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修昔底德曾批评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说: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是在参加一个讨论国事的会议。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积极参与政事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演说家掌握判决权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2.所唐长安城自北向南形成六条高坡,宇文恺依据《周易》象数理论,以此六坡比符(即对应)乾卦六爻,进行都城总体布局设计。据此可知宇文恺的设计体现了( )
A.传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君权神授观念不断强化
C.地形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D.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岳飞在对金战斗中战绩卓著,但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认为是心腹之患。造成岳飞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
A.鸟尽弓藏的卑劣心态 B.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
C.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D.投降卖国的屈辱路线
5.元朝统治者在路、府、州、县除了按常规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还在各级政府外另设一官职一达鲁花赤,代表中央督察地方行政,并规定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
A.表现了对汉族官僚的防备心态 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6.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7.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 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
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 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
8.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9.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辩护人员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10.从元代开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钱穆认为其内在精神是“军事控制”“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升地方活力 C.增强边境防御 D.平衡南北力量
11.“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法制方面“立新”的是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
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已宣告失败
B.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D.中共已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13.据学者杨天石的研究,南京临时政府最穷的时候,国库里只有10块大洋。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大多倾向于赶快议和以实现“南北统一”,外国势力则称“如中国内乱不止,就要实行干涉”。在多重压力之下,孙中山只能向袁世凯妥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外国势力倾力支持袁世凯 B.孙中山主动对袁世凯让步
C.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施压
14.《清圣祖实录》记载:“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这反映了奏折制度
A.促进清代君臣关系和睦 B.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完善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
15.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16.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
A.“大同社会”理想的表现 B.宗法观念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度的反映
17.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说法不一,多数人对其持肯定态度
A.历史人物评价很难有定论 B.年代愈久远,评价越客观
C.主观认识影响到对史实的客观评价 D.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客观事实
18.元首制就其内容而言是希腊化的王权专制统治,但却披上了罗马共和的外衣……元首制和罗马早期的王政有所不同,后者是由元老院选举产生国王,而元首制是元首选定继承人,由元老院在形式上确认。据此可知,罗马帝国初期的元首制( )
A.维护了罗马居民利益 B.摆脱了希腊文化桎梏
C.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D.元老院权力逐步强化
19.在明代,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
A.内廷宦官掌握决策权 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C.内阁已成为法定机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谈,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A.唐朝中书省 B.元朝行省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制度”是由谁创立的?在制度创新方面,你认为秦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到材料三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言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饮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西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站。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路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保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批味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3.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基础上开创的。
——习近平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多年建设基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A
7.B
8.C
9.B
10.A
11.D
12.B
13.D
14.D
15.D
16.B
17.C
18.C
19.D
20.D
21.(1)创立:秦始皇。 贡献: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目的;加强君权。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趋势:由专制到民主。
22.(1)驿站范围广,数量多;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2)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危机: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措施: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23.(1)帮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3)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