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3 18: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其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任务是( )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变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受到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3.如图反映了2000~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情况。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经济结构的优化 B.国际影响力增强
C.工业化发展迅速 D.积极融入全球化
4.有学者认为:当代迅速发展的生产力与自然资源及现实市场的有限性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矛盾,民族国家界限的存在以及民族利益的冲突更加剧了这种矛盾。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日益要求摆脱国家疆界和主权的束缚,以便于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共享全球更加广阔的市场。下列组织与该学者观点相契合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欧洲联盟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近年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著作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 据此可知( )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B.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
C.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趋势 D.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6.据统计,1951一1957 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
时间 \年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初级社 社数 300 4000 15000 114000 633000 216000 35000
每社农户数 12.3 15.7 18.1 20 26 48 44.5
高级社 社数 1 10 150 200 500 540000 753000
每社农户数 30 184 137.3 58.6 75.8 198.9 158.6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
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7.当今,“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文化多样性 B.社会信息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8.如图中增加值的变化表明( )
A.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D.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9.二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然而,战后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二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国家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以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D.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
10.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1.阅读下图,该图可以用来论证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我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C.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对外贸易领域展开
12.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现代化加速,不仅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金融秩序,也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以下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新变化的有( )
①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②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③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④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13年英国外贸数据显示,自外国进口至英国货物总额为390459000英镑,其中免税额为359225000英镑,免税比例高达92.0%;英国出口到外国商品总额为244919000英镑,外国对英国商品免税额只有92964000英镑,免税比例仅有38.0%。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英国外贸优势丧失 B.国际贸易争端加剧
C.英国经济政策改变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4.据统计,1876年至1880年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贸易占世界出口贸易的51%,农业国间的贸易占4%,工业国间的贸易占45%,1913年分别为52%、5%、43%,1938年分别为50.48%、9.09%、40.43%,1956年分别为48.07%、9.86%、42.07%。这些数据折射出( )
A.农业国家经济过度依靠工业国家 B.国际经济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正在逐渐衰退 D.国际贸易分工仍具有不平衡性
15.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个目的即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 B.论证新政的重心是工业
C.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 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16.据调查,1906年,法国有130万个农场雇佣工人不超过5名,45000个农场雇佣人数在6至50名之间。此外,还有250个农场(全部在北部)雇佣工人超过150名。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C.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 D.政府放松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17.二战后的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欧洲尤其是对西欧的控制权,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援助大行动”。从经济角度讲这种“援助”指的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采取多边主义政策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8.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世界银行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贷款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加速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 B.贷款金额表明美国掌握金融权
C.贷款对象体现意识形态矛盾 D.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19.下图所示为1970-2020年国际商品贸易占全球GDP比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B.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了优化
C.自由贸易已成为全球共识 D.各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20.下面图例主要反映了( )
东盟 欧盟 亚太经合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A.世界经济的合作 B.区域经济的联合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国际组织一体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3~164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研兰的食糖统计
单份 数量(单位:磅) 糖类
1623 3176 冰糖
1631 33841 孟加拉糖
1634 1P8RR3 中国黑糖、砂糖、暹罗冰糖
1645 2583017 砂糖
1647 3482737 砂糖、冰糖、孟加拉糖、中国块糖
1643 898257 中国糖、孟加拉糖、巴达维亚砂糖
——据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初期,世界食糖市场曾出现过2次大的波动。一次是1974年11月国际糖价达到66美分/磅(1452美元/吨),1975年6月跌至11美分/磅;另一次是1980年9月跌至5.4美分/磅,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十几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食糖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但仍处于大波动状态。如1990年3月,由于当季食糖减产、消费增加,食糖库存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值,糖价涨至16.28美分/磅。受到欧盟减产、巴西食糖出口量下降及巴西酒精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0年10月世界食糖价格达到11.4美分/磅。
——摘编自徐雪《世界食糖生产与贸易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上半期荷兰食糖进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因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世界商贸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正确价值观。
23.[中国近现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 晚清至民国武汉纱厂创办情况表
厂名 建成时间 开工时生产规模
湖北织布官局 1892年 纱锭30440枚,布机1000台
湖北纱布官局 1897年 纱锭50064枚
第一纱厂 1919年 纱锭44000枚,布机500台
华裕纱厂 1922年 纱锭30396枚,布机400台
震寰纱厂 1922年 纱锭26000枚,布机250台
申新第四纱厂 1922年 纱锭14784枚,布机1000台
泰安纱厂 1924年 纱锭20330枚,布机200台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
材料二 1955~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出口概况表(单位:万吨)
时间 出口数量 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组织方式
1955年 0.96 山东省花纱布公司统一组织
1959年 0.95 苏联、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 由地区供销社调拨到山东省棉花二级站,再由山东省统一组织出口
1966年 开始向日本等地输出
1983年 0.80 日本、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苏联、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等 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1984年 1.26
1985年 1.55 聊城地区直接对外出口
1986年 4.94
1990年 2.47
——摘编自史晓玲《国家、生态、技术、市场——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聊城地区棉花出口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A
6.B
7.B
8.D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A
16.A
17.C
18.C
19.A
20.B
21.(1)特点:进口数量不断增多;进口范围不断扩大;亚洲糖类占主导地位。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荷兰对外殖民扩张;荷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2)因素:食糖主要出口国及消费国的情况;食糖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美元币值变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情况;食糖主要进口国政策变化。
22.(1)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各地区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贸易往来增多;世界开始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2)原则:共商、共享、共建;价值观: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共同协商参与、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等。(任答一点)
23.(1)情况:纱厂创办主体多元化(官办、商办相结合);企业发展不平衡;棉纺织业初具规模。
影响:推动了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武汉周边乡村植棉业的发展,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武汉城市化和腹地现代化的进程。
(2)概况:出口量整体上升,出口地区增多;组织方式多元化。
成因:新中国的成立;棉花耕作技术的提高;外交空间的拓展;改革开放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