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特征;2、技能与知识,认识“长调”、、“短调”、“爱情歌曲”、“囊玛音调“这三种民歌体裁。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言语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3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不同的三种民歌,运用旋律、节奏、感受音乐的特点来分析、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并且寻找影响民歌形成的因素。
4教学媒体
电脑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5.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音乐旅途导入
很开心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音乐之旅,这次音乐之旅的主题的“独特的民族风”。
教师:说道民族,我想请问大家,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学生回答。
教师:那我们今天的民族之旅将从哪个民族开始呢?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聆听音乐、欣赏风景,踏上我们的路途吧!
通过音乐与图片进行导入。(播放吉祥三宝,图片播放是蒙族的大草原、蒙古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导入能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本堂课的形式是以“旅游”为主线,因此我考虑通过图片来增强“旅途感”。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过程
教师:同学们,通过音乐和图片,知道我们第一个旅游景点是哪里呢?
学生:内蒙古。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内蒙古的印象、了解。教师做归纳总结。通过蒙古族人民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来引导出蒙古族音乐的两种歌唱形式:长调、短调。
思考:
1、什么是“长调”、“短调”呢?
2、是游牧人民唱长调,还是半农半畜牧的人民唱长调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后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为下面的歌曲分析作铺垫。引导、板书:
长调的特点:旋律悠长、节奏自由、有强烈的草原气息。
短调的特点:节奏规整、短小精悍、多以叙事为主。
1)欣赏蒙古族音乐《辽阔的草原》,介绍“长调”,(提问、思考);
2)通过视频了解蒙古族的主要代表乐器。(马头琴介绍)
3)播放《嘎达梅林》,对比介绍“短调”;(提问、思考)
4)播放音乐、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我们第二个景点是哪里。(新疆)欣赏新疆,解说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
5)通过新疆的风土人情、生活特色来分析新疆的民族音乐特点。板书:热情奔放、节奏感强烈、有异域的味道。
6)播放视频《牡丹汗》。思考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并且反观我们听音乐前总结的新疆民歌特点与这首歌曲的特点是否吻合。特点是否成立。介绍新疆的特色乐器手鼓、冬不拉。
7)播放西藏的图片以及韩红的歌曲《家乡》,引出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地方——韩红的家乡,西藏。走进西藏,了解藏族音乐。(通过地域的特点来思考藏族音乐可能会形成的特点)介绍“囊玛”音调,欣赏藏族音乐《宗巴朗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介绍藏族民歌的特点。(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
通过视频观察,介绍藏族乐器“扎木聂”。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提升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作为一个引导,指引学生学习怎样去分析音乐。另外对三个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分析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
活动3【活动】表格小结与课内课外练习相结合
四、小结:
小结三个民族的民歌在节奏、旋律、与感受上的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让学生更明确、直观地看出这三个民族民歌的特点,并且能起到教师引导学生,由学生自主归纳学习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拓展练习
1、 书本课后练习第4题。
2、听辨音乐练习播放曲子,让学生分辨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况,及时作知识的巩固练习。
活动4【作业】课堂总结与引导课外探索
六、课堂小结,下课。
通过本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的民歌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语言。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已经结束,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音乐之旅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点聆听我国其他民族的音乐,感受他们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吧!下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研究、感受我国其他民族的音乐,从而引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操。
测评练习
练习:课后每位同学寻找和运用两种以上的生活用品来创造音乐。
测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分工合作演奏一曲音乐作品,下次课各小组展示评比。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IPA and Phonics
实际上本课不属于任何册的任何一课,却又可以服务于每一课。音标与英语直拼法的结合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有助学生终生学习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