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八下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能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并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述清楚。(重点)
2.了解读后感的相关知识,学写读后感。(重难点)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课时安排:
作文指导:1课时
作文评讲: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思考问题,了解“读后感”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单元的课文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浅层:收获知识等; 深层:认识感受、独特体验
2.简介“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以议论为主)
PPT呈现:“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说文解字》(“动人心的呼喊”)
二、以读为基,寻找“感点”
请学生研读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寻找“感点”,并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写下来。
小贴士:
“感点”来源:(1)对作品主题的思考;(2)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3)对作品中某个话题引发的联想;(4)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5)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领悟。
“感点”要求:(1)自己感受很深的那一点;(2)很有新意的那一点;(3)自己能驾驭的那一点。
示例:陶渊明告诉我们桃花源是一个奇异的世界。
王叔远手下的核舟,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三、联想拓展,佐证“感点”
小贴士:
联想“渠道”:(1)自己的阅读积累;(2)自己的生活经验;(3)联系社会现实。
联想“类型”:(1)相似;(2)相关联;(3)相反。
示例:
《蒹葭》中“伊人”的形象是有多重性的。伊人可以是爱慕的对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个伊人神秘又朦胧,在满是露水雾气的清晨里,她站在河的对岸,我苦苦追寻却又求而不得,但还是为她的背影心神荡漾,这可不就是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伊人可以是清高的贤才,这个伊人在河岸、在沙洲,我三番五次地苦苦寻找,只为见他一面,好比刘备三顾茅庐,朱元璋三请刘伯温,左右天下的奇才,择主总是慎之又慎。伊人可以是理想,河水阻隔了“我”与“伊人”正如现实的困难阻隔了我与理想,“我”“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寻找,不就正如我们为理想“上下求索”的过程?
四、把握结构,学写读后感
小贴士:结构:引——议——联——结
引:直接引述;间接引述;误区:大量抄写原文或复述原文。
学生确定“感点”,展开联想,列出写作提纲。
五、学习技巧,修改习作
小贴士:
1.拟定一个好题目。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2.选一个真感点。
3.联想丰富,佐证有力。
4.留一个好结尾,意味深长。
六、互评作文,升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