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2.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曾说过:“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公元3世纪前后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体现以上观念的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3.罗马的《法学总论》说广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则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文中的第二个“法律”是指( )
A.习惯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4.公元6世纪的一段文献记载:“朕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使之协调一致以后,就将注意力转向浩繁的古法书籍。……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这样你们便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朕”是君士坦丁大帝 B.整理的成果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成为俄罗斯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为传承罗马法作出巨大贡献
5.下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思想中信徒与上帝关系的变化图。这一变化
A.缘于“因信称义”的提出 B.反映了宗教仪式的繁化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D.体现了罗马教会的崩溃
6.《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第4条: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拿破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以上材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依法保障公民人权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权利不因性别受限
7.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欧洲法律体系独立发展截然不同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罗马法超越时空具有世界影响力
8.法律规定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此法律最有可能出自于古代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9.《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必须在执法官面前使用一定的套语提出其请求,从而启动诉讼过程。在涉及财产转移问题时,古罗马的相关法律也明确要求在取得所有权时需要有成年见证人在场,对土地等财产占有时间也有着明确的时效要求。以上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
A.强调法律实施的程序性 B.服务于宣传伦理与教化的要求
C.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侧重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0.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关于人的权利和行为能力、债和物的部分,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在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中,从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术语到债、物的法律关系,有很多地方是借鉴和沿袭了罗马法的内容。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对大陆法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C.私法原则成为后世立法基础
D.推动了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
11.公元一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舒斯曾说过:“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据此可知
A.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B.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局限
C.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罗马法的条文严重滞后于社会的需要
12.据《查士丁尼学说汇纂》记载,大法官在判处极刑、徒刑时会同时宣告受刑人“丧廉耻”,犯罪情—市较轻、行为小符合工序良俗或从事下贱职业的人,也会被官员记录为“丧廉耻”。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道德谴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B.法律法规从零星分散到形成完备体系
C.司法程序繁琐有浓厚的形式主义作风
D.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
13.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14.罗马法规定:“为自己借用驮畜、使用它们的时间过长的人,或违反所有者的意愿使用他人之物的人,都实施了盗窃。”由此可知罗马法
A.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热情 B.形成了系统的法律制度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注重财产的保护和安全
15.《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 )
A.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C.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D.强调政府责任
16.“宪政"一词具有深厚的西方政治文化背景,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标志。有学者认为在欧美国家现代建国的历史中,对革命最好的谢幕就是宪政的出场。该学者意在
A.肯定西方国家运用立法巩固革命成果
B.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最好的民主方式
C.强调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说明西方宪政是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
17.在基督教会的控制下,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甚至为此建立了宗教法庭或宗教裁判所。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教法庭,以此来打击异己。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0多万人,其中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材料表明,宗教法庭的设立 ( )
A.使基督教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C.有利于人们遵从基督教的教义 D.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法律效力
18.西塞罗服膺于希腊文教的精深与高妙,但又在作品中多次强调: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比希腊学校和书本对自己的影响更重要。其主张
