托和希望的象征。对牛的崇拜,构成印度河流域文明最突出的一道风景线。
23.(1)继承传统并改进;蕴含理性精神;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时代变迁;史学家的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考证;历史研究方法;(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