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 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
19.罗马法规定:在发生风暴时,船舶经营人可弃货以减轻船的负载以逃出危险区域。灾难过去后,失去货物的货主可根据运送合同起诉船舶经营人。而船舶经营人可以起诉那些货物被救的货主分摊损失。船舶经营人可留置被救的货物达到这一目的。这说明
A.私有财产受到了严格保护 B.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扩张需要
C.海运成本比陆运成本要高 D.经济立法可以分散商业风险
20.罗马帝国时代,随着海外行省的建立,罗马的卸任裁判官和执政官可以到行省任职,他们往往大肆盘剥行省人民,造成“官灾”。为此罗马在刑法方面制定收刮钱财罪,在行政法方面实行官员薪给制。元首奥古斯都把行省总督分为3级,分别发放10万、20万、30万塞斯退休的年薪。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矛盾推动法律修订 B.奥古斯都创立年薪制
C.罗马帝国代表平民利益 D.万民法实施效果明显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赋繁役重,官吏贪求……为此唐太宗指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而且)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明朝《大诰》中规定“不枉法者”被凌迟、枭首者极多,朱元璋还敕谕刑部)官吏受赃者,并罪通贿之人,徒其家于边,著为令。
——摘编自《唐律疏议·名例律X贞观政要以大明律》等
材料二 英、美是率先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国家。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扃化现象的泛滥,随着腐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直至达到腐败的程度。在英国,整个18世纪腐败现象都很严重,并在19世纪前期进入了高峰期。美国从18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将近100年间,腐败猖獗。其间,随着两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工人阶级政治参与的实现,英国在进入19世纪后,美国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先后出现了以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改革社会运动,并成为推动政府进行改革的强大力量。在压力下,英、美两国的此番改革涉及广泛的政治领域,主要集中在选举制度、政治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改革颇有成效。例如:美国的选举提名制度、英国的反对党制度、两国的现代公务员制度等都是这一时期体制改革的产物。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肩败现象开始衰退。
——摘编自姜跃《国外廉政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等国腐败现象出现的背景,归纳其主要举措。
(3)从上述材料可得出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 《罗马民法大全》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名例律首列为“十恶”,谋反罪居首。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
诸强盗,不得财徒二年,一尺徒三年,二匹加一等;十匹及伤人者,绞;杀人者,斩。其持杖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五匹,绞;伤人者,斩。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摘编自《唐律疏议》《罗马民法大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疏议》与《罗马民法大全》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法国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十多个党派,宪法虽然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但由于政府经常是多党派的联合,党派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主张并不一致,意见的分歧导致党派之间的不断分裂和重新组合,政府不能获得稳定多数的支持,经常面临改组的威胁。
材料二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经全国公民投票以79.2%的绝对多数通过,开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1958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七年。选举团由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海外领地议会议员及市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材料三 为了摆脱议会对总统的过多约束,1962年戴高乐提出修改宪法第六条,认为总统应由全民选举产生,才能使总统真正担负起最高的义务和责任,并保持共和国的巩固,增强共和国的效率。戴高乐的建议,遭到议会多数议员的反对,未能获得通过,戴高乐则根据宪法赋予他的权力,毅然解散议会,并于10月28日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他的建议以6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产生办法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最终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A
6.A
7.A
8.C
9.A
10.B
11.B
12.D
13.D
14.D
15.D
16.A
17.B
18.C
19.D
20.A
21.(1)特点:以身作则;完善法律;刑法严酷;严治贪官污吏;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国家的统治。
(2)背景:英美等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开始就伴随着腐化现象的泛滥,随着腐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直至达到腐败的程度;举措:改革社会运动,推动政府进行改革;政府采取改革;美国实行选举提名制度、英国实行反对党制度、现代公务员制度等。
(3)廉政建设对古今中外都有重要作用,我们国家要发展,必须坚持廉政建设等。
22.(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强调礼法结合、明德慎刑;法律体系完备;刑民不分,重公权轻私权。
(2)不同点:《唐律疏议》强调德主刑辅以礼入法,《罗马民法大全》强调理性、正义是法律的标准;《唐律疏议》注重依律论刑,《罗马民法大全》重视证据定罪;《唐律疏议》执法严苛,《罗马民法大全》具有人文色彩;《唐律疏议》保护特权阶级,等级特权色彩明显,《罗马民法大权》注重保护自由民的权利,平等理念突出;《唐律疏议》对亚洲多国封建立法产生重大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学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
原因:唐朝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社会长期稳定;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
23.(1)原因:法国党派众多,易形成政治分歧;多党联合政府导致重大问题分歧;党派之争使得政府无法获得稳定支持。
(2)变化:第三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团选举产生;1962年戴高乐改为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
影响:加强了总统的行政权力,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法国国际地位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